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010125916
作者:黑格尔
页数:515页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67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普遍性与行为的统一体并不是意识的观察对象,原因在于,那个统一体在本质上是有机物的一个内在运动,只能被领会把握为一个概念。但意识在进行观察时,寻求的是各种具有“存在“和”持续性“等形式的环节。有机的整体在本质上并没有包含上述环节,而且也不会让意识在它那里发现上述环节,正因如此,意识在它的观察中就把对立转变为一个符合它的观察的对立。

这样一来,出现在意识眼前的有机物就是两个存在着的、固定的环节之间的关联或对立——在意识看来,对立双方似乎是在观察中被给予的,与此同时,就内容来看,对立双方表现为有机物的目的概念与现实性之间的对立。
目的概念——内核
现实性——外观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50页

所以这条道路可以被看作是一条怀疑之路,或更确切地说,一条绝望之路:但凡在这条道路上发生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加以怀疑的,但意识在这个或那个所谓的“真理”上面折腾一通之后,不出大家所料,怀疑重新消失了,又回到了从前的那个“真理”,以至于事情到头来还是从前的样子。Er kann deswegen als der Weg des Zweifels angesehen werden, oder eigentlicher als Weg des Verzweiflung; auf ihm geschieht nämlich nicht das, was unter Zweifeln verstanden zu werden pflegt, ein Rütteln an dieser oder jener vermeinten Wahrheit, auf welches ein gehöriges Wiederverschwinden des Zweifels und eine Rückkehr zu jener Wahrheit erfolt, so daß am Ende die Sache genommen wird wie vorher.
這條道路可以被視作懷疑之路,或者更根本地說,絕望之路;在這條道路上所發生的,不是慣常在懷疑之下被理解的那類東西——這個或那個所謂的真理之動搖,在那種動搖之上出現了懷疑的徹底的重新消失以及向之前真理的迴轉,以至於最後事情重又如原來那樣被看待。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78页 - 理性确定性与真理

现实的有机本质是一个中项,它把生命的自为存在与一般意义上的外观(亦即自在存在)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把有机整体的两个方面——亦即内核和外观,且各自分别又有一个内核和一个外观——按照它们的内核来进行比较,那么前者的内核就是概念,一个躁动不安的抽象,而后者的内核既是一个静止的普遍性也是一个静止的规定性,亦即数。概念在内核里面展开了自己的各个环节,如果说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内核才误以为这些环节之间有一种必然的关联,并宣告规律出现,那么外观则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这个企图,因为数显然是那些规律的某一方面的规定。也就是说,数恰恰是一种完全静止的、僵死的、漠不相关的规定性,在它那里,一切运动和关联都消失了,那些通往欲望的生命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感性存在的桥梁也都断裂了。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323页

