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岁月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
ISBN:9787504936509
作者:劳伦斯·H.梅耶
页数:277页

内容概要

劳伦斯·H.梅耶,自1996月到2002到1月间在美联储理会任职,现在华盛顿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他还为世界各主要金融企业就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前景提供咨询。在理事会任职前,梅耶与两个合伙人开办了劳伦斯·H.梅耶合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宏观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的咨询公司。该公司要梅耶成为联储理事会成员后更名为宏观经济顾问公司。在离开美联储理事会后,梅耶重新和以往的合伙人合作。梅耶在华盛顿大学任教27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书籍目录

致谢前言引言第一章 到任第二章 随我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第三章 鹰派与鸽派第四章 暂时之幸?永久之福第五章 全球金融动荡第六章 原因是生产率,蠢材!第七章 非理性繁荣第八章 着陆第九章 新经济怎么了?第十章 新的挑战第十一章 展望未来第十二章 艾伦,我几乎不了解你!附录相关链接

编辑推荐

  梅耶风趣的叙述有助于揭开美国货币政策和全球金融多谜。  ——出版商  杂志对非理牲繁荣、新经济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对仝球影响方面促供了有益看法。  ——图书馆  杂志《联储岁月》的观点引入入胜。  ——新闻周刊  梅耶开启了了解联储惯例、习俗及实践的大门。  ——华盛顿  邮报通过大量的观点(《联储岁月》)对过去十年的历史提供了有益补充。  ——商业周刊  梅耶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有条理的清晰描述。  ——波士顿  周日环球报《联储岁月》一书对政策制定给予了生动易懂的介绍。  ——格里高利·罗布  作者以美联储前理事的身份,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首次带读者走进美联储那紧闭的大门,去了解美联储会议室发生的种种内幕,从而揭开美联储和及其货币政策操作的神秘的面纱;作者以一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的才华,在书中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有条理的清晰描述,对政策制定给予了生动易懂的介绍,对非理性繁荣、新经济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影响方面提供了有益看法。  梅耶在1996-2002年担任美联储理事会理事期间,参与了经济政策的制定,领导美国度过了近年来最为混乱和动荡的时期。现在,在《联储岁月》一书中,梅耶理事从一个内部人的角度讲述了对美联储、对影响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各种决策以及对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所固有的挑战的看法。  当1996年梅耶被克林顿总统任命为美联储理事会理事时,美国正步入其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那是一个“非理性繁荣”和虚幻的新经济时代。但很快美国经济就开始饱受考验,从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违约和货币贬值,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一直到“9.11”恐怖袭击。  在这本堪称货币政策规范性操作指南的书中,梅耶再现了美联储内部的争论。这些争论针对许多方面,包括货币政策应如何应对股价的飞涨,美联储是否应出面促成备受争议的私人部门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等。梅耶巧妙地用第一手的故事将这些问题串接起来,这些故事讲述了其中涉及的各种人物的个性,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到各位工作人员、理事、政治家以及记者,正是这些人形成了联储这个小天地。  在任期结束后,梅耶继续关注美联储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事件正在重演,比如生产率在继续加速上升,也许还会再出现一次牛市。历史不会重复,但梅耶向我们展示了昨天的教训是如何帮助美联储确定现在的政策的。

