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童女之舞》书评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6-27
ISBN:9789576073786
作者:胡因夢
页数:377页

死亡与童女之舞

作为女儿,她带着父母无意识中烙下的“童年创痛”,自我成长;作为女人,她敢于投入两性关系的试炼,却选择孑然一生;作为母亲,她冥冥中带着一份使命感,踏上寻道之旅,走出灵魂的暗夜。豆瓣的“想读”一列里,《生命之不可思议》标注的是2009年8月。时至今日,真正读到,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这三年,身份发生了多重变化,此书读来,便是百感交集。【关于童年】童年的我曾经拥有过非常宝贵的品质——诚直、善感和开放,但这个残酷的世界不断地打压这些品质,因而造成了许多伤害。为了孩子的幸福,我必须治疗自己的身心,只有当我健康时,孩子才能直接受惠。身心不健康的父母,真的还不如把孩子交由健康一点的人抚养。虽然是自传,但对于童年经历的描述,让读者不禁手捏一把汗——家庭,真是一面无情的照妖镜。父母不婚而婚时,两人都带着第一次婚姻的烙印,作出人生的第二次选择;但受制于时代和大环境,这个选择的结果,并不幸福。关于母亲,她说:我当时发现,太疏离的母亲和太周到的母亲,同样令孩子消受不起。关于父亲,她说:他希望我发奋念书,尤其是英文一定要下功夫,因为外国语文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可以使人从其他的角度观察事物。关于父母的关系,当母亲发现了外面的女人而威胁父亲说,床底下藏了一打硝酸水时,她写道:父亲吓得一整晚不敢出来,我在自己的房里猛念《圣经》,心里充满着不详的感觉。母亲看到我念《圣经》,嘲讽地斥责我是《红楼梦》里的迎春,旁边的人吵得天都快翻了,还在念什么《太上感念篇》。轻描淡写,却字字珠玑。在她笔下,出生庶母的母亲拥有强烈的掌控欲和占有欲;而出生于没落王孙家庭的父亲,却始终充当着“夹板”的角色,徘徊于尊严和面子之间。正是由于父母价值观的差异,才造就了这个外表坚强、内心惶恐;既叛逆,又早熟的孩子。【关于爱情】我发现,自己偶尔的不忠,并不是出于真实的需要或吸引,几乎都是一种自保,或企图平衡自己而先下手为强,其中还夹杂着错综的恐惧、嫉妒、竞争和自欺。当初想读这本书,可能来自于李敖对于这位前妻的评价: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不过,胡因梦在300页的书中,只给了这个男人20页的篇幅。对于前夫,或者说,生命中唯一一任丈夫的评价,她的笔墨甚是犀利:有一天,我把洗干净的切菜板搭着窗纱晾干,李敖走到厨房时看到这个动作,又是一阵歇斯底里的嚣叫:“你看到没?这片窗纱已经松了,这么重的切菜板搭在它上面,不久就会把它压垮的。然后板子会从二十楼掉到地面,再加上重力加速度,这时如果刚好有人走过,他的脑袋一定会被砸出脑浆来,那时我们就得赔大钱了。”看到这里,不禁觉得可笑。这个前夫,她没有描写他的优点,那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对于一段四个月的婚姻来说,这个男人只不过是一个过客。书中,关于爱情的回忆,有关三个男人;而除了李敖外,另外两位,都是西方人。总觉得,这个内心自由的女人,只有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才能真正敞开心扉,放肆地笑,尽兴地哭。女人过于聪明和敏感,就很难得到内心真正的平静。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回忆起从前的两性经验,每当我统一自己的矛盾,决定全心全意地爱对方时,我胃部的那个硬结就松了,本来愁云惨雾的心情立刻变成天下无事的解脱状态。可我的显微镜总是能看到对方人格中的细菌,一旦看到这些东西,我的身份就从浪漫的情人转成了锐利的导师,接着就想掀开那些自欺、自大、自卑或自恋。我曾经仔细分析过自己,看看这份想要揭发的欲望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是诚实,是关怀,还是因为怕对方的缺乏自知之明有一天会酿成不忠?但即使有自知之明的人也还是会变心的,因为我最怕的还是被对方的不忠所伤害,然而,我们为什么会那么怕爱人不忠或变心?也许,正是这份敏感和儿时“不安”的阴影,让她始终徘徊于真爱的门外,不愿意接受它的鞭笞和试炼。众所周知,如今的胡因梦是一位单亲母亲;但对于孩子的父亲,她在书中提及甚少,只说,他是一位朋友,一位爱着“自己妻子”的已婚人士。她一直没有说孩子的父亲是谁,也不要求义务。难道,终究是害怕不忠和背叛,让她而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置于背叛的“反面”?——和一个已婚男人有一个孩子,然后,由他去,我不在乎。【关于探索】当海峡两岸正集中焦点于“统独”问题和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我却觉得台湾五百万的神精官能症患者、人格失调者(可能也包括领导阶层的人在内)、大陆“文革”期间的身心受创者以及受他们影响的下一代,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对象。女儿的诞生,开启了胡因梦的另一半生命。更喜欢本书的原名——《死亡与童女之舞》——童女的诞生,象征着母体的大死;而生命最深的意义,就在自我的死亡中;并由此体会生命的不可思议。之后,这个女子开始五十三参的寻道之旅,一生致力于性灵的研究,拥有美貌气质却又清冷自知,寻找宗教对心灵的救赎却不从属于任何宗教。此书的很大篇幅都给了“心灵探索”,虽然读完了,但对于这部分内容,始终不置可否。也许,这是她探索灵魂的一种方式,但这个“次二元世界”,在我等俗人看来,不甚理解,因此就不多口舌了。总觉得,胡因梦活“倒”了;这是一个始终探寻着前世、剖析着过去那个自己的女人;不知,此乃幸,还是不幸。。。

