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出版社: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民國八十年
ISBN:9789571302645
作者:楊德昌,鴻鴻,楊順清,賴銘棠

作者简介

民国五十年,雷震案的骚动仍未平息,三月,缅泰“异域”的反共军被接运来台,五月,美国副总统詹森到访,韩国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施明德因“台独联盟”被判无期徒刑,强烈台风贝蒂来袭,六月,十五日晚上十一点,台北牯岭街五巷十号后门发生少年情杀事件。
五十年,国民党政权长期滞台大势底定,许多许多不一样的中国人聚集到一起,然后发觉自己什么都没有,除了在苛酷的人性考验中仅存的一点尊严与梦……
——写在封面上的话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看了两遍,觉得特别好看,触动心灵的电影就会让人看完了比较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找出共鸣,品思之后,后味正浓。一个很小的地域空间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邻里矛盾,吵架拌嘴,打打杀杀,恩怨情仇。背景,后台,拼爹。政治,阴谋,背叛。品思之后,觉得还是再来一遍。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电影经典,超越不了。从每个演员的表演看,那演技都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从小演员到大演员,每个人的演技都不是盖的,每个人的个性都是鲜明的,生动的,绝不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他们都把人物吃的透透的,他们仿佛在过自己的人生一样,不假不作。王茂,人称小猫,自称小猫王,特别是他唱歌时,闭眼,投入,深情。而且做人又比较仗义,当小虎因为诋毁哈尼时,王茂听不进去他这么诋毁自己的老大,还泡他老大的miss就用球砸了他,导致小虎误以为张震打的,晚上放学后就要赌他们报仇,寡不敌众,被打后,王茂不忍心耻辱就要用日本女人自杀的小刀去杀人,被张震等人拦着。*村(忘了)的人带着一棒子人去打小虎,小虎逃跑了,张震被误以为是小虎,加上他跟小明逃课去靶场,对方任认为他泡他们村的miss,就把张震拖到外边准备打,而王茂他们就把凳子拆了当武器用,准备救张震,还好张震被小马救了。他的嘴还特别甜,会哄人,小小年纪就懂忽悠人,用嘴好听的话讨好女人。当他去找张震时,不小心看到张震大姐在擦腿,连忙道歉,表现的很真诚又无辜,最好还挑好话说,大姐的衣服很漂亮,人也漂亮,大姐不但没生气,还帮他翻译歌词。张震跟小明去小公园时,实际上是哈尼回来了,让小明和哈尼见面,张震顺便去给王茂送歌词,滑头带人要打张震,王茂出于朋友之情给他求情,他那么小,被当成小鸡子一样抓着领子甩到一边,他又走过来,来来回回有四五次,觉得他可爱可怜,为了朋友是那么自不量力还往前冲。到最后,张震因为杀人压着监狱时,他还拿录的音频给他,说是给的信件都丢了,没传给张震,他是张震出事后唯一一个站出来还认他的朋友。只是唯一的缺憾是里面没有人笑,即使有也是虚情假意的,不得见人的。每个人都活的很压抑,都有自己的无奈跟不得已。小明为了自己不肯改变,水性杨花一样的勾引人,她并不是清白的。张震为了喜欢的女孩子,跟许多人结下梁子,更为了她有尊严的活着劝解她改变,喜欢的人不肯改变,他只得杀了她。一些个年轻人活的太过成熟,承受的是大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甚至过火。也许正是这个压抑的环境压抑的人正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社会发展给人带来畸形的心理,每个人都是不安逸的,都需要发泄的。从孩子们,少年男女们身上看到社会的缩影,并传达给观众,这也是编剧导演的过人之处。电影题材来源于生活现实,又高于生活现实。台湾少年男女的打打杀杀是一个特例,但是普遍看来大陆,香港一样有。90年代香港的古惑仔系列,大陆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发展时,吸收外国发展经验时,把坏的东西也引进来了,导致社会,生活,生产给人的压力。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所反映的,社会主义发展,把资本主义的糟粕也无意中带了进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中的台湾也有次问题。总而言之喜欢这部少有的电影,经典。
  •     平静地看完电影,最终仍为结局感到惊讶,未曾被剧透过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最后那把刀,竟是指向ta影片的叙事平易近人而不平凡,娓娓道来而不繁冗,少年的轨迹,在迷茫中跌跌撞撞,在看似要跌倒之处安然度过,却在最有希望和力量之时遭到背叛,迎来悲剧结局。悲剧的特点,就是把一些应该发生的事情陡然拉入不同的轨迹。正直开明的父亲,遭遇的却是特务机构的审讯;回头浪子,却换不来一次和解;本应永远是朋友的两人,最终横刀相向…故事告诉我们这是个平凡的世界,每个人都普普通通,每个人都会改变,都可能改变,而那改变一生的触点,在注定的一刻,毫无征兆地发生!改变虽必然,却难以控制,靠自己去改变他人更是难上加难…以爱为由,最终也不过是个人意志电影的难得之处在于,整个压抑和迷茫之中,始终渗透这人们对生活不屈的追求!这才是生活!大家都懂得改变世界的不易,然而也不曾在对世界的屈服中丧失对底线的坚守。最感人的是父亲为张震求情的这一段,原本刚正不阿的他,为了儿子,向强势的校方低头认错。儿子最终遭到退学,明事理的他从未怪过孩子,一直逗坚持全面了解事情再做出判断…整个电影看下来最压抑的一点就是,如此敬业的文化工作者,如此爱孩子的父亲,为何偏偏是一系列悲剧的承受者!
