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地带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ISBN:9787536671225
作者:普莱斯顿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彼德斯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阻止病毒有三种办法—疫苗、药物、生物防范。对于埃博拉病毒,只有一种办法才能阻止它。没有应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没有可以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那么只剩下了生物防范。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生物防范呢?那是很棘手的事情。就彼德斯所知,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封锁猴群,坐观猴子们死去—同时密切观察曾接触过猴子的人员,尽可能也把他们隔离起来。第二个选择是进入大楼,全面消毒,杀死猴子——给它们注射致命的药物——焚烧它们的尸体,并用化学药剂和烟雾浸透整幢大楼——这是一种主要的生化防疫手段。  拉塞尔将军听完这两种方案后说道:“那么说来,第一种选择是切断猴子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让病毒在它们体内自生自灭。而第二种选择就是消灭它们。没有更多的选择了。”大家都认为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南希思索着,或许这种病毒目前存在于猴舍中,不过它绝对不会在那里停留很长时间。她从来没见过有猴子幸免于埃博拉病毒的。况且埃博拉病毒是物种跨越者。那些猴子全都会死去,并且会以一种几乎无法想像的方式死亡。地球上很少有人领略埃博拉病毒在灵长类动物体内发作的情形,然而南希对埃博拉病毒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她只是不清楚如何才能控制住病毒,除非把猴舍隔离起来,并采用独立的过滤供气设备。她说:“让动物们临死之前消耗很长的时间,这样做道德吗?我观察过这些死于埃博拉病毒的家伙,消耗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它们是患病的,患病的,患病的动物啊。”她表示希望进人猴舍去看看那些猴子。“除非你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否则动物的身体损伤很容易被错过的,”她说道,“于是这些损伤就变得与你脸上的鼻子一样普通了。”  她还希望到猴舍去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她想寻找类晶体,或者“内含体”。她想寻找砖状物。倘若她能在猴肉里找到它们,那就会再次确认猴子们是高危的。  同时,还有更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军队应该介入吗?军队的使命是保卫国家、抵御军事威胁。这种病毒是军事威胁吗?会议的共识是这样:不论军事威胁与否,如果我们要阻止这种微生物,那么我们必须倾其所有地对付它。  不过那样可能会制造细小的政治问题。实际上它会制造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一问题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疾病控制中心有关。疾病控制中心是处理突发疾病的联邦机构,被国会授权来控制人类疾病。这件事情属于疾病控制中心的法定职责,军方并没有被确切地授权在美国国土上对抗病毒,但是军方有能力和专门技术这样做。房间里的每个人都明白,如果军方决定周旋于猴舍之上,一场与疾病控制中心的对峙或许就在酝酿之中了。疾病控制中心的人们或许会嫉妒他们的势力介人。“军方没有法定的职责来处理这种状况,”拉塞尔将军指出,“但是军方有能力。疾病控制中心没有能力。我们拥有强力而缺乏权力,疾病控制中心拥有权力而缺乏强力。看来,一场针锋相对的比赛在所难免了。”  在拉塞尔将军看来,这是一项在指挥系统控制之下的士兵们的职责。他需要受过生化防疫工作训练的人员。他们必须比较年轻,没有家庭,愿意承担生命危险。他们必须相互认识而且能够在团队中协同工作。他们必须慷慨赴死。  事实上,军方以前从未组织过一次对抗高危病毒的大规模野外作业。所有的事情都不得不从零做起。  很显然,这里面存在着法律问题。因而有必要咨询律师的意见。这样做合法吗?军方能够简单地集结一个生化防疫“特种战争军事行动特遣队”并且进驻猴舍附近吗?拉塞尔将军担心军方的律师们会告诉他,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用这样的话来释疑:“展开行动并且事后请求谅解的策略,远比请求许可而被驳回的策略要好得多。你从来不会向律师请示干什么事情。我们要做必须做的事,而律师们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是合法的。”  ……

内容概要

  理查德·普莱斯顿,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普林斯顿大学英语博士,《纽约客》杂志固定撰稿人,普林斯顿人道主义学术协会会员。著作包括《第一道光》、《美国钢铁》、《高危地带》和《眼镜蛇事件》。作者曾荣获颇富盛名的美国物理学会奖,以表彰他的文学作品对科学话题的贡献。美国天体物理会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第一道光》曾获美国文学研究院物理作品奖。  《高危地带》是作者的第三本书,该书一出版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首位,销售超过300万册。本书已在二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

