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流派印卷)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9787540109646
作者:杨中良
页数:151页

章节摘录

林皋·晴窗一日几回看、林皋之印      应该承认,我们对于林皋的作品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林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吴噪在《宝砚斋印谱》序中说:“海虞林子鹤田,当今隽士也,少好六书之学,一见便得深意,挟其技游公卿问,所到车骑辐辏,门限为穿。林子之得盛名于吴中者,廿余年矣。”当时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所示“晴窗一日几回看”是林皋作品中最富诗意的一件,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铁线篆,抑或是圆朱文。较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则少了几分匠气,多了一些空灵。该印篆法高古典雅,章法疏朗有致,刀法更是稳健沉着,单从线条看,所呈七字也可谓字字珠玑,组合在一起便成了明人所崇尚的那种明净、高古、典雅的抒情涛,提起圆朱文我们便很自然地想起陈巨来,其实,对于林皋所取得的成就最大的受益者便是陈巨来,我们在陈的作品中也可以读到一方“晴窗一日几回看”,那便是林印的摹品。陈巨来在技法上较林皋更加娴熟,但林毕竟是该印的原创者,而且较陈印更具诗意,所传达的不是同一种味道。      所示“林皋之印”属“满白文”印一类。近现代海上一些印人常用此法。其实他们也从林这里学到不少东西,满白文印章法上要求“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在读这类印时,直接入眼的不是白文,而是白文笔画之间所留下的“朱迹”。因此,在创作这类作品时,印人更加注重对“朱迹”的经营,能否经营好是这类印成败的关键。林的满白文印是汉印中来,但较汉印更加纯净、典雅,这是林皋的特点。      林皋也有一套自己较为完整的印学理论,尝日:“技虽小道也,然别之以正其体,审之以善其势,离之以发其韵,合之以完其神,纵之欲其肆,收之欲其藏,开之合之而不悖乎理,变之化之而不诡乎道,非是不足语于斯也。”对艺术的见解与虔诚由此可见。林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有目共睹,他的好友王撰、吴晋诸君因林皋晚生十数年而未能收人《印人传》而引为憾事。尝日:“惜栎园司农不及见林子,倘林子早出十数年,司农《印人传》中,定推论林子与济叔穆倩诸人不少下。”当时的印人对《印人传》都很看重,以入传为荣事。其实只要作品能打动人,能否人传已不再重要,只要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得到认可是迟早的事。

前言

“谢家最小偏怜女”,在中国艺术的大家庭里,篆刻是一个小品种。虽小,但是不简单。她不但涵盖了三千年的中国文字衍变历史,而且在方寸的块面上,凝聚了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美术因素。而在近些年的现代艺术观念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篆刻也没有在秦砖汉瓦的宫殿里孤芳自赏,她不犹豫地融人了时代艺术的潮流,并且表现得丝毫不比她的姐妹艺术——国画和书法逊色。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简单,这种深刻和丰富,使普通读者的理解显得困难,令篆刻的广泛性相对不及。因此,恰如其分的阐述和解说就成为必要。      《中国篆刻创作解读》就是这种阐述和解说的一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篆刻创作解读》出自三位有成就的篆刻创作家之手,而不是出自专业的理论家或著述者。这里最大的区别在于:此书或许没有全面的理论框架和新颖的学术观点,但却是三位熟谙创作者对篆刻最直接、最深入、最鲜活、最个人的创作体验。这些体验来自三位创作家数十年的实践,可能片面,可能偏激,可能难以摆脱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但它真实,作者认为好就说好,认为不好也直说不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现在的理论作者很难避免的实用主义——为维护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滥用印例、混淆优劣。它是作品本位的,而不是观念先行的。它看起来是很主观的,但实际上是相当客观的。      这是三位作者的“存在”所决定的该书的“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该书的格调——实用。当然,就写作风格来说,三位作者还是各有千秋的。      赵明负责他比较熟悉的古玺、先秦印,包括印陶和封泥。写得精微而深刻。比如他解读“李朝”印,谓此印“朝”字左高右低的倾斜,“最值得关注的是惟一未作倾斜的一条横直线,就是‘朝’字左下‘十’部的横线。此横线为‘朝’字在倾斜中保持平衡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创作家才具备的法眼,没有深入、持久的实践,我想是看不出什么区别来的。又如他解读“大车之鲸”时说:“准确真实客观的钤印标准却不一定和艺术审美标准相吻合”;解读“会其(爫壬)鉨”时说:“因意外,人生才有r不一般的经历;因模糊,艺术才有了沧桑感”;解读“榆平发弩”印时,作者列举了“正方”和“反方”对同一印、同一处都可以言之成理然而相背的看法这些解读,无疑有着美学和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但作者并不以我们常见的美学和哲学的面孑L示人。没有那种高头讲章,倒反可以引人作亲馨的思考。