台湾版vs内地版

野兽按:在书友天辰处借到台版胡因梦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圆神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1999年7月二刷,300元),他能买到此书也是机缘巧合。他先在网上看到台北某二手书市场有该书出售,然后让淘宝网上贩卖台版书的人去该处购得此书,再转售给他。      2006年初读内地版胡因梦自传(2006年8月一版,东方出版中心,28元),以为是全本,只因该书没有任何一字说明内地版是删节版,后听读过台版的书友说起,才知道此事。翘首以待之后,在五月终于得见真面目。除了删除两章,将台版的18章变为16章以外,在剩下的16章也有一些删节。为了解除内地书友的遗憾,我决定将内地版删节书录,放到网上分享,书友们可以补齐,一直以为能享用完整的信息,阅读未删节版的海外图书,也是人生应享有的福利之一。人们常说,中国为何出不了文化巨人,我以为,信息、知识和智慧无法自由地流动是一大肇因。试问只能接触不完整的信息的人,能不偏听则暗呢?         一      内地版p133 .删除文字位置:(“李敖除了有“寒冷恐惧症”之外,还有“绿帽恐惧症”)之前:      我最近读他的回忆录,其中一段写到他就读北京新鲜胡同小学的事:“二年级一天上课的时候,我坐在教室左后角的最后一个位子上,突然全身似为鬼迷,神智清楚,可是不能动弹,好一阵子才过去,至今记忆犹新。三十年后,我睡在警总军法处地板上,半夜突醒,又有此现象,我知道这是一种梦靥(nightmare)经验而已。我生平不信怪力乱神,但新鲜胡同小学的许多教室倒颇有一股阴气,有时令人发毛。”      从上述这段文字,回想他当年的“寒冷恐惧”,令我不禁怀疑,他根本是灵学和超心理学中所说的“灵媒体质”。也就是说他先天是个极度敏感的中介体,一般的男人敏感度低,很难感应到无形的能量,只可惜他的科学程度还停留在“五四”时代“赛先生”的阶段,否则他对自己的敏感和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可能以截然不同的神秘主义的观点加以转化,而不是以强制的二元对立予以封锁、压抑或逃避。多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就是灵媒体质,而且透过生物能医学的仪器检验证实了这一点。      二      内地版140页。删除文字位置(就在那个阶段我开始练习瑜伽大休息式,整个人仰卧平躺,慢慢调息,再配合一些观想,让自己进入定境)之后      有一天傍晚,我在自己的房内,正进行这样的修习,似睡非睡时,我左边的耳朵突然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那声音透露出来的品质,非常的成熟圆融,好像一切都已了然,有一种超乎物外的美。她像是在耳边,又像是在另一个空间,我想武侠小说中的的“千里传音”,大概就是这种味道吧。“她”以英文重复地对我说:“I want you to enlarge,I want you to enlarge,I want you to enlarge••••••”声音从大到小,从近到远,逐渐淡出。我从似睡非睡的状态完全清醒过来,感觉很安详,并没有恐惧,但左半边的身体有点凉。我对刚才发生的事非常好奇,不知该如何加以理性的诠释。“她”是谁?是灵学所说的指导灵吗?还是我的潜意识希望自己能扩大?为什么用英文?而且是标准又悦耳的美式英文?接下来的一个多礼拜,每天晚上睡到三点,一定准时醒来,转头一看闹钟,不偏不倚,分针与时针都交会在“三”的数字上。这时我的房间开始弥漫一团白色的气体,好像整个要把我吞没了一般。因为每天如此,所以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幻觉。我虽然没有恐惧,但我觉得自己尚未准备好进入未知的次元。我似乎不太信任自己的感官;我理智的一面,开始打压我的感官经验,从此停止了大休息式的练习。多年以来,我发现自己下意识地不断求取知识,而不愿意透过禅定的有为法,进入意识扩张的次元。对于那一团白色的气体,我始终得不到进一步的认识,直到翻译印度艺文界领袖普普贾亚卡替克里希纳穆提所写的传记,才取得共鸣。她是这样描述的:      回到孟买,我体尝了一次非常深刻而又无法解释的经验。我的感官一反常态地产生了爆发性的觉受。某天晚上我正要入睡,感受屋里弥漫一个存有,我被一团像胎液般浓稠的东西裹住,我觉得自己在逐渐失去知觉,我的身体不断抗拒着类似死亡的拥抱。不久,这无声的存有便消失了。一连三个晚上都是同样的情况,每次我的身体都奋力挣脱这短暂的垂死感受。不过我的心中并没有恐惧。第二天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克里希那吉。