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稿(下)

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8
ISBN:9787208003385
作者:孙叔平
页数:578页

章节摘录

民为什么缺乏衣食、国为什么财用不足呢?李觏看出:“贫民无立锥之地,而富者田连阡陌,富人虽有丁强,而乘坚驱良。食有粱肉,其势不能以力耕也,专以其财役使贫民而已。贫民之黠者,则逐末矣,冗食矣。其不能者,乃依人庄宅为浮客耳。田广而耕者寡,其用功必粗。天期、地泽、风雨之急,又莫能相救,故地力不可得而尽也。”富人占有了土地,穷人没有土地;富人不种地,穷人无力种地。因此,已经开垦的土地不能尽地力。另一方面,“山林薮泽原隰之地,可垦辟者,往往而是,贫者则食不自足,或地非已有,虽欲用力未由也,富者则恃其财雄,膏腴易致,孰肯役虑于茁畲(开垦,第一年叫蕾,第二年叫畲)之事哉?故田不可得而垦辟也。”荒地很多,贫者无权无力垦辟;富者宁愿掠夺熟地,不愿垦辟荒地。这样,“地力不尽,则谷米不多。田不垦辟,则租税不增,理固然也。”(《富国策》第二)应该承认,李觏看出了问题。他的分析,除了所谓“黠者逐末”那一点以外,是正确的。但是,问题怎么解决呢?李觏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是故土地本也,耕获末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战也。”这个分析是十分精辟的。但他却以为解决土地问题靠“法制”:“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贫者日削,虽有耒耜,谷不可得而食也。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也。尧舜复起,未如之何矣!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平土书》)在这里,李觏的论断是现实的,办法是空想的。土地在富人手里,法制也在富人手里,他们肯制定“平土之法”么?这真是“尧舜复起,未如之何矣”!是的,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但是,在封建社会内部,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农民的平均主义,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是空想的。李觏的“平土之法”,是为稳定封建统治着想的,也是空想的。土地私有必然产生土地兼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

内容概要

孙叔平(1905-1984),中国现代哲学学者、教育家。安徽人。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兼哲学系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o哲学》卷顾问、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等。主要著作有:《历史唯物主义纲要》、《中国哲学史稿》等。

书籍目录

第五篇 宋元哲学第一章 宋元哲学概观一、宋元哲学的历史背景二、宋元哲学的思想背景三、宋元哲学发展的大势第二章 李觏一、李觏的生平和著作二、李觏的宇宙观三、李觏的人性论四、李觏的礼论五、李觏的知行论六、李觏对佛、老的态度第三章 邵雍一、邵雍的生平和著作二、邵雍的先天学三、邵雍的历史观四、邵雍的观物论第四章 周敦颐一、周敦颐的生平二、周敦颐的太极说三、周敦颐的人性论四、周敦颐的政治思想第五章 张载一、张载的生平和著作二、张载的宇宙观三、张载的人性论四、张载的社会政治思想五、张载的知行论第六章 王安石一、王安石的生平和著作二、王安石的宇宙观三、王安石的人性论四、王安石的社会政治思想五、王安石的知行论第七章 程颢、程颐一、二程的生平二、二程的宇宙观三、二程的人性论四、二程的社会历史观五、二程的知行论第八章 朱熹一、朱熹的生平和著作二、朱熹的宇宙观三、朱熹的人性论四、朱熹的社会历史观五、朱熹的知行论第九章 陆九渊一、陆九渊的生平二、陆九渊的宇宙观三、陆九渊的人性论四、陆九渊的社会历史观五、陆九渊的知行论第十章 叶适一、叶适的生平和著作二、叶适的宇宙观三、叶适的人性论四、叶适的历史政治观五、叶适的知行论第十一章 陈亮一、陈亮的生平和著作二、陈亮的宇宙观三、陈亮的人性论四、陈亮的历史观五、陈亮的知行论第十二章 邓牧一、邓牧及其《伯牙琴》二、邓牧的字宙观三、邓牧的社会历史观四、邓牧的人生态度第十三章 许衡一、许衡的生平和著作二、许衡的宇宙观三、许衡的历史观四、许衡论王道与霸道五、许衡论天理与人欲六、许衡的处世经第六篇 明清哲学第一章 明清哲学概观一、明清哲学的历史背景二、明清哲学的思想背景三、明清哲学发展的大势第二章 刘基一、刘基的生平和著作二、刘基的宇宙观三、刘基的人性论四、刘基的社会政治思想五、刘基的知行论第三章 陈献章一、陈献章的生平二、陈献章的宇宙观三、陈献章的人性论四、陈献章论为学第四章 罗钦顺一、罗钦顺的生平和著作二、罗钦顺的宇宙观三、罗钦顺的人性论四、罗钦顺的认识论第五章 王守仁一、王守仁的生平和著作二、王守仁的心学三、王守仁的致良知说四、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第六章 王廷相一、王廷相的生平和著作二、王廷相的宇宙观三、王廷相的人性论四、王廷相的知行论……第七篇 近代哲学 结束语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史稿(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哲学史稿(下)》内容简介:中国哲学有独特的范畴。在中国哲学里最早提出的范畴是“天”。“天”的原意是主宰,是天命,也就是上帝。周人灭殷,给“天命”加了新的解释,叫做“天命靡常”。天下不一定是哪一姓的,唯有“德”者受之。到了春秋,开明的思想家作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叫做“天与人与”。这个解释不一定自孟轲始。人们早就说过,“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在唯心主义范围内对“天”所作的递次进步的解释。苟况出来,把“天”直接还原为苍苍之天,说“天人相分”,它不管人事。人可以顺应天的规律,创造“天”所没有的东西。这就由唯心主义转到了唯物主义。可是,在地主阶级转向保守以后,他们又要假“天”以自重了。到董仲舒手里,“天”又成了有意志的上帝。此后,在唯物主义者,“天”一直是苍苍之天,不过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在唯心主义者,“天”一直是上帝。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采用理智的范畴来表明宇宙的起源的,是道家。它的最高的范畴是“道”,认为“道生天地”。这显然是客观唯心主义。这即令是错的,也表明他们已有很高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道生天地”的前提下,庄周又提出“通天下一气耳”的命题。在他们,是道生气。经过“道”的物质性的逐渐增加,到了王充,虽然不无动摇,却提出了天是气。


 中国哲学史稿(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您好!谢谢你们给我这机会。《中国哲学史稿》(下)这本书很不错。就是纸张的质量差了点,让人怀疑是盗版的,呵呵!可是懂行的人知道,这不是盗版的!通过阅读了这本书,我更了解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书很具有趣味性,很适合初学者!我很感激你们藏有着本书,谢谢!
  •     内容很详细,条理很清晰。书从装帧、纸张、封皮上来看很古董。很适合考研复习。
  •     好,帮朋友买的,挺好的
  •     我是参阅某校开出的参考书为考研才买这本书的。此书成书年代较早,受马教意识形态影响痕迹太深,个人读后感觉作者对大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观点都带有几分不屑,少数持赞赏态度的也只是所谓的几个走唯物主义路子的人。下面我就不多说多少了,各位自己拿捏。
  •     封面发白 有的字印刷得模糊 但是勉强可以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