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烟花

出版社:线装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3-1
ISBN:9787801063755
作者:西岭雪
页数:332页

书籍目录

1  阿芙蓉的诱惑
2 离婚
3 黄家的女人们
4 幽禁
5 人远天涯近
6 天堂里的岁月
7 永远不再
8 出名要趁早
9 孽吻
10 乱世佳人
……

作者简介

主人公黄裳出生在一个清贵后裔的家庭中。
黄家是晚清随旗子弟,兄黄家风唯利是图,于清亡后由仕而商,周旋在汪政府与日本人之间,成为上海头号大汉奸;弟黄家麒,是典型的遗少脾气,为人风流堕落,只以抽大烟、娶姨太太混日,不思进取。娶妻赵依凡,生育一女黄裳、一子黄帝后离异,阖家迁入上海。
黄裳于无爱的家中长大,15岁时因不堪继母虐待离家出走,投奔姑姑黄家秀一起生活,并在家秀男友柯以导演的栽培下成为一代才女编剧,名噪一时。在她23岁生日宴上,偶然结识宣传部长蔡卓文,互相留下极佳印象。但因蔡服务于汪政府,又是有妇之夫,他们的交往受到黄家秀的严厉阻止。
太平洋战争暴发,依凡的异国恋人死于新加坡战火之中,依凡失意归来,精神日渐崩溃。
不久,柯以中共地下党人的身份暴露,被日本宪兵队逮捕。黄家秀为救柯以,与蔡卓文达成交易:蔡保柯以出狱,则家秀不再干涉其与侄女黄裳来往。
蔡卓文果然保出柯以,不久与黄裳秘密结婚。
此时黄家麒已经病逝,家产被随后迁来上海的大哥黄家风吞并,儿子黄帝也过继给大伯,成为长房四少爷——大少爷黄乾,原与肃亲王十八格格订婚,后因战乱解除婚约;二小姐黄坤,丈夫死于长春炮火,独自来到上海,隐瞒年龄,重新以未婚小姐身份出现,并成为有名的沙龙女主人;三小姐黄钟,浪漫多情,暗恋自己的表弟黄帝,自怨自艾,愁肠百结;而黄帝生性懦弱,生命中唯一快乐便是遇到教会医院护士小姐韩可弟,两人挚诚相爱,私订终身。
黄裳婚后一个星期,表姐黄坤在上海第二次结婚。婚礼上,黄家风被刺客袭击,黄裳本能地挺身而出,智救大伯,却连累两位共产党人被捕,懊恼不已,又向蔡卓文求助,希望将功补过。蔡卓文假拟汪精卫旨意,救出两位共产党人,并连夜送至自己老家酆都,自己却受到通缉。黄裳历尽艰辛到酆都千里寻夫,却发现卓文之妻离婚不离家,仍与卓文老母孩子一家同居,而卓文亦自知不可能逃脱被时代审判的命运,提出与黄裳分手。两个活着的人,在鬼城里做了一场死别,订下再世之约。然而今生,只有缘尽。
黄家风遇刺后,养病期间,与护士韩可弟朝夕相处,渐生邪念,因为发现儿子黄乾与义子黄帝均爱着可弟,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奸污了无助的可弟,并逼儿子喊她“二妈”。黄帝不堪刺激,投江自尽;黄乾亦在喝下父亲的喜酒后远走异乡;可弟忍辱偷生,以身饲虎,将自己变成一个复仇天使,诱使黄家风打上吗啡,毒瘾日深。
1945年10月,日本战败。黄家风携可弟逃往北京旧宅。可弟遣走仆人,将黄家风锁在祠堂中,隔着门销毁所有吗啡,黄家风毒瘾发作,嚎叫三天三夜后,终于惨死。而可弟从此下落不明。
黄钟久病之身,备受惊吓,撒手西归,临终遗言:望与黄帝合葬。家秀为其操办了后事。
依凡痴呆日重,终至失语。柯以建议黄裳陪母出国就医。
家秀与柯以相爱半生,却因种种误会隔离,始终不能成其姻缘。柯以于革命成功后接受组织安排另娶,而家秀小姑独守,丫角终老。一段真情终至蹉跎,维持了一世的冰雪友情。
而此时蔡卓文也辗转通知黄裳:其已离开酆都,从此不复相见。黄裳万念俱灰,伴母远行。新中国成立的烟花绚烂中,一段错位的倾城之恋终告落幕。