作者简介

丛林中的致命病毒、携带高危传染源的人体炸弹、冒死阻截病毒侵袭的科学家……在几年前,这些听起来都像是虚构的科幻小说。而今,艾滋病在全世界的迅速传播,SARS的突然爆发,已经给人类带来沉重的打击。下一种致命病毒会是什么?下一场灾难又将何时来临?
这本非虚构的文学作品比任何科幻恐怖噩梦都更加恐怖。
——今日美国报
这是我读过的最恐怖最精彩的小说之一,甚至超过了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与迈克尔·克莱奇顿。书里的事件是真事,而且就在华盛顿纪念碑的视域之内发生。要命的是,这种事件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著名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

【内容提要】
  1989年冬天,一种源于中非雨林地带的致命传染性病毒埃博拉突然在华盛顿近郊爆发。它的罕见与致命令人不寒而栗,来势不可阻挡,而且无法治愈。在短短的时间内,90%的感染者都无一例外地死亡。
一支由军队和科学家组成的小分队,被秘密源去平息这场病毒传染带来的动乱,但病毒依旧蔓延,如果找不到遏制措施,整个小镇都将从地球上消失……
本书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露了一蟹即发的病毒危机,读来令人毛骨悚然。由于热带雨林摧毁,原本生长在雨林中的各种致使病毒推动了屏障,开始报复性地四处蔓延,一旦被感染便无药可治,只有死路一条,而且死状可怖。
丛林中的致命病毒,携带高危传染源的人体炸弹、冒死阻截病毒侵袭的科学家……在几年前,这些听起来都像是虚构的科幻小说。而今,艾滋病在全世界的迅速传播,SARS的突然爆发,已经给人类带来沉重的打击。下一种致命病毒会是什么?下一场灾难又将何时来临?

