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和赞美诗》书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9-1
ISBN:9787805677910
作者:欧・亨利
页数:274页

《警察和赞美诗》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题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写美国西部生活的,如《桃源小憩》。欧·亨利十分喜爱美国西部的生活和那里的人们。他认为,西部草原的人们为人正直勇敢,感情淳朴,生活充满活力,令人神往。另一类是写美国大城市的生活,这类作品数量最多,写得最好,普遍认为是更值得重视的一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无情揭露金钱万能的社会罪恶,广泛反映社会下层人们生活的不幸,赞颂小人物所表现的人性美,具有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鲜明特色。   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故事。主人公索比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可是,均未成功。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 作者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索比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为可笑的事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当索比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这道门加上一把锁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曾经在高中时候作为语文课里的一篇课文读过,如今多年过去早就忘光了。最近几天拿出一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来读。记到这篇的时候突然很有感触,于是想说一说它。首先我有个疑问是小说为什么取名《警察与赞美诗》?带着疑问先把它读了一遍,然后整理出来下面一点资料,来看看主人公苏比在寒霜先生送来第一张名片的夜晚是如何渡过的:  次数 地点 内容 结果  1 百老汇大街 去高级餐馆吃一顿有烤野鸭的霸王餐 在餐馆门口被侍者赶出来了  2 第六大道拐角 用街石砸坏商店玻璃橱窗 警察不理苏比,去追跑着要搭配车的人  3 第六大道 进普通餐馆吃了有牛排煎饼面包的霸王餐 餐后被两侍者抛到街面上  4 第六大道五条街外 调戏站在橱窗前的美丽少妇 少妇让苏比带她喝啤酒,苏比被吓跑  5 人行道上 大吵大闹,又唱又跳,企图“扰乱治安” 警察认为是耶鲁大学的学生在庆祝  6 雪茄烟铺前 抢了点烟人的伞 点烟人把从餐馆捡的伞“还”给苏比  7 老教堂铁栏杆前 聆听风琴师弹奏赞美诗 打算开始新生活,“到岛上去关三个月”  寒冬即将来临前的某个夜晚,流浪汉苏比从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冻醒来,为了能够顺利到岛上(监狱)去渡过三个月食宿不愁的冬季,先后制造了六起“事件”,希望能与警察来个意料中的相遇。两次蹭霸王餐,一次未得逞、砸坏商店玻璃、调戏美丽少妇、抢点烟人的伞这一连串的事件中警察只出现了两次并且都只是旁观没有给予苏比“特别”的关照,令苏比的计划落空。计划屡遭失败后的 苏比无可奈何地“回家”(家虽然只是公园里的一根长凳),经过一座老教堂时,被风琴师弹奏的赞美诗所吸引,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苏比陷入回忆与沉思,想起母爱、玫瑰、友谊、雄心,也想起泥淖、不光彩、卑劣、欲望、邪恶......  沉浸在赞美诗中的苏比幡然醒悟,强烈的冲动让他下定决心要在世上活得像个样......这时,警察悄无声息来到苏比身旁,“到岛上去关三个月”。  回到小说的题目《警察与赞美诗》,警察对于苏比来说意味着什么?赞美诗对于苏比来说意味着什么?苏比想方设法制造各种事端期望能与警察狭路相逢,对于苏比眼下的境况而言,警察是可以让他避免寒冬里露宿的一根稻草;赞美诗呢?赞美诗是另一根不期而遇的稻草,让他回望息的过去、现在并在心底里重新燃起希望期待明天,赞美诗给予了苏比重获新生的念头!然而,人生有时候的确是充满戏剧性的,当你左脚在岸上,右脚却踏在冰冷刺骨的水里思前想后最终准备抽回右脚上岸的时候,却有人在背后推了你一把,一个踉跄间你只得把左脚也踏里了水里以保持身体平衡而不至于栽倒在水里。网络上有个段子说,你以为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真的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吗?NO,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这道门加上一把锁!  苏比为什么宁愿选择以滋生生非的手段去岛上(监狱),而不愿意接受慈善团体的接济呢?小说开篇不久苏比就说法律比慈善事业更仁慈。从慈善团体得到的每一次恩惠都要用精神上的屈辱作补偿。作者欧·亨利先生所生活的时代的美国贫富差距悬殊,法律形容虚设,社会风气极差拜金主义思想横行底层人民生活艰难甚至妇女卖身求生也并不是羞耻的事情。  欧·亨利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也贴合着他“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一片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盖上,那是寒霜先生的名片。他对麦迪逊广场的常客很讲交情,每年来访都预先提醒。”、“寒霜先生”将“名片”交给“朔风先生”,而“朔风先生”原是“露天大厦的的信使,好让大厦里的房客们做好准备”。轻松俏皮的字里行间流浪汉的艰苦生活跃然纸上。而小说的结局原本想要重新拾起生活信心的苏比最终却还是实现了他最初“到岛上去住三个月”的愿望,看似出乎意思之外,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在冬宫坐牢三个月又何妨——读《警察和赞美诗》

