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烽塔》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08642659
作者:(阿富汗)卡伊斯•阿克巴尔•奥马尔
页数:312页

阿富汗:被曲解的文明

阿富汗:被曲解的文明长久以来,对于中国人而言,阿富汗也许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曾经和“苏联”这个词紧密联系,后来是“塔利班”和“巴米扬大佛”,现在则是“基地”。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究竟有什么人,他们又是如何生活,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看一看地图,就会一目了然。从地中海到北京,从伦敦到新德里,从莫斯科到阿拉伯海画一条线,条条都经阿富汗。26个世纪以来,东西半球的融合与交汇都发生在阿富汗——迁徙、贸易、文化交流与冲突,阿富汗是必经之地。阿富汗的地理资产,对任何一个帝国,都有不可忽略的战略枢纽价值,也决定了它的多舛命运。 是的,不了解阿富汗的人,会从卡伊斯•阿克巴尔•奥马尔的笔下看到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但在这样的苦痛生活之中,人们依然因为亲情、爱和友谊而富有尊严。当然,在这里所上演的残忍、谎言和荒谬,也并不比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更少。可以说,《寂静的烽塔》之所以动人,原因之一就在于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穿梭在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里,枪声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政治避难让原来“讲讲故事,读读诗歌,卖卖地毯,搞搞对象”的阿富汗平民的普通生活变的颠沛流离。我们也可以说,《寂静的烽塔》充其量只是一个卖地毯的人写本家族的回忆,长长的25章写的也不过是写一个男人是如何走上织地毯之路的。唯其普通,写的是接近于人本身的,友谊、背叛、赎罪、爱情故事,这些东西不止在阿富汗发生,也在世界所有的角落、所有人的生活中日日上演。它就比任何一篇战事报道都更准确地传递了阿富汗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少数熟悉阿富汗的人说,阿富汗人说话,曲径通幽,有六七层深意,还会有意掩饰,所以你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客套和夸奖对他们来说,哪怕是违心的,也是必要的礼节。这是上千年沿袭下来的“民族性”,源于深入基因的不安全感。 在此书中,作者力图展现的是另一个“阿富汗”。这里的阿富汗人民勇敢、积极生活,有活力、有梦想,有潜能。虽然身负重压的苦难,那渴望自由幸福的顽强精神却不少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我们也得以在此书中了解阿富汗“民族性”的另一面,面对经济强权的宏大叙事,伊斯兰原教旨的沉渣泛起,普通的阿富汗民众没有选择简单的避世。而是曲折的前进,这种“前进”,有时候不过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正是这种普通民众面对“苦难"所发挥的人性美的光辉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普适性,才是消解文明“巴别塔”的利器。

有关生存和温情

这是一本由阿富汗人写的回忆录,是关于一个阿富汗家庭在十年内战和塔利班统治下努力生存下来的故事,可以与《追风筝的人》比肩。这本书重在表现的,不是战争的痛苦和人们生活的颠沛流离,而是普通百姓的人性之美,是人们面对战争之苦的坚韧与淡泊。如今在和平年代,人们虽然不用面临战争,但是金钱利益诱惑不断,痛苦迷失常有。如何保持内心的静然安好?这将是本书给予我们的最好礼物。

苦难中的成长

这本书是继《追风筝的人》后读的另一部关于阿富汗的战争,很难想象在我们这个和平时代另一端还有那样受战争之苦的灾民。在这本书中让我 既看到了阿富汗富裕的生活方式,又看到了他们善良热心互助的一面。为故事中主人翁的家族所遭受到的苦难而心酸,希望阿富汗人民早日脱离苦海!

