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9
ISBN:9787020072347
作者:巴金
页数:356页

章节摘录

一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街上的一切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路上尽是水和泥。空气寒冷。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三弟,走快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手拿伞,一手提着棉袍的下幅,还掉过头看后面,圆圆的脸冻得通红,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在后面走的弟弟是一个有同样身材、穿同样服装的青年。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脸也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明亮。“不要紧,就快到了。……二哥,今天练习的成绩算你最好,英文说得自然,流利。你扮李医生,很不错,”他用热烈的语调说,马上加快了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脚上面。“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高觉民带笑地说,便停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你的胆子太小了,你扮黑狗,简直不像。你昨天不是把那几句话背得很熟吗?怎么上台去就背不出来了。要不是朱先生提醒你,恐怕你还背不完嘞!”哥哥温和地说着,没有一点责备的口气。觉慧脸红了。他着急地说:“不晓得什么缘故,我一上讲台心就慌了。好像有好多人的眼光在看我,我恨不得把所有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说出来……"一阵风把他手里的伞吹得旋转起来,他连忙闭上嘴,用力捏紧伞柄。这一阵风马上就过去了。路中间已经堆积了落下来未融化的雪,望过去,白皑皑的,上面留着重重叠叠的新旧脚迹,常常是一步踏在一步上面,新的掩盖了旧的。“我恨不得把全篇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背了出来,”觉慧把刚才中断了的话接着说下去;“可是一开口,什么话都忘掉了,连平日记得最熟的几句,这时候也记不起来。一定要等朱先生提一两个字,我才司以说下去。不晓得将来正式上演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这样。要是那时候也是跟现在一样地说不出,那才丢脸嘞!”孩子似的天真的脸上现出了严肃的表情。脚步踏在雪地上,软软的,发出轻松的叫声。“三弟,你不要怕,”觉民安慰道,“再练习两三次,你就会记得很熟的。你只管放胆地去做。……老实说,朱先生把《宝岛》改编成剧本,就编得不好,演出来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成绩。”觉慧不作声了。他感激哥哥的友爱。他在想要怎样才能够把那一幕戏演得好,博得来宾和同学们的称赞,讨得哥哥的欢喜。他这样想着,过了好些时候,他觉得自己渐渐地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境界。忽然他眼前的一切全改变了。在前面就是那个称为“彭保大将”的旅馆,他的老朋友毕尔就住在那里。他,有着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毕尔的踪迹,他心里交织着复仇的欢喜和莫名的恐怖。他盘算着,怎样去见毕尔,对他说些什么话,又如何责备他弃信背盟隐匿宝藏,失了江湖上的信义。这样想着,平时记熟了的剧本中的英语便自然地涌到脑子里来了。他醒悟似地欢叫起来:“二哥,我懂得了!”觉民惊讶地看他一眼,问道:“什么事情?你这样高兴!”“二哥,我现在才晓得演戏的奥妙了,”觉慧带着幼稚的得意的笑容说。“我想着,仿佛我自己就是‘黑狗’一样,于是话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并不要我费力思索。”“对的,演戏正是要这样,”觉民微笑地说。“你既然明白了这一层,你一定会成功的。……现在雪很小了,把伞收起来罢。刮着这样的风,打伞很吃力。”他便抖落了伞上的雪,收了伞。