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阅明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509558956
作者:王建辉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王建辉,男,85后青年学者,安徽绩溪上庄人。先后毕业于行政管理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职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书籍目录

霓裳羽衣
皇帝的新装
贵贱冷暖,或长或短
四方平定与六合一统
世变与移俗
“禽兽”与“蟒”
女人妆,摇曳在红尘中
珍馐玉馔
由俭入奢,时代风气的渐变
由“妓鞋行酒”说开
清贫朴素求自在:人生三境界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雕梁画栋
明代建筑略述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回此徘徊
民居类型
室内陈设
暮云楼阁古今情

车马骈阗
运交华盖难舍求
车马行船与轿子
人在旅途
走不完的路程,说不尽的故事

冠带之国
家礼:冠礼、婚礼、葬礼和祭礼
婚姻习俗
明人的宗教生活
忘忧清乐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大明王朝,自信又流于刚愎,三百年国祚功过几何?对歌当酒,回首阅明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化繁为简的明朝生活图志
让社会生活史变得生动有趣、毫不枯燥,以当代人的视角、通俗的写作手法来演绎一幅多姿多彩、真实动人、别开生面的明朝生活画卷。
★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生活史
它既有正史的严谨精神又有野史的生动情趣,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既适合对历史人文有研究的读者,又符合一般大众的兴趣。本书面向一切渴望了解华夏民族历史风貌的人。阅读的过程将会是轻松有趣的,它将陪伴我们度过指尖流逝的悠长时光,追寻永不消逝的旷古记忆。
内容简介:
《回首阅明:明朝生活图志》分绮绣、珍馐、画栋、归梦、闲趣五章,介绍明朝人的衣食住行。五章如五幅画卷勾勒出明朝从江湖至庙堂人们的生活情状,还描摹出处于社会边缘的妓女、宗教人士等社会众生相。本书观点新颖,资料翔实。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还挖掘出很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是一本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历史读物。


 回首阅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评《回首阅明》文/蓦烟如雪许是港版电视剧里,明代的戏剧有点多,他们的服饰以及装扮,多有些印象,可在看了《回首阅明》后发现,其实电视剧里的服饰和官服大多是有错误的。像“一统山河”的网巾,“四方平定”的头巾,“六合一统”的帽子,以及“官话”十足的服饰,实际上不在朝廷命官的服制之内,而是百姓最常用的冠服。反而是我们常常说的“衣冠禽兽”,最早原指当官的人,而后演变成了贬义词,而明代的官员的服制确实是“衣冠禽兽“,因为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中国的”衣冠王国“的美誉一直都是名不虚传的,他们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他们每个人都有专门的服饰,这种规范的严谨性,让人震慑,就连草根逆袭的朱元璋,在服饰上也多有讲究,玄表纁里,外黑里红,象征天玄地黄,甚至冠冕都多有讲究,上衣和下裳都绘有不同纹样。在霓裳羽衣里,它提出我们只懂得头戴乌纱,身穿圆领袍的蹩脚思维,更者作者很用心的查找了江湖上,各类服饰的隐语,比如衣服是“袍帐”、裤子是“汉子”,裙子是“围竿子”等等,这些稀奇的存在,当然那些作为底层的人物,并没有像电视剧里,穿的那么光鲜亮丽,他们冬天还是一身单衣,穿着草鞋或者破旧布鞋。作者没有一味的描述,他也引出了《金瓶梅词话》里各个阶层的服饰描述,甚至把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进行服饰解读,甚至是陈宝良所著的《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对医生外出服饰的说明,其实我很疑惑的是“百家衣”和之后,我们现在能看到“百家被”是不是异曲同工呢?明朝上承元朝,下接清朝,在这之间的发饰还是多有靠近汉族特色。在葡萄牙人克鲁士的讯息里,我们看见了,明朝人对头发的重视,他们觉得留得长长,是可以靠这个升天堂,当然这个比较迷信色彩。而在后面看到网巾戴在头上,有“尽收鬃发(中华)时,又能领悟到”一统山河“一统天和”的看法。古代人对谐音的东西都是很较真的,如同朱元璋把徐一夔杀了的原因,谐音的不快。说来,这可能是最早的文字狱吧。之后谈及了明朝的时装,对面料的考究,对流行换变的迅速,甚至是文官和内官斗争都有服饰的贯穿。