生命力的顽强

书的最后,当许多人陆陆续续的离开喀布尔,离开已经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卡伊斯的堂兄弟选择一直待在这个国家,一直到死亡被一把火烧掉。这个从小就喜欢书籍,被卡伊斯等兄弟冠以外号“笨蛋”的人,认真严肃的回答:“我就待在这个国家,尽我所能地做事。做那些我父亲和他那代人没做好的事。我相信这个国家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我们现在就做好分内的事。我们不做的话,谁来做呢?”卡伊斯被他的话深深的打动,欣赏他的决心,第一次摒弃笨蛋的称呼,和他深深地拥抱在一起。我同样被感动,正如佛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还奢望别人吗?小时候我并不懂,为什么佛要自己入地狱,这句话是不是错了?现在才明白那是一种信念。我曾经许多次思考,人这么复杂,甚至那么的丑陋自私,即使表面多么的光鲜亮丽,内心深处谁不是压抑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阴暗欲望。这样的人类所生存的世界,维持着的和平幸福就是粉饰的太平,岌岌可危得或许转眼就被战火蔓延,或者被人心的阴暗而吞噬。这本书里也确实描述了许多事实,许多人在这场战争中丧失了自己信念,毫无顾忌的释放心底的邪恶。原本抵抗苏联人以“圣战者组织”的阿富汗人,在赶走苏联人之后,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肆意的殴打凌虐,洗劫富裕之人,侮辱妇女。曾经平静美好的生活消失,不再有一大家庭欢乐的在庭院进食,谈天说笑话,取而代之的是满是弹坑的道路,数以百计横七竖八躺在城市里的尸体,欢声笑语和音乐被炮弹湮没。作者卡伊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内战爆发,他们一家的颠沛流离。卡伊斯看到曾经美丽的院子中央,成了一个填满头颅的大坑,死者的眼睛大睁,凌乱的头发上沾满污血;被俘虏时更是以一个孩童的视野亲眼看着士兵当众侮辱妇女;目睹最好的兄弟瓦基勒和最敬爱的祖父两人的死亡;经历被狗撕咬身体的痛苦;遭遇因为头发超过没有三寸被投入监狱毒打。卡伊斯嚎啕大哭,为被毁的家园和生活,为所发生的一切而流泪。然而即使是圣战者组织被塔利班驱逐,掌权的塔利班却没有让阿富汗回复到以前的富足和欢乐。许多条例和规定的颁布,阿富汗人依旧生活在压抑的水深火热之中。卡伊斯在地洞里听着分娩后妇女讲述战争爆发之后自己的丈夫被压在废墟中,自己如何一点点的挖出他,原本应该陪在自己身边看着孩子出生的丈夫最终死在废墟中,而为了活下去,妇女不得不将他留在那里。卡伊斯在商店里听着伪装成乞丐的妓女讲述自己原本有着幸福的家,家教良好,但是战争之后失去了所有,只剩下自己和两个孩子,为了喂饱孩子给孩子治病,她唯一能够赚钱的只有自己的躯体。妓女忧伤的回忆起出卖自己肉体的第一晚:“那天晚上我哭了一夜,我竟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我父母、弟弟妹妹以及丈夫死得时候我也没这么哭过。我恨自己,想一死了之。可是我不能死啊。我死了,谁能像妈妈一样给我孩子母爱?”真正的圣战者是那些保卫自己国家和信仰免遭侵略者和异端分子涂炭的人。或许一开始是的,或许有的人是的。但是之后有的人改变了,也有的人一开始便是邪恶的。文中出现的一名指挥官贝拉尔,曾经也是一位好人,但是他的家人被残忍杀害,他的姐妹被侮辱。于是,贝拉尔不愿意再做一个好人,扛起枪决定复仇成为一个杀人狂,杀尽那些化为恶魔的坏人,他认为只有死亡可以拯救他们。可是贝拉尔的手下却做着当初别人对他家人所做的一样的事情……正如有拿着狙击枪以杀人为乐的人,也就会有如“笨蛋”这般有着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卡伊斯的父亲在塔利班攫取政权之后改变离开的初衷,决定留下来,不顾妻子的反对,说道:“这块土地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不能让外人入侵我们的土地。保卫母亲是我们的责任。”这个男人一次次带着卡伊斯一家人在战火之中从一地载到另一地生存下来,最后却选择留下来。卡伊斯曾经埋怨父亲为何不像其他人一样离开而要在阿富汗受罪,后来明白自己的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男人,才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敬意。除却卡伊斯的父亲和堂兄弟“笨蛋”,卡伊斯在途中遇到的好心庄园主人、大佛像中的哈扎人、聋哑人地毯匠人老师、面包店老板,每一个都是在炮弹之中依旧保存着自己的信念,顽强的生存下来。我无法真的明白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就如瓦基勒所说:“只有一个爸爸可以填补爸爸的空缺,不是叔叔或者祖父,只有我自己的爸爸可以做到。”别人代替不了他的爸爸,谁都无法明白他的感受,我也无法明白每一个在其中经历的人所感受到的伤痛。我不懂政治,也不懂战争,只是从书里感受的忧伤却是真实的。现在我能明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表达的信念,也明白,人那么复杂,无法界定完全的好坏,因为人的思想随时在改变。一生,那么长又那么短,人是顽强的,也十分的脆弱,究竟要怎么活,还是取决于自己的信念。虽然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面对无力对抗的时候,就像卡伊斯在监狱里一样,如果没有《古兰经》其中的哲理陪伴,如果没有信念支撑,要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活下去?又要怎么重建自己的家园?这本书,通过卡伊斯一家的战火流离,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丑陋,应该更想表明生命力是如何的顽强,终究会战胜那些黑暗的。