作者简介

2001年9月9日清晨,作为财政部部长保罗·奥尼尔所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中联储的代表,我来到了中国。这将是我对中国的最后一次官方访问,我让我的妻子陪在身边,这样我就可以与她分享我在这个伟大国度里的激动心情。 
  在一次简短会见中,奥尼尔部长和我拜会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之后,我们抵达了北京的国际俱乐部酒店,它坐落在北京使馆区一条安静的林阴道上。次日,我们与我们的中国同行们进行了整整一天的讨论。
  中国财政部项怀诚部长首先致辞,奥尼尔部长随后发言。然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约翰·泰勒和我主持了对一些当前问题的讨论。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如何扩大本国的资本市场,改善其银行体系中的缺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他们想知道我们是如何监管银行的,美国的证券市场是如何对银行体系起到补充作用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对资本市场的活动进行监管的。
  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此认真地对待资本主义体制令我十分震惊。中国人非常实际。他们向我们征询意见,在他们的情况下会怎么做?他们十分坦诚和直率。
  会议结束后,奥尼尔部长赴日本访问。我和我妻子留在了北京,在那儿我又和一些中国的学者和该国智囊机构的经济学家们进行了一天的讨论。其后,我和妻子计划游览一些当地名胜。去游长城令我尤为兴奋。我曾四次访问中国,但从没见过长城,所以这次访问我决心要去一次。会议结束时,在大使官邸举行了一次简短的招待会,那儿距饭店仅一步之遥。我和妻子就步行回国际俱乐部酒店。我们本想一起安安静静吃顿晚饭。当时正好快到北京时间晚上九点,是纽约时间9月11日上午九点。
  按我们在国外旅行的习惯,我们打开CNN看看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当我第一眼看电视屏幕时,我看见世贸中心北楼在冒烟。播音员的语气那时还没有满怀感情,只是在分析情况。他们对发生的情况有点摸不着头脑。好像是架小飞机,因导航系统失灵撞上了世贸中心。我把我妻子叫过来看。
  随后,我们当场目击了可怕的一幕,就是第二架飞机撞进南楼的一刹那。评论员并没能马上把这两次撞击联系到一起,但很快就清楚这两次撞击是一回事。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这也不是小飞机误撞了大楼,而是大型喷气客机被当成武器来打击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
  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我作为货币政策决策者应该发挥的作用,而是失去的生命和被悲痛击倒的亲人。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联储将会有很多工作要做。
  尽管世贸中心双塔还没有倒塌,但我马上开始担心,因为世贸中心里有许多金融机构。其他一些机构也相距不远: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以及几家国内较大的清算银行就在几个街区之外。如果这些大楼遭到破坏或摧毁,支付体系将会怎样?
  很明显,必须制订计划并考虑政策对策。但我人在北京,情况越来越明了,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回家。
我接通了在华盛顿的理事会,与罗杰·弗格森副主席通了话。可笑的是,他是惟一一位在华盛顿的联储理事,其他的理事们都在国内或海外旅行。格林斯潘主席在巴塞尔。得知消息后,格林斯潘主席搭乘了一架军用飞机赶回国内,由于这架货机只在尾部有吊床可坐,他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回到华盛顿的。


