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文集(两册)

出版社:上海书店
出版日期:1994
ISBN:9787805699318
作者:苏青,于青(编),晓蓝(编),一心(编)
页数:1015页

内容概要

苏青 真名冯允庄(1914—1982),浙江宁波人。曾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后因结婚、怀孕而中途退学。1935年,以“冯和仪”名投稿《产女》给林语堂主办的刊物《论语》,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从此开始了创作。四十年代初因婚变而成为职业作家,以文为生。1943年,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在《风雨谈》开始连载,一时被目为“大胆女作家”而毁誉纷纷。该书次年出版单行本,半年内再版九次,被视为她的代表作。到1948年底,该书已有十八版之多,苏青也名声大噪。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还写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结集为《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此外还有长篇小说《歧途佳人》等。苏青还进入出版界,主办《天地》杂志,创办《小天地》杂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战胜利后,苏青因在沦陷区写作活动作为“落水作家” 被传讯。建国后留居上海,担任越剧团的专职编剧,后因被诬为“胡风分子”而被关进提篮桥一年多,她的创作生涯也就这样进入低谷。“文革”中她在劫难逃,多次受批斗。1982年病逝于清贫潦倒中,一代才女就这样在人生舞台上寂寞地谢幕。
(转自:《书屋》2004.11)

