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的幻象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
ISBN:9787506005876
作者:耿占春
页数:340页

内容概要

耿占春,1957年生于河南柘城,198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诗学研究、文学批评,有《时间的土壤》和《新疆组诗》等少量诗歌习作。著有《隐喻》(1993年)、《话语和回忆之乡》(1995年)、《观察者的幻象》(1995年)、《叙事美学》(2002年)、《在道德与美学之间》(2006年)等。


 观察者的幻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观察者的幻象》(耿占春著·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耿占春最早是以写诗而知名的,偶尔他还发表一些意境深远的短诗。现在他已经彻底成为一个文学理论的书写者,由外化的激情转变为冷静的客观叙述。《观察者的幻象》以诗人的感悟写下词语的秘密。从个人的感觉出发,对生存体验作纯粹现象学的描述,既抛弃了“再现(模仿)”的套路,也跳出了“表现”的窠臼;它不是“创作”而属于“写作”,它既非文学作品亦非哲学论著而是一个辉煌的文本。他谈诗意:“诗意并非什么飘渺之物,它就置身于纯朴的感性和清新如初的感觉经验中,置身于如雨后的晨曦一样的目光中。”他谈心灵:“他感到他的身内渐渐地空了。尘世填塞进去的一切都从那里消失了,他感到他的生命、他的心灵从他的双手、双足、双眼,从他在夜风中抖动的头发中向外飞去,涌进湖水,汇入松林、夜空与月光。他感到他的身心到了事物的那一端,在那里、他目光所见的事物中,他感到湖上的微光才是他的目光,林中的风声才是他的心声。”诗人的写作风格无法掩饰。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耿占春的“感觉诗学”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美学”,你说得对。这样的学者太少了。
  •       《观察者的幻象》(耿占春著·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耿占春最早是以写诗而知名的,偶尔他还发表一些意境深远的短诗。现在他已经彻底成为一个文学理论的书写者,由外化的激情转变为冷静的客观叙述。《观察者的幻象》以诗人的感悟写下词语的秘密。从个人的感觉出发,对生存体验作纯粹现象学的描述,既抛弃了“再现(模仿)”的套路,也跳出了“表现”的窠臼;它不是“创作”而属于“写作”,它既非文学作品亦非哲学论著而是一个辉煌的文本。他谈诗意:“诗意并非什么飘渺之物,它就置身于纯朴的感性和清新如初的感觉经验中,置身于如雨后的晨曦一样的目光中。”他谈心灵:“他感到他的身内渐渐地空了。尘世填塞进去的一切都从那里消失了,他感到他的生命、他的心灵从他的双手、双足、双眼,从他在夜风中抖动的头发中向外飞去,涌进湖水,汇入松林、夜空与月光。他感到他的身心到了事物的那一端,在那里、他目光所见的事物中,他感到湖上的微光才是他的目光,林中的风声才是他的心声。”诗人的写作风格无法掩饰。
  •        《观察者的幻象》这部初版于1995年的著作开创了一种“感觉诗学”。在众多的中国现代学者中,耿占春是最早具备身体意识的思想家之一。他的《隐喻》实际上探讨的就是或隐或显地存在于身体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而在《观察者的幻象》中,耿占春明显将探讨的对象转向了身体,并将身体具体切分为五种感觉。他在书中着重描述的是视觉、听觉和触觉,同时把嗅觉和味觉有机地融入触觉之中。在全书一连串画面转换与哲性沉思中,宇宙的种种样态只是身体感觉的一个个潜在背景。
      
       《观察者的幻象》由“观察者”和“幻象”两部分组成。所谓“观察者”其实就是一个感觉者,但这个观察者不只是在感觉,因为他看到的是“幻象”。这种“幻象”不仅来源于观察的事物,即“象”,还融合了观察者的激情与沉思,即“幻”。也就是说,耿占春绝不是就感觉谈感觉,而是将感觉纳入精神的层面,在加以辨别和沉淀后才让它呈现出来。在这个感性泛滥的时代里,感觉并不罕见。耿占春的超拔之处在于他对感觉进行了有效的提纯和适宜的诗化。在我的印象中,耿占春就是这样一个对美异常执著的人。
      
       《观察者的幻象》的体系性通过目录就可以一目了然。全书分六部分,视觉、听觉和触觉各占两部分,每一部分都由七节组成。并且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两部分分别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结构。如第一部分的第一节是“眼睛与空间”,第二部分的最后一节就是“空间的眼睛”;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是“眼睛与无限”,第二部分的第一节就是“无限的眼睛”。如此等等。
      
       尽管创造与博学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学识对创造的影响。然而,如果博学不能融会于理论建构之中,它只能成为大而无当、多而累赘的笑柄。耿占春首先是个诗人,这至少能保证他在理论探讨中具有优质的感悟力和穿透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耿占春的博学还有来自各类文艺作品的智慧。仅从《观察者的幻象》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波德莱尔诗学、萨特存在主义、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文艺作品滋润的部分:戴望舒《烦扰》,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复调音乐的对位法,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该书目录中看到它们的影子。耿占春特别看重文艺作品对理论的调节和滋润,他认为只有借助对文艺作品的热爱才能激发理论激情。《观察者的幻象》正是这样一部富于理论激情的美学著作。
      
       耿占春的“感觉诗学”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美学,而不是那种理论的嫁接和拼贴。现实生活永远是“感觉诗学”的源头,就像他热爱的经典是各族文化的源头一样。尽管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世俗倾向和凋敝气息,但重要的是发现、转化和拒不放弃,不只是观察和感觉,还要赋予生活以激情和沉思,这样,日常生活就会有诗意萌动,美感回旋,像作者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       
      我在清晨五点的时候被雨中的鸟儿叫醒了——说“吵醒了”是无礼的,我的醒提示了我的在——房间里满是雨的味道。我站在阳台上朝其中一只鸟儿投去深情的注视,鸟儿(这只鸟儿是无名的,命名暗示着僭越)回答了,用它的唱与它的回视。这回视不免揭示了我对它的占有的秘密。五点钟太早了,我们两个个体共同占有了这个青涩的雨的林子。还有听,正是听打开了我的意识的主体的在。我在无言中对着我的鸟儿说些抒情的句子,其实,几个语词就足够了。鸟儿立在一条长着白色小花的树枝上。我当然也不知道白色小花的芳名。我看了她一眼,再看一眼,三看时发现白色小花也在看我。她的身体湿漉漉的,给人一种圣洁端庄的印象。
      缺憾。我们之间尚存缺憾。缺憾的所在是不可见但可感的空气。我和鸟儿和白色小花之间没有肢体的触抚。我把眼睛来触抚鸟儿和白色小花,这是精神的,超验的,不同于小鸟的爪或嘴与白色小花的温存的触抚。我把耳朵来触抚小鸟的唱,我的无言被小鸟和白色小花触抚得几乎要窒息。其实,一旦抵达实存的触抚,我们仨的诗意便要被现实的俗念进犯。这是最好的醒的方式,正如昨夜入眠的方式。
      我躺在床上阅读诗人批评家耿占春的诗质的《观察者的幻象》。读了一页,我便舍不得往下读了。耿占春的文字很快令我想起了法国的哲人批评家Maurice Blanchot:À la recherche de l’imaginaire。把批评当做艺术创作来书写,便是这两位从事批评的人的共通体。我带着这样的轻微的(如果是“热烈的”,那么是不适合夜的)幸福抱着《观察者的幻象》入睡,没有下坠,我在睡里上升,我在上升里幸福地在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