 联储岁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托马斯.梅耶横跨政学商三界,值得关注。美联储的工作和投行经济学家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投行需要的是预测,但联储要拿出切实的措施出来。联储对经济的把握能力,要比市场上高一个档次。基础的介绍:1、美联储理事会实行的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一般来说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也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制度,但是拍板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格林斯潘。估计伯南克时代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2、与常人想象不同,美联储是同时重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在经济增长方面,最关注的指标是:通胀率和非加速通胀失业率。指导联储决策的还是两个基本原则:菲利普斯曲线和泰勒法则。3、美联储的行为方式在于引导预期,美联储非常关注市场对其政策的预期,会为市场正确的在收益率曲线上加上“美联储”因素而欣慰,而会因市场错误的反映美联储意图而郁闷,因为随后美联储的政策会与市场预期相违背,这样市场就会认为美联储的政策难以琢磨,不利于未来联储引导预期。所以美联储对市场又爱又恨,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联储的意图,一方面又希望保持一定神秘性,不希望被过度解读。4、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次转向往往值得关注,一般为了稳定预期,第一次货币政策转向要满足更多的要求才会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惯例,例如降低联邦市场利率与降低贴现利率同时进行,就说明会有一系列的后续货币政策的放松。反之则代表后续政策的可能性较小。5、美联储认为他们说的和做的一样重要:做的就是货币政策,说的就是指他们的FOMC的报告,例如未来一段时间会采用“对称性”或者“非对称性”的货币政策。非对称的风险政策偏向代表着在两次联邦公开货市场委员会会议期间可以提高或降低利率。6,美联储地方联储行长的影响力,虽然不能在理事会中说话,但是在两次公开市场会议之间可以提出改变贴现率的要求。第五章:美联储不仅仅关注通胀和就业,还要维持金融稳定,这就是拯救LTCM的原因,在外部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时,也要及时采取措施。第六章:关于劳动生产率的争论,如果劳动生产率(由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上升,则会产生这样的场景:失业率下降,但是通货膨胀也不会上升,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使得非加速通胀失业率下降了。研究表明生产率上升会带动需求的大幅上升,这似乎和直观思维不符合,但是存在这样的链式反应(生产率上升-利润增加—投资者信心增加-股票价值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增加),但是在短期内,企业利润的增加不会带来工人工资的增加,这样就使得短期生产成本降低,这样来看通货膨胀在短期不会显现。第七章:非理性繁荣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格林斯潘96年就开始提示非理性繁荣的存在,随后又多次提示泡沫,但是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格林斯潘也懒得提这事了。一般认为,在泡沫期间,会使得通货膨胀上升, 但是这次泡沫却是有实体经济支持的,生产率上升,通胀下降,这样美联储就没有动力干涉了,而且美联储认为自己不能代替市场去做判断。作者认为,这次的教训是:美联储应该做出一些表态,例如讨论,提高保证金率等等。当时也有人提出生产率的不断上升会使得市盈率持续提升,作者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自然利率的存在,正如上章所说:生产率提高会提高总需求,这样就会提高自然利率,同时压低市盈率。所以说,所谓的只涨不跌就像永动机一样。 第八章,第九章:科技泡沫破灭及其应对。99年6月30日,联储首次升息25基点,当时经济有过热的征兆,股市继续上行,居民负债占可支配收入上升至90%,储蓄率下降到2%,外资似乎不愿意再为美国经常项目融资。随后的1999年8、10、11月,2000年2月、3月,美联储持续升息25基点,2000年5月,由于通胀苗头出现,继续升息50基点。但是从直到3月份,纳斯达克指数才算见顶。2001年1月,2001年1月,2001年3月,2001年4月,联储降息50个基点,6月,8月,降息25个基点。但是对经济效果似乎有限,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两年才有成效,这样就有工具不稳定性,企业陷入新科技恐慌,延迟投资,联邦基金利率传导到住房抵押利率等实体经济利率有障碍。回顾新经济泡沫,从历史的角度,新经济泡沫多次发生,例如汽车行业、航空行业、广播行业,每次生产率提升,都会带来泡沫。反思:90年代后半部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分宽松:1、股票价格上涨降低了融资门槛,抵消了利率上升的影响;2、联邦利率和中性值形成很大缺口,泰勒法则认为存在中性利率,但是该值处在动态变化过程当中,其中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增加一个百分点也就增加中性利率一个百分点。第十章:货币政策宁松莫紧,通胀可以通过加息来解决,通缩有可能导致0利率也无法解决的困难,而且通货紧缩会带来“债务通货紧缩循环”,“消费延迟循环”。伯南克在当联储理事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乱印钱的特质,他曾经说,如果遇见萧条,他会用两个方法,一个是印钱,一个是买长期债券,压低收益率曲线的长端。但是当时他的想法被联储内部视为异端,联储主流意见是收益率曲线的期限利差是市场决定的,联储没有能力干预。但是现在伯南克既然是老大,QE、OT也就搞得如火如荼了。遣词造句的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保持宽松”,“在改变宽松政策之前可以耐心等待”,两句话之间的含义大不相同。一个会被市场认为是“时间性承诺”,后者则代表“事件性承诺”。第十一章:好的通货紧缩和坏的通货紧缩,一个是由于供给冲击造成的,一个由于需求冲击造成的。一个代表是19实际80年代-90年代的通货紧缩,一个是90年代日本的通货紧缩。两种不同的生产率增长,一种是生产率的加速增加刺激需求,从而带动就业,一种是在竞争压力之下的生产率增长,企业会谨慎的增加投资和雇佣,从而对就业影响不大。
  •     这本书让人想投身政策制定界啊投资银行界啊什么的,因为梅耶让人知道再经典的模型都不能代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再乱七八糟也要比最简洁、优美的模型可爱。梅耶还让我知道原来在美联储,Greenspan是真正的老大。并且,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再去读FOMC的什么transcript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梅耶理事在联储五年半时间,如何制定货币政策的种种。
  •       
      托马斯.梅耶横跨政学商三界,值得关注。美联储的工作和投行经济学家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投行需要的是预测,但联储要拿出切实的措施出来。联储对经济的把握能力,要比市场上高一个档次。
      
