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1998
ISBN:9789620414978
作者:戴維.史彭斯
页数:32页

作者简介

Great Artists 系列是一套介紹西方藝術的圖冊,由文藝復興時期到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會輯入。以藝術家的作品為經,生平事跡為緯,將他們的藝術生命展現在讀者面前,是認識西方藝術的入門書籍。


 梵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梵高的耳朵西班牙有支很杰出的乐队,最起码在商业上很杰出,每一张唱片几乎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都很好。这支乐队还有个脱俗的名字——La Oreja De Van Gogh(梵高的耳朵)。也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个名字,我才在失眠的夜晚强迫自己听了他们那具有民谣和拉丁舞曲风格的吟唱。关于梵高的耳朵,的确是一个著名的事件。以至引来了众多纷争,左耳还是右耳,自己割的还是高更割的,送给情人的还是送给妓女的……喧哗聒噪,莫衷一是。这种无聊的争论玷污了梵高迷离、热情而又纯净的艺术本质。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毛草倒是可以在后人的嘴中肆意地生长,真正重要的、核心的却被掩埋。于我而言,梵高的哪只耳朵是谁割下送给谁的,都无所谓。我只是觉得,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耳朵似乎是可以割舍的,因为,绘画是寂静的艺术。虽然梵高的耳朵只是一个特例,但它隐喻着“美”要索取的代价:一个艺术家可以为了他的艺术撕裂自己的生活,就如同梗茎因为果实的沉重而断裂。   一个疑惑常常破门而入,闯进我的思绪中:艺术究竟怎样改观创作者的存在状态?修正、提升、还是促进?兴许我的这种估量过于理想主义了。当画布上徐徐浮现一个美人时,我们知道,画布前,画家的双手和外衣早已沾满了狼狈的油彩。  包裹着纱布的头颅,纱布下面是浸血的伤口——割耳后的凡高还要对镜自画。这是一幕极具象征意味的景象,甚至可以概括凡高一生带有自残性质的悲剧历程。世界的规律总是要遵循一种守衡,没有人可以得到免费的午餐。那么,我们该拿什么来为我们想要的艺术买单呢?爱情,劳动,健康,幸福……太过沉重?其实还不够,因为我们要的东西越昂贵,越需要隆重的抵押。人们选择平静而平庸,抑或非人而非凡——结果也许都会被置换,非人的磨难过后人们依然平庸,而由平静升至卓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了维护艺术的孤独与纯粹,什么东西是我们敢于付出的?我触摸到了自己的怯懦:因害怕而冒出的冷汗,在额头上蒸发后,一层油腻的不清爽。未曾经历过的“贫穷”和“疾病”,却在我的想象中面目可憎,我就是被这种符号一般的存在吓破了胆。   受到“正统的”、“有觉悟的”的思想枷锁束缚,流淌在我指尖的行文中开始有意识地回避我的“恶”。倡导“美德”自然没错,但在“崇高”和“赞美”背后,我不自觉地把自己也塑造成了一个道德上的完美主义者。说是歌颂“真善美”的文章,莫如说是一篇篇化装在虚幻中的“丑陋的”赞美诗。自由的快乐就这样被无声地吞没,我觉得自己是可耻的。我竟然手足无措地迎接了“真善美”的洗礼。  在最日常的现实写作中,我往往不让自己的形象有丝毫的损伤和污斑。因为我的文字竟然不仅要代表我自己,还要代表着庞大的一个集体。所以,为了不让停留于“业余阶段”的读者们产生不应有的猜忌,我不能在日常的文字中展现内心的黑暗与暴力。我描绘盛开的花朵、火红的太阳和整个明媚的春天……在这样的格调下,我的手只用于抚慰,愿万物在抚触之中放心安眠。我慢慢构建起了一个没有刀锋的世界,以使自己免受威胁。  似乎我的艺术理念太晚熟,晚熟得人已“奔三”,才懂得敬仰那些“恶”的艺术家。他们宁愿拿声誉冒险,宁愿投入到无人追捧的孤独中,甚至还在为数甚少的读者对自己的人品猜疑中,驰骋于艺术的危险疆域。于是,我不禁时常会想起梵高的耳朵。他们对艺术的描摹,就像凡高被割舍下来的滴血的耳朵,出于大爱,也出于绝决。我的梦中,那来自阿尔的太阳带着充足的阳光,把那血滴照得剔透晶莹,还有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及夜晚迷幻的星空,让我获得无限的温暖和光明。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好,大好,太好!
    有幸拜读~
  •       梵高的耳朵
      
      
      