这是一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故事。它迎合了当代的怀旧风潮,可是笔调却走在传统与流行之间,文风清丽婉约,在浓郁的沪上风情画卷中,展示出强烈的时尚感与传奇性。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冲击,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那时烟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西嶺雪是很愛很愛張愛玲的。不止寫了《尋找張愛玲》,還以這樣隱晦的方式,重新打造她的歷史。背景,家世,經歷,以及愛情。分明就是張愛玲。那個充滿才情的女子,受盡委屈,只為與愛相守。站在女性的立場,寬容理解她的選擇,對她選擇的那個可恨的對手,還是覺得,評價太高了一點。看到黃裳追到四川小山村去,受著那些好奇的,嘲弄的目光,以及病痛的時候,心裏濃重的悲哀,就一點一點彌漫開來。以愛為天的女子。你看,愛情,真的是可以成爲信仰的。“他終于還是辜負了她”。鬼城一遊道別離。因了這書,竟使我也生發出去那裏看看的念頭。縈繞至今。封面上,她寫道,這是一朵曇花和一只蝙蝠的故事。刹那間,心痛。
  •     看西岭雪的小说,总是发现看了一遍之后就会忘记,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当我在图书馆再次看到《那时烟花》这本书的时候,有熟悉感,但是发现却是什么也记不得了..于是,我就把它找来,再看一遍,从第一个字开始,又慢慢的开始熟悉起来,只是情节一点都想不起来,原来,还有人能让我做到这点,有点类似太极,初遍打完之后便会忘记,直到过了段时间,全忘记了..西岭雪之于我,犹如当时的太极之于张无忌,忘记了情节,但是心里却有了这样的一个女子,她自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喜欢红楼,喜欢写人鬼情未了,喜欢写悲剧,喜欢写女人..那时的烟花,正是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有一个女子,比烟花还寂寞,那个女子是阮玲玉,只是故事的主角并不是阮玲玉,而是一个喜欢阮玲玉的女孩,一个写剧本的女孩,黄裳..那个时候的上海,就是喜欢悲剧,喜欢凄美的爱情,就是喜欢标新立异喜欢独树一帜..她笔下的上海竟跟我想象中的十分一致..还有那些出色的女子,黄坤,堪比王熙凤,一个自称自己只有二十四岁的女子,上海仿佛为她而生,她也为上海而生..黄家秀,注定是个清清白白的妙玉,在错的时间爱上了那人,也因此不愿意继续那个错误,于是相爱却不愿意在一起..一个时代,一个家族,还有一群可爱的女人,皆是那时的烟花,只是,她们比烟花更加寂寞..
  •     天下痴情侬是也。 寸断柔肠,系做相思结。 百结相思谁可解,几回梦枕空啼血。 一阙未成泪早叠, 心字成灰,寄语楼心月。 月自团圆月自缺,伊人山水永隔绝。 ——调寄《踏莎行》 几乎是花却近一个月时间读完朋友极力推荐的《那时烟花》,我知道这本书需要以安静的姿态阅读,于是累的时候不能读它,有事催的时候不能读它,心浮气躁的时候不能读它,最后,却还是这本书渐渐让我平静下来,将自己置于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幻想自己身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乱世,然后去体验一段清贵后裔大家族的爱恨情愁,去见证它的变迁没落。即使清醒着,也像是跌入了一幅历史画卷,不辨虚实,却心随其动。只是,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脑海里满满充斥着,竟只剩无奈,无奈,无奈。若硬要说出其他的东西,那便是一个答案。故事中的人们,为爱生,为恨死,将月事圆缺说尽,将人情冷暖诠释。只是自己觉得,这一切都不过一个“贪”字。爱是贪,是对美好事物的贪恋,恨亦是贪,伤他人,泄己愤,何尝不算是一种贪婪的报复行径。而在这本书中,无论是爱抑或恨,都是将人毁得面目全非,也皆是让观者惊了心嚼了泪。犹记得书中的一首诗:……心肠铁做成,怎不教人泪雨零。奔投无处形怜影,细想前情气怎平?凄清,竟不念山海盟;伤情,更说甚共和鸣。——雷峰塔《断桥》。