      基础的介绍:
      
      1、美联储理事会实行的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一般来说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也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制度,但是拍板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格林斯潘。估计伯南克时代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2、与常人想象不同,美联储是同时重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在经济增长方面,最关注的指标是:通胀率和非加速通胀失业率。指导联储决策的还是两个基本原则:菲利普斯曲线和泰勒法则。
      
      3、美联储的行为方式在于引导预期,美联储非常关注市场对其政策的预期,会为市场正确的在收益率曲线上加上“美联储”因素而欣慰,而会因市场错误的反映美联储意图而郁闷,因为随后美联储的政策会与市场预期相违背,这样市场就会认为美联储的政策难以琢磨,不利于未来联储引导预期。所以美联储对市场又爱又恨,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联储的意图,一方面又希望保持一定神秘性,不希望被过度解读。
      
      4、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次转向往往值得关注,一般为了稳定预期,第一次货币政策转向要满足更多的要求才会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惯例,例如降低联邦市场利率与降低贴现利率同时进行,就说明会有一系列的后续货币政策的放松。反之则代表后续政策的可能性较小。
      
      5、美联储认为他们说的和做的一样重要:做的就是货币政策,说的就是指他们的FOMC的报告,例如未来一段时间会采用“对称性”或者“非对称性”的货币政策。非对称的风险政策偏向代表着在两次联邦公开货市场委员会会议期间可以提高或降低利率。
      
      6,美联储地方联储行长的影响力,虽然不能在理事会中说话,但是在两次公开市场会议之间可以提出改变贴现率的要求。
      
      第五章:美联储不仅仅关注通胀和就业,还要维持金融稳定,这就是拯救LTCM的原因,在外部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时,也要及时采取措施。
      
      第六章:关于劳动生产率的争论,如果劳动生产率(由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上升,则会产生这样的场景:失业率下降,但是通货膨胀也不会上升,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使得非加速通胀失业率下降了。研究表明生产率上升会带动需求的大幅上升,这似乎和直观思维不符合,但是存在这样的链式反应(生产率上升-利润增加—投资者信心增加-股票价值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增加),但是在短期内,企业利润的增加不会带来工人工资的增加,这样就使得短期生产成本降低,这样来看通货膨胀在短期不会显现。
      
      第七章:
      
      非理性繁荣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格林斯潘96年就开始提示非理性繁荣的存在,随后又多次提示泡沫,但是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格林斯潘也懒得提这事了。一般认为,在泡沫期间,会使得通货膨胀上升, 但是这次泡沫却是有实体经济支持的,生产率上升,通胀下降,这样美联储就没有动力干涉了,而且美联储认为自己不能代替市场去做判断。作者认为,这次的教训是:美联储应该做出一些表态,例如讨论,提高保证金率等等。
      
      当时也有人提出生产率的不断上升会使得市盈率持续提升,作者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自然利率的存在,正如上章所说:生产率提高会提高总需求,这样就会提高自然利率,同时压低市盈率。所以说,所谓的只涨不跌就像永动机一样。
      
      第八章,第九章:
      
      科技泡沫破灭及其应对。99年6月30日,联储首次升息25基点,当时经济有过热的征兆,股市继续上行,居民负债占可支配收入上升至90%,储蓄率下降到2%,外资似乎不愿意再为美国经常项目融资。随后的1999年8、10、11月,2000年2月、3月,美联储持续升息25基点,2000年5月,由于通胀苗头出现,继续升息50基点。但是从直到3月份,纳斯达克指数才算见顶。
      
      2001年1月,2001年1月,2001年3月,2001年4月,联储降息50个基点,6月,8月,降息25个基点。但是对经济效果似乎有限,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两年才有成效,这样就有工具不稳定性,企业陷入新科技恐慌,延迟投资,联邦基金利率传导到住房抵押利率等实体经济利率有障碍。
      
