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应笑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8638287
作者:张五常
页数:39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的文化曾经倒了下去吗?我认为是。唐、宋的骄人文化可以不论,元代是倒退,明代是复兴,清代的十七世纪中国的艺术发展了不起。乾隆后期开始走下坡,那是二百多年前。跟着炎黄子孙多灾多难,伟大的古文化变得梦里依稀了。今天回顾,我不认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灾难。将来的历史学者回顾,客观的,可能认为“文革”是中国文化复兴的起点!从讲道德伦理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民不聊生到今天的以科技挂帅的地球一体化,中国竟然一下子成为主角,近于不可思议,但谈何容易哉?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见到的地球一体化是由中国带动的。然而,如果中国没有出现过那代价高得令人流泪的“文革”,我们要怎样看才对呢?“二战”时我在广西的一个小村落住了一年,是几十户人家的小村,村与村之间口音不同,不交往,不论婚嫁。时移世易,三十年前深圳的人口只十多万,今天一千四百万,没有谁管你来自哪里。没有“文革”这样的现象多半不会出现,于是无从“现代化”。我没有说那高代价是值得的。我不知道。 曾经倒了下去的中国古文化正在复兴有几个原因。其一是这文化倒了下去的时日不是那么久。其二是我说过几次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纯而厚。其三是中国的文字是好的,今天可在电脑打字,打得快,有大助。其四是中国人的先天智慧了不起,肯拼搏,刻苦耐劳。我不怀疑炎黄子孙有其劣根性,无知的行为鲁迅等大师们批评得多了。但我认为这些行为上的不幸,只要能吃得住得好一点,多受一点教育,会改进。 这些年不少朋友向我指出中国农民的行为的多种不是,我知道,回应永远是多给他们自力更生的机会,态度的改进大家不用操心。中国的贫困农民的感受我怎会不知道?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比“二战”期间我在广西农村见到的好很多,而这些日子到内地讲话,天南地北,遇到的农村子弟不少的智商与学习态度皆大有看头。 人类历史的经验说,艺术与学术永远是由经济发展带动的。不是穷而后工,是富而后工。中国的经验这样;我教过西方艺术史,他们的经验也这样。另一方面,倒了下去的文化难以复兴,皆因艺术与学术的发展跟不上经济上的繁华。 让我来一次沙场秋点兵吧。开放改革以还,艺术上中国的发展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艺术家的收入二十多年前就开始急速上升;今天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中国孩子数以十万计。继续下去,我的水晶球说,凡是要讲手指灵活的乐器,有朝一日炎黄子孙必雄视天下。

前言

神州版序散文何物我没有研究﹐想来是像朱自清写荷塘月色那种满有诗意与感情的文章。但散文“体”是指放开来写﹐不一定表达感情﹐西方称essay﹐给人一种随笔的感受。不是浅学问﹕昔日英国的罗素凭散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的中语文体有争议﹐有三方面的评价。其一是负面的﹕一些读者认为我的内容不错﹐可惜不懂得写中文。其二是正面的﹕一些读者举我为写散文的师级人马﹐也有些国文老师叫同学多读我的文章。其三是不负不正﹐但很一致﹕他们说我的风格独特﹐化了灰也认得是我写的云云。我没有受过正规的写作教育﹐只是几岁开始背诵古人之作。就这样﹐在幼年读书不成的日子里﹐我可以下笔成文——错字连篇也成文。学英文我也从背诵开始。老师阿尔钦曾经详细地修改了我交出去的《佃农理论》的分析长章﹐不是改内容﹐而是改文字。我用心地写了数十页﹐他细心地修改了那数十页——我学会了。认真地用中文下笔起于一九八三年底﹐在《信报》写专栏﹐当时的水平如何林山木比我知得清楚。第一本结集《卖桔者言》是我平生最畅销的书。背诵过不少中国的古文与诗词﹐以白话文下笔只是把鲁迅时代搞起的新文体混进去。文章的结构是从英语写作搬过来﹐无疑是专家了。四十多年前施蒂格勒称赞我的英语文采﹐我回应说是从他的文章背回来的。三十多年前WilliamMeckling说我的经济论著是散文体﹐叫我千万不要改。当然听他的﹕我对那些以教授自居的学究文字有反感。我是个反对用术语来掩饰无知的人。今天屈指一算﹐中文写了二十九年﹐文章无数﹐几百万字﹐算不上是多产﹐但说不是个专家不会有人同意。今天我认为﹐中文引进西方的标点是对的﹐但引进西方的文法却是错了。王羲之写《兰亭集序》﹑苏东坡写《赤壁赋》——讲什么文法呢﹖他们只是把一方一方的单音字砌得好﹐砌得妙﹐读得上口﹐表达清晰﹐文气如虹﹐就足以万世流芳而有余了。不久前我对一位朋友说﹐可取的中语文字到今天还是脱不了盛于魏晋时期的四六文体﹐还是要讲平仄﹐要论韵脚﹐加上一些宋词长短句的节奏。不是说要刻意地这样写﹐或整篇要仿效古人﹐但如果这里那里不能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流露古人划定下来的砌字规格﹐中文读不上口。天生下来人类的感情有共通之处﹐但文化的发展不同会有不同的品味。文字的表达不能漠视这品味传统而还能保持同样的文化。中国的文字文化不易懂﹕我明白为什么音律有平仄之分﹐但不明白为什么从“一”到“十”只有一个数字是平音。不可能是碰巧使然﹐应该是经过数千年的淘汰使然。为什么淘汰下来数字是九仄一平的呢?