如果教化精神在自己的言谈中把所有单调的东西都颠倒过来(因为这种自身一致的东西仅仅是一个抽象,实际上本身是一种颠倒),反过来,如果单纯意识按照那种在这里唯一可能的方式来捍卫“好”和“高贵”之类在外表上保持自身一致的东西——实则“好”之所以失去价值,并不是因为它与“坏”联系或掺和在一起,毋宁说,“坏”是“好”的条件和必然性,此乃大自然的智慧之所在——,那么,当单纯意识自以为要反驳什么的时候,其实只是以一种平庸的方式对精神的言谈内容作出一个概括,而这种平庸的方式之所以是缺乏头脑的,原因在于它把“好”和“高贵”的反面当作“好”和“高贵”的条件和必然性。因此它自以为说出了什么新颖别致的东西,其实仍然无非是说:所谓的“高贵”和“好”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自身颠倒,反过来“坏”才是一种优秀事物。Wenn dieser Geist in seiner Rede alles Eintönige verkehrt, weil dieses sich Gleiche nur eine Abstraktion, in seiner Wirklichkeit aber die Verkehrung an sich selbst ist, und wenn dagegen das gerade Bewußtsein, das Gute und Edle, d.h. das sich in seiner Äußerung gleichhaltende, auf die einzige Weise, die hier möglich ist, in Schutz nimmt - daß es nämlich seinen Wert nicht darum verliere, weil es an das Schlechte geknüpft oder mit ihm gemischt sei; denn dies sei seine Bedingung und Notwendigkeit, hierin bestehe die Weisheit der Natur -, so hat dies Bewußtsein, indem es zu widersprechen meinte, damit nur den Inhalt der Rede des Geistes in eine triviale Weise zusammengefaßt, welche gedankenlos, indem sie das Gegenteil des Edeln und Guten zur Bedingung und Notwendigkeit des Edeln und Guten macht, etwas anderes zu sagen meint, als dies, daß das edel und gut Genannte in seinem Wesen das Verkehrte seiner selbst, so wie das Schlechte umgekehrt das Vortreffliche ist.
如果這個精神以其言語來顛覆所有單音節的東西——因為自身等同者只是一種抽象,在其現實性中卻是自己本身的顛倒——,而樸素的意識針對這種情況以在此可能的獨特方式來為善與高貴者,即為這種在其外表中保持等同的東西辯護,說什麼善與高貴者並不因結合了惡的東西或混雜了惡的東西就喪失它的價值,因爲惡的東西乃是善與高貴者的條件和必要性,自然的智慧即在其中云云,則這種意識,當它自以為語出矛盾時,不過是藉此將精神言語的內容以一種平庸的方式加以總結罷了,這種平庸的方式,既然它將高貴與善者的對立面弄成了高貴與善者的條件和必然性,既然它以為說出了某種別的東西而非說出了這一點:所謂高貴與善者在其本質上就是它自身的顛倒物,如同反之惡的東西就是傑出的東西一樣,那麼,它就是無思想的。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98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所谓的自然面相学是一种直接的意谓活动,它臆想出精神的一种当前存在,以之为对象,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对象时就对它的内在本性和形态特征迅速作出了一个判断。这类意谓的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说,它们在本质上不同于一种纯粹感性的、直接的存在。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13页 -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自我意识是一个统一体,以各种差别的无限统一为对象,然而生命仅仅作为那个无限统一本身存在着,因此它不可能同时又以它自己为对象。意识和它的自在存在着的对象都是独立的。所以,当纯粹自为存在着的自我意识直接认为它的对象具有否定性事物的特性,换言之,当自我意识最初作为一种欲望存在着,它将会经验到的反而是对象的独立性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64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检验规律的理性)

精神性本质对自我意识来说是一个自在存在着的规律。检验活动的普遍性是一个形式上的、并非自在存在着的普遍性,所以遭到扬弃。其次,精神性本质同样也是一个永恒的规律,它并不是以这一个个体的意志为自己的根据,毋宁说它是一个自在且自为的存在,是一个绝对的、纯粹的普遍意志,在形式上是一个直接的存在。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53页 - 导论

意识是某种为着意识而存在的东西,这种关联活动,或者说某个东西之为着意识的存在,作为一个特定的方面,就是知识。我们把这种为他存在与自在存在区别开,同样,那与知识相关联的东西也与知识区别开,被设定为即使在这个关联之外任然存在着。自在体这一方面被称作真理。 至于这些规定究竟是什么意思,这里我们暂时不去管。因为,既然我们的对象是一种正在显现着的知识,那么我们首先接受的就是它的那些直接呈现出来的规定,这些规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就以怎样的方式去领会。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23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享受到的快乐既有一个肯定的意义(即认识到自己已经转变为一个客观的自我意识),也有一个否定的意义(即它已经扬弃了自己)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91页 - 力与知性,现象和超感性世界

物的这个真实本质就其规定性而言并不是意识的一个直接对象,毋宁说,意识与内核之间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而且意识作为知性是通过力的交织这个中项才洞察到物的真实背景。这个把两端(知性和内核)结合起来的中项是力的一种已经展开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如今对于知性来说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因此这种存在叫做现象。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56页

