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无敌》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编程 > > 敏捷无敌章节试读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121086601
作者:王立杰,许舟平
页数:332页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3页 - 第一次立会

项目经理又不出意料的“嘟嘟”的跑过来,当时很想录下来:每个人在说话时都是脑袋在scrum master和项目经理之间摆动。
前面user story划分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来了:每个人都不关心别人做的事情,所以轮不到我时,我寻思一下外边风大不大,适不适合出去打羽毛球。
时间控制的很好。
这个团队非工作气氛很好,工作气氛没有,都由项目经理和开发经理控制完成。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七章 镜子反射 - 第七章 镜子反射

演示会
演示会不止局限于产品本身,不然一个sprint可能不见得能在界面上见到什么可见的东西。
任何对团队有贡献的都可以演示。如一个新建的wiki网页、某人新写的小工具、一份说明文档或其他任何具体的可以让该团队感觉到有价值的东西!
还有像性能测试对比结果这样的直接呈现出来就可以。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87页

阿捷跟product owner的介绍和沟通中聊了sprint会议的内容:
第一部分:讨论backlog中各条目的目标和背景,并且回答开发团队的问题,以深入了解需求和做需求人的想法。
第二部分:开发团队从product backlog中按优先级挑选条目,并给出完成任务的承诺。
第一部分主要是问答,backlog作者和使用者的问答。
第二部分主要是讨论。带啊一起详细讨论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演示,即给出“done”的标准。在sprint演示会上成员做演示的时候,就可以根据done的标准来评定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而且在细化任务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跟product owner澄清。
“如果在一个sprint期间想要做需求的改动的话,只能等到下一个新的sprint才行。”————这个为什么呢?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9章 - 第9章

做事情可能都是这个道理,特别是集体的:
先做到再写到,先短期利益再长期利益,先实施再完备。
我们的code review,太过程式化,过于庞大,要到plm上建立一个流程,走审批,然后notes通知,然后去页面提交,过于繁琐的结果就是敷衍,每个人自己把流程简化了。
觉得可以在两方面提高:一方面,严格要求,每个cpp文件,必须有一个函数或者一个类提交review,一个比较大规模的模块,必须要提交review,记录每个人的代码review量(比例或者数量皆可)。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有很少的代码提交凑数。代码注释里至少加上两个人名:作者和review人
另一方面,不必局限于提交公司的流程,面提,网聊,等等皆可。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94页

scrum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目标?
是这个产品团队成为一个自组织的团队,这个团队能够自我修复,能够自我提高,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能够自己主动把问题搞定。这个目标是管理目标,可能是所有组织的领导所追求但是永远做不到的。著名的理想演说家魏老师以前经常表达他的这个理想,但是从来没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实践加以实施过。
领导一般会想:你怎么没有关注这么一样影响项目里程碑的大故障呢?你写代码的时候怎么没有想想你这样写会影响其他模块呢?你怎么不关注项目或者部门的考核呢?——太奇怪了,你们这些人!!
可事实上,这只是人之常情,让团队成员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想没想过,why?
这一章讲daily scrum,每日立会。
最先触动我的是立会的时间。
一是要短,不要成为负担。
二是时间固定,并且每日scrum要避免成为每天的开始。如果这么做的话,那立会之前,大家都会认为今天的schedule还没有开始,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了。——这个太现实了,我肯定会这样。
书里边列举了这样几个指导原则:
1、主题明确,不能掺杂无关话题。主题就是:昨天完成了什么?今天打算做什么?有什么障碍?给出最新的工作量估算。这个与项目进度汇报会的区别就是:这里强调的是团队的自组织,自我发现困难,自我提高,这是交流,另一个是汇报。
2、立会只能
╭︿︿︿╮
{/ o o /}
( (oo) )
︶ ︶︶说话,鸡不能讲话。这个的好处是什么呢???
3、站立,不要坐下。提高紧迫感,防止走神。
4、每个人都要参加。
5、会议时间在15min以内。
6、不要让立会成为每个人一天工作的开始。
7、立会要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
对于scrum master,他要及时解决daily scrum上提出的障碍。
burn down chart需要让每个成员在任何时间点都能看到。而不是每周。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278页

完结了。今天利用编译的时间看完了。推荐给周围刚开始实践的人看。优点有几个:
1、故事性强,理论说教少,能读进去;
2、内容比较综合,敏捷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对于入门者能提供一个比较宽阔的视野。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5页 - 敏捷日记-回顾会

今天是周五。咨询公司的人要到项目组进行情况调研,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团队的转变需要一个强力而又心细的人投入,并能够与大家沟通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2页 - 敏捷日记2-第一次“user story”领取

