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集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ISBN:9787506015110
作者:倪梁康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倪梁康,哲学学者,偏重西方哲学、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等,译有《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等。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的教授。

书籍目录

自序
一、哲学随笔
1 我所理解的哲学
……
二、学者印象
1 一时与永恒:海德格尔事件感悟
……
三、思想翻译
1 思想翻译的两难
……
四、责任原理
1 希望与责任的对立
……
五、文学漫步
1 媚俗现象学随想
……
六、文化杂谈
1 文化困境中的文人
……
七、欧游札记
八、前言后语

作者简介

《会意集》是一篇学术随笔。收录的作品都有着作者深入的研究成果,深刻分析了哲学这一概念的方方面面。文章入木三分、笔力雄健、观点新颖,表现了作者独具的思想慧眼。广大读者不妨细细品味,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会意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昨日在万圣四折特价区中觅得倪梁康的随笔《会意集》,在书店翻阅时即有手不释卷之感,回家后目不暂瞬地一口气读了大半,回过神儿来时竟已是近午夜12点了。倪梁康是我心目中毫无疑问的最好的中国胡塞尔现象学学者,所译《逻辑研究》和所著《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是国内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典范之作。论其治学与翻译的勤勉、严谨、纯正、求真,则胡塞尔现象学之有倪梁康,从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佛教唯识学之有玄奘——这种比拟或许有溢美之嫌,但也并非无稽之谈。当然,论到求法的艰苦卓绝,论到对理论本身的原创性贡献,论到译事的恢宏,论到文采风流和全方位的通才,倪梁康尚不能与玄奘大师相侔,但在去伪存真、不事虚华这方面,倪氏的译作确与奘师的译经有相似之处,至少在翻译的理念和实践上,倪氏应该是以奘师所建立的典范为其努力目标的。现象学今日在中国似已蔚然成一显学,但流传多、影响大的似乎以海德格尔为宗,相反,作为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思想则鲜为人知,更遑论充分而正确的理解和研究。在《会意集》中“深邃与明晰”一文中,倪梁康讨论了将胡塞尔判为“明晰”、海德格尔判为“深邃”的这种二分法,疏理了两者之间的理论之渊源和思想风格之差异。由这篇文章出发,我不禁也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番思索。胡塞尔终其一生坚定不移地追求“明晰”,这种“明晰”性显然奠基于他对于“意向”的“明见性”的观念。他对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这一理想的追求,使得他在写作中一贯地坚持着科学写作的明晰性和单义性,对他的这种风格,读过他的作品的人无疑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阅读胡塞尔著作的快感在相当的程度上来源于这种明澈的文风,在概念的分析和观点的论证中,不允许任何含混不明的东西混入,对细微差异的精确感知和精确表述,使人仿佛在透过一面晶莹透亮的显微镜观察这个世界(特别的:主体意识世界),一切事物看起来真是“前所未有的清楚”。当然,清楚归清楚,但绝不是清浅,像鲁迅笔下的刘半农那样宛如一条一眼就能望穿的小溪。胡塞尔哲学的博大之处就在于:虽然它在每个局部都是如此清楚明白,但由这些清白的局部逐步构建起来的整体却有如此复杂的结构和细腻的层次,乃至于当这个整体作为整体耸立在眼前时,它突然变得如此复杂和难解,如同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一样,足以让人既惊讶又敬佩地徜徉其间,反复欣赏,其含义之丰富似乎永远无法穷尽。相比之下,海德格尔的写作风格则明显不同,他的文本似乎刻意地追求着内涵的丰富和多义性,比如他后期精心打造的那些晦涩难明的词语,如Ek-sistenz, Ereignis之类,其多义性和含混性显然更符合诗歌语言的要求而不是科学语言的要求,所以,即使单从语言风格也可以看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运思风格的迥异,而海氏之所以不能延续胡塞尔的哲学计划也就昭然若揭了。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含混的、多义的表述就有越大的阐释的空间,或许可以说,在海德格尔诗化的言说中,不同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东西,或者说,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投射其中。而胡塞尔式的单义的、严格的理性语言,一方面在修辞上缺乏感染力,另一方面,他对概念的精细辨析又多少有些使人绝望。要进入胡塞尔的现象学,你必须紧跟胡塞尔的思路,你必须暂时放下自己的思想,因为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思维方式迥异于自然的、素朴的思维方式的,而后者几乎囊括了一切普通的思维方式,从日常的、常识的直到科学的、甚至前现象学哲学的思维方式,所以,你不但不能把自己的东西投射到胡塞尔现象学中,反而还得将自己的思维场地清扫出来以容纳一种独特的、现象学地观看的新思维。换句话说,在胡塞尔这里,你必须接受一种束缚、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思想方法的改造,这种改造过程非常的艰巨而痛苦,而带来的成果却并非那么显而易见和引人注目。走笔至此,我不禁想起另一对经常浮现在我心中的二元对立:“修辞”和“逻辑”。比起“深邃”和“明晰”来,我觉得这对概念似乎能更好地划分不同的思维范型,因为,“明晰”如胡塞尔者,未必就不“深邃”,我甚至认为,胡塞尔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中最“深邃”的思者之一呢。而如果用重“逻辑”轻“修辞”来描述胡塞尔的思想和表述风格,倒要贴切的多。相反的,海德格尔可以算是哲学史上最喜欢并且也最擅长“玩弄”词语的哲学家了,而且他玩弄词语的方式非常独特,他对古典词汇的词源考订绝不同语言学者,对词义的辨析也绝不同于语言分析哲学家,所以,他“玩弄”词语的方式毋宁更接近一种修辞的方式,即:依赖个体原创性想象力来与词语嬉戏的一种自由游戏。或许正是这种艺术化的自由游戏,使得海德格尔即使在非专业哲学家的范围之外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而胡塞尔那种严谨而枯燥的文风则无法在阅读者心中唤起任何具象的联想(作为一个把整个实在界放入括弧的思者来说,这显然是不必要的),自然也就难以引起社会上的广泛的关注了。顺便提一提,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说明海德格尔在修辞上的独特感染力,就是,凡是被海德格尔哲学熏染过的人,无论对海式哲学的真实含义理解的程度如何,都很容易习得海氏风格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无论在其日常言谈还是书面写作上,往往都会有立杆见影的体现。而相反的,胡塞尔虽然也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文体,而且发明了许多现象学专有的新词汇,但这种文体和这些词汇却很难被用于日常的或文学性的表述。所以,在倪梁康的这部非专业性的随笔中,我们很难看到胡塞尔现象学式的语言风格的印记,即使他有时候刻意使用诸如“现象学还原”之类的词语,也只是一种刻意的误用,无论从逻辑还是修辞的角度看,都不具有本质上积极的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老倪文笔是平实了点,但某些篇目也很能让人潸然泪下
  •     倪梁康先生说他HUSSEL藏书的一篇,比较好玩.
  •     给哲学青年的人生指南
  •     还是渣
  •     在德国留学真好...............................
  •     好看,喜欢,想买www
  •     还不错,有一定帮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