文中从服饰、发饰、甚至妆容进行解读不一样的明朝。我印象最深的是“十眉”的美,在《红楼梦》里王熙凤的丹凤眼竟然是明朝传统女性眼睛的美中以拥有一对细长的丹凤眼为最,看来,每个时代的演变,都是有风向标的,何况她们还有点唇、指甲妆、香佩等中华传统美文化的延续。当然讲到了衣,就有食,他解读了中国人遵循“五谷为养”的传统结构,挖掘了拉达对明代事物的细致描述,甚至在明末,女人不愿意做饭,男人做饭,活着下馆子,这种家庭风俗是很少见,也很开放的。在酒上,谈及了“妓鞋行酒”的来由,对每个朝代做酒的方式进行分类,从味道、颜色、功能、作用及浓淡和酿造进行分析。书中还围绕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进行解析,原来在明朝茶也是很盛行,尤其还发展了美人伴茶和焚香伴茶的惬意。雕梁画栋里,作者也说了明代的建筑倾向于温润柔美,和古希腊、古罗马还是鲜明对比,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有年代的标记,无论它呈现什么特色,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而明代的家具也多有特点,稳重不失端庄活泼。他也在车马上,指出现在的古装剧里,缺乏考究,因为在万历后,舆盖制度后,乘轿是身份和财富的体现,那些富家小姐在路上狂奔是不符史实,从这点上说,这种探究的精神还是值得夸赞的,因为没有指出,往往会沿袭下一个错。冠带之国里,从成年礼跨到婚礼、丧葬以及宗教信仰。这本书里是明朝的往事,也是一些我们很少能探究的史料。我看到现在,尚不能记得一二,我反而是沉浸到了里头。这或许就是《回首阅明》的特色吧。
  •     看完这本书,多少知道了些明代的事情。总是看电视剧,看汉朝的,看清朝的,这些都常常霸屏,而且大多都有点那个朝代的特色。而对于明朝的,我记得的便不是很多了,尤其是看服饰、朝代特色来记的话,更是寥寥…这本书是一本明朝生活图志,很喜欢《回首阅明》这个名字,而它阅的并不是响彻远扬的历史事件,也没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化故事。固然明朝的起起落落也默默被穿插在文字之中,但这本书从服饰妆容、柴米油盐酱醋茶酒、建筑室内陈设、车马游行、礼仪闲情五个方面,还算比较详细的为我们呈现。明朝的衣服是怎样了呢?我看过几个皇帝的画像,总觉得明朝的衣服很大,很宽,饱满的前胸。和汉朝一样,他们的袖子也拉得蛮长……后知后觉的,显然服饰的不同亦代表了身份地位的不同,比如皇帝官僚的衣服都用怎样的花色,丝毫不敢差,穿怎样的衣服特别在明初是一件非常严苛的事情,作者也在书里有较详细的解释。皇帝的身上都有那些象征皇权,官员的禽兽主题。“衣冠禽兽”这个词就是从此来的…平民的衣服以紫蓝青白为主,并以此次序分贵贱,怪不得穿白色的是书生,穿蓝青的可能就是公子哥啦!不过有的太穷的人都木有衣服穿,也没有发型。农家人喜欢用碎布做百家衣。还有特色的地方是帽子,看过书之后才知道这里有巾有帽,到后来的明代都是四方平定巾和六合一统帽。明代的巾帽总类繁多,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男女通用,亦可作为礼物相赠。之后一节,作者写服妖,就是奇奇怪怪的服饰,到了明代后期,许多浪荡不羁的人,还有妓女就喜欢穿这些,制度未必再是制度,也别被制度牵绊了,五彩斑斓的服饰多好、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吧!最后一小节的女人妆,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明代的女人蛮会打扮的哦,有面妆,冬天夏天涂什么粉底是很讲究的哦,眉眼妆里提到了十眉,画哪种眉最漂亮呢?吃是大事,细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据传教士使者记录,那时候食品种类也十分丰富,再后一节又谈到酒,酒的历史悠久,到了明更是种类颇多,宫墙之内,乡野之处,都与之相交。明代原来是提倡朴素节俭的,到最后也是少些读书人做到了这点吧。特别到了明朝后期,书里说开国时的早餐有豆腐,几代之后还有豆腐,可却是用鸟肉做的豆腐(不知道有多好吃)。再譬如从马皇后会亲自下厨做菜到晚明连一般妇女都不想做饭让男人做或直接下馆子,看得出明代后期社会风气的改变。吃是大事,也通过吃这个点,我们可以看到朝代的变迁。建筑这一章,我很是期待,可以随着文字配图去想象一番,中国的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还都是一群一群的,有的雄伟大气,比如故宫,一直很向往的就是这个,自然知道它的每一处皆是帝王家的用心;有的安静秀丽,像是苏州园林群,书里也说大隐隐于市就是这样吧,在城市的一处却是人间天上无杂事纷扰…后面介绍的江南徽州的民舍,客家人的土楼、北京的四合院,真的是各有特色,丰富多彩…那时的房子和衣服一样也分等级,亦有要求;不过到后期就放松多了,所以江南地区的私家国林得以兴起。说了吃喝,自然也离不开远游。郑和下西洋,在看到书里的使者来访,让我觉得明代时已开始面向大世界了……书里说道明代的道路流动还是好的,说到小说里提到打尖进客栈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客栈层出不穷,出行远游的旅人、商人辗转在各个城市之间。明代的旅游业还是丰富的,更是有了《徐霞客游记》这样的书可以见得。最后一章,则是说到了习俗宗教和闲乐,看过明代的婚嫁观念,觉得我和想象里的差不多,倒是没什么新意。本书引用不少古籍原文,还从一些大有名气的小说诗词引用,那些我们或许没有注意到的阅读点,恰恰是感受到那个朝代生活的最真切的点。和宋朝生活志一样,也有配上了不少图片,有些图文并茂起来去感受,立体感还是蛮强的。对于明朝生活感兴趣的人,不如跟着这本书,一块听听明朝的这些事吧,看看他们的生活。能有一些不错的点,有些找到古代生活的感受,也算是对于一个朝代有了更深的了解。