到目前为止我的最大疑问是:公司为啥不给项目经理进行培训呢?敏捷从结果上来说确实是“压榨”了员工,但是项目经理以上层面的所谓领导,要付出的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上海部门的经理没有写代码的时间。
言归正传:今天的主题是《项目敏捷的第一个实践成果:基于详细设计或猜谜语的工作量估计》。
项目经理和开发经理分别作为se,分解了两部分backlog,以下简称b1和b2。其中一个开发经理已经把框架搭好,定好接口就可以直接写代码了,b2是项目经理分解的,他没有接触过项目代码架构。如前面所述,两个人都是按照架构模块还划分的,只是项目经理完全没有经过培训,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野鸡例子,写成了“作为软件开发工程师,我想要做这个功能。。。”。这个都让人没法评论。。。。
当然,user story的划分方式,就决定了详细设计的地位。一个有了类似详细设计的东西,工作量评估时很顺利,一个大脑空白,工作量评估任务只能挂起了。
但是,这种基于详细设计或者猜谜语的方式,真的符合敏捷么?你相信么?

《敏捷无敌》的笔记-7章 镜子反射2 - 7章 镜子反射2

演示会不要成为批斗会!!
而是庆功会。
不管提不提意见,都要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
印第安人灵魂的故事:从前,有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当印第安人在赶了3天路后,就会停下来小憩一天,因为他要等着自己的灵魂跟上来。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284页

用2天的时间快速过完这本书,赞一下,推荐阅读。敏捷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项目开发执行中,不断地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到正确的那条路。scrum、xp、lean、toc书中谈到了很多来自于不同书籍的内容,深为作者能够融汇而钦佩。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1页 - 1-1

今天是敏捷日记第一天。
背景这样。
项目经理一人,需求工程师一人,开发组长一人,普通开发人员7人,其中专职做db一人,server4人(使用c++),client 2人(使用java)。
项目需求多为内部用户,开发人员对项目熟悉程度一般,之前分工比较明确,每个人很少关心也不懂其他人其他领域的内容,代码质量处于恶化之中。但因为项目客户多为内部客户,而且需求不算很多,所以大多数情况都能应付。
实施敏捷的动力来自于外部,公司要考核每个部门实施敏捷的程度。
上一周,项目经理和开发组长+需求工程师做了backlog到user story的划分。
今天是第一次user story的划分会,也是第一次郑重其事的全项目开始“敏捷”。
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需求来源于两部分:项目外的一位需求工程师所做的需求,本项目专职需求工程师的需求。
第一个feature是对网络进行某个指标的评估。项目经理讲解,他的划分是:1、client;as a 界面软件开发工程师 i want a xxx 2、server;as a server软件开发工程师, i want a yyy;然后进行工作量评估,项目经理给出的工作量与开发人员给出的工作量相差甚远。
——这个的疑问有两个:对用户价值的理解和工作量评估的方法。user story的问题一是没有做到端到端,这个user story无法验证。二是没有做到体现用户价值,as部分竟然写成了开发人员,如果我是这个开发人员,我就告诉赶紧把需求给我撤掉,嘿嘿。工作量的评估,差别大的原因是对未知问题考虑不到,搞不清楚工作量到底如何,项目经理认为工作量较少的,往往开发人员会觉得自己需要更大的工作量。这个原因分析应该是ba和se前期工作太少,应该做到:自己了解系统,有较深的认识,与开发人员有比较充分的沟通。
会议气氛很不好,项目经理一如既往的习惯发指令,大家各自挑着自己关心的话题进行关注。
这个项目的敏捷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起步了。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1页 - 敏捷日记1-2

还是第一天第一次故事分解会的内容:
针对上面user story分解中几乎是典型的错误划分,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之前分工太过于明确,每个人对别人的领域都不是很了解,按照端到端的纵切方式比较困难。
如果这样,user story如何验证呢?sprint的存在的意义就没了,敏捷失去了敏捷本身的意义。
中午跟lp说了上午会议的情况,lp大笑,你们搞的这是什么玩意啊。。。
也许结对编程,共同申领user story卡片和让ba学习user story划分方法是现在的唯一路径。
如果不呢?
后面希望能看到这样的后果到底是什么。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1页

这里插一本别的书:
user stories applied in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1.疑问:用户代表需要代表上下游客户吗?听培训的时候,他们的用户代表长期在运营商出差沟通,我疑问是,他们是否需要跟内部客户沟通,比如一般认为做单板的也是网管的客户,而且在当前是最重要的客户,他们的需求需要考虑吗?现在情况是,如果考虑,他们经常会搞错,以往改来改去的需求基本都是他们提出来的,他们其实也并不了解运行商也就是我们最终外部客户的需求,如果不考虑,那如何合作?
觉得可以划分一下,内部上下游的这些客户作为重要客户,外部客户作为更高优先级的客户,都关注,都注意沟通。

《敏捷无敌》的笔记-第4页 - 破冰时的问题

项目遇到的问题有这么几个:
1、项目leader认识不足,相关能力不达标,急需提升;
2、项目新手多,并且用java和c++两种语言开发;
3、user story划分困难,造成后续工作很多无法展开或者实施变形;
4、团队对敏捷认识不足。


 敏捷无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