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

出版社:時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1
ISBN:9789866653452
作者:盧建榮
页数:423页

作者简介

陳寅恪是民國以來的首席史學大師,他的作品影響至少包括四個學術世代,至今猶不知止於何時。可知其魅力驚人,無與倫比。實際上,在陳生前其成就已為台灣三位後浪所超越,他們是孫同勛、許悼雲,以及毛漢光。這三位後輩已組構出新的史學文化及其學術文化資源,本書即在發掘這三位學者的潛德幽光。其次,孫許毛所形成的學術文化資源於縱橫台灣史壇三十年後,又有另一針對陳大師的新學術文化資源出現。那就是由盧建榮所引進的,以「新文化史」的新學術裝備去研治中古史。當中國大陸史壇仍以繼承陳大師學統為傲之時,台灣史壇已出現超越「陳學」兩波新史學文化。第三,本書更指出「陳學 J 的致命傷,乃在於無法令史著文本匯流到人類出版史上「文化性書物」的汪洋大海中,使得民國新史學的出版品全都淪為小眾讀物,幾乎讓史著創作在力挺中文當代文化上微不足道。第四,步陳後塵的中古史家,在與當代文化脈絡互動上產生了迷途於史學津樑的集體心靈,再者,史學創作能力的貧弱和對學術累積倫理的棄守,在在形成台灣史學社群內部的存在危機。