觉慧也把伞收起了。两个人并排走着,伞架在肩上,身子靠得很近。雪已经住了,风也渐渐地减轻了它的威势。墙头和屋顶上都积了很厚的雪,在灰暗的暮色里闪闪地发亮。几家灯烛辉煌的店铺夹杂在黑漆大门的公馆中问,点缀了这条寂寞的街道,在这寒冷的冬日的傍晚,多少散布了一点温暖与光明。“三弟,你觉得冷吗?”觉民忽然关心地问。“不,我很暖和,在路上谈着话,一点也不觉得冷。”“那么,你为什么发抖?”“因为我很激动。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我想到演戏的事情,我就紧张。老实说,我很希望成功。二哥,你不笑我幼稚吗?”觉慧说着,掉过头去望了觉民一眼。“三弟,”觉民同情地对觉慧说。“不,一点也不。我也是这样。我也很希望成功。我们都是一样。所以在课堂上先生的称赞,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话,不论哪一个听到也会高兴。”“对,你说得不错,”弟弟的身子更挨近了哥哥的,两个人一块儿向前走着,忘却了寒冷,忘却了风雪,忘却了夜。“二哥,你真好,”觉慧望着觉民的脸,露出天真的微笑。觉民也掉过头看觉慧的发光的眼睛,微笑一下,然后慢慢地说:“你也好。”过后,他又向四周一望,知道就要到家了,便说:“三弟,快走,转弯就到家了。”觉慧点了点头,于是两个人加速了脚步,一转眼就走入了一条更清静的街道。街灯已经燃起来了,方形的玻璃罩子里,清油灯的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街中寥寥的几个行人匆忙地走着,留了一些脚印在雪上,就默默地消失了。深深的脚迹疲倦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动一动,直到新的脚来压在它们的身上,它们才发出一阵低微的叹声,被压碎成了奇怪的形状,于是在这一白无际的长街上,不再有清清楚楚的脚印了,在那里只有大的和小的黑洞。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每个公馆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年代,或是更换了几个姓。每一个公馆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它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走到了这条街的中段,在一所更大的公馆的门前,弟兄两个站住了。他们把皮鞋在石阶上擦了几下,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着伞大步走了进去。他们的脚步声很快地消失在黑洞里面。门前又恢复了先前的静寂。这所公馆和别的公馆一样,门口也有一对石狮子,屋檐下也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只是门前台阶下多一对长方形大石缸,门墙上挂着一副木对联,红漆底子上现出八个隶书黑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风止了,空气还是跟先前一样地冷。夜来了,它却没有带来黑暗。上面是灰色的天空,下面是堆着雪的石板地。一个大天井里铺满了雪。中间是一段垫高的方形石板的过道,过道两旁各放了几盆梅花,枝上积了雪。 觉民在前面走,刚刚走上左边厢房的一级石阶,正要跨过门槛进去,一个少女的声音在左上房窗下叫起来:“二少爷,三少爷,你们回来得正好。刚刚在吃饭。请你们快点去,里头还有客人。”说话的婢女鸣凤,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脑后垂着一根发辫,一件蓝布棉袄裹着她的苗条的身子。瓜子形的脸庞也还丰润,在她带笑说话的时候,脸颊上现出两个酒窝。她闪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天真地看他们。觉慧在后面对她笑了一笑。“好,我们放了伞就来,”觉民高声答道,并不看她一眼就大步跨进门槛去了。“鸣凤,什么客?”觉慧也踏上了石阶站在门槛上问。“姑太太和琴小姐。快点去罢,”她说了便转身向上房走去。觉慧望着她的背影笑了一笑。他看见她的背影在上房门里消失了,才走进自己的房间。觉民正从房里走出来,便说:“你在跟鸣凤说些什么?快点去吃饭,再晏点恐怕饭都吃完了。”觉民说毕就往外面走。“好,我就这样跟你去罢,好在我的衣服还没有打湿,不必换它了,”觉慧回答道,他就把伞丢在地板上,马上走了出来。“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

