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臨:吳國楨見證的國共爭鬥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9629963507
作者:吳國楨
页数:330页

内容概要

吳國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專業哲學博士,歷任國民黨要職,包括中央宣傳部長及上海市市長。國民黨退守台灣後,曾任台灣省主席。
曾任上海市長及台灣省主席的前國民黨高官吳國楨,親身經歷了近代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包括五四運動、國共內戰,以至兩蔣台灣政權等。作為國共鬥爭親歷者,並有跟共產黨鬥爭二十多年的經驗,吳國楨在其回憶錄中深入分析了國共兩黨的形勢和成敗關鍵,並總結中共從成立到最終成功建立政權的玄機。對於國共關係中影響深遠的政治人物,包括前上司蔣介石、政敵毛澤東,以及同窗周恩來等,作者也給予精闢而獨特的描述。


 夜來臨:吳國楨見證的國共爭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p297 我并不打算把本书作为我个人的传记或回忆录,它也不是当代中国的简史。事实上,这本书是我人生经历的记载,由于强加给我的特殊环境,我在一生中收集了与一个特定课题——共产主义有关的许多资料。我必须至诚而谦恭地声明,尽管缺点和成见——可能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已竭力冷静、不偏不倚地对那些经历进行了真实描述,而且在字里行间,没有半点对事实的刻意歪曲。(1955)
  •     第一次因为读书被爸爸训斥了。一个有趣的朋友推荐给我的禁书,在网上买了电子版并且打印出来,爸爸最近在看我新买的书,正好看到了这本。后来他有点生气的说让我不要看了,这书不好。看他当时比较激动就没再继续说话。后来他要账成功后我问了他为什么不让我看,他说这书太片面,现在国民党的立场评论,太主观而不客观,那本《此生此家》(跟夜来临一起买的书)就站在无党人士的立场上评论比较客观。而这就是刺激我要看这本书的动力,比较喜欢跟我爸作对,也因为推荐我这本书的人我觉得他很特别,很有想法。我就在学车的间隙看了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颠覆了我之前在历史课本上学过的内容,我爸说的不无道理,确实有些地方让我一时无法接受,也确实存在抹黑共产的嫌疑,但是同时我也知道了很多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实。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已经理解了它为何被禁,看过这书的人,估计都会对某党有了不好的印象,而我也打算就抱着看小说的心态继续看下去,一方面了解更加全面,但是也不能太当真,毕竟主观性太强了。
  •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dIkI7KD7-S0C&pg=PA37&hl=zh-CN&source=gbs_toc_r&cad=4#v=onepage&q&f=true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真知灼見,字字見血,只可惜被湮沒了40年,老人家無緣一見
  •     看了一半觉的很可笑,吴先生苦苦思索失败原因的精神很值得赞赏,但是分析问题找不到关键实在令人无奈,他找到的GD成功的原因其实都是技术层面上的小手段,真正导致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套一句电影台词,“不是敌人太狡猾,而是我们太无能!”。本想舍弃就此不看了,转念一想,为了看看吴先生是如何和蒋总统决裂的,又硬着头皮看下去,结果没想到越看越精彩。 看完之后,深深感觉到这是一本奇书,吴先生是个奇人。他如果晚生50年,无论在海峡哪一边都将是治世的英才!吴先生的治国方略才是中国未来真正的出路!这本书,或者说吴先生自身的经历,其实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前半部空怀一腔热血,但是远远脱离实际,根本不能解决人民的切身生活困难(吴先生自己的话:“事情就是这样”),遂被民众抛弃而不知原因;后半部,吴先生胜不骄,败不馁,
  •       p297 我并不打算把本书作为我个人的传记或回忆录,它也不是当代中国的简史。事实上,这本书是我人生经历的记载,由于强加给我的特殊环境,我在一生中收集了与一个特定课题——共产主义有关的许多资料。我必须至诚而谦恭地声明,尽管缺点和成见——可能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已竭力冷静、不偏不倚地对那些经历进行了真实描述,而且在字里行间,没有半点对事实的刻意歪曲。(1955)
  •     “作为中央宣传部长,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反共宣传”。作者如是自述了这本书的主旨。
  •     只有像作者那麼非同尋常的閱歷,才有可能寫出這樣一本回憶錄。在字裡行間中一步步還原歷史真相,描寫了好多細節,揭露了好多共黨主義的本質,給人的感覺太震撼了!@林joey @佘楷迪wdy @无前缀Dennis @背山靠海 力推
  •     十分感谢!!!!
  •     读来其中作者有些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负,比如zg和苏联的关系没看透,毛泽东的性格也没吃透,但是其中仍有很多新观点,在大陆是绝对看不到的,值得推荐