即使是传记体的小说仍旧能看出战争的无情

在图书馆游荡偶遇这本书,看着中信出版社的标志就果断拿下开始阅读。中信的书还是普遍都比较贵,但同时却也更为可读。读完封底卷首,以为这会是一本用朴实语言写的纪实类传记文学一类的书。文章分四部分:战争,飞翔,地狱,结束。之后附了三幅地图,阿富汗,喀布尔,主人公一家的流亡路线。以前对于伊斯兰教,对于穆斯林,对于阿富汗没有一点了解,脑袋里面关于阿富汗影响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上苏联的阿富汗战争。这本书正好成为了我对于阿富汗文化的启蒙书。苏联从阿富汗逐渐撤军,主人公的故事也随之开始,封底纽约时报书评“通过孩子的双眼见证战争,通过承认的记忆重现战争。”我觉得描述的相当恰当,作者的家族从当时上流社会幸福安逸的生活沦落到家庭破碎,各家逃亡的地步,战争的无情,通过作者生动的描述完全的呈现在我眼前。在这本书内不仅可以透过作者的双眼,看苏联,阿富汗各派系军阀,美国等等的战争对于阿富汗平民百姓的摧残,更能从作者流亡的经历中,看到阿富汗人民在战争中人性的光辉。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关于阿富汗的书,它让我对阿富汗文化有了一点了解,知道了地毯,布卡,普什图语,库车人。这一切都激发着我的兴趣,尤其是通过作者如此生动的文字表述。揭开了这个坚韧民族的面目,以及战乱给他们带来的伤害。那张经典的国家地理封面。卡伊斯是幸运的,像瓦勒基说的,有热爱冒险大胆的父亲,有善解人意资性的母亲,还有姐姐妹妹弟弟,有这一群爱他的人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就有了四处漂流流亡的勇气,还有睿智博学的祖父,一群堂兄弟和叔叔婶婶的互相扶持,阿富汗的大家族制度其实跟我们以前很像,起码作为不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我,倒是挺向往这种大家族的生活方式的。(这可能也在另一方面激励我往二胎以上发展吧=。=)卡伊斯也是不幸的,战争将本来属于他的幸福生活剥夺,更夺走了他最好的堂兄和最喜欢的祖父。一切的经历都会成为日后最宝贵的财富和竞争优势。推荐此书。

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家庭命运

同样在一片蓝天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命运,因为现代手段的高度发达,我们得以时时刻刻关注到除了自己以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正因为此,我们才会觉得有时自己固然有一些个人的悲欢,有时却因为拥有着难得的和平而成为最幸运的人。在和平的背景下,人的一己悲欢与体验被放置在最重要的位置,但一旦战争爆发,我们才知道所谓生命,所谓个人,所谓情感等等等等,都原来是这么地不值一提,它们被无情的战火无情地吞噬,成为灰烬。只有当尘埃落定,那些有幸活下来的人,也许才会有机会抚摸伤口,告诉这个世界,他曾存在,曾经历,而现在他还在承受。阿富汗内战题材为背景的小说《寂静的烽塔》以一个地毯家族所经历的大起大落为主线,用一个孩子所亲身经历的战争为线索,为我们展开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人民所经历的战争场面,它就发生在这同一片蓝天下,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奥马尔本来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大家族中,过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但是内战爆发,一切都被摧毁了,他们本想慢慢等待,也许一切还会重新回来,但是一切再也没有回来,在战火中,父亲们要保护自己最亲近的妻子和孩子,家庭慢慢崩坍离析。他们想要找回埋在地下的黄金,但是家却是再也回不去了。他们寄希望于每一个新到来的统治者,却发现谁也靠不住。在不断地流亡生涯中,他们不断地经历着生命的考验,多次险些丧命,经历了无数次非人的待遇,亲眼看到了暴政者们带来的种种苦难。但幸好奥马尔又重新拾起了家族的织毯手艺,重新振兴起家族事业。此时塔利班政权被美国轰炸,生活开始趋于平静。但这远不是结束。坦白说,阿富汗这段战争史,我一直就是迷迷糊糊的,所以看小说时,自然重点也不是放在战争的着眼点上,至于作者要表达的谁是谁非的立场,我也确实无从评判。我只是喜欢读到小说中关于人生与人性的内容,会在小说中读到战争与和平的差异。一个家族的兴盛到衰败再到东山再起这样一个过程与战争的爆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经历既悲凉又惨痛,但是普通人是无力阻挡这种沉重历史车轮碾轧的,普通人的命运更像是随波逐流的石子,生死尚且不由自己,更何况是财富,只能说,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


 寂静的烽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