前言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①,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②。我认为他说得不错。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后记

《家》是我四十六年前的作品。四十六年来我写过好几篇序、跋和短文,谈我自己在不同时期对这部作品的看法,大都是谈创作的经过和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很少谈到小说的缺点和它的消极作用。我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写作了二十年,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坏的和比较坏的。即使是我的最好的作品,也不过是像个并不高明的医生开的诊断书那样,看到了旧社会的一些毛病,却开不出治病的药方。三四十年前读者就给我写信,要求指明出路,可是我始终在作品里呼号、呻吟,让小说中的人物绝望地死去,让寒冷的长夜笼罩在读者的心上。

内容概要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族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祖籍浙江嘉兴。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笔名为巴金。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书籍目录

《激流》总序家附录呈献给一个人(初版代序)初版后记五版题记关于《家》(十版代序)新版后记重印后记

编辑推荐

《家》: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为了系统展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我们新编了这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收1919至1949年间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为读者相对完整地阅读并珍藏这一时段的长篇小说提供一套优质的读本。

作者简介

《家》主要内容: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使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在华夏大地上从“稗官野史”升级到与诗文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变为作家和读者表现人生、看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与形式上也经历了由文言章回体到现代形态的蜕变。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长篇小说也孕育萌芽,三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巴金、老舍、茅盾、张恨水、李劼人等重要作家和以《家》、《骆驼祥子》、《子夜》、《金粉世家》、《死水微澜》为代表的重要作品,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图书封面


 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读完《家》,已是黎明时分,我却没有一点睡意,我陷入了深深了思索。书中主人公觉新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衷其不幸,怒其不争。”眼看身边一个个至亲至爱的人成为了那个社会旧制度的牺牲品,他却还一再于屈服 于它。在他自己痛苦的同时更 是成就了别人的痛苦。原本这些人物的命运不一定是这样悲惨。这一切全都取决于他的态度。正是他的一再忍让,屈服于他爷爷的权威,才造就这些可悲的人和事。他的忍让并没有带来他要的,只是换来了更多的牺牲。觉新只是旧社会里无数牺牲品中的一个。当觉慧怨恨的目光射向自己时,他只是说他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不听爷爷的。他爷爷就是旧社会的象征,什么都要屈服它的权威。那么梅呢?当她知道觉新已不再 属于她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勇敢一点,,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而只是一味的自暴自弃,沉沦下去。难道生命的全部就只有一个他,没有了他,活着也没意思。梅的命运也是可悲的。她和觉新一样,也是那个制度下的牺牲品,所不同的是,梅代表着那个社会里无数女人同样的命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仿佛她们的存就是任人摆布,可是她们什么时候为了自己的幸福争取过。她们的一生全维 系在一个男人身上,没有了他,世界就不存在,活着也就没有过意思。她们从不知道生命里还有别的。她们的悲哀好正在于止。觉新还有那个年代许多旧式家庭的悲哀也正在于止,他们只会抱怨自己的不幸,生活的不公,却从来不去争取,并为之奋斗!