大致說來,當前一個對象和那種對它的知識過渡到另一個對象,人們就說,經驗是在後一個對象這裡形成的,而他們的意思是,對於前一個對象的知識使得起初那個自在體成為一種為著意識而存在的東西,這種情況本身應該轉變為後一個對象。Der Üergang nämlich, von ersten Gegenstande und dem Wissen demselben, zu dem andern Gegenstande, an dem man sagt, daß die Erfahrung gemacht worden sei, wurde so angegeben, daß das Wissen vom ersten Gegenstande, oder das für das Bewußtsein des ersten an sich, der zweite Gegenstand selbst werden soll.
這句話,先剛譯本錯誤嚴重:
首先,先譯本把黑格爾的觀點錯置成了慣常的理解(『而他們的意思是』),而慣常的理解——據第87段起首一句——又是黑格爾要予以撇清的;若照先譯本這麼翻譯,豈不是黑格爾要撇清自己的觀點了嗎?
實際上,這句話的主句是:
Der Üergang nämlich, von ersten Gegenstande und dem Wissen demselben, zu dem andern Gegenstande... wurde so angegeben...(從第一個對象及對該對象的知識向另一個對象的過渡……曾被[我們]這樣子來陳述……)
這裡用了一個被動態的過去式:wurde... angegeben(曾被……陳述)
曾被誰陳述呢?據先譯本,是被『人們』(man)——『他們的意思是』,
但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表明,不是被『人們』(『他們』),而是被『我們』,也就是被以『我們』為名的黑格爾。
我們先來看看陳述的內容:
daß das Wissen vom ersten Gegenstande, oder das für das Bewußtsein des ersten an sich, der zweite Gegenstand selbst werden soll(對第一個對象的知識,或第一個即自者的對意識的存在,應當成為第二個對象)
這個陳述的內容也就是黑格爾在第86段末尾中的論述:
... er hört auf, das an sich zu sein, und wird ihm zu einem solchen, der nur für es an sich ist; somit ist dies: das für es Sein dieses an sich, das Wahre, das heßt aber, dies ist das Wesen, oder sein Gegenstand. Dieser neue Gegenstand enthält die Nichtigkeit des ersten, er ist die über ihn gemachte Erfahrung.(第一個對象不再即自地存在,而變成為這樣一種只對意識才即自地存在的對象;因此,這個即自者的對意識的存在就是真的東西,但這也就是說,即自者的這種對意識的存在乃是本質,乃是意識的[新]對象。這個新的對象包含了第一個對象的虛無化,它是超過第一個對像而形成起來的經驗。)
所以,當黑格爾說Der Übergang... wurde so angegeben...(過渡……曾被這樣子來陳述……)時,他是指在前面第86段陳述的觀點。因而這是黑格爾的觀點、『我們的』觀點,也是對何謂經驗的正確理解。只是在這句之後黑格爾才談起慣常的理解:
Dagegen, es sonst scheint...(與之相反,通常情況下卻顯得是……)
而在這裡,sonst也不是『否則、不然』的意思,而是『通常地、一般地』。
其次,這句話中的一個從句:
an dem man sagt, daß die Erfahrung gemacht worden sei(就這種過渡人們說:經驗形成起來了)
先譯本對這個從句的翻譯也有問題,把意思上指代der Übergang(指代它的第三格)的dem,錯誤地理解成指代dem andern Gegenstande。
最後,是什麼轉變成了新對象?按照黑格爾的意思,是『對第一個對象的知識』(das Wissen vom ersten Gegenstande),或者說,是一種新的即自者——『第一個即自者的對意識的存在』;但先譯本卻是:『這種情況本身』,也就是他所謂的『對於前一個對象的知識使得起初那個自在體成為一種為著意識而存在的東西』。
後者乃是對das Wissen vom ersten Gegenstande, oder das für das Bewußtsein des ersten an sich的嚴重意譯
因此,我們將這整句話重譯如下:
從第一個對象和對該對象的知識向另一個對象的過渡——就這種過渡人們說:經驗形成起來了——曾被[我們]這樣子來陳述:對第一個對象的知識,或第一個即自者的對意識的存在,應當成為第二個對象。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36页

