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9-01
ISBN:9787222005068
作者:马曜
页数:428页

书籍目录

序再版序第一章 云南傣族史略第一节 傣族族称、族源和支系第二节 汉晋时期的云南傣族第三节 唐宋时期的云南傣族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的云南傣族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云南傣族第六节 元代至1949年傣族地区土官土司制度沿革第七节 傣族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第二章 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傣族土地制度和政治组织第一节 建立在农村公社基础上的封建领土制经济第二节 由农村公社成长起来的封建领主制政治组织第三节 民主改革前封建领土统治及经济变化情况第四节 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简况第三章 从西双版纳看四周第一节 “土地王有”第二节 村社制度第三节 地租形态第四节 西双版纳和西周的直接生产者第五节 关于傣族社会的奴隶制问题第六节 井田制是体现封建生产关系的土地制度第七节 通过西双版纳土地改革对封建井田制的再认识第八节 余论第四章 从西双版纳看西周井田制的几个问题第一节 井田是“公田”和“私田”的对立与统一第二节 《孟子》与《诗经》中的“公田”和“私”第三节 井田之内的“公田”和井田之外称为“藉田”的“公田”第四节 西周的“一田”和西双版纳的“一田”第五节 不许买卖的“私田”和可以买卖的私田第六节 井田的经界第七节 经界与沟洫制度第八节 公共水利事业在家族公社向农村公社过渡中的作用第九节 国和野和划分第五章 从西双版纳和西周看井田制的三个历史前提第一节 井田制与农村公社第二节 井田制与封建领主制第三节 井田制与劳役地租后记再版后记

作者简介

  《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对于傣族社会的奴隶制问题和对马克思的亚细亚所有制理论的阐述方面,也为进一步推展民族学和古代史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  理论研究需要不断有新的观点,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发现。《比较研究》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在于它通过长期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民族的相当完整、系统、丰富的民族学资料。它不同于以往某些游记式的,乃至是猎奇式的民族资料的搜集。也不同于那种摭拾一些零散的、片断的、孤立的民族学资料,用来作类比论证式的研究。可以说正是这些活生生的、扎实丰富的民族学资料,为《比较研究》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比较研究》不仅调查研究了傣族社会现有的政治经济结构及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各个方面,而且对民族的族源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作了纵向的历史的考察,并把对该民族的历史考察,置于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总体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使民族史的研究,与祖国整体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平面的、横向的研究,与历史的、纵向的比较研究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农村公社这一古老社会共同体在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遗存的研究,一步步一揭开了建筑在这种社会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全部奥秘。这不仅在史实上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史上对农村公社这一古老社会共同体的认识,而且在理论上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关于东方公社理论的认识。因此可以认为,《比较研究》一书对农村公社的研究,是它在学术上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

图书封面


 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该书运用“三重考证法”研究古史,具体的说西周井田制,”三重考证法“是在王国维“二重考证法”即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料互证外加民族学资料来研究古史的一种方法,因此似乎方法完全正确,并且作者是民族学家,在民主改革前的西双版纳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当时的西双版纳社会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为该书写作奠下了基础。该书又为国内系统运用三重考证法研究古代社会史的第一部著作,首先是值得肯定的。就总的观点而言,作者认为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的土地制度和西周井田制为同一性质生产关系,自然得出是西周封建领主制社会,因此该书为不少西周封建论学者赞誉。一方面,用古史分期的讨论的术语,我个人倾向汉魏封建论;另一方面,对”封建“一词是否能用于中国社会现在也抱很大怀疑态度。因此可以说,在读了徐中舒先生(徐为西周封建论学者)为该书写的”序言“后,并没有抱太多好感。但读该书过程中,我更多关注的两点:1.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生产关系;2.如何运用三重考证法进行比较。但读完后,这两点我都不满意。这不满意恰恰发现”三重考证法“理论上很好,但作者运用上出了问题。首先就民族学资料与唯物史观。如前所说,作者在资料收集做了大量工作,但收集是一回事,运用抽象思维整理又是另一回事。后一方面就做得不够好,该书的五章写于不同时期,内容不免重复,无论如何,总体看下来,作者并没有真正对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社会进行足够分析与说明,如在凉山调查的胡庆钧先生就根据自己得来的翔实资料写下了《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一书,全面系统说明了民主改革前凉山社会形态(无论这个社会是不是奴隶制社会,但该书中作者并没有过多引用马列经典,都是分析总结而来,当然,我更倾向认为民主改革前凉山社会为塞维斯所说的酋邦),但该书作者却对西双版纳资料仅仅进行罗列,分析却大量引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进行说明(其实是附会),如在解释傣族为什么奴隶制不发达时(225、226页)更是直接用马克思的话来回答,并没有足够分析收集得来的资料。其实仅就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种形式》这样一部争论极大的著作,作者也没有对此单独进行分析里面的”亚细亚所有制“究竟是什么(自然是要对该手稿放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但作者似乎没有做这一工作)。其次就历史学资料。夏商西周可能是中国古史研究中难度最高的领域,一大难题便是相关文献是不是就真正记载了当时史实,而这些文献成书年代又在何时?近代疑古派考证出三皇五帝并非信史,宫崎市定又接续这一传统,认为夏商西周政治史事与希腊英雄传说相同,如武王伐纣与平王东迁是周族移民这一事情的两种不同版本说明,诸多圣王则是战国诸子争论中编造而成,宫崎先生观点如何是一回事,但也启示夏商西周的史事必须重新研究。如果西周是真正的信史都不确定,那么该书前提就已经有问题,当然学界主流观点仍然认为西周是信史。即使仅就西周是信史的前提下,文献也要谨慎使用,作者运用较多的文献有《周礼》、《孟子》、《诗经》等,《诗经》相对可靠一些,直接运用应该不成问题;而《孟子》里那段著名井田之论争论颇多,作者似乎认为既然孟子说的和西双版纳那么相似,因此孟子说的当然就反映了井田制真实情况,而就没有真正就文献本身进行研究;《周礼》的成书年代与内容更是有很多争论,作者却也作为史料直接运用。作者还运用了铭文资料,这方面我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因此不作评论。总之,作者在方法论上犯了这样一问题:发现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文献里对井田制和西双版纳土地制度如此相似,那么亚细亚生产方式自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中国文献里的井田制记载也都是正确的。这种形式类比极有弄出张冠李戴之虞。运用民族学资料研究古史是一方兴未艾的领域,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堪称经典,但即使是该书也受到了二十世纪相当多人类学家的质疑,如对古典进化论的批判等。中国可以说是留下了丰富的社会发展资料,足以成为社会发展史博物馆,不但上世纪50年代调查得来的大量资料,二十四史也记载了相当多不同时期少数民族社会状况,这些资料的确是研究上古社会的一重要参照。但我认为,是否可以运用这些资料先抽象分析研究一些理论问题,如授产奴隶与农奴究竟有什么区别,比如对斯巴达的黑劳士(helot)究竟是奴隶还是农奴就有很大分歧,这便完全可以运用凉山彝族的资料(凉山彝族的”阿伽“)与西双版纳的农奴资料进行对比,总结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再反推于古代历史研究,这也许比直接搞比较更恰当、更科学。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用“三重考证法”研究古史,虽然是很粗糙的形式对比,但毕竟开了个头,所以给4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