  •     不知是不是该说惭愧,最近才读完。之所以想起来去读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上现代文学史的课,但是听课过程中,总是有困惑,因为课本中所提到的大部分作品我是没有读过的,所以只听大概的情节讲述很难体会其中的感情,再加上我们的时代与那时相差甚远,体会作品更是困难,于是就想去读读作品再来体会教材的解读。另一方面,自己对于文学的态度是,应该有比较宏观的眼光,相对比较有价值的作品本就应该尽量去读。而就自己过去的这20年的生命来说,阅读量自然是不够的,但好在自己没有丧失追求美好的精神,同时形成了一种自己满意的价值观,而这对于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是很重要的。于是下决心去“补课”,去尽量多读作品,就中国现代文学史来说,自是应该把主要作品都读一遍,那天去图书馆本来是找丁玲的书,恰好也看到了《家》,就一并借了回来。《家》的名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然是不陌生的,但对于其内容,只有读过才会有直观的感受。我读过以后,总体的感觉是“压抑”,全书自然不自然的散发出压抑的感觉,这不仅是作者主观上想营造的一种压抑气氛,我感到作者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也是压抑的,所以,作者在写到很多细节的时候,他主观的想法似乎也是在压抑中的,我在读的过程中也时不时的忍不住在心里呐喊,她(他)为什么就不能表现的再果敢一点、激烈一点、洒脱一点?特别是有几个细节让我有点费解,一是觉慧在船上居然问淑贞:“你既然决不嫁人,那为什么又让五婶给你缠足?”他居然这么问,这是我目前还不理解的,不知作者是什么用意?或许作者塑造的觉慧是一个涉世不深,还不太会说话吧,因为这个问的语气明显带有诘责的感情在里面,但是在我看来,淑贞她被缠足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小孩子,她哪里有那么许多的考虑和觉悟,就算她在和你们谈话的时候她也并没有多少觉悟啊,她被缠足并不怪她啊,觉慧你这么问她,你不觉得你在刺激她么?果然,随后的叙述中,淑贞想到了她的委屈,可是包括琴在内,没有人理解她。但转念一想,这一切倒也并非不可理解,回想自己小的时候,有时看影视剧的时候看到类似情节,也会不由自己的在心里去问如淑贞这样的当事人,也很少想到当事人自己的苦衷和委屈。当然,作者后来也做过解释,他所塑造的觉慧本就是一个带着些许幼稚的人,这么想来可能也并非想不通。其实仔细想来,因为是先看的教科书对于《家》的解读,所以在读以前在自己心里已经把觉慧设定成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物,这对于阅读多少还是有影响的。所以后来觉慧在鸣凤死了后的表现,作者着墨也并不多,我由此觉得鸣凤在觉慧心中也并非那样地重要。总的说来,个人觉得《家》的人物塑造并不很成功,基本每个人物都很扁平化,不够立体,作为读者我很难感受他们的内心,有时也不理解他们的行为。
  •     仅仅用了一个星期就读完了巴金先生的这本《家》,其实我本人并不会主动的去读这类的小说,但是机缘巧合和老公换了手机,而这本书正好是他ireader里唯一的一本小说,所以理所当然就看看了,谁知一看就放不下手,好在春节将近公司不是很忙,再此感谢这个美好的时间让我可以专心的读完它。不论是看的开始还是结束,最多的是对那个时代人物的同情与痛恨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勇敢的反抗。觉新自愿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担,时刻认为妥协就可以获得平静,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他的悲哀的,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我同情他,可是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不明白一个男人为何要如此的懦弱。失去理想、失去爱情,后来好容易拥有幸福的一家,可是又因为封建的思想失去可以挚爱的妻子,可悲啊可悲.....觉民,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他是那种看不惯旧的,可是自己又没有勇气单独去追求新的。关于他的婚姻,如果没有觉慧的帮忙,不知道他不是是有勇气取得成功,好在他是一种中间的力量,在有人支持鼓励之下,他毅然坚决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看到他们成功的那个,我由衷的感到高兴,好像这个人物是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一样,他幸福,所以我就快乐啦。觉慧,三个兄弟就是这样的性格明显,他和觉新是两个极端,他是新思想的接纳者,传递者,佩服他敢于反抗的精神,佩服他想要离家追求自我的勇气,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看到他,我不免会去自己说要学习他的这种勇气,勇于迈出第一步,未来会更加美好,不要被任何东西束缚住自己的脚步,自己的思想。旧社会的女人都是痛苦的,没有自己的生活,我感恩自己出生在这个时代,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自己的爱人,同样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痛恨这那个时代造就的种种错误。在后序中巴金先生说《家》有好多的不足,是他在27岁的时候写的小说,但是我想说的是,看完这部小说我得到的不是不足,而是慢慢的感动和激扬的愤恨,由此可见巴金先生写的是多么的好,感谢巴金先生留给我们这么好的故事,下一步打算读完他的《春》《秋》。2005年10月17日巴金先生已经远离我们,向巴金先生致敬!!!