  •     《回首阅明》,前朝可堪品读?青年历史学者王建辉这本著作,从服饰、饮食、园林、舟车、礼仪五个方面,走进明人的生活,重拾远逝的记忆。从选材上,便可领略到作者用心,并不着力于明朝文人及其书画艺术,而是把眼光聚焦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市井日常;从行文笔法,作者走的也是面向大众、雅俗共赏的亲民之路。雅与俗,是中国文化中一组有趣的比较。雅文化长期唱主角,俗文化偶尔出来跑个龙套,倒也有过如孟元老描绘的东京繁华,然而到了晚明,才真正算得上雅俗共存,且俗文化隐隐然抢足了风头,让一向居于士大夫内阁的雅文化真正走向了民间。“霓裳羽衣”讲的并非都是绫罗绸缎。从“皇帝的新装”到世族官绅的装束,再到平头百姓的穿着,乃至于名妓侍姬的打扮,作者援引史书、笔记相关记载,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明朝的服饰特色。服饰的流变从来就不简单,汉学家魏斐德就指出,浮华的服饰牵连着政治和社会的颓废,在中国古已有之。王建辉显然也注意到了此点。王建辉说,明代服饰包含了伦理与等级的因素,是传统的一面,而款式、设计上的较多创造则是“新”的表现。明人穿衣求新求异到达极致,于是有了当时所谓的“服妖”。公子少爷着乞丐装招摇过市,男女反串更是常例,柳如是便是一身男装去拜谒钱谦益的。服妖的出现,暗含了自我解放的心理诉求,而由此引发的大众文化风潮,更是对等级制度的冲击。明代文人张岱回忆,“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可见元宵花灯此类通俗文化的兴盛,“大家小户杂坐门前,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则说明当时士绅都积极参与其中,模糊了阶层分野的界限。每逢佳节往往还有地方戏剧上演,剧目常出自文人之手,其中不乏屠长卿等官员,精英文化对于大众文化的接纳显然已成格局。李渔不仅家里养着戏班子,而且他还自己填词、作曲,兼职导演,侍妾乔、王二人就是挑大梁的主角。李渔的《闲情偶寄》,文震亨的《长物志》,对于园林建筑都有着系统的阐述,闲情也好,长物也罢,那都是生活美学,对艺术的品赏延展到日常之物,不仅与诗书礼乐相和,更与柴米油盐有关。明朝政经积弱不振,文化生活却奔放自由,逸乐和追逐流行的气氛,酝酿着社会表层下的暗流。明初时,朱元璋的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到了宪宗时,豆腐依然是早餐供食,但是却要用百鸟脑酿成,官僚士人自然也不再安于朴素的生活,书中描述的各种饮食风气令人惊诧,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意味着社会精英由雅而俗,一径奔向了市井的喜乐,眼下的满足已成了他们人生的目的。于杯盘推盏、众生喧嚣中,隐隐听见了一个朝代即将落帷的前奏。雅奔着俗而去,俗也迎头向着雅而来。当时流行“皂快书房”,其中有一间,安着一张大理石黑漆缕金凉床,两边彩漆描金书橱,几席文具书籍堆满,绿纱窗下,安放黑漆琴桌、螺甸交椅。谁家书房如此雅致?原来是兰陵笑笑生书中的西门大官人。文人诗画多为豪绅巨商收购。附庸风雅,跟风仿学,蔚然成了社会潮流。张岱晚年自为墓志铭,说自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那些华服美食、鲜衣怒马、园林亭榭、画楼歌舫的具象,后来幻化成了“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梦呓,雅与俗,生与死,悲与欢,人人都是夜航船上的羁旅过客。张岱是世家公子,后来在国破家亡的境地里,始终气节不折孤绝拒降,宁愿布衣蔬食耕田打柴,与折鼎病琴残书缺砚不离不弃。这才是精神骨子里真正的大雅啊!《回首阅明》主要从物质角度解读明朝生活史,而有见识者当可从中读出人生之大觉悟。晚明之雅之俗,又岂止于奢华享乐?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本人,谢谢。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科普、教育类书籍。喜爱具有知识深度、逻辑严谨、思维周密的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中国古代生活史”第三册。
  •     书做得不错,挺清雅。从服饰、饮食、园林、交通、礼仪五个方面描述明朝生活图景。是个让人有兴趣的话题。文章本身内容简单,需要进一步深挖,行文节奏比较跳,不是很连贯,文采待提高,有一些小的常识错误,须加油改进吧。把董小宛说成董鄂妃这种老掉牙的传说就不要放进书里了。
  •     介绍了很多明朝时期的衣食住行等常识,蛮有意思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