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

出版社: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9866274312
作者:石守謙,廖肇亨
页数:656页

内容概要

石守謙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藝術史組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
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過去的研究試圖以文化史角度,
對中國繪畫史及其相關之歷史發展提供與二十世紀八○年代前不同的理解。
大致可分為探討畫史上風格轉變與文化環境間的關係、區域發展、中日交流、與雅俗問題等。
近年主持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移動的桃花源」以及主題計畫「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
重要著作有《風格與世變》(1996,簡體字版2008)、
《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2010),
並主編《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 Essays onScholarly Method(2008)。
廖肇亨
出生於臺灣基隆。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博士,
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範圍為古典文學理論、遺民文化、禪學史、佛教文化史、東亞文化交流史。
希冀融鑄思想史、文學史、佛教史、文化交流史為一體,
嘗試出入於東亞漢文學與佛教文化史之間。
近年主要開展東亞使節詩學、古典海洋詩學、佛教護國思想等相關課題的研究。
重要著作有《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與開展》(2008),
譯有《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
《佛教與儒教》(2006、2008,二書原著者為荒木見悟),
編有《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2007)。

书籍目录

論文目次

導論
1 由文化意象談「東亞」之形塑(石守謙) 07
2 從月印萬川到大海一味——東亞文化意象的體現與流衍(廖肇亨) 33

一、理想世界的文化意象
1-1 桃花源意象的形塑與在東亞的傳佈(石守謙) 53
1-2 東亞世界中阿彌陀畫像之諸相(井手誠之輔) 97

二、勝景/聖境的文化意象
2-1 西湖在中日韓——略談風景轉移在東亞文學中的意義(金文京) 141
2-2 作為東亞圖象的瀟湘八景圖——
十五世紀朝鮮前期文人所見到的東亞瀟湘八景圖(板倉聖哲) 167
2-3 聖境與生死流轉——日本五山漢詩中普陀山文化意象的嬗變(廖肇亨) 191

三、典範人物的文化意象
3-1 清凉寺釋迦像的日本傳統(Donald F. McCallum) 227
3-2 東亞文學與繪畫中的騎驢與騎牛意象(張伯偉) 271
3-3 日本五山禪僧詩中的東坡形象——
以煎茶詩、風水洞、海棠等為中心(朱秋而) 331
3-4 維摩詰形象在東亞繪畫中的流轉(陳韻如) 365
3-5 寒山拾得之多重意象——詩、畫、傳說的交互指涉(巫佩蓉) 415

四、軼事/傳奇的文化意象
4-1 宋元時期的蘇軾野服形象(朴載碩) 461
4-2 明代中韓「孝女」唱和詩的文化意涵(衣若芬) 507
4-3 此恨綿綿無絕期——狩野山雪的〈長恨歌圖〉研究(林麗江) 539

英文摘要 603

引用書目 614

Contents
Introduction
i. Understanding the Shaping of “East Asia” from Its Cultural Images ( Shou-chien Shih) 07
ii. From Ten Thousand Different Rivulets to One Homogeneous Sea: The Representation and
Diffusion of East Asian Cultural Images (Zhao-heng Liao) 33
I Cultural Images of Utopias
i. The Formation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Image and Its Transmission throughout East
Asia (Shou-chien Shih) 53
ii. Various Aspects of Amitābha Pictorial Images in East Asia (Seinosuke Ide) 97
II Cultural Images of Beautiful Scenery and Sacred Environs
i. West Lake in Japan and Korea: Discussing the Meaning of Scenery Transference in East
Asian Literature (Moonkyong Kim) 141
ii. The “Eight Views of Xiaoxiang,” an East Asian Pictorial Image: Renderings of the “Eight
Views of Xiaoxiang” Seen by 15th Century Joseon Literati (Masaaki Itakura) 167
iii. Holy Sites and 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 Transformation of the Image of Mount Potalaka
in Japanese Kanji Poetry of the Five Mountains (Zhao-heng Liao) 191
III Cultural Images of Classical Personages
i. The Japanese Tradition of the Seiryōji Shaka (Donald F. McCallum) 227
ii. The Image of Donkey Riding and Water Buffalo Riding in the Literature and Painting of
East Asia (Bo-wei Zhang) 271
iii. The Image of Su Dongpo in the Poems of the Japanese Zen Buddhist Monks of the Five
Mountains: Based Primarily on Poems such as “Cooked Tea,” “Wind and Water Cave,” and
“Begonia”(Ciou-er Ju) 331
iv. The Circulation of Vimalakīrti’s Image in East Asian Painting (Yun-ru Chen) 365
v. The Myriad Images of Hanshan and Shide: The Web of Critique between Poetry, Painting,
and Legend (Pei-jung Wu) 415
IV Cultural Images of Unoffi cial History and Legend
i. Rustic Images of Su Shi from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Jae-seok Bak) 461
ii. The “Filial Daughter” in Chinese and Korean Poems from the 15th to the 17th Century (Lofen
I) 507
iii. This Dolor Is Everlasting: The Study of Kanō Sansetsu’s 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Li-jiang Lin) 539
English Abstracts 603
Bibliography 614

作者简介

「東亞」作為一個地理區塊的概念,固然與歐洲勢力之試圖掌控世界版圖有關,
但在那之前,中國、日本、韓國所在的區域中,確實也存在過一些文化共相。
這些共相形塑出一些清晰可感的「意象」,並為不同地區之人士所共享,
甚至在他們之間促生出某種「同體感」。
這種具有高度共享性的意象,其存在的情況可以見到若干不同的類型,
從理念層次的超越現世之理想世界想像,
到具體典範人物、景觀之形象,甚至訴諸物質性形式存在的用器用物、消費貨品之樣貌。
觀察與分析此「文化意象」的重點不在於它們在中、日、韓各地之是否出現,
或者誰先誰後的問題,而是在透過各種管道往來後,其所經歷的形塑過程。
本論文集所收的論文,試圖追求另一種能超越單一由學術、政治、宗教、經濟角度切入之既有模式,
以一種能不受其限制,而又足以適時將之統合在內的關照格局,
來重新反省「東亞」之作為整體的可行性。


 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多数文章都很平庸。虽然整个计划很有意思,看起来却还只是相当初步的结果。
  •     尝试性的初步成果算中规中矩没什么很具启发性的观点随便看看倒是不错
  •     雖然是論文集,理路清晰可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