精彩短评 (总计73条)

  •     好像不是正版书,原来买过很多次书都不错,可是这次的纸张和书侧面的剪裁都很粗糙,还有一些页面的版面是斜的,不知是何卖家,亚马逊要查查
  •     其实我对于中国文学涉及并不多,但是大师的作品还是在两年前的夏天深深地震撼到了我。
  •     第三次读了,还是有震撼的。想趁着假期把激流三部曲读完,mark。2016.02.07
  •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     什么叫家?大家姓氏一样呗
  •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他一直是我的鼓励的泉源。所以巴金先生创作出觉慧的新青年,作为封建礼教家庭唯一热血清醒的人,以一个贵族家庭衰败展现一个时代的变革
  •     任何的时代都有人起来打破人类为自己所设定的文化。
  •     我们越沸腾越悲凉,越相聚越远离。 我忘不了鸣凤 那个死的那么悲凉的丫鬟 后面少爷又记住了她什么呢。
  •     150928.重读。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鸣凤的死是看得气氛又绝望。
  •     民国时代的脑残粉。
  •     书是很好的书,印刷字体够大够清晰,但纸质不够好,这样的好书应该用更好的纸张才对,那才更有收藏价值。
  •     仍顯稚嫩的赤子情懷
  •     我们青年,要自己将幸福争过来
  •     到现在还能记得他们几个月圆之夜泛舟湖上的美好
  •     收到这本书,发现封面很脏,擦了半天也擦不干净。希望卓越下次一定要检查清楚。希望你们认真对待客户
  •     27岁的巴金在30年代写的一篇抨击旧社会旧制度的家族悲剧,看了几十年巴金自己的序和跋,他也意识到这篇文章确实存在早期“愤青”的缺点。我个人觉得,文章前半段写的有点老练,后半段时而琼瑶,时而愤青,确实感到年轻作者的不成熟。但整个长篇还是充满着激情,时代创造经典。
  •     表示很正常。
  •     巴金先生名作。 高三的时候一天看完的。 一大个家族,风雨飘泊。
  •     反抗。 “这个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颗直率,热烈的静的心,无法把它解开。” “我是青年。”、“我是青年!”、“我是青年?”、“我是青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 姗姗来迟的死亡。
  •     真的是硬撑着读完的……
  •     正版书籍,孩子很喜欢 。
  •     刚看完第三遍,瑞珏死时还是没忍住眼泪。
  •     一看这本书得封面我就非常喜欢,朴实而厚重,内容就更加不必挑剔了,就是装帧有点小瑕疵,很容易散页,希望以后能把质量提升就真的是物美价廉了。
  •     很很喜欢这本书,虽然看的过程很痛苦,觉新的懦弱,觉慧的反抗......这个版本也很好,觉得买对了,推荐给大家~~
  •     将每个人的痛苦摊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看点。
  •     一切的事情都应该由我自己想,由我自己努力去解决。
  •     深刻地震撼
  •     3月补。虽说课标要求有点应试但是真的非常精彩无法自拔。从鸣凤跳河开始就已经开始轰轰烈烈。印象最深的不是觉民觉慧,是觉新。我觉得束缚他的很大原因是他在家中的辈分地位,当然更不可分割的是他内心的屈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买了捐给山区的孩子们的书
  •     这个版本挺好的,同学也有,所以才买的
  •     鸣凤的死看得我心好痛啊,那个时代的可怜的人
  •     到手以后看上去质量很好,纸张较薄但是并无大碍,翻看一阵子后,靠前的几页会出现掉页,不过不严重。
  •     情节胜过文笔
  •     或许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但作为生活在今天的我,读那个时代的文字确实有诸多不适应,思想上也有些许不理解,尽管在那时它被认为力道深沉,但在我看来却觉得力道不够,或许从历史的角度去读它会更容易感受它吧。
  •     也没其他说的那么差吧,他那段好长的路铺满了女子的尸体的描述还是挺棒的印象挺深的。当然缺点确实有啦,比如觉慧同学把所有读者该做的事情都抢着做了真是让人无力吐槽。而且这种民国时候价值观一动荡吧,动不动就死人——大概因为找不到黑暗社会的出路吧。林语堂把那个素绢(是这名儿吗?就那个和迪人好的那个)写死了,这里更是死了一片,从鸣凤开始然后婉儿也半死不活的,老头子也死了啊,梅姐姐也死了,然后那个剑云也是快死了,最后瑞珏也死了——简直是节目效果啊。说到鸣凤,我特么终于找到一个让我比阿非更加唾弃的人了,阿非人家红玉死了虽然娶了别人起码还去坟上哭一哭,特么觉慧是个什么玩意儿啊,鸣凤前脚死后脚开始发现自己喜欢琴姐还嫉妒起二哥来?!这主角当反面写的吧?最喜欢二哥啦,平时随和的但是反抗还是要反抗的。2015.9.1
  •     《家》是武器,批判的武器。《家》是记录,写实的记录。《家》是延续,过去的延续。故事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但里面体现的一些东西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作者说这本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显然是过谦了。
  •     家,我是在失恋的状态下读的,读得很心酸。
  •     很喜欢这个版本的封面,所以特意买的,因为感觉在书店都不常见了。书面有些旧旧的,不过还挺喜欢的
  •     帮别人买的,学校要求
  •     高中生作文
  •     喜欢。为那个时代下,受过伤害的女子惋惜。为那个时代下,热血激昂的少年喝彩。