后记

刻印的日子久了,便觉得有话要说。这些话是我对流派印艺术欣赏与创作的一些思考。此书的出版,是对这些思考的重新梳理。      篆刻因为有了文人的参与才使之成为艺术,就如同绘画是在达?芬奇以后才得到尊重是一样的。纵观中外古今,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人是第一因素。因此我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喜欢探听一些有关作者本人的消息。例如他的身世、性情、观点、逸事等等。窃以为这对欣赏作品是极有帮助的。而且,这会使来自作品的感受更直接也更加立体化。尤其是对一些风格、流派的产生问题,会在探寻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艺术流派的产生与发展,从深层次的角度讲,其问题的根源是来自社会。王冕用花乳石刻印要早于文彭二百年,但因为其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社会的艺术氛围,使得王冕远不及文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远大。文彭被推为流派印的鼻祖,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通读流派印的发展史你便会发现,流派印艺术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前有南京、杭州,后有广州、北京、上海。艺术生活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艺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微缩了的社会发展史。因此,我们在对艺术品注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作者所处社会的关注。这对分析作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关注社会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崇尚秀丽,还是古拙;是喜欢小巧,还是博大,这对作者的艺术创作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然,也有一些作者能逆潮流而上,敢于独造,终成大家的亦不罕见。二是作者所处社会的物质条件。当时印材的选用,印谱的流传,秦汉印、碑刻等文物的出土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对作者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石章的应用,就不会有众多文人的参与;没有汉印、碑版、古镜、钟鼎的大量出土,赵之谦、黄士陵的借鉴与创造也就无从谈起。三是作者的师承关系。这对作者印风的形成,以及对其作品的审美取向和认知程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印学理论的发展。自从有了文人的参与便产生了印学理论。吾丘衍的《学古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印学的论著,它至今仍对篆刻创作具有指导意义。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艺术主张,且在印论中尽可体现。丁敬的“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齐白石的“纵横歪倒贵天真,削作平均稚子能”,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学理论把篆刻艺术更加条理化,更加规范化,亦是对当时艺术创作态度的总结。读明人篆刻,而不读明人的印论无疑是隔靴搔痒,难解其理。印论的作用不言自明。除了以上社会的原因外,作者的性情也是问题的关键。此书提到的一百余位不同时期的印人,他们的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王冕的狂放、蒋仁的孤傲、赵之谦的悲怆,以及吴昌硕的忠厚、赵叔孺的儒雅、赵古泥的刚烈都能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实际是在品读作者人性在作品中的反映。你所读到的也应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才对,如果仅局限于一点一画的咀嚼,那不能不说是种低层次的认识。这也是我在书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作者自身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有助于您的欣赏。

书籍目录

米  芾      赵孟掳      吾丘衍      王  冕      文  彭      何  震      苏  宣      金光先      吴  忠      程  远      赵宦光      甘  畅      吴良止      陆  惠      朱  简      梁  袠      韩约素      归昌世      李流芳      汪  关      文士英      吴  迥      胡正言      傅  山      陈万言      何  通      程  邃      汪  泓      吴  晋      谈其徵      江皜臣      程  朴      丁元公      徐东彦      司亮工      丁良卯      顷  苓      淘  碧      顶  听      葛  潜      沈世和      张在辛      林  皋      吴先声      童昌龄      高风翰      沈  凤      许  容      汪士慎      高  翔      王睿章      潘西凤      丁  敬      黄  吕      诸葛祚      王玉如      徐  坚      周  芬      朱宏晋      仇  垲      花  榜      陈  渭      金  缪      陈  辣      汪启淑      王  谐      翁方纲      桂  馥      王  綍      张燕昌      陈克恕      鞠履厚      董  洵      蒋  仁      邓石如      张锡珪      项怀述      巴慰祖      黄  易      奚  冈      孙星衍      黄景仁      胡  唐      陈豫钟      陈鸿寿      钱善扬      文  鼎      郭  麐      瞿中溶      高  垲      张  镠      孔千秋      钱  侗      赵之琛      徐同柏  张上林      屠  倬      王应绶      孙  均      杨  澥      程庭鹭      吴熙载      吴  咨      翁大年      戴  熙      赵  懿      张  辛      曹世模      唐翰题      胡  震      钱  松      徐三庚      何昆玉      江  尊      赵之谦      吴大澂      王石经      王尔度      胡        吴昌硕      黄士陵      齐白石      赵  石      易  熹      赵时桐      陈师曾      王福厂      李尹桑      简经纶      乔大壮      马公愚      高络园      钱瘦铁      邓散木      潘天寿      方介堪      来楚生      韩登安      陈巨来      陈子奋      周菊吾      钱君匋      后  记

作者简介

本书讲解中国篆刻各个流派的发展、形成和区别,同时也介绍了其师承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审美观的影响下,篆刻家通过自我创新,形成了面貌各异的风格。


 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流派印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好书,篆刻必备,值得拥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读》出自三位有成就的篆刻创作家之手,而不是出自专业的理论家或著述者。这里最大的区别在于:此书或许没有全面的理论框架和新颖的学术观点,但却是三位熟谙创作者对篆刻最直接、最深入、最鲜活、最个人的创作体验。这些体验来自三位创作家数十年的实践,可能片面,可能偏激,可能难以摆脱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但它真实,作者认为好就说好,认为不好也直说不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现在的理论作者很难避免的实用主义——为维护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滥用印例、混淆优劣。它是作品本位的,而不是观念先行的。它看起来是很主观的,但实际上是相当客观的。
  •     内容不错,比较全面,印刷质量好
  •     值得细细品的一本书,印章审美的解读以及印人师承关系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