读到最后两句,忍不住的内心凄凄,小说里黄裳与蔡先生相爱却迫离,天涯相隔,永不得见,往事能有多美好,伤痕就会有多深,这话我从前不懂得,以为不过矫情做作,后来的一些事情却让我自己吮出了它的真实与苦涩,如今读着书,自然难免引于其身,眼眶竟是湿了。幸福浓烈,抵不过光阴似箭,世事难料,一转身,一切不过过眼云烟。还有就是纳兰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恍然大悟的是,有些话,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没有资格再说,有些事,也并非就是突如其来的骤变,总有一些东西会推动着它在潜移默化间有了变迁。不该怪,不该怨,我不去想之后自己曾得到过哪些额外的恩赐,只记得最初自以为可共一盏茶便足够。不见便不念,用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挂作牌匾;只盼望当我们能有一盏茶的时间相近,彼此能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现在于我看来,就是最该感激的了。我爱黄裳的飞蛾扑火,也爱黄家秀的淡然通透,更爱的还是蔡卓文的“只做不说,做完才说”。这本书确实教会我一些事理,最重要的就是绝对不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私自利,唯有心思缜密、荣辱不惊、虚怀若谷,才有可能尽量避免犯错以及伤害。再提起最初要说的那个答案。课上,朋友问:“据说水瓶座的人最惧怕感情。这是真的么?”即应:“是的。起码我是。”“为什么呢?”“不知道。只觉得到头来一定皆是空。矛盾太多,现实残酷,不如不爱。”再要我解释,便是不能够了。不知为何,开始怀疑起生活的本质,无论经过多少个千回百转的破折号,多少个惊世骇俗的感叹号,多少个欲语又止的省略号,多少个拖泥带水的逗号,最后,我们都要面对那个句号。一个圆,把自己的一生圈在里面,外面的世界再大,却只有那圆里的一切属于你,而那个圆的面积再大,当你走到终点时,你会发现,它竟与原点重叠。也许,对一个人而言,最与世无争的那一刻,便是你初生时;最不堪一击的那一刻,便是你即去时。读完《那时烟花》,心快凉了半截。爱难遂,恨至切,离别惜,情生泪;花自飘零,水自流,江山易改,人难守。故事屡屡提到许仙与白素贞的爱情悲剧,我唯恐自己真正投入的时候也会落得白娘子的凄惨田地,到时候只怕自己仿得了她的忠贞,却学不会她的刚烈。也罢,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刻,心中既无绵绵情意,亦无郁郁寡欢,不道谁负我,只言悦己心。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西岭雪对张爱玲有着深深的喜爱和迷恋,一眼就读的出来。
      在阅读的时候,当然不免要将张胡二人的现实恋情与之比照,对号却并不能入座。
      黄裳被书写得美艳脱俗如仙子,其实我们知道张爱玲并不可称得上惊如天人,胡的《今生今世》里会有大段笔墨写小周的美丽,对张却似乎吝惜称赞,赞美都是形而上,私认为有些不情愿的意味。而张虽没有母亲的混血式的风姿,但无疑是“艳”的,西岭雪抓住了这种耀眼,应当还有那句“正大仙容”的评价。
      大概蔡卓文写得太可爱,有些难以接受。
      那两个无声电话,显然是《倾城之恋》里的场景。我不相信张胡二人之间会有这样的桥段。也许我是过于坐实和附会了。
      黄帝与黄钟、韩可弟的爱情故事,有着那种浓烈的旧式公子佳人故事的味道,到了后来的复仇环节,言情味太重。
      母亲赵依凡,十分之符号化,到后来半人半仙的境地,有些鬼魅。
      倒是姑姑家秀,令我印象深刻。
      西岭雪是标准的张迷,也是地道的红迷。(一般来说这两者可划等号)于是整部书充满了红楼梦式的语句。
      叫我哪只眼睛看得上,到底xxx是正经,作不作数……
      写那些伶牙俐齿的大段大段的独白,有红楼梦里丫头们的口吻
      可是仆人崔妈的口吻,到后来越来越不像了……
      书中的女子们也与金陵众钗有一定吻合之处。
      