最后,至于那个埋伏,即指望善的自在体出其不意地从世界进程的背后发动袭击,也不过是一个彻底虚渺的希望。世界进程是一个清醒的、具有自身确定性的意识,它的额头朝向四面八方,绝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背后偷袭它。因为,一切都是它的对象,一切都摆在它面前。在我们已经看到的那场斗争里,善的自在体是一个为他存在,是敌人的一个对象。换言之,如果它不是敌人的一个对象,而是一个自在存在,那么它就是天赋和才能之类被动的工具,是一个缺乏现实性的质料;假若我们把它想象为一个实存,那么只能说它是一个沉睡的意识,始终躺卧在后面谁也不知道的某处地方。Was endlich den Hinterhalt betriff, aus welchen das gute Ansich dem Weltlaufe listigeweise in den Rücken fallen soll, so ist diese Hoffnung an sich nichtig. Der Weltlauf ist das wache seiner selbst gewisse Bewußtsein, das nicht von hinten an sich kommen läßt, sondern allenthalben die Stirne bietet; denn er ist dieses, daß alle für ihn ist, daß alles vor ihm steht. Das gute Ansich aber, ist es für seinen Feind, so ist es in dem Kampfe, den wir gesehen haben; insofern es aber nicht für ihn, sondern ansich ist, ist es das passive Werkzeug der Gaben und Fähigkeiten, die wirklichkeitlose Materie; als Dasein vorgestellt, wäre es ein schlafendes und dahinten, man weiß nicht wo, bleibendes Bewußtsein.
德行(也就是這段話中的『善良的自在』)的必敗,不待它與世界進程的鬥爭之實際展開,就已經是注定了的;黑格爾想說明的正是這一點。因此,他不是通過描述德行與世界進程間鬥爭的具體進展,而是通過擬設德行所可能的兩種情況來揭示鬥爭的結局的。
德行有兩種可能的存在方式:1.或者是für andere(對他的),2.或者是an sich(即自的)。這兩種情況在這段話中分別對應著這兩句:1.ist es für seinen Feind(如果善良的自在是對於它的敵人的/是面對它的敵人的),2.insofern es aber nicht für ihn, sondern ansich ist(就善良的自在不是對於它的敵人而是即自的來說)。
『對於它的敵人的/面對它的敵人的』(für seinen Feind)也就是『對他的』(für andere),而這恰恰就是『世界進程』本身的特點:『處處正面迎敵』(allenthalben die Stirne bietet;直譯為『在在處處都將額頭呈現』或『额头朝向四面八方』),恰恰就是所謂『鬥爭』(der Kampf)的含義。所以,如果德行是『對於它的敵人的』(對他的),那麼它就是處於鬥爭中的;而這也就是說,它其實不過就是『世界進程』而已。於是,德行的鬥志愈昂,它的失敗也就愈烈,因為以『對他的』的方式,德行恰恰是加強了而非削弱了世界進程本身。
『不是對於它的敵人的/不面對它的敵人』,因而也就不會因是『對他的』而反倒強化世界進程。這種情況下,德行乃是『即自的』,也就是說,德行永遠都不面對誰不針對誰;而這就意味著,它永遠也不可能戰勝它的敵人,因為它甚至沒有投入到一場『對他的』鬥爭中。
先譯本的錯誤,在於沒有將ist es für seinen Feind一句正確地翻譯為一個條件句。
————————
羅譯:
最後,說到善良的自在據稱會出其不意地從背面襲擊世界進程的那種埋伏,那麼,這種期盼本就是無望的。世界進程是醒覺的、確知其自身的意識,它決不讓自己背面遭襲,而是處處正面迎敵;因為它是這樣子的:一切都是對於它的,一切都立於它面前。可善良的自在呢,如果它是對於它的敵人的,它就是處於我們已經察看過的鬥爭中的;而就它不是對於敵人的而是即自的來說,它就是天賦與才幹的被動工具、無現實性的質料;若它被表象為定在,那它就該是一種昏睡的、躺在後面誰也不知什麼地方的意識。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62页 - 感性确定性或“这一个”和意谓

在感性确定性中,一方被设定为一个单纯的、直接的存在者或本质,亦即对象,而另一方则被设定为一个无关本质的而且经历了中介活动的东西,这东西并非自在地存在着,而是借助于一个他者才存在着。这就是我,一种知识,而知识只有当对象存在着才会认知对象,所以它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对象存在着,它是真相和本质。对象存在着,不管有没有被认识到。即使它没有被认识到,也任然存在着,但是如果对象不存在,那么知识也不存在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350页

首先,启蒙坚持着概念这一环节,也就是说,它作为意识的一个行动存在着。这个做法是针对信仰的,因为后者宣称,它的绝对本质是它的意识作为一个自主体时的本质,换言之,它的绝对本质是通过意识创造出来的。Zuerst behauptet die Aufklärung das Moment des Begriffs, ein Tun des Bewußtseins zu sein; sie behauptet dies gegen den Glauben, -- daß sein absolutes Wesen Wesen seines Bewußtsein als Selbst, oder daß es durch das Bewußtsein hervorgebracht sei.
譯者把這句話恰好譯反了。
daß從句是第一虛擬式,乃是behauptet所持觀點的間接引用。因此,整個『它的绝对本质是它的意识作为一个自主体时的本质,换言之,它的绝对本质是通过意识创造出来的』都應該是啟蒙(sie)所堅持的,而非信仰(後者)所宣稱的。
所以這句話應該是:
啟蒙首先堅持意識的行動這一概念環節;它反對信仰而堅持認為:信仰的絕對本質乃是信仰的作為自我的意識之本質,換言之,這本質是由意識所創造出來的。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34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德行和世界的进程)

现在,通过扬弃个体性或颠倒运动的原则,普遍者应该从德行那里获得它的真实的现实性。德行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方式把颠倒的世界进程重新颠倒过来,创造出世界进程的真是本质。这个真实本质在世界进程中仅仅是它的自在体,尚未成为现实的。因此德行仅仅对这个真实本质抱有一个信念。德行希望把信念提升为只管,希望不必付出劳动和牺牲就享受到成果。