  •     跟一个同学讨论电影。一顿瞎砍。让推荐没看过的。立马我就想到了这部《牯岭街少年杀人案》。于是更迫不及待的想把杨德昌这部经典的电影推荐给了同样迷电影的朋友。就用了2个晚上时间零零碎碎用拼凑的记忆写下了更零零碎碎的这这个影评。。。想必很多人没有看过这部片子。 曾用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去看一本借来的叫做百部经典影片之类名字的书,其中就谈到了《牯岭街少年杀人案》这部为数不多的亚洲电影。也许是当时阅卷不精,一时错认为是部日本电影。07年金马颁奖礼上,杨德昌老先生获得终身成就奖,在历数杨老的成就的时候当然也要提到这部重要的作品,此时,我就认为有看一看这部电影的必要,终于遂意。影片以平淡开场,以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高潮而结束。故事讲述了一个家庭,也讲述了一代台湾人的少年。真实而不落俗套,低调却能浸蚀人心。你能感觉到一种深沉的力量在导演精心布置的节奏里回荡。 演员都很年青,表演却极为自然。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丰满,观众甚至能在其中找到似曾相识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这种共鸣也许来自你的父亲,也许来自你的“大姐二姐”,来自“哥们”,甚至是你自己。作品长达4个小时,前段和中段的平淡在最后都能起到极好的回音效果,这当然也包括台词的呼应,在小四拿刀捅向小明的那一瞬间,我们能联想到二哥被小明的父亲毒打,我们能联想到混混“山东”死在女友的怀中。再仔细想想,导演真是煞费苦心。前面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叙述很多桥段看似与本文主线无关(片尾说明了小四是第一个被民国政府判处死刑的少年犯,那么也许可以比较冒险地猜测剧本最初的构想是叙述这件少年杀人案的始末,而杨导却成功地将一部警匪片拍成了一部探讨社会的深层矛盾的电影,果然强大),仔细琢磨后发现每个人的出现对主角“小四”的心理发展都产生了影响,父亲的耿直,二哥偷拿母亲的手表,“王茂”拿着“日本女人自杀用的小刀”想去寻仇,Honey的永不退缩等等等等。 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原来是由这许多的因素所影响。一个个少年杀人犯的出现,又将如何影响其他人?当一个社会的少年出现集体思想偏差,那这个社会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我想,影评应该到此为止。再说下去,不仅会干扰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对电影本身的叙述产生误读或不应有的引导而失去自我的判断,也会让已看过的朋友产生分歧。 我曾想,人们看电影,大概有四种心态:一,想看没看过的东西。侏罗纪公园,阿波罗十三号等等,就是代表。人类意识里的好奇驱使人们对这类视觉信息产生反应,于是这类电影就成了大公司大制作和新兴后期技术的练兵场。二,就是想看看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因为影片的其他噱头,比如某某原因之于色戒比如馒头血案之于无极。三,是找开心,像周星星的电影,像色即是空,总能用没道理的方式给你轻松。最后一种,是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放松,甚至是对现实的思考。 说实话,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大多数人看电影不会是因为想在人生思考上有所突破或者想在哲学命题上找到某些答案,但好的电影往往能够给你心灵的宁静和安慰。在若干年后人们讨论起20世纪的电影,有多少人会想起红极一时的壮志凌云,卧虎藏龙,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还是那些能湿润人们心灵,探讨人性的历久弥新的佳作。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这几年国内的所谓大片,如明星超市一般从台前到幕后的阵容,用金元堆砌的外景场地,能带给观众的却总是那么少那么少。也许我们能用上最新的后期制作技术,但这样下去我们终究不能拍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世界,难道说若干年之后的国人在研究我们这代人的心理状态时,得拿夜宴,黄金甲这样的电影么?我们的大片中为了表现人物的心情复杂往往用莫名其妙的大笑来搪塞观众,难道我们的导演永远要如此写意下去?深层次的文化碰撞才是电影的生命。 ...继续用中国球迷一样的心态祝福中国的导演们... 相信一句话,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能够让人看见一个国家和时代的背影的。。。。 --------------------------------鄙人愚见 仅供参考-------------------------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纪录片
  •     也许在现在看来,电影拍的不是很精致。 但《牯岭街》所涵盖的和表的都非常非常棒
  •     “你对我好就只是想要交换我对你的感情。”
  •     多么经典啊。
  •     高中时候 喜欢看杂志 杂志都会安利一些电影 因为那时候没有条件 我都把那些电影写在一本很好看的本子上 想着等到大学来看 读大学后 这本本子因为高考结束 也不知道放哪儿去了 我就找了几部还记得 我想起我两年前看过的这部台湾的老电影 冗长的故事情节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小四会拿起刀 但是好奇的事 性格如我的四儿怎么可能会拿起刀 我耐着性子坐了整整四个小时了 我想小明的虚荣 四儿拿刀的瞬间 我竟然没有一点对小明的怜悯 过了那么久 我都忘了我看过这部电影 只到今天 我看完1988 里面提到一句电影里的台词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个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什么的,我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 让我再度想起这部电影 这一刀是故事的结束 还是始料未及的开始呢?
  •     “拍中国电影不是要写毛笔字给人家看,而是要靠‘内容’,每部作品新的内容,不一定要用毛笔,也可以用一块五一支的原子笔写。标榜毛笔字其实是再制造一次被歧视的理由。” P.285
  •     心中的少年,我该如何留住你
  •     有些沉闷了,需要静下心来看。感觉不仅仅是个电影,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压抑了..
  •     你承载了我纯洁的梦想,你是世间最后清新的空气,你是我存活的世界,但是,你毁灭了一切的美好,唯有血才能祭奠我梦的破灭。
  •     故事很清楚但是单薄了。还是看电影吧。
  •     平静里的不平凡,真实里的文艺和感动
  •     讲真,我就冲着我能看完,我也得打五星
  •     剧本
  •     少年啊
  •     在台湾文献找到的竖版繁体字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