内容概要

张五常,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67年获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他进一步发展产权理论及交易费用概念,主张只要产权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资源最有效运用。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学经济系任教,开始在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引发强烈的学术反响。曾出版作品:《佃农理论》、《五常学经济》、《经济解释》、《中国的前景》、《中国的经济制度》、《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等。

书籍目录

神州版序
一、千年回顾(一篇)
惊回首,感慨话千年
二、经改三十与甲子之庆(五篇)
中国经改三十周年志
国家六十有感
风俗习惯与国庆阅兵
中国文化与神州再起
一个古文化可以复兴吗?
三、执着的希望(五篇)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马丁一子错
我也有一个梦
恐慌的极端
菲国难明,伦敦可庆
四、北京奥运(八篇)
从手卷文化到李宁点火
刘翔胜败十亿之差
评林妙可事件
从刘翔弃赛说黄龙觅士
福原爱现象
金比银铜重很多
穷孩子的玩意与日本妹的前途
文章也奥运
五、张文来的家(七篇)
我的父亲
独自莫凭阑——从母亲的病说起
我的女儿
子欲养而亲不在
无法赶得完的工作
与儿子一席话
哥哥五伦
六、少年的回忆(四篇)
雄军尽墨话当年——忆容国团
与阿团闯荡街头
菩提本无树
逃学的回忆
七、狂语任天真(七篇)
曾因酒醉鞭名马
傲慢与谦虚
“教授”之谜
狂生傲语
小牛牛出大场面了
山登绝顶我为峰
“风沙渡”的启示
八、金钱与福利(四篇)
为钱与讲钱是两回事
博爱
慈善与福利不相容
人类的天生权利
九、弗里德曼(四篇)
米尔顿·弗里德曼
背影
为先生祝寿
他是还会站在那里的——悼弗里德曼
十、说风流人物(七篇)
学士九百年
我也看金庸
珠峰哲理的经济分析——为王石序
我认识的刘诗昆
舒巷城当可传世
科斯百岁了
给启蒙老师的信
十一、逝者如斯(十篇)
悼深泉
二十世纪的第一夫人
可爱的极端与一个不收数尾的女人
悼小凯
忆戴维德
赫师别矣!
霍英东先生
悼沃尔特斯
忆埃尔登·德沃夏克
悼老师阿尔钦

编辑推荐

《多情应笑我:五常散文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多情应笑我:五常散文选》收录张五常教授多年来的非经济类散文文章,保持了教授一贯的才思与文风,内容涵盖他对社会经济、政治、民生的犀利分析和评判,以及他对故去的经济学大师的追忆和自己童年经历的回忆。