作者简介

《苏青文集(上下)》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苏青文集(两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又将面临一次越洋的迁徙,我环顾四周,视线还是落在书架上。因为其他的物什都还好说。    这些书,将面临一次严峻的删选,连自己都顾不上了,如何去照顾这些书呢?我只能带上重要如身体某一部分的那些书。    十年前的场景十年后它以正在进行时态忠实地重演着,折磨着我疲惫的神经。每当我数着未来台阶的时候,过去的台阶都被很自然地忽视。而当我开步迈向未来的时候,现实总是对我冷眼旁观。正如此刻满书架的书都在嘲弄着我的越洋计划,以及那个计划的所有不切实际的锋利棱角,这些棱角窥视着我皮肤下的青筋,伺机划下渗出细细血珠的伤口。       我想起了离开上海前我的书架上的这部上下两册的《苏青文集》。    虽然至今提起苏青,必然论及张爱玲,甚至还要扯上胡兰成。--两个女人唱戏,不扯进一个惹事生非的男人,这戏必不够好看。我还是以为苏青与张爱玲很不同,日常生活的重担即可将她压得呼吸困难,因而她的文章总是酸溜溜的,还恨恨的。谈及关于女子教育、女子权利、女子将来、育儿、生活等方面时更是如此。简单套用“女权主义”虽方便表述,她好像还不是,关于女子命运的思考,她丝毫没有跳出个人的经验。--总之,当年我读她的时候,印象便是酸涩,而那时正好流行重读旧年代的生活闲散文章,比如周作人什么的。只有苏青,酸涩。也许她也有一些明快的文章,但我完全不记得了。她的那些酸涩,触摸着我的某些有受虐倾向的肿疖。       印象很深的还有这本书中关于苏青的生平简介,她死于82年,在反反复复的运动中饱受折磨,却于暴风雨刚刚结束的时候,生命走到了尽头。阳光下废墟中潮湿的瓦砾还在晶亮地闪烁着。我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当年她如果象张爱玲那样经由香港离开大陆远渡重洋将会有怎样的转折和结局。苏青的父亲既然被清政府派遣远赴哥伦比亚大学读金融,她不会没有逃离大陆的缝隙机会。       十年前,我留下了苏青,带走了张爱玲。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在越洋前的心情应该是十分轻快明朗和满怀希望的!       随后的紧张忙碌竟然是那样的漫长苦涩,远远超出了我幼稚的设想。张爱玲被有点闲时间的朋友借走,在朋友的朋友中传递,还到我手中的时候她已经残破,毛毛的,腻腻的,泛着一股气味,那是不相识的生人味儿,还在某一页中掉下一粒硬邦邦的,已经透明泛黄龟裂的米粒。她走进别的留学生的生活后又回到了我的书架。    后来又被借走,可见当时可供消遣的中文读物极其匮乏。--反正你们有的是闲时间,我咬着牙恨恨地想着,重新埋头于艰涩的专业书籍中。这次被借走,她再也没回来,我也忘了借给了谁,但是第一次借出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我带着张爱玲出来,并没有再去读过她。我的张爱玲陪伴着我的同胞朋友消磨了一些时光,只是不知他们还记得否?       那些年里,很多次,很多次我想起了苏青和这两册文集。很想再去读读她的酸涩,读读她对墙上的小黑点的描述,和她对洋铁钉的感叹,后悔当时怎么没有带她出来。       再后来,我的生活也终于渐趋平稳和安定,便很自然地不再想念她了。       近来又想起她,许是因我心情苦涩?好像不是。抑或我由于有了经验,对准备更加充分的二次移民,反而有了颤栗的恐慌?也许吧。无论是撒谎逞强还是诚实面对,这两种态度都会消耗我那其实只剩下一半的能量。暧昧和含糊,对自己是一种宽容。有时候,对自己也要宽容一些,这种美德不仅仅只适用于对待他人。       记忆中这本书的封面很单纯,应该比这个被扫描后的黄色更加沉着一些。网上找到它的时候,由于忘却了封面上还有叶草的图纹,它令我感到陌生。我凝视着它,记忆终于一点点复员,应该是它不会错。同样,叶草也更加沉静一些。苏青文集四个字下面有那根红横线吗?我的指尖伸向屏幕遮去它,果然更好一些。       想来当时我离开上海时对苏青应该还是有点不舍的,因为我清晰地记得将苏青送给了谁。待我下次与朋友久别重逢时,不知她还记得否,也许我还可以向她讨回?她的生活一向安定,应该不会将我留下的书处理掉。       就象我始终无法精心抚养一只猫,当我的书架上几乎没有十年以上的旧书时,意味着我长期处于一种“不定数”的状态。需要不时地舔拭一下酸涩的苏青。
  •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翻开了《苏青文集》。颇有几分神圣之感。因为在文学史上谈到张爱玲时必定会拿苏青来做个比较,而张本人也觉得当世唯有苏能和自己并称。在《文集》的出版说明中谈到苏青和她的作品沉寂文坛几十年,而近年来(指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有一部分相继问世,这又使我想到了张爱玲,大抵这种稀少而特别的女子携着她的文字都要走过命运多舛的一生罢。于是这个叫苏青的女子也经常挂念在我的某种意识之中。不间断地读完了四个短篇。《蛾》。《两条鱼》。《胸前的秘密》。《朦胧月(片断)》(可惜只是个片断)。说不上阅读时是轻快还是沉重。虽然还未观览《结婚十年》与《歧途佳人》这些作为苏青代表作的长篇小说,但从她的字里行间已略微寻出些人们喜欢她的味道来。落笔的细致,从写作者本身来讲,可见出她与张爱玲内心细腻无二般。就作品而言,似乎张的文字呈现了一种弹跳性,既有像《爱》显出的这般空灵的惆怅(大抵没有谁看不懂,也没有谁不能会其意,而于自我的现实中却无法生出实在感受),又有如《郁金香》所呈现的真实的感伤(相对《爱》来说这种情感的表达或许要具体实在一些)。而苏的作品更为生活化,对于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写虚处较之张略少),虽不似张这般自如地点出笔下人物神韵,却用厚实的笔触染出与之不同而又同样充满魅力的人物世界。并且,苏的作品题材还涉及市井生活,摹写普通百姓在当时统治阶级压迫下的喜怒哀乐,可能比张写得要“世俗”一些。如《两条鱼》中对于鱼贩和巡捕等人丑态的揭露,没有半分女性小说标签下那份雅致的绵绵情意,而颇有些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这恰恰是能见出这个女子骨子里的理性与坚强的气质的。当然,作为一个女性,将女人所承受的痛苦与矛盾的心理付诸笔端也为当时封闭的女性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如《蛾》,读完的第一感觉是唐传奇里颇为流行的“始乱终弃”主题的缩影,当然作者要表现重点的不在于此,而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女人对于爱、性与新生命间意识纠缠交错的痛苦绝望的心绪,如同飞蛾扑火这般得一个支离破碎的结局。对于很多情感丰沛的心灵来说,大抵从这一刻起便会走近一步去触摸女性的灵魂并与她一道坠入背后的深渊。从写作心理学而言,每一篇文字背后都有着作者情感的印记。差别只在于,有些是明显地摆在台面上,有些则被很好地隐藏了起来。还未有幸读过有关苏青的传记,不是非常了解她一生的细微末节,这样一来,我对她与她的文字的一时感触却也没了着落,只能兀自生长开去了。不过想来自己也不是什么理性的人儿,读出的多半是爱恨情仇而不是什么命运的悲喜剧之类的,但也毕竟是看见了一种真实可感的情感,在有些萧瑟荒凉又有些荒唐暗涌的尘埃中得到了一丝慰安。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女子。终有人缱绻一世。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看家庭啦 主妇啦
  •     1949年之后,苏青不再写小说,加入尹桂芳的芳华越剧团,成为越剧编剧,署名冯允庄,代表作《宝玉和黛玉》、《屈原》。
  •     印象最深——豆酥糖
  •     苏青俗气,俗得好像一个家庭主妇。但是她又有娜拉出走的勇气,所以比张爱玲更似活在人间里
  •     都看好张爱玲,我更爱苏青啊。直白的一个女子。
  •     這是史料。
  •     喜欢苏青,也喜欢张爱玲,不喜欢冰心!
  •     各位女同学,如果你们连人都没生过,拿什么质疑人生呢?(感谢鲍鲸鲸的灵感)
  •     爽利的性格
  •     二十年前,窃以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就是看看20世纪30年代的文,其他也就《平凡的世界》尚可一读。不知现在的文坛又有多少更新。
  •     不同于张爱玲的犀利笔触
  •     是不能呼吸的人生
  •     女人眼中的女人,民国
  •     读过《结婚十年》,看女文青与婚姻家庭孩子不共戴天的关系 。苏青爱说大实话,有时幽默得可以。
  •     放在今天依然犀利。
  •     另一样的人生。
  •     2005-67
  •     张爱玲曾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作为张爱玲的闺蜜,苏青无论从文采上还是形象上,都是可以与其并驾齐驱的,然而世人大多只知张爱玲,却不知苏青。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周末逛书店,偶然淘到的两册。
  •     至敢写不过如此!崇拜~
  •     太美。
  •     有机会再读一遍
  •     我居然有这套绝版书……在盗版书和旧书摊淘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