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画传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806036693
作者:周时奋
页数:273页

内容概要

周时奋:作家,画家,1949年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有各类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发表,屡获全国及省市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屋檐听雨》、《一半秋山带夕阳》、《随风飘散》,小说《半边莲,淡蓝色的小花》,传记文学《凡高画传》、《八大山人画传》、《扬州八怪

书籍目录

序章 谜一样的八大山人
第一章 逃亡(1644-1645)
第二章 山隐(1645-1649)
第三章 灯社(1653-1660)
第四章 耕香院(1661-1679)
第五章 临川(1679-1680)
第六章 北兰寺(1680-1693)
第七章 寤歌草堂(1693-1705)
尾章 江雪(1707)
后记
生平编年简表

作者简介

《八大山人画传》毕竟是一部传记小说,所以这里既需要深入的研究,也需要合乎情理的大胆想象,正是在这方面,作者充分发挥了一个作家,在驰骋想象和驾双文字的优势,使得这部作品保持了相当的可读性。不过,即便如此,在八大山人一生的某些阶段,研究不果,想象没有施展而留下的空白依然存在。对于这种状况,我想无论是从画传作者或者读者的立场来说,倒是不需要觉得有多大遗憾的,因为,追求一种纯透明的境界或许本来就是徒劳,而对八大山人来说,他生命中留有的空白、混沌之类的感觉应该是与他的画作相映成趣的。