他告诉我不要执著,既不需要抗拒,也不要想留住它。      普普前两年已经过世,她留下的这一段文字,是唯一能令我得到共鸣的安慰。后来在肯恩•威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著作中,才进一步理解,我当时的经验,可能就是神秘主义者所称的“原型经验”,它有别于荣格所提出的“原型”;前者指的是物质万象从无中生有的第一种微细的形式,这些原型总脱离不了光体、明点、音声启示、五光十色的形状、彩虹光、声音和能量的振动。后者所指的原型却是人类集体经验中的基本神话结构,譬如智慧老人、妖精、自我、人格面具、母神等等。我觉得传统的佛经把这类经验完全归类为“受阴现象”,抱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其实是不够科学,也不够开放的。我欣赏近代超个人心理学对于人类意识状态的研究精神,远甚于传统的既定模式。      就在我逐渐深入于内心次元的阶段,李敖开始控告我伪造文书•••••••••      三   内地版141页 删除文字位置:(后来李敖的声明,报上只字未登。)之后      每次上法院打官司,让我看尽人为了自保而不顾尊严和诚直的猥琐面目,心情为之大坏,这是好友王季庆送了我一本她的译著《灵魂永生》。这本“奇书”适时出现,它帮助我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的遭遇,促使我走上了向内探索的自我认识之旅。      这本奇书是由“赛斯”这个灵界的能量人格原素所写的,他借助美国女诗人珍•罗伯兹作为通往三次元时空的频道,传递了长达七年有关物质的性质、时间、实相、神的观念、可能的宇宙、健康与转世等等的形而上问题。我对于知识的态度一向开放,既不立刻排斥,也不立即肯定,我喜欢边读边检验,就像我对人生的态度一样----热情的投入与冷静的觉知双管齐下。赛斯资料高妙原创的科学、哲学与心理学的见解,立刻吸引我阅读的兴趣,虽然书中有许多非线性的“全像”奥义,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苦读;如同译者自己的坦言----脑袋都快读炸了。每当读懂了一段如天书般的唯心理论时,心中会生气一股知性上的快感。它并没有令我发出“我找到了”的感叹,那份心灵上最深的属于直观的震撼和感动,是巧遇克里希纳穆提的教诲时,才姗姗来迟的。不过赛斯提出的有关“转世剧”和轮回功课的观点,当时深深打动了正在面临官司纠结的我。当人被卷入一场他所不熟悉的危机时,多半有一种生命不是操之在我的感觉,接着很自然就会怨天尤人。赛斯的话语使我从怨恨和向外抨击的“反应”,突然扭转成向内自省的“行动”。那样的扭转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独立、自主和责无旁贷。赛斯是这样说的:      请把目前的你自己当做是戏里的一个演员----这不能说是一个新的比喻,确实一个合适的比喻----背景设在二十世纪,你和其他的参与者共同创造了道具、布景与主题,事实上,你们共同编写、制作,并演出了整出戏。但是你如此地贯注于你的角色,如此地被你所创造的实相激起兴趣,如此地被你角色中的问题、挑战、希望与忧伤所迷,竟忘了那是你自己的创作••••••      你看看身边的亲友、熟人和事业上往来的人,你就可以看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物以类聚”。由于内在的相似之处,你们彼此吸引•••••••      假设你恨某个人,你让恨在你心中燃烧多少辈子,那恨就会把你和他绑在一起多少辈子。在此生及所有的来生中,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些特质上,就会吸引哪些特质到你身上。如果你非常关心别人加诸你身上的不公平,你就会吸引更多这类的经验,如果同样的心态继续下去,你将反映在你的下一生中••••••      一个怀恨的人总是相信自己理当如此,因为他不可能去恨一个他认为好的东西,所以他认为他恨得很公正,但这“恨”会把他占为己有,生生世世跟随他,直到他学会只有恨得本身才是毁灭者••••••      你会与你所爱及所恨的人紧缚在一起,不过你将学习放松、放下,化解那恨。甚至你将学着创造性地运用恨,把它转向更高的目的,最后将它转变成爱。         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18:45,野兽爱智慧居      目录就不贴了,一贴就被删除!O(∩_∩)O哈哈~


 死亡與童女之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