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古典音樂

出版日期:2006-12-30
ISBN:9789868224612
作者:諾曼.萊布列希
页数:376页

作者简介

《紐約時報》書評大力推薦
萊布列希是個見廣識博而且熱情洋溢的古典音樂監督者,還是一位接觸許多關鍵人事物的新聞工作者。.......他認為古典音樂死了,而且是藝術自我毀滅的犧牲者。他邀請我們一起來找出誰是凶手。萊布列希相當明白地指出,這些惡魔就是「金錢與貪婪」,他並以許多確切的証據,以及活生生的例子來陳述這些惡魔對古典音樂的致命影響。 Alan Abelson,1997年9月12日
古典音樂死了?是他殺還是自殺?是情殺還是仇殺?是誰下的毒手?音樂界究竟是藝術的殿堂,還是謀財害命的戰場?
音樂界曾是大師與天才活躍的聖地,是愛樂者的心靈寄託。為什麼今日古典音樂界,充滿權謀鬥爭、貧富不均、性與醜聞。什麼因素造就二十世紀輝煌古典音樂事業?為什麼在新世紀一蹶不振,日暮西山?您如果打算從事音樂事業,如何在這險惡叢林生存?
萊布列希是英國最知名的樂評家之一,至今猶盤據英國各大報章、廣播電台評論版面。由於他見多識廣、博學強記,是當今古典樂壇的萬事通,任何發生在樂壇的事件,都難逃他的法眼。如今,本書已經成為全世界研究當代古典樂界潮流,不可不讀的「音樂社論」聖經。不管您同不同意作者辛辣而獨樹一格的看法,這些活生生的現實樂壇百態,您不能不知道!
《誰殺了古典音樂》帶您從巴赫、韓德爾時代開始,深入瞭解古典音樂這個產業,赤裸裸讓您瞧見其中的風華與黑暗面。


 誰殺了古典音樂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作者颇有点以小人度君子的感觉,书里面充满了八卦和阴谋论,不过还是挺有趣的,看看也不错。与最近的那本讲书商与大英百科全书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呵呵
  •     的确提供了能让我去多方位更全面地看待音乐大师的角度——他们不是神,但唯一让他们执着的并不是钱,不是对钱的无限度贪欲,有的是对音乐的执着,因为感到他/她是为音乐而生,若不能成为钢琴家或什么什么家,但是起码可以去从事相关的工作达到接触操控音乐的目的;有的是对音乐“权利”的欲望和追求。
  •     haha,小人度君子,太精辟了。
  •     是的 发展必然 无可避免
  •       挺不错的书,至少可以让人了解一下古典音乐的历史。
      
      尤其是我们这种满耳朵都是金属和说唱的人。
      
      有机会会去找点CD来听听。不过先要想办法把家里那套古董发烧一下。
  •       这本书是一年前看到的,很标题党的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
      断断续续看了好长时间,看完后发现,我喜欢前面的序言要多于后面的文章。作者试图让我们看到掩藏在精致跳动的音符背后的名利争斗,商业炒作。失去了感情的音乐背负着科技的外壳步履蹒跚的走着。当我们所有人的激情澎湃掩盖了为了各种目地所进行的丑恶行径,音乐的精魂该去向何方?
  •        这本书写得挺不错,但是观点不能完全赞成,倒是书前的序言,那位台湾编辑写得很清楚且在理。
       古典业界的恶性循环是这个社会商业化的产物,也是古典乐在当今社会的生存方式,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我不相信古典乐会消失,只是人们可能会用与以前不同的方式来支持它,喜爱它。
       书里主要提出两个问题:
       经济人对音乐家的控制和演出费与票价的高涨;
       唱片业的冲击。
       书里把这两个问题从产生到现状描写得详细且犀利,值得每个古典爱好者一读。但是解决的方法并没有给出,这也是需要所有人努力的。
       现在大家都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一点了:无论是现场演出还是唱片,大牌明星要价太高,乐团在这方面的投入占经费比例越来越高,导致票价也越来越高,消费者越来越少,没那么有名气的音乐家开始没饭吃,只剩下大牌明星,因此他们可以更高地要价。
       人们正开始努力营造一个良性循环,但曾经的黄金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因为时代不同了,生存的方式也变了。
       Naxos的努力是我们的一丝曙光。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小乐团、新人和不那么有名的音乐家。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往往只是缺乏机遇。
  •     8卦。
  •     有这书,就是不怎么看得进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