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种茎木与茎皮类药材加工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7-1
ISBN:9787535930378
作者:潘超美,徐鸿华
页数:180页

章节摘录

书摘苏木,别名戈梅芳(傣语)、棕木(台湾)、山醋木、苏方、苏方木、红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树干干燥心材。苏木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我国也有栽培,主产于广西、云南、广东,此外,海南、福建、四川、贵州、台湾等省亦有种植。从海外进口的苏木,习称洋苏木,质坚结实,色棕红而深,质量佳良。  据近代医学临床实验证明:苏木味甘、咸、微辛、性平。归心、肝、脾经。有行血通络、祛瘀消肿、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止痛、内伤积瘀、外伤瘀肿、跌打损伤、肠炎等症。对外伤肿痛,跌打损伤,扑损瘀血等症,可把苏木研粉涂敷患处,有较好的疗效。又据药理试验研究证明:苏木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安眠作用、麻醉作用、拮抗作用、扩张作用和抑制作用。如进行抑菌试验:用苏木浸剂、煎剂在体外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副伤寒杆菌和弗氏痢疾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可看出,苏木的开发利用,潜力还是很大的。广东四邑民间传统习惯,每年5月农历端午节取苏木片与糯米裹粽子吃,故在端午节前夕,当地中药店苏木很畅销。此外,苏木的枝干可用来提取红色染料,根可提取黄色染料。  苏木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适应能力很强,粗生快长,周期不长。种植5~6年,便可投产利用,除了取其心材作药用外,还可以利用它的细小枝干和根系,提取红、黄色染料。用于染制棉、麻、线、毛等纤维及纸料。它是一种媒染性的色素,可作油漆木器的底色。  苏木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极适宜于“四旁”种植,其茎干、枝条带刺,不易被损坏和破坏,发展前途很好。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丘陵,零星隙地广为种植,也是广大农村很好的致富门路。  一、采收与加工  1.采收苏木一般栽种5~6年,便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心材红黄色或棕红色,边材则颜色略浅,带黄白色,这时便可砍伐利用。但是,随着树龄的增大,树干心材增大,色泽越深,质量也越佳。苏木采收不分季节,全年均可进行,但以秋、冬季节为好。采收方法是:选择5年树龄以上的植株,从茎基部高15~20厘米处砍倒,然后锯成60厘米长一段,以越近基部心材质量越佳,但上部的心材和枝干的心材质量较差,也可作药用。采收时要注意保护资源,不要连根挖取,留下伐桩,以萌芽更新。   (二)力工  1.产地加工  把粗糙的外皮和浅色的边材(木质部分),用利刀刨削干净。再把心材切成片或劈成块,置通风处晒干成白色或阴干,即成商品。或者把原条捆扎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密闭保存。    2.炮制  取原药整理干净,拣除杂质,锯成长约3厘米的小段,再劈成片状或碾成粉。切忌水湿。药材性状与商品规格。  (一)药材性状  苏木(彩图8)药材商品是木质部心材,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长条状,或半圆柱形,常弯曲,长短、粗细不一,近树头基部为疙瘩结节状,似靴形,长50—60厘米,直径3~10厘米,树头部则膨大。全身有刀削痕和枝痕,常有纵向裂缝和细小的凹人油点。表面黄红色或棕红色,具红、黄相间的纵条纹,嫩枝色浅。质坚硬、难折断。劈断面木纹细幼,呈黄红色或棕红色,时间较长断面颜色随之加深。横切面可见环状年轮,中央髓部颜色较深,纵切面有细纵向条纹,伴有带闪亮光泽的格纹。质地致密,坚硬而重。无气味、无臭、味微涩。  (二)商品规格  商品药材规格一般分为苏木棒和苏木片2种统货。足干,条粗,呈长圆柱形,长30一60厘米,表面黄红色或深红色,具刀削痕。横切面具光泽。有明显的同心环,中央有质松带亮点棕色的髓部。质坚硬。味涩。无白木,无枯死木。以粗大、材质坚实、颜色棕红、条状、无枯木、无虫蛀者为佳。  三、包装与贮藏  将加工好的苏木商品扎成捆,用麻袋或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防虫、防霉变。  木通,商品经营习惯上分为海木通、西木通、淮木通3种。其植物来源,商品性状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海木通,别名川木通、山木通、海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的干燥藤茎。海木通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粤北、江苏、湖南有产。常野生于低山林边、丛林或灌木丛中。  西木通,又名西通,为毛茛科植物沙叶铁线莲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多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淮木通,别名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等省。常野生于林区稍湿润的荫蔽处。  上述3种木通均为野生中药材,目前尚有一定的野生资源,产销基本平衡,市场销售势较平稳。此外,毛茛科植物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也作木通人药。  以上几种木通性寒、味苦。能清热利尿、通经下乳。主要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等症。一、采收与加工  (一)采  收海木通和西木通全年可采,以秋季采者为佳。淮木通则在冬、春季采收为佳。采收时削去分枝茎叶,留下主茎藤,切成60厘米长一段待加工用。  (二)加  工1.产地加工  采后将截成长段的藤茎,撕去粗皮,晒干,打成捆。或趁新鲜时切成O.5厘米厚的斜片,摊开晒干。除去栓皮,晒干或阴干。……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随着社会经济和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能力日益增强,对中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中药材的生产。尤其在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中,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药倍加关注,对中药材的种养、数量加工技术以及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材是中医临床配方用药和中药工业及槲炎产业原料用药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好坏、产量多少将对中药疗效及供求关系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中药材的质量也是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对中药材实行规范化的采收和加工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阅了有关文献和资料,选择部分常用或较常用的木本类中药材编写成《54种茎木与茎皮类药材加工》一书。意在指导广大农民和中药材经营者能合理地对中药材进行果集,掌握合适的加工或炮制方法以及掌握药材品种真伪中性状鉴别和商品质量标准的要求,从而生产出高产优质的中药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不少同行前辈,尤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同事的热情鼓励、支持和帮助,本书封面照片由冼建春提供,本校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教研室姚幼玲老师为本书提供了部分资料,谨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及笔者学识水平和经验有限,对书中的疏漏和缺点,敬请药学同仁、广大读者惠予指正。                                                                   编者                                                                 2002年1月                                                              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容概要

