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什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301052662
作者:崔丽娟
页数:420页

章节摘录

  ·调查法  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问卷法和访问法。问卷法可以经由邮寄、发放问卷甚或网上答题的方式进行,同一时间可以调查很多人;访问法只能在面对面的的方式下进行,由访问员按接受访问者对问题的反应随时代答或记录。  调查问卷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资料,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宗教信仰等,一般不要求填写姓名,以消除接受调查者的顾虑,保护其隐私;另一部分要填的是对各题目的反应,答题方式可采用选择法或是非法,也可用简答。  调查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抽样。调查所选取的样本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否则不能贸然下结论。例如,研究“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意见”,如果单一使用某综合大学一年级或军事院校四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所得结果就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对职业选择还缺乏认识,而军啦院校则因为自己的特殊性而影响厂学生对职业的选择,这样可能就会使调查结果  不能反映全面的、真实的情况。为厂避免类似的情形,心理学家通常会采用特定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个案研究法  足以个人或一个团体(如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最早是医生用来了解病人病情和生活史的一种方法。医生为了诊断正确,询问患者以往求诊经过,生活  起居习惯等,在性质上即属个案研究。后来个案研究法在心理学上得到应用。临床心理学家用得最多。此外,教育心理学上对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司法心理学上的个案凋查,上业心理学上  的个案分析,原则上都采用个案法。因为个案研究时,多半要追溯个案的背景资料,了解其生活经历,所以又称个案历史法。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个案研究法除了强调“个案”外,还有两个特征:一是广集个案资料。以司法心理学为例,要想研究个案的整个犯罪行为及犯罪的心理历程,在资料收集上必须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家庭背景、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身体特征、心理特征、过往创伤性经历、犯罪史等;二是兼采多种方法,如问卷法、测验法、身体检查等。  3.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心理学家活动的领域相当广阔。在咨询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医院,我们可以看到临床心理学家的身影,他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建议.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来访者健康成长,对那些有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如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补严重缺乏人文精神和独立人格这一人生缺憾的机会。……我知道把专业知识和精神用浅显有趣的方式和文字表达出来是极其困难,也是最能考察作者真实的知识与能力的:从各种细节来看,本套丛书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衷心希望这套丛书的编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永续的过程。做成一个像法国《这是什么》丛书的品牌。  ——河北:王紫薇 高二学生  感谢你们出了这么一套好书!通俗生动,是相当难得的社会科学普及物读:对我的文科学习大有帮助,懂得了很多事。人文知识在当今中国比科学技术还贫乏、紧缺,适合大众、学生的文科读物就更少了,感谢你们为我们文科学生办的这件好事。  ——昆明:陈太微 本科以本套丛书的思路、文风,得益者众、何愁书无销路。文无知音!  ——江苏:胡之云 大学毕业银行职员  我是个罪犯,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你们能把“人文社会科学”带进小学吗?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明白“人文社会科学”最好是“伦理学”、“社会学”、“法学”。如果我从小读到这些书该多好!  ——湖南:曹泽崎 服刑人员  作为人文科学殿堂的北大,值此新世纪之初出版此丛书,乃我之大幸,希望北大以其博大的胸怀让更多追求你的人们从你那里获得更多知识吧!  ——山西:申永军大专学生  这套丛书很有价值,能让我粗略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比较全面,而且作者都是国内有名的学者,希望继续出版更多的这类丛书。  ——浙江:邱芳烈 硕士学生

内容概要

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应用心理学副教授、基础心理学博土。《家庭与家教》杂志特约栏目主持、特约驻沪记者。编著出版了《十四岁青春初萌时》《养老院老年心理护理》等书,现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