      似传记,虚构又很多,当做言情故事来读。
      感觉这本书里对张爱玲的读解不如《西望张爱玲》的地道、深刻。
      我又牵强了,明明不是传记的。
      
      
  •     张爱玲
  •     十年以前的小言。
  •     最烦言情小说作者抄红楼梦,现在又多了个借张爱玲故事大段抄袭张爱玲各种神来之笔的小说。其实最不能认同的是作者把张爱玲的不理政治处理的那么傻萌纯真,我的理解,她不是懵懂,是更冷的不屑,毕竟草芥生命,怎抵得上她的爱恨情愁,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尔。
  •     结局太突兀
  •     故事挺真实挺残酷的,很有那个年代的味道。
  •     繁华旧上海.爱恋多怅惘
  •     08年6月。
  •     如果那年我们没有相遇,如果烟花不曾绽放,或许我们都不会痛苦。但我不敢想象没有你的我的生命是多么苍白无力,所以即使痛苦,我依旧无怨无悔,仍想要回到遇见你的那个舞会。
  •     以张爱玲的经历为模板写的吧...
  •     会看到张爱玲的影子
  •       看过很多关于爱情故事的小说,故事的开端一般都是以童话故事开始,而结尾往往都是以悲惨的结果来结尾的。也是千遍一律了。爱的烟火虽然一度的在空中绽放出一片璀璨的美丽,然而美丽过后的烟火呢?落地之后还是会成为一片灰烬的。就像小说里的女主角黄裳那样,日日抱着飘渺的童话般爱情终身,在郁郁不得爱中怅然老去,还不如在灰烬里醒悟过来。唉.................!如果她懂得在灰烬里醒悟,也就不会有她以后的凄凉了..............!!!!!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在众多的爱情故事里面往往受伤的总是多情的女人!
  •     读的时候总是觉得将张爱玲的故事与小说结合起来。。。缺少自己的风格
  •     是个很吸引人的故事 但也仅此而已
  •     文笔不错。可惜是无内涵的消遣之作。而且,便是消遣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o⊙)……氛围意境上也一般般吧。
  •       看西岭雪的小说,总是发现看了一遍之后就会忘记,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当我在图书馆再次看到《那时烟花》这本书的时候,有熟悉感,但是发现却是什么也记不得了..
      
      于是,我就把它找来,再看一遍,从第一个字开始,又慢慢的开始熟悉起来,只是情节一点都想不起来,原来,还有人能让我做到这点,有点类似太极,初遍打完之后便会忘记,直到过了段时间,全忘记了..
      
      西岭雪之于我,犹如当时的太极之于张无忌,忘记了情节,但是心里却有了这样的一个女子,她自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喜欢红楼,喜欢写人鬼情未了,喜欢写悲剧,喜欢写女人..
      
      那时的烟花,正是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有一个女子,比烟花还寂寞,那个女子是阮玲玉,只是故事的主角并不是阮玲玉,而是一个喜欢阮玲玉的女孩,一个写剧本的女孩,黄裳..
      
