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只能独行》书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544305846
作者:周国平
页数:228页

还是分享和慰藉重要

文字的作用大抵有两种,一种是充实,一种是温暖。 可是对于大部分在世俗中间挣扎的芸芸众生来说,温暖的作用要更加重要。今天和朋友继续说到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然后他进而告诉我“巴别塔的主题”: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能去爱也不能被爱,不能去触动也不能被碰触。说白了,人性本身就是孤独的。除了这个时而不时会跑出来的孤独寂寞感之外,还有那些不断缠绕着人们的世俗情感,来自于生活和自我的压力...而这些世俗的烦恼与不可排除的“孤独寂寞感”纠缠在一起,使得人生常常会是寂寞冷清,无人倾诉的。可是还是会有很多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告诉你,其实我和你并没有不同,其实我们的生活都不是永远生活在巅峰,其实你看,大家不过是在同一根绳子上被困在一起受生活煎熬的蚂蚱。 真实的拥抱当然可以让人温暖,但是“感同身受”却是要比拥抱有说服力的多。 在文字博客满大街飞舞的今天,还有人象邦妮这样将她的生活真实的展现在你面前,那些欢笑和泪水,那些一点一滴的平凡的生活细节,轻轻的用心的说给你听。我时常会被这个魔羯座小女子内心强大的力量所感动。她有一种能伸能屈的韧性,就象牛皮糖,虽然肢体柔软,但是却韧性十足。她时常也是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有奇迹和美好存在的原因,而奇迹和美好都是源于自己的相信和坚持。 在时间的道路上,我们丢弃掉一些人和东西,又被一些人和东西所丢弃掉。 人的一生,大抵在不断的选择和被选择,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陪伴,不会是永恒的。可是总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一直存在在心里,经过很长的时间,想起来的时候,仍然会象在大冬天怀揣着一个小暖炉般的窝心。文字的力量就是如此。今天和人说到苏格拉底活了多长时间。我说,你不是到了现在还在念着他的名字吗?朋友说,有什么意义呢,他自己又不知道。这就象是一个巨大的欲望怪圈。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你就把自己放入了衡量“得”与“失”的圈子里,那你永远都走不出那个心魔的控制。苏格拉底当初又如何能知道他的思想对后世的人类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可是他自己能不能知道,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把他的智慧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哪怕要失去生命,也不肯欺骗自己。 文字写出来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会温暖多少人,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可是我只是在这样做,告诉给你听,你看,我也还会被情所伤,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我是在满足自己倾诉的欲望,但是同时也是将自己的生活和在看文字的你一起分享。如果,这些浅薄的繁琐的有时候还冲动幼稚无比的字,能让你感觉到有一点点温馨和内心纠缠感的放松,这就是它们活在这里的意义。你不必告诉我,我也不必知道。文字也有生命,它们会知道。它们会走进你心里,宽慰你,陪伴着你。而在看文字的你会发现,其实你不是孤独的。 是的,灵魂只能独行,但是,它也能象小蜡烛一样发出火光。当它点燃自己的时候,它才会发现原来周围还有这么多和它一样在寻找着光亮的灵魂。 毫无疑问,赫拉克利特是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睿智并且犀利,眼光独道并且善于批判。他会告诉你那些晦涩而高深的哲学道理,比如说“死亡是我们醒时所见的一切,睡眠是我们梦中所见的一切”,这些道理充满了哲学家的思辩。但是他身上也有哲学家们脆弱的通病:厌世忌俗。他非常高傲,蔑视芸芸众生,甚至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并且用“猪在污泥中取乐”或者“驴子宁要草料不要黄金”来讥讽他们。无疑,他是学术界的瑰宝,但是却是个世俗的弱者。他把自己禁锢在只有他的世界里,最后他厌世到达了一定程度,干脆躲进深山,与野兽为伍,以草根树皮为食,最后患了水肿病,在六十岁上死去。他一直将肉体看成是其灵魂的束缚,于是他的灵魂最终挣脱了肉体的束缚,自由而去。 这样的学问,带给人的是沉重,是压得心里透不过气。可是如果智慧仅仅限于个人的理解,不是有些太过自私了么?他身上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许多拥有天才能力的人存在的问题。刻意的将自己和人群分离开,最后郁郁寡欢,扼死在其实是自己一手所划的圈子里。杨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其实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不过是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罢了。仍然是一个充实,一个温暖和取乐。生活需要有思考的沉淀,也需要有“游戏”的智慧。由“轻”沉淀到“重”;由“重”又缓解到“轻”,这不仅仅是一个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更是一个心灵思考的过程,一个将过分高傲的“自我”放到现实中来,与这个世界上和自己没有什么两样的灵魂互相慰藉,互相取暖的过程。PS: 这篇字是space的节选。原文地址:http://jingxu.spaces.live.com/blog/cns!EEE6C6E7581FD9AE!1538.entry