在冬宫坐牢三个月又何妨——读《警察和赞美诗》         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作品叙述流浪汉苏比在北美寒冷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的过程,他处心积虑六次犯事却没有如愿,当他十分沮丧夜深知归途中,听到教堂传出来炼净人心的赞美诗,内心澎訇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逮捕送进称为“冬宫”的布莱克威尔岛关押三个月。记得教科书上说道,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揭露并讽刺了虚伪的资本主义道德、反人道的法律等等,如同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动机是揭露封建社会的没落一样。虽然我当时没有像十八岁以后一样学会独立思考,但始终觉得如此解读名著的落脚点显得过于单薄。   但无论如何,苏比听到教堂传出来的赞美诗时的心理状态,在当时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欧•亨利是怎样叙述的——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这时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苏比听到的是风琴师在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苏比立时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之中,“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苏比仿佛一尊雕像一样沐浴在月光之中,任凭月光如流水般淙淙从身上流淌而过。而他的思绪已经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了过去。   “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或许苏比当年就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或许他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就时常在母亲的怀抱之中听到牧师的讲道,又或许他甚至在少年时期还参加过当地教会的唱诗班……过去少年时光是如此地美好,令人每每缅怀起来难免有一股淡淡的忧伤。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箴言第十七章3节)”或许苏比家庭遭受了一次重大的打击,苏比的父母相继去世,从此苏比失去了母爱、失去了雄心,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以致成为游荡街头的流浪汉。记得狄更斯在写给自己孩子们的故事书《耶稣生平》中劝诲说:“亲爱的孩子们,当你们长大了以后,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永远不要用傲慢和不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一个穷苦的人,不管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或是小孩子。如果他们不够好,要记得想到,假如他们从前能够有好的朋友、好的家庭,能够接受好的教育,他们就应该会是比现在更好的人。……当有人对穷苦可怜的人恶语相向的时候,你们要记得耶稣基督是怎样和他们在一起,怎样教导他们,并把他们当作值得让他关心的人。”   我主耶稣基督在世上传道的时候,总是用怜悯的心来爱穷苦的人,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今天,耶稣依然没有离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被人藐视的人,依然用爱、用温柔的心在接纳每颗受伤的心灵。苏比虽然自暴自弃成为流浪汉,但主的爱借着教堂的赞美诗再次临到他。在这被人遗忘的角落,却是远离尘忧的地方,主耶稣的爱临到苏比,他们的深情在内心相通。“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醒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苏比此时心中的变化,令我想起了布道家司布真重生的故事。在一次风雪呼啸的礼拜天,司布真到附近的礼拜堂参加聚会。因为风雪的阻隔本堂牧师没有来讲道,临时替代讲道的是一位瘦弱没有学问的手艺人。讲道内容为以赛亚书四十五章22节“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讲道人忽然看见因为怀疑自己得救与否而面带愁容的司布真,就对他大声喊道:“青年人哪,我知道你如今在困难中,请你朝着耶稣基督望去,看他!看他!”司布真大受震动,心里默祷仰望主耶稣。忽然,他心灵中的黑暗全都消失了,即刻看见了明亮的光照在心灵。他自己说:“我进那个礼拜堂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好象穿了一身极脏的破衣服似的,但现在因望着耶稣就换了最美丽的衣服,就是耶稣的义袍。”施行救恩的耶稣之灵重生了司布真。而圣灵临到苏比的时候,苏比心里马上出现一股强烈的冲动,这股冲动激励他与坎坷的命运奋斗,这股冲动激励他“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   另一方面,圣灵重生的人一定是厌恶罪恶的人,因为上帝是圣洁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未记第十一章44节)”号称自己是基督徒却沉溺于各种污秽罪恶的人,他很可能根本不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并不是重生的基督徒就不再犯罪,但必定会付上一生的时间和罪恶争战。奥古斯丁的重生前后的生活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重生前的奥古斯丁完全没有能力抵挡情欲的发动,以致他绝望地认为他一生都无法脱离这个罪的捆绑。有一天奥古斯丁在花园里听到孩子唱歌的声音,歌词说:“:拿起来读吧!”他翻开书一看,恰好是罗马书第十三章13-14节:“不要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情欲。”奥古斯丁仿佛从梦中惊醒一样,他感觉到上帝赐给他能力胜过罪恶,从此他挣脱了情欲的捆绑过上了圣洁的生活。   此时的苏比也显示出他对罪恶的痛恨,悔改的心恨恶自己过去一切不洁不法的罪恶——“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他想从泥坑里面挣脱爬出来,重新做一个好样的人!他不愿意仍旧做一位流浪汉,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比受到的震撼促使他以行动起来,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因为一个重生的基督徒不会满足于口头说说而已。   当然,我们知道《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局是苏比被宣判到“冬宫”布莱克威尔岛关押三个月,如果苏比真的被圣灵重生,在监狱里面关押三个月又有何妨呢?主耶稣基督用自己的信实保证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翰福音第六章37节)”也就是说一个重生基督徒是不会失去救恩的,因为有神的大能坚忍他。苏比在监狱里一定不会忘记撒满月光的教堂和悠扬的赞美诗,他一定信心满满地等待刑满释放之日,走出监狱成为一个荣神益人的基督徒。正如历史上,德国的慈善家乔治•慕勒少年时也曾是一个惯偷、骗子和赌徒,但耶稣基督的爱把他塑造为新造的人一样。请记住,耶稣基督来是要召罪人,他不需要召自认为义的人。      2007年7月28日