      
      那个时候的上海,就是喜欢悲剧,喜欢凄美的爱情,就是喜欢标新立异喜欢独树一帜..她笔下的上海竟跟我想象中的十分一致..
      
      还有那些出色的女子,黄坤,堪比王熙凤,一个自称自己只有二十四岁的女子,上海仿佛为她而生,她也为上海而生..
      
      黄家秀,注定是个清清白白的妙玉,在错的时间爱上了那人,也因此不愿意继续那个错误,于是相爱却不愿意在一起..
      
      一个时代,一个家族,还有一群可爱的女人,皆是那时的烟花,只是,她们比烟花更加寂寞..
  •     高二时候读的,那时超喜欢,现在连什么内容都记不清了,有机会找来再读次。
  •     纯是浪费时间
  •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种与之前不一样的感觉
  •     还行 虽是深爱张爱玲的西岭雪 因隔了时空 味道竟是相差了几万里 浅尝辄止矣
  •     都说我们生了个好世代,有吃有穿,不比乱世。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无奈,这样的烟花,能有几人又能绽放几回?
  •       爱如烟火    文/夕颜    读西岭雪的《那时烟花》有感        半年之前,每去市图借书,常会带上一份借书清单,那些书目都是偶尔看到别人在文中提及或推荐便记在本子上的。可是借时不一定如愿,确切地说,清单所列出的大部分书都未能当即找到。后来放弃这种借书途径,直接站在高高的书架前,和书们来一场惊艳的偶遇。    《那时烟花》便是偶遇的对象之一。书的封面蒙了一层尘旧的黯淡色,仿佛浸染了岁月的风霜。书页柔软,不知经了多少人之手,如今漂流到我手中。    在一个干冷空寂的早晨开始读这本书。翻开书页前,心底有股情绪在流动,它是轻快的,因为我以为此本书是由若干个短篇组成的小说集,可以在早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读完一个短篇。而阅读时才发现是一部小说,一个早晨的时间远远不够。小说以民国初期的上海为背景,叙述那个时代的灯红酒绿、爱恨情愁。类似背景和题材的小说、电视剧不知看过多少,很符合眼下怀旧的流行趋势。所以,心中的企盼自然短了一截。另外一个原因是,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读完第一章,思路被好奇打断。西岭雪,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作者?她的文字熟练,行文找不出内伤破绽,显然是个写作“老手”。可在她的简介里,却是80后、90后偶像派作家惯用的故弄玄虚,让人感觉神秘的同时,也感到乏味。所幸后续的阅读很快将她与那些写作者区分开来,她的小说透出实力派作家所具有的沉稳和深厚。再后来从网上得知,西岭雪就是《爱人》杂志的主编。难怪这个名字让我感到眼熟。    旧上海,每天不知发生多少迤逦的故事,那个时期的上海是东方的巴黎,是西方的纽约。而且,它还是一个乱世,乱世出英雄,英雄身侧少不了美女。《那时烟花》不写英雄事迹,它写是一个家族历史故事,有爱情、有怨恨、有纷争、有分离、有死亡。蔡卓文是个风流人物,所以,纵使他替“汪伪”卖命,并且家有结发妻,也阻止不了黄裳对他的爱,如飞蛾扑火般投入他的怀抱。黄裳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加美女,借电影剧本《桃花丝帕》一炮走火,偏偏她于万人之中遇到的人是蔡卓文,情何以堪。爱如烟火绽放在他们生命里,可惜烟火瞬间即逝,来得快去得也快。当黄裳去蔡家村找蔡卓文,受尽村人冷眼与嘲讽不说,连曾经说爱她如生命的蔡卓文也表现出一副厌烦的表情。可以想象,她是怎样地心灰如死。没有大上海这个梦幻舞台,他们的爱突然失去了依托,在现实面前,蔡卓文选择低头,把与黄裳的相爱当作一场不真实的夢。    相比黄裳与蔡卓文飞蛾投火的爱,黄家秀和柯以若有似无的爱更令人回味和叹息。他们分分合合半辈子,时而紧时而松,不得如愿。黄家秀是传统与知性的结合体,性情淡然通透,对待感情亦如此。身边太多不幸的婚姻,直接导致她对婚姻甚至爱情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惧意。柯以形容黄家秀是大观园里的妙玉,外表冰清玉洁,内心火热。家秀面前始终立着一扇无形的屏风,令男人无法接近。