图书封面


 八大山人画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刚又看了一遍 我觉得能在中发现自己并帮你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灵感,这就好好书。很轻松,像是那个知己翠屛一直默默注视着她的一切。。。算了 不写了,已经洋洋写了一大篇字了。。。此书对那些模模糊糊,似进非进,思想跳出去的人帮助甚大。
  •     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哭笑不得大概是很接近这种状态的一种情形.忽然说起这个不是因为悲哀,也不是无聊,只因无意中翻到余秋雨关于八大山人的一篇而想到.他是明朝遗老,流亡乱世做过和尚,后又改做道士.他生活清苦,大半生靠卖画讨食物为生,却活到了80岁,当算长寿.正是"世人笑我太疯癫,我道世人看不穿......." 世间冷暖,荣辱兴亡大抵已冷眼看了个遍.只是世上没有八大山,何来八大山人呢?本人并非学者,相当业余,也就是胡乱扯扯而已.记得在李敖的节目里看过他的画作,当时并未留意,后来却渐渐觉得很见神髓,格外喜欢.最喜欢的莫过于他笔下的动物们,全都是副满不在乎,桀骜不驯的神情.他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大千世界寂寞众生.一个个翻着白眼,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就连山山水水,假山兰花这些没有生命的景物,在他笔下都是那么的寂寥.欣赏这样的简单,更喜欢这样的清心寡欲又我行我素.这样的作品放在现在只算得技法高超,若在当时却是相当叛逆.比之吴道子这样的大家,他的画里渗透着太多的个人情感,而不是一味的歌舞升平~据说后来的齐白石对他也是格外欣赏钦佩.因其落款时总把名字连笔做"哭之"或"笑之"状,后人也把他称做"哭之""笑之".大约是取哭笑不得之意,这对于他这样的背负着国恨家仇,又无法了结的前朝遗孤,实属无可奈何.其实哭与笑的差别很大吗? 很早我就知道哭笑两个字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要10划.很凑巧吗?我是永远都学不会连笔字的人,若是连了,必然让人误解.尤其是哭笑二字,以前同学总说我是哭笑不分的,我的这点特长也曾格外出名.试图改正,又总也不对.所以高中以后很少用到这两个字,以免误会.现在旧事重提,忽觉有趣的很.悲欢离合,都不妨看淡吧.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轮回,说不清.不可说,开口即错
  •     作为明王室的后裔,八大山人的艺术始终被我们冠之以“遗民”的话题。以至于哪怕在关于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审美方面,我们也很难走出这样的影子。似乎不谈“遗民”,就不能展开话题。也许,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但是,这样做,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我们对任何艺术家的评价,一旦陷入某种思维模式,我们可能就在这轻易的惰性当中让我们的思维随波逐流。对八大山人的认识,除了以往的那些角度,我们其实还可以发掘一些新的角度来谈。这不能说就是一种文化考古,确切地说其实也是文化现实主义使然。不怕跟你讲,我信奉那个老外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眼中和笔下的关于八大山人的历史,理所当然或者说简直就是无可回避地必然成为我们所经历的“当代史”。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关于八大山人的“原语境”,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我们的当代生活的印记。给八大山人写传记的人,很多。仅仅是我读过的版本,就有很多。内容大致接近,无怪乎说他从旧时王孙,在遭遇了兵荒马乱之后,出道入佛的人生经历。所有的传记,都把焦点聚集在“哭之”、“笑之”的话题上,尤其是对八大山人的花鸟中的“白眼向人”不厌其烦地夸张描述,以尽口水之谊。我经常想另外一个问题:八大山人的少年时代,在南昌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时候,曾经倾城轰动。那个时候,他正是董其昌(1555—1636年)的私淑弟子,走的是董其昌乃至往上的元四家,或者再往上的宋院风格。后来他的风格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你说这是社会生活与个人经历的变化也罢,你说这是八大山人由技而进乎道也罢,总之,它确实在发生变化。我认为,就算八大山人不经历这样一场社会变革,他从少年往中年乃至老年的艺术风格,也有可能会往这个方向发生变化。这是一种时代审美趋势使然,只不过他的个人经历,加强或推动着这样的变化而已。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八大山人(1626—1705)的《芦雁图》,跟后来的扬州画派的边寿民(1684—1752年)所画的芦雁,在风格的延续流变中,有着很紧密的上下传承关系。如果我们局限在“白眼向人”这样的简单化的社会学或政治家的术语,而不把问题拉回到风格与审美本身,我们就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八大非常传奇,但是作者文笔极其有限。就这篇文章还与小李同志产生了关于名人与疯癫之类的激烈探讨。
  •     不疯魔不成活。
  •     唏嘘颠笑人生路
  •     写得一般。
  •     哭之笑之。
  •     真的有人不知道八大山人是一个人还是八个人,甚至有人把书名念成 八大山/人画传
  •     写八大的书应该比这做得好的
  •     这样的人生,读的都觉得很心痛,很混沌,不知道八大会不会觉得
  •     到最后还是没交代,他的画是不是属于他自己的画。
  •     演义讲述八大的绘画创作、情感历程,人生轨迹。,
  •     小说形式,读起来不费劲!
  •     图文并茂,十分值得一读。
  •     书里说,八大死于前列腺炎并发尿毒症
  •     八大山人确实是个传奇的人物,而这一部传记也写的相当出彩,既有故事性,又有大量八大山人的画作和史料,非常值得一读。全书读罢,令人怅然。
  •     翻白眼的鸟和鱼
  •     这些评价的人难道真的看的是这个吗? 这写的什么嘛 画传也不能太胡搞啊。搞出几个女人来很有意思??
  •     我爱的是你,我的耷
  •     文笔是真好,但自己发挥的地方也太多太喷薄了。。所以像是小说阅读性极强。今天白天在南昌看过八大山人纪念馆,夜里回到上饶把书看完,十分圆满,亦对中国绘画史充满兴趣,接下来又有线可续了。。
  •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读者千万别当真。
  •     还好,俗,不恶俗
  •     我妈前段时间拿给我看的她多年前买的- -0
  •     自己给传记乱添什么劲?什么叫人一生必须得要几个女人?愚蠢至极。还不如看那几百个原字传。
  •     曾看过两副八大的画作,觅到了这本书。第一次接触。 看字画从不看作者名字,先看东东,在瞄作者,好吧,基本我也不认识。但八大,不是喜欢他所有作品,却,嗯,反正,对他,先人后作。
  •     很可惜,书中的内容没有与同时期的画作做一定程度的对应,显得有点混乱。
  •     叙述了朱耷从皇叔到和尚的悲剧一生,大起大落,可见一个画家的艰辛困苦!
  •     哭之笑之~~~
  •     对他的画了解不多,但他代表了农业社会江西的文化发达。看完后,故事颇为感动
  •     2008年上海书展。八大山人的作品很好认,白眼鸟,白眼鱼,白眼鸭,寥寥几笔丹青,绘就一番留白。上博有几幅八大山人的画
  •     也许所写的内容里,猜测的成分比较多,不过还是让人感动的,特别喜欢看配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