      回顾新经济泡沫,从历史的角度,新经济泡沫多次发生,例如汽车行业、航空行业、广播行业,每次生产率提升,都会带来泡沫。
      
      反思:90年代后半部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分宽松:1、股票价格上涨降低了融资门槛,抵消了利率上升的影响;2、联邦利率和中性值形成很大缺口,泰勒法则认为存在中性利率,但是该值处在动态变化过程当中,其中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增加一个百分点也就增加中性利率一个百分点。
      
      第十章:
      
      货币政策宁松莫紧,通胀可以通过加息来解决,通缩有可能导致0利率也无法解决的困难,而且通货紧缩会带来“债务通货紧缩循环”,“消费延迟循环”。
      
      伯南克在当联储理事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乱印钱的特质,他曾经说,如果遇见萧条,他会用两个方法,一个是印钱,一个是买长期债券,压低收益率曲线的长端。但是当时他的想法被联储内部视为异端,联储主流意见是收益率曲线的期限利差是市场决定的,联储没有能力干预。但是现在伯南克既然是老大,QE、OT也就搞得如火如荼了。
      
      遣词造句的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保持宽松”,“在改变宽松政策之前可以耐心等待”,两句话之间的含义大不相同。一个会被市场认为是“时间性承诺”,后者则代表“事件性承诺”。
      
      第十一章:好的通货紧缩和坏的通货紧缩,一个是由于供给冲击造成的,一个由于需求冲击造成的。一个代表是19实际80年代-90年代的通货紧缩,一个是90年代日本的通货紧缩。
      
      两种不同的生产率增长,一种是生产率的加速增加刺激需求,从而带动就业,一种是在竞争压力之下的生产率增长,企业会谨慎的增加投资和雇佣,从而对就业影响不大。
      
  •     流程清楚 美联储的事 搞定
  •     可以了解美国90年代后期到高科技泡沫破灭这段时期宏观经济的发展
  •     看后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
  •     这本书使我对联储的工作有了些感性的认识,喜欢!译者翻译得也挺好,语言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缘于他既懂央行业务又精于语言,赞赏!
  •     虽然不是最新的书,与现在的美联储运作可能会有差异,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和理论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对于了解2000年左右这一段美国经济也有帮助
  •     像读故事书一样,挺好玩的,而且很快就可以看完了
  •     质量还不错,内容有待读后评论
  •     首先,《联储岁月》一书的内容是我感兴趣的方向,与其他经济类书相比,趣味性比较强,不容易让人乏味。其次,书的质量不错,印刷清晰,纸质也比较好。是正版书。(之前在当当买过一本《国际结算》感觉是盗版的。)
  •     故事书,联储如何决策,比教科书更加细致有质感
  •     虽然篇幅上远不及《格林斯潘回忆录》,作者名气也不如格林斯潘,但内容几乎可以赶上后者。同类著作中难得可以一读再读的一本书。翻译质量也相当高。
  •     这本书对于了解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美联储的每一次货币政策如何作出很有帮助。 作者是个内心戏满满的boy,不时有些幽默的内心吐槽。翻译顺畅。
  •     梅耶告诉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如何读解美联储的政策声明;同时,美联储重点关注的是经济运行,即就业和通胀,而非股价的涨跌。
    梅耶告诉你:所谓政策的前瞻性是靠不住的,因为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梅耶告诉你: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运作的实质类似中国的政治结构,即共同商议、一人决断、多数随同的“集体领导”模式。
    梅耶告诉你:决策者都容易做出过度的政策反应,不是向一个方向就是向另一个方向走得太远,在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时导致超过预期的结果,为此不得不在事后采取政策回调措施。
    梅耶告诉你:他作为理事之一,起到作用并不大,格林斯潘几乎主宰了一切。
    总体上,本书写作质量一般,翻译质量也很勉强,选用的纸质很粗糙,总之很难作为经典读物而收藏。
  •       这本书让人想投身政策制定界啊投资银行界啊什么的,因为梅耶让人知道再经典的模型都不能代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再乱七八糟也要比最简洁、优美的模型可爱。
      
      梅耶还让我知道原来在美联储,Greenspan是真正的老大。并且,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再去读FOMC的什么transcript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