  •     通过了这部小说从某个角度看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二十七岁的巴金对旧时代旧制度的恨有点感性,他是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或者叫小清新。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那么就让它作为我的鼓舞的源泉吧。
  •     序写得挺好的
  •     如今读起来仍有一种沉重的悲哀和激励人心的力量
  •     家。。。。。。
  •     巴老的小说内容不用说是好的,书还没看,只随手翻了翻,书的纸质质量怎么看都不似正版,纸张和书侧面的剪裁都很粗糙
  •     在读《家》之前,我对巴金先生的印象是停留在上学时候老师给我们的介绍里,他与老舍是语文课上老师常说的大作家,但他们的作品都没有读过,我看《家》也是因为偶然,但那会儿又刚巧看了张爱玲,所以在我惊叹张对文字的驾驭领悟力时,再看《家》就觉得有些失望了,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上都无法营造真实感,反倒显得人物的感情极其夸张,氛围也是一大串伤感场面。他在序言里也说二十七岁写《家》,且带有自身经历的烙印,难免控制不了愤怒的感情,如果联想到张爱玲二十三四岁写了《传奇》,这样一比较,真是不得不感叹,当然了,纯属个人偏爱而已。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就有专门讨论巴金的一章,我觉得很精彩。
  •     看完了,感觉还行,喜欢觉慧~
  •     帮朋友买的,没有问题
  •     还没看,但纸张字体都可以。
  •     第一次看巴金的书,二十多岁的巴金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进阶派青年,很适合这个年纪的人读。
  •     印刷啊,真有点简陋。
  •     爱慕,在现实生活中占着何以低等的位置,但人不能不爱
  •     当与社会完全背离的新思想出现,强烈的,猛烈的,剧烈的冲击社会时,被牺牲的终究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个个弱小的个体。然而正是在众多的个体中有的人不懈抵抗,才成就了今天。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面为书中的人物的悲剧命运而感到伤心难过,也为我们能生活在这个年代而欣慰自豪,他们是战士,是不屈的战士,是令我们崇拜的战士。书中每一个人都展示不同的性格,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命运,在书中最心疼的是觉新,矛盾,纠结,无奈,软弱,夹在新旧思想中间痛苦的生活。
  •     隐喻意图很明显。但总感觉有很多刻意的手法读着不是那么自然顺畅。但作为当时新旧社会交替、新旧思潮交替期,是个很好的写照。
  •     如果现在还有牺牲的必要,那么就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罢。
  •     高中时没读过却天天考的一本书,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应该是巴金的经典著作了吧。有点讽刺的是高中时并没有几个人读完了这些经典可也不影响答题,这大概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之一...高考完了的那个暑假看的这本书,才算真正了解了一些觉新觉民觉慧,之前看过一个说法是:巴老的家春秋是仿照红楼梦所作,感觉有些道理,个人认为红楼梦是难以逾越的。不论怎样,还是该看完激流三部曲再作评论。
  •     为儿子买的,他挺喜欢
  •     好想买,以前在书店买了 春 秋 就差这本了希望能再有货…… 喜欢这个封面
  •     三兄弟的名字看着像三个小吴克。。。。
  •     包装得很仔细,拿过来很满意
  •     走向一点点的自由是那般剧烈。27岁的巴金用青涩的笔法给我们剖析了,襁褓中的新中国。也正是那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这27岁的作家。
  •     人物性格分明 巴金的文笔没得说 后两部还没来得及看
  •     不解释
  •     这本书颇有红楼梦的味道。如果红楼梦里有那么一点新突破,有那么一点革命情怀,那么家这本书就是新事物采取行动的阶段了。觉字辈的三兄弟,他们虽然都接触到了新思想,但又存在不同的命运,这值得玩味。
  •     以现在的目光看情节相当平淡
  •     我特别喜欢《家》,喜欢鸣凤,喜欢觉慧,我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与斗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遍又一遍的看,也不觉得厌烦,这本书在我精神很低靡的时候给了我巨大的鼓励,这的珍藏!
  •     给女儿买的,她已经看完了,字迹清楚,值得拥有。
  •     80多年了,时代变了,什么都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变
  •     在中国,我就不多评价了,老牌文学作品。
  •     我只是觉得不懂得里面的思想。我也不知道里面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封建。
  •     有些时候很难和父母这一辈的人相处的很融洽,就会想他们生活的年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会早就这样的生活习惯,家,完全的道出一种生活制度下的人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