灵魂,真的永远只能独行。

《灵魂只能独行》是《安静》一书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一篇。或许,是当时自己的心情不佳,想一个人独处,看了此篇,突觉颇有同感。 灵魂,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之所集; 肉身,一个人的外在肉体之躯壳。 肉身参与外界活动时,灵魂并非与肉身结合在一起。相反,灵魂正在远离喧嚣的某个地方,静心休养。 肉身在欢笑声中手舞足蹈,灵魂自己正在旷野阔天下,寻找他的上帝。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即使是两个结合的夫妻,那也只是两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吸与应答。 当我们心烦意乱时,也许,静下心来,一段时间的独处,会让我们和我们的灵魂得到一丝的静谧与平和,去见我们的上帝。 突然想到一句歌词: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灵魂,真的永远只能独行。

享受孤独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孤独是可耻的,直到我看到这本书。谢谢晓明的推荐。孤独并不可耻,孤独是应该享受的。读完这本书,有很多感同身受之处。做些许摘录,大家共享。(1)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2)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3)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4)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5)孤独的价值P27。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从心理学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不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然的恩典。(6)生活的减法P59。旅行时不得不精简的行李。有多少是你真正生活必需的。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要填满它。(7)抉择P140。妻子和孩子同时落水,先救谁?答:“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岂非多半如此?(8)生命的得失P141。婴儿、老人、中年人均诉说自己的不幸。一个声音问:“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9)流浪者和他的影子P142。 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一个流浪汉对于自己的命运不堪忍受,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的话就和他交换吧。结果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唯有他们自己知道。流浪者终究没找到能跟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10)白兔和月亮P143。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于是神将月亮归属于兔。说也奇怪,白兔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想着“这是我的月亮”,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她终于去拜见神,请神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11)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来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12)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的有意义的鲜明感受。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也谈不上幸福感。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享受孤独

当时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觉得很高大上,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心里就带着敬意,心想这么一本带有哲学意味的书自己能不能够看得懂。事实证明很多地方不懂,很多地方难懂。最喜欢的是书中的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如今进入大学已经有两年了,大一顾着玩儿,大二便一心迷茫。到了现在,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的玩耍,更不可能肆无忌惮的任性。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说是思考,其中却也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大道理,但我却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了孤独。我发现身边没有人可以告解我的迷茫,没有人可以理解我的郁闷,没有人可以感受到我心上的痛苦。身边的每个人都以为我每天快乐的不得了,久而久之,竟没有人相信我有烦恼!说来自己都觉得可笑。“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这样宽慰自己。就算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就算默契高的惊人,也无非如书中写的“在黑暗中并肩而行”罢。我们的目的地终将不同,因为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只有自己的心能够指引自己,只有自己的灵魂能够带着自己走向那个所谓的圣地。或许真如书名所言:“灵魂只能独行。”

只能用来慰藉

乍然发现这本书的时候 以为是说 灵魂不能独行,以为会写些,让人关心身边的人啊,多关心家人朋友之类的仔细一看书名是 灵魂只能独行吓我 ,然后就次次 。 发现讲的真的很好,相比来说,我觉得除了妞妞是小说体以外,周国平哲学散文,这本书深得我心。之后看了他的其他书 ,就会觉得他的书重复的内容很多。就不再看下去了。。不过,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示,我第一次能用文字解释我心里的孤独感。一直心里都会有孤独的感觉,虽然明白这样的孤独,但是又无法用文字表达,这本书帮助了我。也是第一次,有这么个人告诉我,孤独是正常的,可以享受的。感激这本书,也感激写这本书的人。

幸福是灵魂的事

我以为,我们的思考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愈发清晰,才能更加深刻和具有洞察力。所以我喜欢独处大于喧闹的人群,并享受内心宁静和愉悦的快乐。灵魂只能独行,即使两个深爱的人也无法真正的抵达彼此内心深处,爱是两个寻找的灵魂的相互应答,在那里我们才能遇见彼此。我们也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我们的上帝。