 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盧建榮《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解題』最近更新在 週三, 29 九月 2010 17:15 作者是 Administrator 週三, 29 九月 2010 17:14注意,將會開啟一個新視窗 PDF列印E-mail林郁翔 盧氏全書主力放在台灣五六十年來對於中國中古史(以盧氏所斷限而言,指魏晉(包含三國)到唐末(似乎未及五代,可能是相關研究未論及該範疇))的研究成果進行反思。論點在於,台灣研究中古史的學者率多未脫離陳寅恪的研究結論。盧氏指出,陳氏的關隴集團論與科舉和士族兩者關係之解釋,是有待商榷的,這部份散見於該書第五章。盧氏以為,陳氏的研究論述或有孤證的問題,或有不符政治學常識的問題,平心而論,陳寅恪之文章之有價值,乃在於時代意義,誠然學術不可能始終保持至高無誤的神聖地位,但以數十年後的後學眼光評判先賢,盧氏之言在許多學者眼中無免太過,這是他的毛病。然則,盧氏所以為此言,目的並不是在陳氏身上,而是在於陳氏之後搞中古史的後學們身上,要批判的在於說這些後學居然這麼多年來無能跳脫或超越陳寅恪的思考模式,以學術是種累積前賢成果因而累次進步的角度來看,「不敬業」是盧氏為這些人下的註腳。所以,書名所以訂為《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主要就在針對陳氏死了,這群後輩後學一直死巴著他的遺產不放,宛若不爭氣的敗家子靠著祖上遺產在學術界混口飯吃得過且過的情景所做的勸世良言一樣。是為題解。(http://120.126.128.237/joomla_History_School/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3:2010-09-29-09-14-54&catid=1:latest-news&Itemid=50)
  •     盧建榮:《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台北:時英出版社,2010年),x+426頁,新台幣350元。一位仍然醉心學術的學生介紹我看盧建榮,看後頗有得益。盧建榮,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歷史學系博士,曾任史語所研究員,現任台灣文化大學教授。盧建榮雖然認為陳寅恪「不世出」(頁ii),卻指出陳氏生前身後都有人超越他,而盧氏特別推許孫同勛、許倬雲、毛漢光,謂他們把陳寅恪王國「降了半旗」(頁iii)。在課題上台灣中古史家已開發陳氏「思慮不及之處」(頁vii),但方法仍然太舊,「他們只學會陳寅恪大師著書的壞習慣,就是大量抄錄史料」(頁366),以致成果有限。作者說台灣中古史界已有新文化資源,「就讓陳寅恪好好安息吧」(頁293)。用廣東話來說,就是「陳寅恪out了,早抖啦」。與其說本書是再評價陳寅恪,不如說作者目的在把台灣中古史界一網「打」盡。此「打」字有二義:一,本書幾乎網羅了幾十年來台灣重要的中古史家,上起傅樂成、李樹桐等前輩,下迄作者自己;二,本書對台灣中古史家劣評居多,下筆絕不手軟,極盡打倒打殘之能事。不過作者並不是謾罵,而是有所依據。作者細讀並詳加介紹台灣各中古史家的著作,所評論的有大師,也有博士碩士論文。他的評論,包括了方法、觀點、取材、行文,以至出版社,面面俱到,並非無的放矢。作者用語尖刻,例如批評台大歷史系教授高明士「浪得虛名……亂了台灣中古史隊伍的人倫秩序甚為嚴重」(頁75),又如批評王壽南《隋唐史》「作為一本教科書王著是不及格的……筆者不願再多費筆墨去講一本不值推薦的書。」(頁125)其他經他品題的史家尚有孫同勛、逯耀東、金發根、康樂、張繼昊、鄭欽仁、陳弱水、毛漢光以及一些後起之秀。單看作者所擬的各章節標題,就知道他的態度:絳帳傳學成絕響(傅樂成、李樹桐)、雪擁藍關馬不前(逯耀東、孫同勛、金發根等)、獨留青塚向黃昏(高明士、王壽南)、東風未予周郎便(陳弱水等)、一朝春盡紅顏老(毛漢光等)……。書後有台灣中古史著年表、徵引書目等,一目了然;也有中文書少有但極需要的索引,有人名及書名索引。至於盧建榮自己呢:「截至目前,台灣只有盧建榮一人有能力講發生於中古時代的歷史故事,再加上他有獨特的歷史透視能力,他所揭示的中古世界又多麼地與眾不同。」(頁366)「在台灣中古史界,能於博士後出足五本專書者可說絕無僅有〔牢騷案:指盧氏自己〕、且盛況空前。加上盧氏春秋鼎盛,未來出專書的後市持續看好。」(頁286)牢騷案:我在運動會場內讀畢這書,極過癮。第一,我幾十年前也曾以魏晉南北朝為用功方向,逯耀東的勒馬長城、從平城到洛陽等書看過幾次,現在既是溫故,也是知新,因為我早已自絕於學術,台灣很多後起之秀我都不認識。第二,作者高度讚揚孫同勛,他正是我碩士論文的校外考試委員,當天用國語跟他對話的情況仍歷歷在目。而盧氏用了兩頁評價的金發根,正是我的業師。老師的書本文章,也實在勾起了我的回憶。金師對學生甚為關心,處處出手幫助,當日找工作遇到困難,蒙他把我引薦給英華三陳的陳炳星及陳其相兩位先生,才找到教席;金師知我出身寒微,還特意預備錢給我做一套西服。學術上,他帶我入門,知我愚拙,讀碩士時從選題、布局、行文、註釋方法都給我具體指導,又時常向我講述太老師勞榦的事。可惜我不是讀書種子,處事又欠智慧,寫出來的文章錯漏百出,幾乎給掃出師門,從此不敢再碰魏晉南北朝史。至於論文,早已丟掉了,港大圖書館所藏的一本,經我要求,網上不得下載。何必自暴其短,有辱師門呢!盧氏寫台灣中古史界,有誰可以寫香港的中古史界呢?有學問,熟知魏晉隋唐一段行情的;有才情,能運用新穎史觀評價史著的;有膽識,不畏強權敢於評價前輩同行後學的,我只想到一人,希望師兄願意出手寫。Posted in 書評書介 (http://laosao.myteachingnotes.com/?author=2&paged=17)
  •     首先要說,這本書對於一些書和作者有一些苛責。然則,何妨唐突。我們的學術世界正是太過狹窄太過溫柔敦厚太過清高了。因爲狹窄,學術圈自己畫地爲牢不與外界通聲氣。因爲溫柔敦厚,一些不務正業卻汲汲於鑽營的學術蛀蟲纔能猖獗而無所顧忌。因爲清高,結果其實給自己在身體和精神尤其是智識上面的懶惰甚至根本就是無能找了擋箭牌。盧建榮這種大聲疾呼以及揭穿學界種種西洋鏡的做法,我們何妨歡迎並且深自反省。更何況,盧建榮所擘畫的新文化史學內中的確頗有新意和新方法。不得不說,盧建榮是個頗能參透事理的『大內高手』。囬頭看看中文學術界種種無聊文章和無趣專著,其實我們眞得是需要多聽聽盧建榮的看法,多反省自己那無聊無趣無內涵無新意無章法的史學思維、史學方法、和史學文筆了。就算是當作臺灣中古史研究綜述來看此書,也不差啊。何妨唐突。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首先要說,這本書對於一些書和作者有一些苛責。
      然則,何妨唐突。
      我們的學術世界正是太過狹窄太過溫柔敦厚太過清高了。因爲狹窄,學術圈自己畫地爲牢不與外界通聲氣。因爲溫柔敦厚,一些不務正業卻汲汲於鑽營的學術蛀蟲纔能猖獗而無所顧忌。因爲清高,結果其實給自己在身體和精神尤其是智識上面的懶惰甚至根本就是無能找了擋箭牌。
      盧建榮這種大聲疾呼以及揭穿學界種種西洋鏡的做法,我們何妨歡迎並且深自反省。
      更何況,盧建榮所擘畫的新文化史學內中的確頗有新意和新方法。
      不得不說,盧建榮是個頗能參透事理的『大內高手』。
      囬頭看看中文學術界種種無聊文章和無趣專著,其實我們眞得是需要多聽聽盧建榮的看法,多反省自己那無聊無趣無內涵無新意無章法的史學思維、史學方法、和史學文筆了。
      就算是當作臺灣中古史研究綜述來看此書,也不差啊。
      何妨唐突。
  •     谁比谁牛本来仁者见仁,卢教授这又是何苦呢?
  •     一提到作者自己,就美言不断,一点都不避讳
  •     吐槽大王
  •     当台湾中古学术史看,酷评有些道理,发人深思,但过于自负,以己度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