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这些人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50213654
作者:殷允芃

内容概要

殷允芃
1941年生,山东滕县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爱荷华大学新闻硕士,政治大名誉文学博士。曾当选第六届十大杰出女青年;并荣获1987年麦格塞塞奖新闻奖、2010年卓越新闻终身成就奖。 曾任美国《费城讯问报》记者、合众国际社记者、美国《纽约时报》驻华记者、《亚洲华尔街日报》驻华特派,并曾任教于政治大学新闻系。 1981年创办《天下杂志》,担任发行人兼总编辑;1998年创办《康健杂志》、2000年创办《天下杂志出版》、2000年创办《Cheers快乐工作人杂志》、2008年创办《亲子天下杂志》。现任天下杂志群创办人、董事长兼总编集长。 除英文专作外,主要中文著作为:1971年《中国人的光辉及其他》,1974年《新起的一代》,1982年《决策者》,1985年《太平洋世纪的主人》,1987年《等待英雄》,1992年《点灯的人》,1996年《敬天爱人》,1999年《素直的心》。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另一个殷允芃 许知远 / 001
推荐序 回首来时路 胡舒立 / 007
自序 分享人生智慧 殷允芃 / 011

访:张爱玲女士 / 001
华尔街的红人:蔡至勇 / 012
文学批评家:夏志清教授 / 021
设计制造电脑的:王安博士 / 029
享誉国际的建筑师:贝聿铭 / 037
名重四海的外交家:顾维钧博士 / 047
音乐指挥家:董麟 / 055
出版界的女杰:杨蕾孟 / 064
广告界的奇葩:杨雪兰 / 072
文艺与科学兼长者:顾毓琇(一樵)博士 / 082
银行界的奇才:吴棣棠 / 089
雪中旅人:聂华苓 / 096
又见:於梨华 / 104
热爱中国的:赛珍珠女士 / 124
爱荷华河上的:《金臂人》 / 133
榆树镇上:三浦朱门·曾野绫子印象 / 142
《樱花恋》《夏威夷》的作者:米切纳 / 160
后 记 / 168

作者简介

本书是深度人物特写的经典、文学与报导交会的火花。1941年生的殷允芃是新闻人必读天下杂志群创办人,在197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中国人的光辉及其他──当代名人访问录》,全书收录了19位名人的采访记录,包括知名作家张爱玲、聂华苓、於梨华、赛珍珠、曾野绫子,学者夏志清,建筑大师贝聿铭,外交家顾维钧……等。文中有诗的语言,歌的旋律,阅读这些生命故事,可获生命的滋养与希望。本书收录她留美期间采访当代杰出华人及日本、美国名人的特写报导,当时开启了台湾深度人物特写的先河,且在台湾新闻写作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今年是本书出版四十年,天下杂志以全新的封面及编排,再度推出上市。 本书是殷允芃女士四十年前出版之同名著作的最新版,全书示范了一种真诚、如实且善意的报道形式,实为深度人物专访的经典作品集。
文中展现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描摩,无论是喜欢阅读人生故事的读者、对或有意观摩深度人物报道的新闻人,都不应错过此书。
本书真诚如实且善意的人物写作,能让人得到滋养与希望。
【编辑推荐】
★华人圈中唯一面对面访问过张爱玲的记者
★岁月如河,生命如歌
采访张爱玲、聂华苓、于梨华、赛珍珠、曾野绫子,学者夏志清,建筑大师贝聿铭,外交家顾维钧等大师学着,凝听他们在岁月的长河里吟唱的动人之歌。
★胡舒立 许知远 亲自作序推荐