因为,德行作为个体性乃是与世界进程进行的一个斗争行动;它的目的和真实本质是战胜世界进程的现实性。就此而言,德行所促成的善的实存反而意味着它的行动的终止,或者说意味着个体性的意识的终止。
至于这个斗争将会如何收场,德行在斗争中将会经验到什么东西,以及,通过德行做出的牺牲,德行是否打败了世界进程,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取决于斗争双方所使用的活生生的武器的本性。因为,武器无非是斗争者自身的本质,这个本质只有针对斗争双方才体现出来。就此而言,我们从这个斗争的自在的、现存的本质那里已经可以推知斗争双方使用了什么武器。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53页 - 导论

凡有先刚译本语法上读不懂的句子,列举A.V.Miller的译文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60274/和贺王旧译,姑志疑于此:
先译:也就是说,意识在自身内区分出某种东西,同时又与它关联。换言之,意识是某种为意识而存在的东西,这种关联活动,或者说某个东西之为着意识的存在,作为一个特定的方面,就是知识。
贺译:因为,意识是把自己跟某种东西区分开同时又和它相联系的;或者用流行的话说,这就是,有某种为意识的东西;而这种关联或某种的为一个意识的存在,这个特定的方面,就是知识。(58)
M译:Consciousness simultaneously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somet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relates itself to it, or, as it is said, this something exists for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terminate aspect of this relating, or of the being of something for a consciousness, is knowing.(52)
(意识将自身与某物区分,同时又和它关联,或者说,这个某物为意识而存在;这种关联或说这种为意识的某物的存在的确定的方面即认知)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08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小商贩和家庭主妇也可能观察到,当邻居从门口走过或当大家吃烤猪排的时候,天总会下雨。但实际上,雨跟这些情况毫不相干,正如对于观察来说,精神的这一个规定性也与头颅的这一个特定存在毫不相干。意识所观察的这两个对象,前者是一个枯燥的自为存在,一个干瘪的精神属性,而后者同样也是一个枯燥的自在存在。二者可以说是一个干瘪的物,与其他事物毫不相干。一个人具有饱满的天庭与他是不是凶手毫不相干,同样,凶手是不是一个塌鼻子,这也是无关紧要的。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50页

有些人依据一份判断表,就把范畴的多样性当作一种唾手可得的东西重新接纳下来,并且对此深信不疑,这种做法其实是科学的一个耻辱。知性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必然性,如果它不是在自己这里,那么还能在别的什么地方揭示出必然性呢?
此段译文错误较多。
德文原文是:
Die Vielheit der Kategorien aber auf irgendeine Weise wieder als einen Fund, z. B. aus den Urteilen, aufnehmen und sich dieselben so gefallen lassen, ist in der Tat als eine Schmach der Wissenschaft anzusehen; wo sollte noch der Verstand eine Notwendigkeit aufzuzeigen vermögen, wenn er dies an ihm selbst, der reinen Notwendigkeit, nicht vermag?
建议改为:
“但是,以某种方式,例如从诸判断而来,把诸范畴的多样性再度当作一种发现接受下来,并且如此欢喜兴奋地接受了这些范畴——这事实上应被视为科学的一种耻辱;倘若知性不能在它自身那里——它本身即纯粹的必然性——指示出一种必然性的话,它究竟还能在何处指示出一种必然性呢?”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69页 - 精神

理性之所以成为精神,在于“知道自己是全部实在性”这一自身确定性已经提升为真理,理性意识到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精神的转变过程揭示出了此前刚刚发生的那个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意识的对象,亦即纯粹范畴,已经提升为理性的概念。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8页 - 序言

新精神的开端是一个产物,经历了众多教化形式的深远变革,是一个奖酬,以犒劳曾经走过的那条纠缠不清的道路以及同样繁复的努力和辛劳。这个开端是一个已经从过程和扩散那里重新返回到自身之内的整体,是从这个整体转变而来的一个单纯的概念。这个单纯的整体是现实的,而这意味着,那些已经转变为环节的形态分化在它们的新要素里面,在一种已经转变的意义上,重新展开自身,再度进入形态分化。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11页

