《1+12:通向常识的道路》书评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503464194
作者:刘苏里
页数:256页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读后感

看到俞敏洪推荐这本书很久了,在图书馆也多次看到过这本书,每次我都是拿起又放下,因为里面的内容对自己来说太陌生,并且有点恐怖。这次自己借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翻阅了其中自己有点熟悉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一点也没有看。突然有一天,我想要翻翻,硬着头皮把此书看了一遍,越看越有兴趣。这本书真的讲了很多常识,自己所不懂的常识。看过《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里提到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成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两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对于这本书,一开始的认识是在“恐慌区”。认真翻阅了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在自己的“学习区”。书中很多我是第一次听说:潘恩的《常识》、《论美国的民主》、费希特、马克思-韦伯、科尔奈、纳吉、吉拉斯等等。文中提到什么是爱国?爱国不能空洞的爱。国家的建立应该有道德基础,政治也分正义与非正义,否则就走形,国家建立的基础就变成瓦解自己的毒素。不分是非地爱国,我只能说你是假的,伪的。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这个对于美国的介绍是搜索来的。以前看不懂为什么叫做联邦法、州法。现在有点理解。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他强调美国真正的活力在于地方自治,乡镇精神,美国至今如此。美国的法律是通过辩论得出来的,是常识,大家都赞同。以前我认为华盛顿总统为什么不称帝?是因为他品德高尚。现在才发现他根本不可能称帝。联邦的存在,怎么可能允许人称帝?在没有乡镇组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虽然可以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但是它没有自己的精神。片刻的激情,暂时的利益或偶然的机会可以创造出独立的外表,但潜伏于社会机体内部的专制也迟早会重新冒出于表面。在美国,法律乃至于超过了宗教权威。文中提到了凯恩斯。认为他是一位先知。他早在1930年发表“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预言再过100年,人类将彻底解决困扰数千年的基本需求问题,但它来的太快了,人们可能来不及转换生活目标而处于“休克”状态。他劝说,人类要提早想好,什么是好的生活,有益的追求,只有如此,人类才能走出传统经济发展思路,避免因炫耀财富而导致整个文明的衰败。他一个世纪前的预言眼看就要实现了,真是让人佩服地五体投地。吴思对《道德经》的阐述,让我对此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道德经一直是我想碰但是不敢碰的书。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书读得越多,越发现真正要读懂我们心目中所谓的经典名著,可能要有一点运气。比如你要生长在一个不错的家庭,有挺好的家庭教育,小学、中学都受到不错的教育培养。你慢慢走过这样一条幸运的轨迹,通过教育培养出一种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帮助你读到很多人没办法读进去的书。《道德经》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本没办法读进去的书。我的想法是先暂时不碰,等从其他书中积累了一段时间的量后再去读。毕竟自己读书少,现在去看估计看不懂书中深层次的含义,流于表面的理解也是一种对精力和时间的浪费。看了这本书收获极大,也很感谢俞敏洪的推荐,自己才会与此书结缘。

常识非“常识” ——读《1+12:通向常识的道路》

常识非“常识”——读《1+12:通向常识的道路》我曾2度拿起又放下这本书,第一次是第一章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没有足够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本书。第二次也只读到第三章《论美国的民主》,然后我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内涵去容纳这本书,直到第三次,重读,“才感受到它的份量,跟上次读的感觉不一样”。“纳博科夫说过,人生哪个年龄段切入经典阅读都为时不晚。经典不过时,对它们的释读也不会过时”。——《写在前面》常识与经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呼。何为常识?常识就是前人探索的经验能延续为后人传承,常识就是是非观点值得借鉴传播,常识就是你认同我也认同,常识就是你有1,我有1,我们能融汇在一起创造出大于2的价值。何为经典?经典就意味为经世传承,典刻时代。通向常识的道路,就是一条回顾过去反思当下的路,是对经典文化的探索,也是对现实的解读。这是一本对经典释读书,同时自身也是一本经典。全书在排版设计上,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对谈双方角色明确;就内容而言,信息导入层层深入,引经据典,由经典延伸至对中国智慧的思考。全书内容为学者刘苏里与梁文道、萧瀚等十二位当代中国学者围绕“重温经典”这一主题展开深刻对谈,共计12篇。常识非“常识”,书中涉及大量人文社科理念,从古至今,从外到内,有譬如对重要历史事件评析或者对政权政治的探讨等等。书中的每一篇对谈,或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观念领域,或影响了人类的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实践,每一篇都是可以独立拿出来进行研读,信息量大且深刻。有友邻评论说,有时候都没有看懂内容的意义内涵,却还是忍不住说一句,真的很惊艳。没错,就是惊艳!学者思考的高度,都源于他们自身的精神高度,同样也源于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看似离散的话题、貌似无关的书籍,追问人类智慧转化为中国智慧的可能”(导读)。我想作者在与学者交谈中,自我找寻常识之路,也希望读者能够与之共勉。所以,热爱人文社科相关书籍的人,建议不要错过此书,这是一本可以收藏并持续读阅的经典。“在所有的文化中,所有的时代,对表达的压制、对观念的压制是对人的最大的压制。”——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思想研究》P015