 那些年,这些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我喜欢找个安静的角落,独处一角,静静地阅读他人的故事。就这样翻开透着墨香的书籍,时而侧目沉思,时而遥望窗外远方的天空,感受到那份宁静中远离喧嚣的美好。《那些年,这些人》就是这样一本适合静静阅读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殷允芃女士在留美期间采访当代杰出华人和日本、美国名人等一共19位名人的采访记录。其中不乏像张爱玲、聂华苓、於梨华、赛珍珠、曾野绫子等知名作家,还有学者夏志清,建筑大师贝聿铭,外交家顾维钧等知名人物。作者用诗的语言,歌的旋律,为我们重现了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通过阅读他们用生命写成的故事,我们亦可收获生命的滋养与希望。在这本书中,殷允芃女士不仅示范了一种真诚、如实且善意的报道形式,而且因其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描摩,使得本书成了一本深度人物专访的经典作品集。说她开启了台湾深度人物特写的先河,且在台湾新闻写作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是毫不为过的。殷允芃女士也是华人圈中唯一一位面对面采访过张爱玲的记者。曾读过张爱玲的《小团圆》和《半生缘》,也仔细研究过她,当时很是不理解文采天下的张爱玲,为何爱一个有妻室、年纪比她大12岁、而且还同时爱着几个女子的汉奸男子。现在在殷允芃对张爱玲的采访录中,我想我看到了答案。“向来不轻易见人”的张爱玲,热情地接待了殷允芃,和她的交流也是非常的随意和亲近,犹如遇见故人一样健谈。正是在这一问一答的交流中,我想,张爱玲之所以爱着胡兰成,大概是因为一个“懂”字吧。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出身环境下的高贵与优雅,也懂她因年少不幸的经历而形成及时行乐的思想。所以张爱玲才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个懂得,淘尽了一个女子的万千柔情。一句懂得,让一个骄傲的女子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因此,当张爱玲感知这段爱情无望并决定与胡兰成诀别时,还不忘寄给他30万元的稿筹,这就是尘埃里绝美惊艳之花,这就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倾城之恋。一个名字,一段文字,都因《那些年,这些人》中的人物于不经意间唤醒曾经的那些熟悉而又美好的回忆。时光虽已从他们身上掠过,但殷允芃用文字记录下了他们,把他们烙进了岁月的轨迹,雕刻成鲜活的记忆。如此,他们才能给我们以滋养和希望,给我们以满满的温馨与感动。
  •     在一代一代人生故事的长河里,我们得到了滋养与希望。——殷允芃其实,我不太喜欢这本书的新名字——那些年,这些人。总让人不禁联想起风靡一时的“那些年,XXX”句式。第一眼就会让人觉得是轻浮世俗的追流行小书。但是,只要一捧起它,四十年前绝代风华的人们就一个个出现在你眼前。作者写作的手法极轻极淡,那些文字不像是采访故事,更像是一幅幅意蕴悠长的水墨画。就算没有那些黑白照片,也能让人体会到那些莞尔一笑的优雅与宁静。初到白色崖,她说“离繁华喧闹的费城只二十五分钟,这个小镇却像是隔了一个世纪。”;写张爱玲,她说“斜斜地看去,(她)额上映出的单纯与平静,仿佛使人觉得,她是在岁月之外的,最自由的人。”;写聂华苓,她说“她,像走在雪地上,极少回顾留下的纤纤足迹,而却目视前方,寻思,在她已选定的道路上,怎么才能落好下一步。”薄薄的一本书,有19位各领风骚的人物,张爱玲、贝聿铭、顾维钧……有作家、有学者、有建筑大师、有金融天才、有外交官……他们都是漂泊在海外的中华儿女,都是“失根的兰花”。在他们的人生故事里,很难看到有交汇的地方,但是却总能体会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诸多相似,尤其是那份谦和与悠然。这些惊才艳艳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收敛起他们逼人的锋芒,以平和的姿态面对着人生。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已有的成就是多么地惊天动地,他们眼中只有当下,只有明天。作家会忘记曾经写过的作品,只把手中正在写的文字视若至宝。金融天才会忘记曾经投资那些股票,赢得多少回报,只埋头研究当前最新政治、军事、天下动态,在其中寻找未来股市动向的蛛丝马迹。把自己放回原点,才能重新出发。19个故事,19段人生,有时候会有一种在读同一个故事同一段人生的错觉,但有分明地知道他们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成功从来不会是投机者的幸运,而是实干者的赤诚与奋斗。希望就在这里。读完整本书,你又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在讲述那些年这些人的人生故事,“那些年,这些人”这个新名字到底有其妥帖之处。
  •     读完《那些年,这些人》后,我不知道需要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抒发我此时的心情,作为一个并不是很了解当时他们那个年代那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总感觉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但是他们身上的好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体会,认真学习的。正如本书的作者殷允芃所说:“他们的共同点,除了那份敬业精神与对所好的执着,就是那坦然无畏的信心——只要一个人不断地努力,他几乎能得到一切他所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才有了他们当时享誉美国的成就,才被后人所铭记,给后人以警醒。本书共介绍了十七位华人是如何在美国各行各业里闯出天地的。他们分别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华尔街的红人——蔡至勇,文学批评家——夏志清教授, 电脑设计制造——王安博士,享誉国际的建筑师——贝聿铭,名重四海的外交家——顾维钧博士,音乐指挥家——董麟,出版界的女杰——杨蕾孟,广告界的奇葩——杨雪兰,文艺与科学兼长者——顾毓琇(一樵)博士,银行界的奇才——吴棣棠,雪中旅人——聂华苓,於梨华,热爱中国的——赛珍珠,爱荷华河上的《金臂人》——奥格伦,榆树镇上夫妇——三浦朱门&曾野绫子,《樱花恋》、《夏威夷》的作者——米切纳。我之所以要把他们一一罗列出来就是想让自己记住他们,以加深印象。在作者的笔下,可以看出他们虽说是名人,但是从不吝分享对人生的看法和智慧,譬如,张爱玲说:“人生往往是乐不抵苦的,但有了生命就要活下去”。银行界的奇才——吴棣棠说:“尽量努力做你所能做的事。那么你不但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你也能得到一份满足,因为你知道,你自己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作为年轻人,我们身上同样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生活所带来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未知,但是看完他们的经历之后,你会觉得我们生活中这些压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他们可以做到的,我们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做到,我并不是说我们要做到和他们一样被后人所铭记,只是做到让自己满意,不辜负家人,不辜负自己而已。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自身素质不同,所以我们只要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生活的有价值有意义,也就无愧于本心,无愧于社会了。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困顿时,读人物传记真好
  •     启迪语录
  •     时光淌过文字,人未变
  •     沥沥啦啦小一年才看完。看着每篇文字最后1960、1971等落款,想象着你自己年龄稍长的文字如何跨越长长时空落在了我手里。台湾那一代人既熟悉又陌生,谢谢joan的赠予…
  •     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文笔相当的好。如果有谁要写采访稿,可以拿殷允芃这本书当范文。遗憾的是书中尤其是后半部分的人物知名度不甚高,读了没有感觉。
  •     原来还可以这样写采访稿…
  •     文字是好的,但读的时候总疑惑:1,作者对采访对象似乎都带着些仰慕感,有很多个人感受。作为人物随笔不错,但和今天的人物特稿距离其实蛮大的。这两年我本人是追求近乎“零度角”叙事,尽量把自己隐去,拉开距离审视采访对象。2,由于没对话,感觉每篇都未完成,甚至像引言。不过瘾,气场似总觉亏欠。
  •     一本四十年前的人物采访素描,如今读来仍新鲜可感、如在眼前,从中可见作者笔底之功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