死缠烂打是下招,只会令人反感;而若即若离,风一阵雾一阵,总也不见分明。家秀和柯以认识了半辈子,虽未能走到一起,却也绽放了数次烟火。烟花的火焰不及黄裳他们炽烈,却淡得极致。    余下黄家人的爱情作者笔墨不多,却也都是一个个完整的故事。黄裳的弟弟黄帝是大家族时代的牺牲品,偏他十分懦弱,无力与命运抗争,错失韩可弟这样温柔婉媚的女子;黄裳的母亲赵依凡是新时代女性,她敢为黄氏家族第一位离婚的女人,后来爱上的英国摄影师死于乱战,失去至爱的她从此就像尊石像一样活着;还有黄钟与黄帝的堂姐弟恋,确切的是说是单相思,“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楞是把自己活活折腾死。    纵观整部小说的爱情,竟像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夢》。后来了解到西岭雪对《红楼夢》的厚爱,总算明白过来。如此用心,不枉她对红楼的一片痴心。除去《红楼夢》,西岭雪对张爱玲也有着深深的喜爱和迷恋,这在读《那时烟花》时,一眼就读的出来了。我差点以为它是张胡的“前生今世”。    小说前部分比较成功,而后部分倾向言情的套数,结尾过于戏剧化,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比如蔡卓文与黄裳在蔡家村的那折戏,何必画蛇添足呢?硬把一段破裂的爱情借“奈何桥”的故事拼凑起来,小说倒成了童话。若是我,会写黄裳绝然离去,从此忘了蔡卓文。烟火绽放出一片天空的璀璨,然落地即是灰烬,与其抱飘渺的烟火终身,不如在灰烬里醒悟。懂得醒悟的女子,就不会像黄裳那样,在郁郁不得爱中怅然老去。    百结相思谁可解。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故事,分分离离,最是藕断丝连。爱如烟火,却能照亮一个人整个的生命。        2010/11/06 小雨
  •     清末的故事总是有点哀怨的~
  •     汉奸的悲哀
  •     看了很久的书。
  •     算是一本向红楼梦致敬的书吧。书中的女子都与政治无碍,可是就是这政局影响着她们,毁灭着她们。这书里,我看到对政治态度的思考。
  •     代入感超强的老上海风情传奇,文笔优美,故事凄清,不论时局,只谈风月。
  •     作者想极力深刻感人,无奈影子太多,张爱玲阮玲玉红楼梦故事的杂糅版。蔡卓文为了两个共产党而放弃地位放弃生活放弃爱情放弃黄裳,回到家乡便接受了以前的生活。都不知道他做的这一切出于什么心态,既然他爱黄裳就不应该离开她。正应了那句话,海誓山盟都是假的,倒是海枯石烂成了真。
  •     131号
  •     有一种动物非禽非兽,立场不稳,结果在禽兽大战中,两边不讨好,最后不得不躲起来,昼伏夜出,惶惶不可终日;有一种花,一生只开一次,苦苦贮蓄了一世的天地精华,然后选择一个月光最美的夜里嫣然怒放。然而当她开至最美最艳的时候,也便是凋零的时候。这是一只蝙蝠与一朵昙花的爱情故事。一个发生在乱世的生存与选择的故事……
  •     越来越觉得性格决定命运不是句空话。
  •     大学时在图书馆看的,结局有点无语
  •     也许当你们都看了第3 17 18篇之后都会有些感伤吧!也许当你们看完整篇后,都会和我一样,不是特会去喜欢那个有点白的女主角黄裳。而是喜欢她那个心计多多的堂姐黄坤,或是化做复仇女神的韩可弟。因为很多人的死,多少都是黄裳间接给害的。
  •     这是一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故事。它迎合了当代的怀旧风潮,可是笔调却走在传统与流行之间,文风清丽婉约,在浓郁的沪上风情画卷中,展示出强烈的时尚感与传奇性。
  •     不想说写的好。因为这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故事。我希望它是真实的,因为我沉浸。
  •     红楼梦中的乱世与佳人。
  •     张爱玲人生的小说版,在西岭雪笔下清婉哀伤,写得非常好
  •     很久以前看的。
  •     还行,算是还原了张的童年,的纳斯和恋爱那段,完全不是啊。有些抄《滚滚红尘》的嫌疑。
  •      突然想起 很久以前读过
  •       天下痴情侬是也。
      寸断柔肠,系做相思结。
      百结相思谁可解,几回梦枕空啼血。
      