 多情应笑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几天前,朋友跟我说,你的大学真是把所有热门科目都学了一遍。开始的时候学信息资源管理,既学电子信息又学管理,后来转系,学公共事业管理,然后环境经济管理方向,环境,经管,财会,通通包揽。然后再我想学法律,于是开始准备司法考试。学经济学的时候,比较偏制度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当时张五常不过是我蛮想要了解的一个经济大家,后来我准备考试,晚饭后脑袋昏昏,随手拿了本散文集来读,便是这本,多情应笑我。张其实是个蛮多情的人,他喜欢文学的,美丽的,玲珑可爱的东西多一点。他有一种很文人的气质。他喜欢苏东坡。多情应笑我,张一身所见景色,身边曾经陪伴的人,走过的路,都比这芸芸众生中的很多人多。多情必定不忘,所以字里行间,总带着些怅惘。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垂髫稚子。我听他说少年时代的岁岁年年,那已成黄土的故人容颜,那已成过去的荡气缠绵,那不问过去不问未来的赤子之心。有人走,有人来。其实张的文笔要堆砌文藻并不难,然而他没有那么做。所以看这篇散文的时候,我比任何时候都感动。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随手翻翻
  •     语言爽快
  •     张老的写作风格自成一派,融汇古今东西,读来过瘾。
  •     经济学家的散文,有独特之处。
  •     2014.01.25
  •     有些段落写的很好。有些行文太随意,可想见他的性格。总归是有思想的人,随手拈来,任性而为。中国也难得有这样有性格大气的思想家。有时间要看看他的经济学学说。
  •     对于大师的作品表示很满意,书的印刷及物流的速度都没有问题。只是这中信出版社的排版实在是让人寒心,本来两百多页的书硬要排放到四百页,而且中信的很多书价格不菲,这方面比较喜欢商务印书馆的。
  •     前几天在page one门外倚墙读了一小半。文字里颇有些滋味可咀嚼,哭可以笑也可以。只是我不喜欢金庸,张先生关于金的辩护文章写得颇有“道理”,以至于我读后也被说服,虽然依旧不会喜欢——道理归道理,喜好归喜好嘛。回去的车上,转手翻到某篇,在结尾处看到先生在电灯下感谢他并不欣赏的爱迪生时写道“感谢与欣赏是两回事”,不禁莞尔。
  •     五常老师确实是个狂人,不过也蛮可爱的,真实。喜欢他前半部分文章,挥斥方遒,也时常像一个老人在和你对话,将故事娓娓道来,“蠢到死”也是毫不含糊的真性情。听过老先生在华科的演讲,还有他的夫人,书本的气质也与老人本身所讲的主题十分相近。中国崛起,中国人的天分,及那些可爱的大家们,政治的可怕。
  •     更多的是张对自己为文,求学,国家,师友的看法和回忆。情真意切,也不掩饰自己的狂绢。对人的欣赏,不吝啬赞美。对人的批评,也会动辄“蠢死”。
  •     真诚的文字,关爱的心意。不是学问,确实不能不知的人生智慧!
  •     张五常果然是经济学家中的李白。
  •     好很好 非常好好很好 非常好
  •     散文最可见作者的性情。三年前听友人说香港最有名的经济学家是张五常,他曾经在地铁里看到过一次,因为顶着一个爆炸头,要不认出来都很难。那时候我刚开始入行,对经济学一无所知(当然现在也还是),全当笑话听了。这次回厦,走进书店买了这本散文集,算是第一次拜读了教授的文字。虽然未有涉及任何经济学理论,但对教授的为人处事治学都有了一个认识。希望未来可以把教授的书都读一读。
  •     前面的时评还不错。后面的回忆之类的就讨厌了。
  •     北京奥运及之前的几篇…有点不能接受
  •     这本觉得一般
  •     文奇人更奇!
  •     五常爷爷是诸多我并不熟悉但名字如雷贯耳的爷爷之一。若干年后,朋友问我是否听过张五常,首先我会欲言又止一下,然后,噢,是写多情应哭我那个人吧?朋友说,是笑。真没文化。
  •     张教授的一些散文用笔朴实但情感丰富,尤其是写人的文章相当有水平!
  •     越老越抽抽
  •     正在细嚼中,不敢妄语
  •     新年第一本书。大部分是在旅程中读完。平常散文,并不费脑,单跟着作者的节奏,自有一番趣味。不懂文艺,怕称欣赏,张老写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说风格自成一家,识别度高,想是浅薄如我,亦能体会吧。
  •     没什么意思
  •     惊回首俱往矣,这本著作如果晚半年出版,科斯那一篇也定会加进去的吧,半年之内师尊阿尔钦和科斯相继辞世,难免有些心酸,在数理计量经济学大行其道的如今,实证经济学家似乎显得更加落寞和感伤了
  •     还行吧,纸张一般,不过还算相对便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