启蒙入门书

某天在南京大众书局乱逛时候看到的,新街口的大众书局路过总去转转,虽然总被游说办书卡。可是想着只是偶尔来也就没办,但每次都会拎一至两本回去,好像还是办张卡更好些。这本书是财新的思享家中的一本,连这本买过四种,只读了胡紫薇的如何做妖孽。还有王强的读书毁了我和梁文道的关键词没读。这本书是万圣园刘苏里和十二位学者的对谈,对谈十二种经典。这些经典有些听说的有些不知道,但是因为是对谈的形式,读起来并不枯燥,但是真的就凭这点介绍就明白作者的微言大义也是枉然,只能是当启蒙入门书来读。十二位作者知道的也少,最知名的是刘小枫,他谈的是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云山雾罩的,好像是不鼓励大家去读这本书。其他的学者读起来觉得还是流畅的平易近人的,能深入浅出的说写东西出来。印象最深的是吴思读老子,他竟然能以这种角度读老子,还能读老子看当今,也说得头头是道,到底是经济学家。其他11位谈的都是西方的经典,从潘恩的《常识》开始,这些经典当然都没读过,只有几个人听过名字,还是只言片语,比如凯恩斯,以为他就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呢,看介绍,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这里面也就读过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当时读得时候就觉得悚然,大家正在幸福的迈向美丽新世界啊。“看似离散的话题、貌似无关的书籍,追问人类智慧转化为中国智慧的可能”这本书就是启蒙入门书,开卷有益。虽然是读经典,但是现实的关照很强烈。也有点觉得纸上谈兵。

启蒙的微光

这书系微博上一位书友所赠,由万圣书园直接寄来,还是刘苏里的签名本。看了腰封上对谈人的名单和推荐,很自觉地就开始了阅读。很大程度是看到“通向常识的道路”几个字,何以能如此有底气呢?看对谈者名单大致就能知道本书的价值倾向,不过书中许多讨论还算是切实而理性的。更主要的原因是书中谈到的人物和著作,我都是似曾相识而未认真通读过。从美国独立开始,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美国宪法、托克维尔的《民主在美国》,到德国的费希特、马克思韦伯,到东欧的科尔奈、纳吉、德热拉斯,到英国的伯林、凯恩斯、乔治奥威尔、赫胥黎,再到西方古典的马基雅维利,最后回到中国的老子,这一连串伟大的人物、著作、思想在这短短的12篇谈话录中得到简单的介绍、阐释,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对美国历史的追溯,从独立前到独立后,从美国本土到域外观察,美国民主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是乡镇生活的约定俗成还是对规则的尊重?托克维尔的观察及世界对这新世界的期许?我们如何摆脱历史的惯性?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答案。再到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度,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国度,却屡屡成为人类浩劫的策源地。究竟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我们要如何取舍?人类的发展是国族的命运还是全体关联的命运?英国的保守为人类保留了什么?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容忍度?从潘恩到伯林到凯恩斯到奥威尔,我们看到的是超越国族的关怀。从古典到现代,我们其实一直在圈子里打转,只是打转的同时把圈子扩大了些。但是古典的智慧依然值得我们期待。从马基雅维利到老子,古典价值需要更多的吸收。12篇对谈中最扯淡的是刘国师那篇,基本不懂说的什么,最现实最实际的是讲老子那篇,由古及今,充满了浓浓的现实关怀。我可以理解这样的情怀,也期待这样的是情怀。人民的自由的多少决定了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但更重要的是人民与民族的教育、思想、文化的进展,如果总是在固定的圆圈里打转,何时能真正有思想、有文化、有勇气呢?我真的不知道,也不敢去揣测。在这把公共知识分子当成一种污名的国度,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聋作哑。“现在看来迫切的是接受教训,不过有这种紧迫感的中国人似乎比当年的德国还少。不管体制内外,人人都觉得个人无能为力,不负责任地得过且过乃至狗苟蝇营腐败糜烂已经成了日常现象。”(p100)遗憾的是,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没有丝毫的纠偏功能,反而愈发地助长这样的趋势。不是没有明白的人,只是明哲保身的绥靖思维妥妥地占了上风。我知道,如果今天我不为别人说话,到某一天亦不会有人为我执言。看完这书最大的感受是我亟须补课,那些伟大的人物、伟大的著作我都没认真读过,这是最可怕的。需要找书来读,需要把未竟的旅程补上。需要常识的启蒙。最后说两则书中的错漏:P14页,第一行:“罗得邦最后批准时,已是1890年年中”,而下面倒数第八行则写的是“1790”。想来肯定是有一处错误了。P201页,倒数11行,“稻梁某”的“梁”是不是应该是“粱”?粗略看完,一点疑问和感想。我想启蒙的微光哪怕再微弱,在黑暗的夜里也是指引前进的灯塔。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