——或者换一个说法,如果我们把自在的对象称作概念,把对象的他者(亦即意识)称作对象,那么很明显,自在存在和为他存在就是同一个东西。-- Oder auf die andere Weise, den Begriff das genannt, was der Gegenstand an sich ist, den Gegenstand, was er als Gegenstand, oder für ein anderes ist, so erhellt, daß das Ansichsein und das für ein anderes Sein dasselbe ist;
(——或者換種方式,將對象本来所是的稱作概念,將對象作為相對而立者或對某個他者而是的稱作對象,那麼顯而易見,即自存在和對某個他者的存在就是同一個東西;)
was er als Gegenstand, oder für ein anderes ist,是指對象作為意識的對方、也就是與意識相對而立(gegen das Bewußtsein steht)來說的。在這裡,黑格爾將als Gegenstand中的Gegenstand打上著重號,意在暗示gegen... steht,從而與für ein anderes ist聯繫起來。因此,這裡的ein anderes固然是指意識,但was er... für ein anderes ist則是指意識的對方。所以,先譯本將之譯作“对象的他者(亦即意识)”,恰恰把意思弄反了。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73页 - 知觉,或物与错觉

简言之,只有当以下环节聚在一起,物作为知觉的真相才会最终初出现。
首先,物是一种莫不相关的、被动的普遍性,是多个属性或确切地说多种质料的“并且”;其次,物同样也是一个单纯的否定,或者说是一个排斥着相反属性的单一体;再者,物就是众多属性本身,是前面两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是一个与各种莫不相关的要素相关联、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系列的差别而扩散开来的否定。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48页

消失过程本身也消失了。这种情况包含在一个自在的、实在的个体性概念里面。因为,作品或作品的属性之所以会消失,经验之所以会战胜个体性关于它自己的那个概念,完全取决于一个客观的现实性。Dies Verschwinden des Verschwindens liegt in dem Begriffe der an sich realen Individualität selbst; denn dasjenige, worin das Werk, oder was an ihm verschwindet, und was demjenigen, was Erfahrung genannt worden, seine Übermacht über den Begriff, den die Individualität von sich selbst hat, geben sollte, ist die gegenständliche Wirklichkeit...
這種消逝的消逝包含在本身實在的個體性概念中;因為作品在其中消逝的、或者在作品上消逝的那個東西,那種給予被稱作經驗者以其加乎個體性關於自身的概念之上的優勢的東西,乃是對象性的現實。
1.die an sich reale Individualität,是理性章第三節標題die Individualität, welche an und für sich reell ist的一個替換的表達。an sich和an und für sich在此取其共同的含義“本身的”、“本來的”,在這裡作副詞,修飾real。
2.據dasjenige... ist die gegenständliche Wirklichkeit(那個東西乃是對象性的現實)可知,worin das Werk... [verschwindet](作品在其中消逝的東西)、was an ihm verschwindet(在作品上消逝的東西)以及was demjenigen, was Erfahrung genannt worden, seine Übermacht... geben sollte(給予被稱作經驗者以它的優勢的東西),都是對dasjenige的修飾。
3.was an ihm verschwindet中的ihm,指代dem Werke(作品)。an ihm verschwindet一句,是從引文前一段所謂...das Verschwinden ist selbst wirklich und an das Werk geknüpft, und verschwindet selbst mit diesem(消逝本身就是現實的、與作品結合著的,本身隨同作品而消逝)而來的,所以不是什麼”作品的属性消失“,而是”在作品中/隨同作品消逝“。這裡的an ihm是修飾was... verschwindet的狀語,而不是修飾was的定語。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页 - 译者序

1817年初,黑格尔赶在书稿的排印和装订之前补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序言”寄给出版社昨天看了一遍译者序言,1817年应该是1807年吧。@罗北山 老师曾经指出这一点,但是好像那条笔记不知何故删除了。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3页 - 目錄

C.个体性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自在且自为的存在第五章第三節的這個標題,原文為:
C. Die Individualität, welche sich an und für sich selbst reell ist.
贺麟、王玖興譯作「三、自在自为的实在的个体性」,
其實這個標題也可以譯作「C. 本身即誠實的個體性」。
an und für sich和reell在黑格爾這裡,都是一語雙關。前者除了「自在自為的」含義外,也有用作義同an sich的時候,相當於「本身的」;而後者除了有「实在的」含義外,還有「誠實的」意思。而這乃是對應於該節所討論的意识的Ehrlichkeit(誠實)论题的。實際上,除了這個標題例外,黑格爾在該節正文中談理性意識的實在性,用的都是形容詞「real」(實在的),而非「reell」,由此更可反襯標題中使用這個詞的特殊含義。
「即且對自地(自在自為地)就實在的個體性」這一含義,是針對理性章的前兩個階段而言的,也就是說,理性的確知所包含的那種實在性,已不再限於觀察意識的即自的階段或行動意識的對自的階段,而進入到即且對自的階段。而「本身即誠實的個體性」這一含義,則主要針對精神動物的王國中意識的那種盲目的誠實。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页 - 譯者序