  •     稍有瑕疵的是,作者想象的东西有点多,实在是有碍于该著作的客观性,不过回忆录都有点这个缺点,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不管如何,此书也是一个绝佳的视角。
  •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dIkI7KD7-S0C&pg=PA37&hl=zh-CN&source=gbs_toc_r&cad=4#v=onepage&q&f=true
  •     作者口述自传时明显面向美国读者,在稀疏的真诚叙事中夹杂了过多的奉承、媚俗、与自我欺骗。
  •      在前半部分的描述中,流水账似的文字都有些读不下去。或许是因为身处美国资料有限,疏漏错误很多,都在注释中一一被提出。 作为国民党高级管理文官,对共产党的组织和发展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尤其提前7个月突出地预言了国民党溃败的结局,同时也预言了东欧剧变是从打破铁幕人民觉醒而发。这在成书的1955年,确实算是远见卓识了。
  •     说共产党说的还行
  •     不喜作者过于西化的叙述方式,也许是面向美国读者的缘故。文字间,不时透露出作者的沾沾自喜。
  •     大部分在谈对中共的认识,还论及了马歇尔、赫尔利、宋庆龄等等。
  •     比较关注的是吴国桢在台湾推行的地方自治以及带有民主实验色彩的改革,可谓为台湾日后的社会发展打下基石,功不可没。另,吴国桢是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时的同学,吴对这位老同学的评价颇值得玩味
  •     55年写的。。。可看性还是挺高的。对于PRC的手法描写极其到位。。经国先生很伟大吧亲。
  •     都懂的,闷声看 你就懂了~~
  •     破解Gong匪组织宣传手册
  •     能下载吗
  •     黑蒋公出翔
  •     以后看到吴国桢这个名字,会和郭嵩焘蒋梦麟一样亲切
  •     我觉得吴国桢这人脑子有问题。。
  •     书生之见,在草莽时代,是没有多大施展的。叹生不逢时的吴。
  •     不少见解今天读来不啻天方夜谭,但不妨碍自成一家之言
  •     以一种亲历者的身份回忆国共交锋史,虽然有时会有点夜郎自大,总体而言见解也很独到
  •     国民党将领的角度看国共斗争。。。。
  •     分析方式很独特,又很有说服力,对人的细节描述也很到位,毛周蒋等也有了新的角度来理解。
  •     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系统中大多数人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     从国民党官员的角度述说国共内战。书中充满了精英阶层的自傲,我想这本身就是国民党被大部分人民抛弃的原因之一,可笑的是作者找遍了各种失利的理由,唯独不想想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那群人,在其中那段历史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     3星给用心思考,但是他的问题是立场。我认为1,穷人的生存永远优先于富人的民主。,2,穷人们的手段不合法,可是富人们就合法吗?穷人们隐蔽犯法,富人们公然犯法,谁更恶劣?
  •     Naive,批判完全不在点上。
  •     又是理论分析又是访谈观察又是亲自实践,不愧是博士的底色,入木三分,蒋真是个矛盾的人物,对失去政权他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一个旧时代的领袖怎么能面对新潮下的中国呢
  •     为什么我第一次打开时可以看到大部分内容,关掉页面再打开却只能看到前五十几页了啊...什么情况啊........
  •     虽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有与史实不符主观臆断的成分,但作为历史亲历者和声名显赫的政治家许多观察判断不得不说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比如对美国不是以培养当地民主政治萌芽替代独裁传统作为必要条件扶植盟国而是以单纯在军事与经济上反共为出发点的遏制政策提出的批评,以及对铁幕概念的详细分析和冲破铁幕重要性的强调而今看来都是与之后和平演变的巨大成功遥相呼应的。
  •     作者的“历史局限性”在于,其理论无法解释日后共产主义阵营和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中苏分裂和中国对外开放是其在1950年代无法预见的。好在,他活到了1980年代。
  •     传记的感觉
  •     也是一家之言吧。四星不能再多了
  •     卓越的學習能力和思考精神。把無與倫比的一線斗共經驗和共產主義理論閱讀相結合,精準剖析共產黨的組織運作伎倆。阿共當以有這樣的對手感到驕傲。當官的還得是高學歷,從表達、智識到素質都不在一條水平線上。
  •     看人在历史中穿过,诸多丰厚的细节还蛮有意思的。再客观中立的叙述都摆脱不了立场。再简单而对象化的叙事也免不了深情。这就是人之为”人”可爱的”意思“
  •     另一个角度的历史,翻译腔不喜欢。
  •     古今多少事,多付笑谈中——说实话,虽然吴先生不少看法很书生意气,但确实提供了不少有意思的史料、片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了1本高质量回忆录。
  •     段子太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