随便写写

灵魂只能独行。吸引我的是这句话。在读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听一位有个性的老师将我心中的想法与观点一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般的证明出来。很爽,所以很快,所以最后记住的大部分也便是这种快感。但周国平在书中借爱默生的话说“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发表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图书馆的青年人。”天知道有多巧合,我在几天前还曾和同学说过相似的话——那些定义、学术理论,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写出来的。我真的无意自夸(好吧,好像事实已然构成)。虽然我对他提的那些名字仅是部分熟悉,但我们的中心思想警示跨越千年,重合在了一起。思想,是多么神奇的一个东西呀!PS:事实上,我那天中午之所以走进图书馆,拿起这本书,后来又去找别的书,还是有另外一个背景的。那天,我在市府广场从早上8点多待到了下午4点。中间遛了大约2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坐在广场的长椅上。我终于看完了那本从去年就本该看完的《论美国的民主》。那本书语言很简洁,带给我不少思考。于是让我想到了,当然也是他书中提到了约翰密勒的《论自由》,说来惭愧,去年也借了,却只是看到了序言……然后就立马决定去图书馆把《论自由》再度捎回来。去前,同学跟我说“又剩下我一个人了,你都不陪我”当然依旧被我打着哈哈过去了。而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其实我一直在想这件事。说实话,我一直很喜欢“灵魂只能独行”这句话。我会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远远的地方看一看。很多时候我会喜欢我的世界只有我的感觉。虽然有时也会有些孤单落寞。但与自己待着时间让我觉得很真实很踏实。但我身边也有其他人呀,他们也是我喜欢的人。我要怎么才能处理自己对独行的喜欢与和他人相处的关系呢。适当的距离必然是最佳选择,可是总会有人不可避免地不断接近的。而这种忧虑本身,让我有些对自己在某方面是否存在障碍或缺陷产生担忧。于是我想到了这本书。这本同名书。——《灵魂只能独行》。我迫切地想要从这本书里翻到答案,但遗憾的是,他只有一篇短短的“做人”叙述了与之相关的。毫无疑问,我的问题搁浅了。但正如开头所提及,我在此过程中又得到了别的收获。那天,在写完这些文字后,我又陷入了原来的困惑中。

。。

又看了下 里面的东西离我们太远 票子 房子 孩子 对于周国平打得那场官司 分不清真假 但有时真的会觉得他是 那个泄密的人 很喜欢那篇在北大的演讲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值得反复没事拿来翻上几眼的书

无限回忆

很佩服自己小的时候能那么有精神的去看这本书,当时的我估计还没有办法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感觉吧!人生就是这样,时间不可被超越!原来人生就是这样,在没有经历以前,觉得任何事情都很简单,都可以很好的解决。只有在经历过后才知道苦痛。“如果能够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做司空见惯的许多平凡事中的一件事,倒不失为一种准幸福境界。遗憾的是,愚者不费力气就置身于其中的这个境界,智者却必须经历尽沧桑才能够达到。”

灵魂的独行

灵魂只在孤独时才能够独自思索,这就是独行,因为只有灵魂能够思索,这是灵魂可以做的唯一的事,这就是他们独自行走,而她们结伴而行的过程。灵魂不仅不能独自行走而无障碍,还应离开此地来到结伴而行的世界,与同伴她们结伴而行,这就是灵魂的社会化。灵魂也是一个社会,她们遵循着同样的法则,社会法则,只是没有错误的法则,只有各种真实的理念来遵循,这就是按照上帝的律法行事。

觉得幸福的事

找了半天,不知道把这篇短短的文字发到哪儿,其实无关这本书的评,只是与灵魂有关吧,哈哈。25 March25/03/08觉得幸福的事给胖胖发过去邦妮写的这篇小字。篇幅不长,可是会让人觉得很快乐。胖胖回过来,他说,幸福是一种简单,而他已经不是个简单的人。顿时觉得...幸福与是不是简单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哪怕是一个复杂的人,他也会有他的幸福感。喂。弟弟。我们要关注点,那些幸福的瞬间。刚才和一个朋友聊天。他是在山东一个村子里做公益活动的英国人。他和我说,他现在工作的地方连洗澡都洗不了,shower坏掉了,洗澡要花钱去外面洗,一个星期就洗一两次。可是他仍然觉得很快乐,做这个工作很快乐。常常,我会被这些简单的激情所感染。他们身上拥有一种比金灿灿的东西要灿烂明亮得多的东西。所以。幸福与金钱的多少没有关系,与是否简单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你是否将人生这个过程拆开了过,是否身心俱在其中。有关系的,是你是否花了一点点时间聆听了你内心的声音,感觉到了心的触动,是否有一种为人的神圣和敬重感,是否听到了你的心说,看,这就是我想要的。问朋友,有没有觉得做公益工作很辛苦很难。他笑了,回答,当然会很辛苦。可是他觉得很快乐。问他,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会回英国;他回答,现在没钱啊。然后又笑了。说得是那么轻松,笑得是那么爽朗。连听的人,都能感觉得到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幸福有很多种。可是感觉却只有一个,那是你内心的舒畅感。无论你做什么事,无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体验到这样的感觉,便会感觉到幸福。宗教信仰,是给自己的心一个寄托的家园。而灵魂的信仰,是给自己的心一个升华的空间。也许,我终于发现,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就如同动物和人之关系一样简单。仅仅追求生存,是动物的本质,而在此基础上,对灵魂的无限追求,或许才是上天赋予人类思维能力的使命吧。11:06 | Add a comment | Send a message | Permalink | View trackbacks (0) | Blog it


 灵魂只能独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