1817年初,黑格尔赶在书稿的排印和装订之前补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序言”寄给出版社……筆誤或排印錯誤,應該是1807年。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47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随着自我意识成为理性,它与他者之间向来的否定关系就转变为一种肯定关系。迄今为止,意识所关注的仅仅是它的独立性和自由,甚至不惜以牺牲世界或它自己的现实性为代价来挽救和保全自己,因为它觉得它们否定了它的本质。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306页

我们现在要观察的这些环节,首先在纯粹意识的内部呈现为思想或自在存在者,然后在现实的意识里面呈现为客观的本质。Diese Glieder sind sowohl wie sie zunächst innerhalb des reinen Bewußtsein als Gedanken oder ansichseiende, als auch wie sie im wirklichen Bewußtsein als gegenständliche Wesen vorgestellt werden, zu betrachten.
譯者將這句話改動過大,個人認為不是很妥當。據原文應為:
既要如它們最初內在於純粹的意識而被表象為一些思想或一些即自存在著的成員,又要如它們在現實的意識中被表象為一些對象化的質體那樣,來考察這些成員。
縮略則為:
Dieser Glieder sind... zu betrachten.
要……考察這些成員。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352页

最后,按照启蒙对于信仰的行动的观点,它认为信仰舍弃享受和财产的做法是不正当和不合目的的。——关于什么是不正当,启蒙和信仰意识的一致之处在于,信仰意识本身也承认,占有、保持并享受财产是一种现实的状况。信仰意识越来越坚决和顽强地捍卫财产,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投身到享受里面,因为它的虔敬行动,它的放弃着财产和享受的行动,位于现实世界的彼岸世界,会从那边换回自由以作补偿。通过这个对立,如果一个敬神仪式要求人们牺牲自然冲动和享受,那么这个敬神仪式实无真理可言。有牺牲,就会伴随着保存,所谓牺牲只不过是一个姿态,它真正牺牲的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上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牺牲。Endlich findet sie in ihrer Ansicht des Tuns des Glaubens das Wegwerfen des Genusses und der Habe unrecht und unzweckmäßig. -- Was das Unrecht betrifft, so erhält sie die Übereinstimmung des glaubenden Bewußtseins darin, daß dieses selbst diese Wirklichkeit anerkennt, Eigentum zu besitzen, festzuhalten, und zu genießen; es beträgt sich in der Behauptung des Eigentums um so isolierter und hartnäckiger, so wie in seinem Genusse um so roher dahingegeben, da jenseits dieser Wirklichkeit sein religiöses -- Besitz und Genuß aufgebendes -- Tun fällt und ihm die Freiheit für jene Seite erkauft. Dieser Dienst der Aufopferung des natürlichen Treibens und Genießens hat durch diesen Gegensatz in der Tat keine Wahrheit; die Beibehaltung hat neben der Aufopferung statt; diese ist nur ein Zeichen, das die wirkliche Aufopferung nur an einem kleinen Teile vollbringt, und sie daher in der Tat nur vorstellt.
先譯本這段話有兩處翻譯錯誤:
1.es beträgt sich in der Behauptung des Eigentums um so isolierter und hartnäckiger, so wie in seinem Genusse um so roher dahingegeben一句誤譯作『信仰意识越来越坚决和顽强地捍卫财产,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投身到享受里面』;
2.die Beibehaltung hat neben der Aufopferung statt一句誤譯作『有牺牲,就会伴随着保存』。
信仰意識是一種分裂的意識,它將此岸與彼岸截然二分;這就導致了它聲稱通過棄絕享樂的個別性而達到與上帝合一的普遍性的那種宗教服務行動不具有真理性。因為它的宗教行動只在彼岸造成意義,並不受此岸的干擾,也不影響此岸。所以信仰意識可以一面在此岸保有財產、縱情享樂,一面又能期冀對財產的象徵性捐棄在彼岸達成目的。這就是所謂的es beträgt sich in der Behauptung des Eigentums um so isolierter und hartnäckiger, so wie in seinem Genusse um so roher dahingegeben——信仰意識既能在保有財產時意志堅決,又能在放棄享樂時毫無顧慮。這是因為,die Beibehaltung hat neben der Aufopferung statt——享樂與奉獻比鄰而居、並行不悖。這就構成了一個Gegensatz,也就是此岸與彼岸、手段(行動)與目的(結果)的Gegensatz。由於這一對立(durch diesen Gegensatz),宗教的行動也就喪失了真理性——啟蒙對信仰第三個環節的批判也就是信仰自身無可抵賴的。
————————
羅譯:
最後,按照它對於信仰的行動的觀點,啟蒙認為捨棄享樂和財產是不恰當和不合目的的。說起這種不恰當,啟蒙在這點上取得了信仰意識的一致意見:後者本身也承認佔有、保持並享受財產這一現實;信仰意識在財產的保有上表現得越決絕越頑固,它在享樂上做出犧牲就越嚴酷,因為它的那種放棄佔有與享樂的宗教行動是落在這個現實之彼岸上的,為它換來的是彼岸方面的自由。這種對自然衝動和享受加以棄絕的宗教服務,由於這一對立,實際上就不具有真理性;[財產的]保有發生在[財產的]犧牲之旁;後者只是一種象徵,這象徵只在很小的部分上執行現實的犧牲,因而實際上只想像現實的犧牲。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26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自我意识本身真正包含着的必然性,是它的新的形态所面对的一种必然性,而自我意识因此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必然的东西。它知道,它在自身内直接包含着普遍者或规律,这就是心的规律。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27页 -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所谓思维,并不是指一个抽象的自我,而是指一个自在存在着,同时又以自己为对象的自我,换言之,按照它与客观本质之间的关系来看,它既是意识的对象,同时又是意识的自为存在。——对思维而言,对象并不是在表象或形态里面运动,而是在概念里面运动,而概念在这里是一种有差别的自在存在,同时又与意识没有任何差别。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50页 - 导论