书籍目录

阅读说明
总序
第一章什么是心理学
一 心理学是什么?
――可能的回答
二 关于心理学的“这些那些”
第二章精神分析
一 心灵的白昼与黑夜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二 无意识:魔鬼寓于神中
―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三 站在弗洛伊德的肩上
――阿德勒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第三章行为主义
一 心理学的神话:孩子是橡皮泥
―― 华生与行为主义
二 快乐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副产品
――斯金纳与激进的行为主义
三心理学家的形象:实验服、铅笔、迷宫中奔跑的老鼠?
――洛特和班杜拉的理论)
第四章人本主义
一 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 是“来访者”而不是病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三 关注心理健康的人
――马斯洛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五章人是如何触摸世界的
一 假如没有了感觉
二 视觉、听觉和痛党
第六章知觉及其研究
一 知觉及特征
二 知觉立体世界
――空间知觉
三 知觉的基本特性
四“两小儿辩日”
――错觉及产生原因
第七章记忆与遗忘
一 记忆有无规律?
二 多重记忆系统模型
三 不同的观点:认识越深记得越牢
四 遗忘是怎么回事?
五 一些有趣的记忆现象
第八章思维
一 概念与分类
二 推理
三 判断与决策
四 问题解决
第九章人类的社会性
一 我们害怕孤独
二 不可超越的个人空间
第十章社会教化
一 人生物性的潜能在社会环境中被激发
――人的社会化
二 “胡萝卜加大棒”
――社会教化下的服从
三 社会期望下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第十一章人真能做到我行我素吗?
一 不知觉中的社会促进行为
二 跟着大多数人走
――社会遵从
三 暴徒式的群众
――社会感染及团体暴力的产生
第十二章人际交往
一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利用
二 社会交往中的喜欢与吸引
推荐阅读书目
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读物一等奖,2002年全国优秀畅销书,首届知识工程推荐书目,2004年全国优秀输出版图书奖。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补严重缺乏人文精神和独立人格这一人生缺憾的机会。……我知道把专业知识和精神用浅显有趣的方式和文字表达出来是极其困难,也是最能考察作者真实的知识与能力的:从各种细节来看,本套丛书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衷心希望这套丛书的编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永续的过程。做成一个像法国《这是什么》丛书的品牌。  ——河北:王紫薇 高二学生  感谢你们出了这么一套好书!通俗生动,是相当难得的社会科学普及物读:对我的文科学习大有帮助,懂得了很多事。人文知识在当今中国比科学技术还贫乏、紧缺,适合大众、学生的文科读物就更少了,感谢你们为我们文科学生办的这件好事。  ——昆明:陈太微 本科       以本套丛书的思路、文风,得益者众、何愁书无销路。文无知音!  ——江苏:胡之云 大学毕业 银行职员  我是个罪犯,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你们能把“人文社会科学”带进小学吗?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明白“人文社会科学”最好是“伦理学”、“社会学”、 “法学”。如果我从小读到这些书该多好!  ——湖南:曹泽崎 服刑人员  作为人文科学殿堂的北大,值此新世纪之初出版此丛书,乃我之大幸,希望北大以其博大的胸怀让更多追求你的人们从你那里获得更多知识吧!  ——山西:申永军 大专 学生  这套丛书很有价值,能让我粗略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比较全面,而且作者都是国内有名的学者,希望继续出版更多的这类丛书。  ——浙江:邱芳烈 硕士 学生

作者简介

全书分“心理学是什么”、“研究个体的人”、“作为社会的人”、“不断发展的心理学”四篇。内容涉及众说纷纭心理学、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等。