      西班牙有支很杰出的乐队,最起码在商业上很杰出,每一张唱片几乎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都很好。这支乐队还有个脱俗的名字——La Oreja De Van Gogh(梵高的耳朵)。也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个名字,我才在失眠的夜晚强迫自己听了他们那具有民谣和拉丁舞曲风格的吟唱。
      
      关于梵高的耳朵,的确是一个著名的事件。以至引来了众多纷争,左耳还是右耳,自己割的还是高更割的,送给情人的还是送给妓女的……喧哗聒噪,莫衷一是。这种无聊的争论玷污了梵高迷离、热情而又纯净的艺术本质。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毛草倒是可以在后人的嘴中肆意地生长,真正重要的、核心的却被掩埋。
      
      于我而言,梵高的哪只耳朵是谁割下送给谁的,都无所谓。我只是觉得,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耳朵似乎是可以割舍的,因为,绘画是寂静的艺术。虽然梵高的耳朵只是一个特例,但它隐喻着“美”要索取的代价:一个艺术家可以为了他的艺术撕裂自己的生活,就如同梗茎因为果实的沉重而断裂。
      
         一个疑惑常常破门而入,闯进我的思绪中:艺术究竟怎样改观创作者的存在状态?修正、提升、还是促进?兴许我的这种估量过于理想主义了。当画布上徐徐浮现一个美人时,我们知道,画布前,画家的双手和外衣早已沾满了狼狈的油彩。
      
        包裹着纱布的头颅,纱布下面是浸血的伤口——割耳后的凡高还要对镜自画。这是一幕极具象征意味的景象,甚至可以概括凡高一生带有自残性质的悲剧历程。
      
      世界的规律总是要遵循一种守衡,没有人可以得到免费的午餐。那么,我们该拿什么来为我们想要的艺术买单呢?爱情,劳动,健康,幸福……太过沉重?其实还不够,因为我们要的东西越昂贵,越需要隆重的抵押。人们选择平静而平庸,抑或非人而非凡——结果也许都会被置换,非人的磨难过后人们依然平庸,而由平静升至卓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了维护艺术的孤独与纯粹,什么东西是我们敢于付出的?我触摸到了自己的怯懦:因害怕而冒出的冷汗,在额头上蒸发后,一层油腻的不清爽。未曾经历过的“贫穷”和“疾病”,却在我的想象中面目可憎,我就是被这种符号一般的存在吓破了胆。
      
         受到“正统的”、“有觉悟的”的思想枷锁束缚,流淌在我指尖的行文中开始有意识地回避我的“恶”。倡导“美德”自然没错,但在“崇高”和“赞美”背后,我不自觉地把自己也塑造成了一个道德上的完美主义者。说是歌颂“真善美”的文章,莫如说是一篇篇化装在虚幻中的“丑陋的”赞美诗。自由的快乐就这样被无声地吞没,我觉得自己是可耻的。我竟然手足无措地迎接了“真善美”的洗礼。
      
        在最日常的现实写作中,我往往不让自己的形象有丝毫的损伤和污斑。因为我的文字竟然不仅要代表我自己,还要代表着庞大的一个集体。所以,为了不让停留于“业余阶段”的读者们产生不应有的猜忌,我不能在日常的文字中展现内心的黑暗与暴力。我描绘盛开的花朵、火红的太阳和整个明媚的春天……在这样的格调下,我的手只用于抚慰,愿万物在抚触之中放心安眠。我慢慢构建起了一个没有刀锋的世界,以使自己免受威胁。
      
        似乎我的艺术理念太晚熟,晚熟得人已“奔三”,才懂得敬仰那些“恶”的艺术家。他们宁愿拿声誉冒险,宁愿投入到无人追捧的孤独中,甚至还在为数甚少的读者对自己的人品猜疑中,驰骋于艺术的危险疆域。
      
      于是,我不禁时常会想起梵高的耳朵。他们对艺术的描摹,就像凡高被割舍下来的滴血的耳朵,出于大爱,也出于绝决。我的梦中,那来自阿尔的太阳带着充足的阳光,把那血滴照得剔透晶莹,还有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及夜晚迷幻的星空,让我获得无限的温暖和光明。
      
      
  •     再读一遍,真好
  •     大三上学期,2010年10月国庆期间读的,图书馆的艺术书架上借的,恐怕不是这个cover,我读的是更肥硕的油纸画册。那时候看到我内牛满面。吃土豆的农民,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用皱到皲裂和黄土地一样颜色,这样的手抓盘里稀疏的土豆。他们吃的就不只是土豆了……当看到梵高画的病房一角时,那破椅子,好孤单地立在小桌子旁,那床也孤零地倚着冷漠的白墙,唯有桌上的向日葵有一丝生命的气息,然而……刹那间觉得:原来孤独还是不能和人分享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