潘超美  女,1956年生,硕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从事微生物生态与植物营养学、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药用植物资源与栽培技术等研究与教学工作20多年。现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执教。从1991年至今,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八五”星火计划前期项目(子专题)、广东省科学院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林业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等课题6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专题等部级以上课题4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级奖项3项。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30多篇。为《中药品种、品质和化学成分实验》教材的副主编。现为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库专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评审专家。
徐鸿华 男,1933年生于广东焦岭,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植物园参建中药园圃,1994年赴日本考察合作开发灵芝。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国家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中之重专题等部(省)级以上课题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子专题)等各级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热带药用植物栽培》等著作8部,参与编审《中国药材栽培与饲养》等著作4部。曾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一 肉桂
二 阴香
三 樟木
四 杜仲
五 红豆杉
六 黄柏
七 桑白皮
八 厚朴
九 儿茶
十 降香
十一 檀香
十二 苏木
十三 木通
十四 血风藤
十五 过岗龙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54种木本、藤本药材的茎木、茎皮、藤茎和它们之中部分花、果实类中药的原植物来源、产地、分布概况、并着重介绍每种药材的性味和功效、采收方法、产地加工和炮制等内容。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54种木本、藤本药材的茎木、茎皮、藤茎和它们之中部分花、果实类中药的原植物来源、产地、分布概况、并着重介绍每种药材的性味和功效、采收方法、产地加工和炮制等内容。


 54种茎木与茎皮类药材加工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