不能欠着——关于《喜剧演员哈格雷夫》

前几天读到欧亨利的短篇《喜剧演员哈格雷夫》。感动不已。故事讲的是喜剧演员哈格雷夫要在一出剧里扮演一位上校。于是他找到了一个现实中的上校,住在他家附近并常常与他套近乎,借以寻找素材。后来上校看了这出戏,才发现这个演员一直在利用自己。于是上校大怒,对这位住在旁边的演员表示极度不欢迎。后来上校落了魄,生活拮据。一天,一个家乡的老朋友突然登门拜访,说自己几十年前在家乡还欠着上校一笔钱,今天特地登门奉还。上校的生活困难也稍稍缓解了。后来,上校的仆人收到一封信,信中嘱咐仆人不要把内容告诉上校——原来,那个上校家乡的老朋友是喜剧演员扮的。他在体验角色的时候读过上校的自传,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又听说上校落魄,才还了这笔债。我一直都对小人物充满敬意。他们不能像大人物一样创造什么价值,但他们知道不能欠着别人什么,他们一直都死死地守住做人的底线——或者说,他们从来就不敢越雷池一步。你可以说这是猥琐或者畏缩,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种对良心的敬畏。不能欠着,这就是他们活着的尊严。而那些人世间吃人不眨眼的衮衮诸公,在他们面前应该愧死。


 警察和赞美诗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