图书封面


 高危地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所谓的第四级病毒,是那种只要置身附近,它就会钻到你的体内,然后迅速吃掉你的身体,让你极其痛苦的死去的疯狂份子。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无有效防疫药物,致死率9/10,潜伏期只有几天,跟它相比,爱滋病毒根本就是小儿科。(爱滋病毒连二级都不到)  以前总觉得只有在非洲大陆上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但是这本书里描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起病毒泄露事件。假如有一天,在中国,在杭州,就在我身边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办?假如身边有人穿着宇航服去某个地方搞隔离,我会不会吓到不敢出门?  那些为了让病毒远离人们的科学家,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读这本书,不光光是为了娱乐,体验那种高度危险的感觉,更为了让自己能够了解病毒,生死,其实很简单。
  •     如果只是想象或科幻,我们大可以松口气,继续我们对世界和自然的恣意任行,还可以自我安慰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太阳下没有新鲜事。以前一遍又一遍在恐怖电影中出现的场景竟然也开始浮出水面。让我们焦虑和不安。再也不能坐以待弊了!科学家们着手研究。但在现今连AIDS都尚未找到有效措施的时侯,假如那些病魔突然降临,其杀伤力不亚于爆发几次世界大战。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身体力行,把环保当成事业和投资做。
  •     前一段时间闹埃博拉病毒的时候,有人在知乎上问,埃博拉病毒是怎样一种病毒,患病者是什么感受。其他人推荐这本书,挺短的,马上看完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飞机上的那种感觉的描绘,以及最终的美好结局。写的很平淡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外国人写的通俗悬疑小说能到这样的味,很不错了。病毒的危机一直是幕后的,近乎偶然的,这个时代,除了艾滋病。
  •     翻译比较差。
  •     就为了看看挨博拉病毒有多厉害
  •     震撼:(((
  •     竟然是科幻小说。。。我一直当成纪实科普文在看啊T T
  •     本来是想给四星的,但想了想还是给了三星,一是我觉得“舌尖体”这种写法用多了就是神烦(更别提舌尖和这书的内容是绝对的两极,写法引发这种联想实在毁人生),二是……阅读过程中经常被翻译噎到出戏= =
  •     埃博拉病毒和它的小伙伴们,科普小说。
  •     紧张刺激。
  •     翻译减星。
  •     在知乎上埃博拉相关的回答的评论上看到这本书,于是去京东某旧书专卖店搞了一本,作为旧书来看看还是不错的。
  •     埃博拉病毒防治手册
  •     介绍了四种埃博拉的发现过程及症状,作为科普是很好的。
  •     一口气读完
  •     如果出现在华盛顿的是埃博拉—雷斯顿三个姐姐的任何一个,得死多少人?想想就不寒而栗。这些古老又顽强的病毒一直在雨林深处等着人类,它们就像地球的免疫系统,某天也许真的会将人类一波带走。
  •     外国人写书都是这个调调吗...还是我看不惯???总感觉很像流水账,日记那种记录方式
  •     图书馆借的
  •     渣翻译
  •     纪实!
  •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     这本书读到最后竟有这么一种感觉,感觉读到的是现实版的克苏鲁,这些远比人类古老的生物一直在等待着、沉睡者,直到人类踏入他们的领地,将它们带入自己的细胞中,将它们唤醒。热带雨林就像《图夫航行记中》的生物播种舰,我们在侵入它的一刻,它就已经启动了生物防御系统。
  •     好奇埃博拉病毒看的,对这些好有兴趣><
  •     给三分的原因是我本来想看个严肃报告文学结果变成作者追忆死者生平的小软蛋 不过…看完之后我对这个猴子贩卖产业以及美国众的生化研究所非常怀疑…还有部分area国人求你们别老吃奇稀动物了因为大家不吃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么多年。
  •     恐怖 ಥ_ಥ
  •     去年生病后看的无命运的人生,今年看的这本。不得不承认,虽然我认为自己不害怕死亡,但还是做了想让自己活更久的决定,但并没有带来更健康的生活。八月,开始让自己好起来,不去考虑健康问题,去做自己喜爱的工作。
  •     看过的非虚构的书几乎都是传记,这类纪事的比较少看,大概是有点虚构成分吧,高一看的年代太久远不记得了,但是里面的埃博拉病毒绝对是真的,而且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文字类里面冲击最大的了,总之看起来超级带感
  •     有些地方看得也是毛骨悚然的。。。
  •     应该不是小说吧,感到很多科普成分。这么奇特的病毒,是大自然对负载过多的“人肉” 的减负吧。希望愚蠢的人类不要再骚扰热带雨林了。蜷丝状病毒,可以算是“飞天面条神教”的使者?:p
  •     写得像国家地理探索频道的记录片,没有太多的趣味性。可以满足一点对埃博拉病毒的好奇心。
  •     和《极度恐慌》一样恐怖
  •     把病毒描写的够吓人。记得当时我看的时候手都不敢碰那本书了。。
  •     本来是找《血疫》的电子版没找到,在贴吧看到有人说“这书不是叫《高危地带》吗?就是换了个翻译,内容一样的。”于是下了这本。翻译偶尔确实很别扭。作者笔力满分,节奏把握一流,愁人的是下载的电子版章节错乱,导致前三分之一阅读过程一直在“这是谁从哪冒出来的”“到底什么时间线我有点乱”
  •     初中读过,印象深刻,
  •     感觉那都不安全了
  •     病毒寄生于人类,人类寄生于地球。人类试图消灭病毒……
  •     写的很好,画面感很强,就像在看电影一样
  •     很早之前mark的书,前段时间才开始看,竟然是无比“接地气”的埃博拉。文风就像科普纪实片,所以看得背脊发凉。
  •     非常引人入胜,也是非常可怕的一本书,可怕之处在于,这是真实的。比作者另一本书好很多,眼镜蛇事件的意义虽然深远,但是读完之后有非常明显的小说的痕迹,这就使读者的感受打了一点折扣,而本事的恐怖在于,非常真实的描写出了,人类可能的,被病毒撕碎的未来。
  •     后脊嗖嗖冒凉风...
  •     看的翻译版电子书,那叫一个纠结,字句不通之处太多,但也了解到埃博拉病毒的可怕,联想到最近看的美剧Strain.
  •     令人惊心动魄的病毒研究,想想埃博拉扎伊尔患者的惨状,若在小的时候我一定会带着噩梦入睡,那时候的《卡桑德拉大桥》,已经让我彻夜难眠,丝状病毒比鼠疫还可怕得多,来如风去无影的埃博拉到现在还占据着病毒榜的前列,激烈的免疫反应直接让自己和宿主短时间同归于尽,真很奇怪这样的毁灭方式。去年的埃博拉肆虐也是造成很多医务人员殉职,不过后果似乎好于预期,也很幸运最后瘟疫莫名其妙消失,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感受到这些医生护士和研究者们非常令人尊敬!
  •     作者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在眼前重现,严峻的现实,完美复制,迅速摧毁细胞的埃博拉。
  •     最后一句话真恐怖,而且还成为现实了。
  •     马尔堡 埃博拉
  •     小说开头描写高危病毒的部分相当的精彩
  •     题材很好,但是写的实在是一般,翻译也不能让人满意。
  •     我看过的最恐怖的书。更可怕的是,这居然是真的。
  •     这书的翻译简直是一!塌!糊!涂!然而内容是很好的。
  •     烂翻译
  •     科普小说,认识了四种蜷丝病毒。
  •     哎有点儿压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