      一阙未成泪早叠,
      心字成灰,寄语楼心月。
      月自团圆月自缺,伊人山水永隔绝。
       ——调寄《踏莎行》
      
      
      几乎是花却近一个月时间读完朋友极力推荐的《那时烟花》,我知道这本书需要以安静的姿态阅读,于是累的时候不能读它,有事催的时候不能读它,心浮气躁的时候不能读它,最后,却还是这本书渐渐让我平静下来,将自己置于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幻想自己身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乱世,然后去体验一段清贵后裔大家族的爱恨情愁,去见证它的变迁没落。即使清醒着,也像是跌入了一幅历史画卷,不辨虚实,却心随其动。只是,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脑海里满满充斥着,竟只剩无奈,无奈,无奈。若硬要说出其他的东西,那便是一个答案。
      
      故事中的人们,为爱生,为恨死,将月事圆缺说尽,将人情冷暖诠释。只是自己觉得,这一切都不过一个“贪”字。爱是贪,是对美好事物的贪恋,恨亦是贪,伤他人,泄己愤,何尝不算是一种贪婪的报复行径。而在这本书中,无论是爱抑或恨,都是将人毁得面目全非,也皆是让观者惊了心嚼了泪。
      
      犹记得书中的一首诗:……心肠铁做成,怎不教人泪雨零。奔投无处形怜影,细想前情气怎平?凄清,竟不念山海盟;伤情,更说甚共和鸣。——雷峰塔《断桥》。读到最后两句,忍不住的内心凄凄,小说里黄裳与蔡先生相爱却迫离,天涯相隔,永不得见,往事能有多美好,伤痕就会有多深,这话我从前不懂得,以为不过矫情做作,后来的一些事情却让我自己吮出了它的真实与苦涩,如今读着书,自然难免引于其身,眼眶竟是湿了。幸福浓烈,抵不过光阴似箭,世事难料,一转身,一切不过过眼云烟。
      
      还有就是纳兰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恍然大悟的是,有些话,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没有资格再说,有些事,也并非就是突如其来的骤变,总有一些东西会推动着它在潜移默化间有了变迁。不该怪,不该怨,我不去想之后自己曾得到过哪些额外的恩赐,只记得最初自以为可共一盏茶便足够。不见便不念,用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挂作牌匾;只盼望当我们能有一盏茶的时间相近,彼此能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现在于我看来,就是最该感激的了。
      
      我爱黄裳的飞蛾扑火,也爱黄家秀的淡然通透,更爱的还是蔡卓文的“只做不说,做完才说”。这本书确实教会我一些事理,最重要的就是绝对不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私自利,唯有心思缜密、荣辱不惊、虚怀若谷,才有可能尽量避免犯错以及伤害。
      