自然意识将要表明自己仅仅是知识的一个概念,亦即一种非实在的知识。但由于它反而把自己当做是一种实在的知识,所以上述道路对它来说仅仅具有一种否定的意义,而概念的实现对它而言只不过意味着它自身的损失。自我意识在这条道路上失去了它的真理。所以,这条道路可以被看作是一条怀疑之路,或更确切地说,一条绝望之路:但凡在这条道路上发生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加以怀疑的,但意识在这个或那个所谓的“真理”上面折腾一通以后,不出大家所料,怀疑重新消失了,又回到以前的那个“真理”,以至于事情到头来还是从前的样子。但实际上,这条道路让人清楚地认识到了那种正在显现着的知识的非真实性,对这种知识而言,最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仅仅是那个尚未实现的概念。真因如此,单凭一种趋于极致的怀疑主义,还不能说人们对于真理和科学已经具有了严肃的热忱,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出击。也就是说,那种严肃的热忱仅仅意味着这样一个决心,即在科学里不会因畏惧权威而屈从于他人的思想,而是自己去检验一切,只跟随自己的信念,并且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亲自创造出一切,仅仅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真相。意识在这条道路上会亲自创造出一切,仅仅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真相。意识在这条道路上会经历一系列形态分化,而整个顺序就是意识本身转变为科学的一个具体展开的教化史。那个决心以决心的简单方式将教化设想为一种直接地已经完成、已经发生的东西,但这是错误的。实际上,这条道路是一个现实的具体展开过程。诚然,跟随自己的信念确实要好过听从权威,但是,从迷信权威转而迷信自己的信念,事情的内容并不会必然有所改变,谬误也不一定会让位给真理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22页 -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一个独立的意识,以自为存在为本质,另一个是不独立的意识,以生命或为他存在为本质,前者是主人,后者是奴隶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186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类的单纯统一性就仅仅被规定为数,对于质的现象不再有任何影响。就此而言,通过观察而得到的结果无非是一些机智的评论、一些有趣的关联、一种对于概念的友好迎合。但是,机智的评论并不是关于必然性的知识,有趣的关联也始终局限于兴趣,而兴趣仅仅是关于理性的一个意见。个体在暗示着一个概念时所表现出来的友好,是一种天真幼稚的友好,而之所以说它天真幼稚,是因为它企图自在且自为地发挥某种效准。

《精神现象学》的笔记-第242页 -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精神性动物王国和欺骗,或事情本身)

行动最初只是一个对象,确切的说,是一个隶属于意识的对象,这时它是一个现成的目的,与一个现成的现实性相对立。随后的另一个环节则是目的(人们原本以为它是静态的)的一个运动,亦即目的的实现,它把目的与一个完全流于形式的现实性联系在一起,因此意味着过渡本身或中介。最后,第三个环节是一个脱离了行动者的对象,行动者不再直接意识到这个对象是他自己的目的,而是认为它是一个他者。


 精神现象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