      再提起最初要说的那个答案。课上,朋友问:“据说水瓶座的人最惧怕感情。这是真的么?”即应:“是的。起码我是。”“为什么呢?”“不知道。只觉得到头来一定皆是空。矛盾太多,现实残酷,不如不爱。”再要我解释,便是不能够了。
      不知为何,开始怀疑起生活的本质,无论经过多少个千回百转的破折号,多少个惊世骇俗的感叹号,多少个欲语又止的省略号,多少个拖泥带水的逗号,最后,我们都要面对那个句号。一个圆,把自己的一生圈在里面,外面的世界再大,却只有那圆里的一切属于你,而那个圆的面积再大,当你走到终点时,你会发现,它竟与原点重叠。也许,对一个人而言,最与世无争的那一刻,便是你初生时;最不堪一击的那一刻,便是你即去时。
      读完《那时烟花》,心快凉了半截。爱难遂,恨至切,离别惜,情生泪;花自飘零,水自流,江山易改,人难守。
      
      故事屡屡提到许仙与白素贞的爱情悲剧,我唯恐自己真正投入的时候也会落得白娘子的凄惨田地,到时候只怕自己仿得了她的忠贞,却学不会她的刚烈。也罢,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刻,心中既无绵绵情意,亦无郁郁寡欢,不道谁负我,只言悦己心。
  •     起初读的时候,被里面华丽细腻的词藻吸引,开遍用<红楼梦>做引子,似乎很有玄机,而我又刚好正在痴迷红楼,真是对了胃口.可是故事读到中间偏后,莫明其妙了起来,而红楼一说也不过在最后牵强的提了提.黄裳这个不问政治的名媛突然"良心发现的"要救地下党而且是宁可牺牲自己的丈夫也在所不辞;柯这个地下党实在没有红色的感觉,倒是很文艺,很旧上海的感觉.还有帝跟韩的爱情,在帝死之前,我是死看活看,没看出韩喜欢帝,所以在帝死后韩的举动让我实在无法接受.最喜欢里面的人物当属黄坤,呜呜泱泱一群人里,她是最个性鲜活的一个!
  •     民国时代悲剧故事的缩影,这个更像是写张爱玲的生平。明明是战乱的背景,但作者笔下的世界却远离的战争,更多是上海滩上的纸迷金醉,雷雨式的大家族藏着一样的阴暗面,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描述,但也能体会故事主人的爱恨情仇,不错
  •     每隔一两年总要想起这本书,高中去姐姐家里一下午看完的,内容记不清了,但当时的冲击我竟然现在还记得。
  •     总觉得有部分是张爱玲的影子
  •     取材于张爱玲的民国爱情故事,清冷宿命。故事太过熟悉因而无感,文字还是很爱的。
  •     完全是张爱玲传记
  •     完完全全唤回了大学里的滚滚记忆……
  •     似乎是将张爱玲的人生写成了一篇小说
  •     是张爱玲的故事吧
  •     最近读的书,对女主都不感冒,倒是女二号让人爱怜。喜欢黄坤的明媚灿烂,还有韩家弟的敢爱敢恨。她们有着共同的坚韧。
  •     西岭雪的文笔很好。这篇小说完全依着张爱玲的人生轨迹。
  •     虽说作者只是想写个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只谈感情只谈风月的女主,可以这塑造的也太假了吧…妄还自称个才女 其它感情走向剧情设定还算合理,女二都比女主出彩
  •     喜欢女主角的性格
  •     感觉女主黄裳就是张爱玲的翻版~~
  •     看过很多关于爱情故事的书籍,而每个爱情故事的开端都是以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开始。而往往都是以悲惨的结局来结尾。爱的烟火虽然一度的在空中绽放出 璀璨的美丽,然而美丽的烟火落地之后呢?落地之后还是会化为一片灰烬。像小说里的女主角黄裳那样,与其抱着飘渺的烟火终身,在郁郁不得爱中怅然老去,还不如在灰烬里醒悟过来,懂得醒悟的女人也就不会有悲惨的结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