图书封面


 心理学是什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本人社会学专业的,也学过社会心理学,但是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这本书算不上经典,不过用来入门还行吧,不难,能看得下去。
  •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 a线向 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 ;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另外,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马赫认为一个圆周的颜色和大小可以改变,但其圆周性不因之而变;一支曲调的连续的音符可以改变,但听来还是同样的曲调。马赫把圆周称为空间形式的感觉,曲调称为时间形式的感觉。 埃伦费尔期把这些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称为“形质”,并于1890年在一篇论文内提出形质的概念。他提问,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是一种新的元素还是旧的元素的集合呢?他的结论是一种新的元素。他认为一个正方形是四条直线构成的,但是“正方形”可不是这四条线的集合体,它是一种新的形式、性质或元素。所以马赫和埃伦费尔斯的研究只是要在旧有的元素外增加一个新的元素,并没有根本否定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则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 进行了不自然分析的产物。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 克勒说:“当我眼看面前的书桌时,我便看到许多界线分明的整体在视野内各别分开,桌面上有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条香烟等。”他为了证明这些分离整体的现实性,认为不妨试行将这些物体的部分与背景的部分合成另外一些整体,结果就可以有时失败,有时有较好的成就,但其所造成的新整体与自然的整体相形之下,就不免离奇古怪了,读者也许以为这是由于人们日常应用过这些东西,习惯于把它们看成分离的整体。 克勒说:“谁能否认一张纸、一支笔是大家熟悉的物体呢?我由于过去的经验知道它的用处和名称,因此,毫无犹豫地应当承认它们有充足的‘意义’。但是根据这些事实,可不能立即断言,如果不知道它们实际的功用,一张纸或一支笔就将在我们的视野内不能成为分离的整体。可能在我们具有那种知识之前,这同样的实物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也不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但是它们在视野内仍旧出现为个别的单元,分离的整体。”克勒还举出许多其他实例为证。总之,在克勒看来,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是单元,不是感觉元素。 韦特海默认为,很久以来,欧洲科学的特点是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将复杂的东西破成元素。现在“如果以活生生的经验请教于科学,问它对这些经验能够讲些什么,它便给你一大堆的元素如感觉、意象、感情、意志、动作和与这些元素有关的定律等 。它对你说,请吧!你就用它们重新组成你的经验吧。这就使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上陷入困难,引起了传统分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很明显,这个批评的矛头不仅针对感觉论,而且也针对联想主义。 韦特海默把这些学说,讥评为镶嵌说或包扎说。冯特认为心灵有将元素主动地综合为整体的统觉,但在韦特海默看来,这个统觉说还是让感觉元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至于格式塔则“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这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如果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 为了解释似动现象,韦特海默曾提出脑历程的交互影响的场论,认为脑内有一中心位置受了刺激时,便有一定大小的神经波传播出去像投石于水时所引起的涟谢一样。假使 a点和邻近的 b点先后受了刺激,则 a和 b之间产生了短路。如果 a点传出的涟漪达到最高峰,而有类似的兴奋圈恰恰从 b点来到,神经历程的方向便决定于a先到达的这个事实。a、b两点越加接近,似动历程产生的条件便越加有利,而这个历程就是一个广阔的特殊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便运用这个场论解释知觉单元的组合。波林说:“我们已经看到,格式塔心理学对于整体的重视导致其弟子们应用了场论。如果场内的材料由于互相作用的场力或由于它的作用类似于磁场或电场的作用而造成形状,那么经验的项目构成结合的图形就可以有时被理解了。” 格式塔心理学还用这个场论研究学习问题。克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被迫困居在特内里费岛,便从事于黑猩猩学习的实验。他给黑猩猩布置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观察它们如何解决问题,取得目的物——香蕉。这种情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 这种学习称作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得到的,以致它们只得进行盲目尝试,试而误,误而再试,最后侥幸得到了成功。而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或利用手杖将香蕉拉到手,或把箱子重叠起来,跃登其上取得高悬于屋顶下的香蕉,或将目的物推向相反的方向,用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总之,动物在顿悟学习的情境内,能够凭自己的智慧使整个学习场得到知觉的改组。本来是黑猩猩用作玩具的手杖,现在可变成它用以拉取目的物(香蕉)的工具了。 波林说:“心理学的这一新篇章把各项经验的组织描述为可感知的客体,再把这些客体的结构描述为更大的系统,而不与‘感觉’或其‘属性’发生任何关系”。波林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总结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
  •     我好像两天之内就把这书读完了,应该是我读的书中比较快的一本……感觉把一些基本理论介绍到了,看起来挺长知识的。使我了解到一些心理学的流派和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对于我这种基本没接触过心理学的人是本不错的扫盲读本。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通俗易懂,很好的心理学入门书籍
  •     大学教材= =
  •     拖了两星期总算看完了,算心理学经典入门吧,不深刻但是基本框架介绍得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
  •     高中启蒙书之一
  •     中规中矩的教材 还是心理学与生活好看
  •     很好的科普教材~
  •     2004年4月10日;2007年10月4日
  •     这是我第一次看心理学有关的书,这本书可以算上不错的心理学方面的入门书,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也解答了之前的一些困惑,学习心理学不仅可以助长智慧,也可以让人更好的去在复杂的社会中前行。
  •     聊甚于无的心理学科普作品
  •     科普好书。
  •     入门,还行
  •     比较全面,但既然全面内容就有限了,跟买的心里感觉不同,对心里学历史介绍的较多,对于对心里学不怎么了解的我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
  •     高一水平
  •     入门。
  •     读博期间所读。入门读物,简单易懂
  •     这一套书都比较通俗易懂。这本描述心理学的小书,可以让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人有兴趣地看下去,而且印象深刻。有一位好朋友,听说我接触心理学后给我短信:“那是我最喜欢的专业。”可是她现在学法律,不能专心攻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前不久看到我这本书,翻后说:“确实不错。”
  •     实话说,暑假看完的,当时没有点读过是因为还没做笔记,然而时隔这么久,要再想做笔记,变得难上加难了,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我还是不太懂,不过书后推荐的书目今后或许会找时间看看,要了解一门学科,毕竟不能光靠一本书:)
  •     算得上合格的入门书
  •     入门读物,有收获。
  •     适合非本专业人士的扫盲读物。
  •     3.6。入门嘛,不挑剔。社会化那块真心偏多了。
  •     看完了。不错,写得通俗易懂的。以后会再买这个系列的。
  •     好久远的东东
  •     一般般的心理学入门书籍,要不是图书馆那些该死的家伙把那几本大部头全借完了,我是绝对不会用这本书入门的
  •     可能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可能这本书一般,但我觉得这本书扫盲是可以。
  •     介绍的还是很通俗易懂,不过没有看过别的心理学导论书,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还是满有帮助的。以后不怕学心理学的人了,读心术什么的都是吹的
  •     入门读物
  •     帮朋友买的,说是非常好
  •     还行
  •     心理学入门书。。。很好读,很好懂,有启发性,介绍的知识也是浅显基本的,看完以后会很想去继续深入看一些各派别的书,我对人本主义很感兴趣呀~~~有空要找来读一读。。。
  •     通俗易懂,入门的好读物
  •     不建议看这本书,不是说不好,而是因为有更好的。
  •     有错别字。
  •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搏动人心#—这几日回家过年,抽空看完这本书...感谢@Tdym 老师在大学时领我进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大门,这可能是我放弃研究自然科学而成为一位英语教师的转折点!想起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感慨先生的眼界,科学技术好赶,而#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路漫漫...中国每年培养博士数量世界第一,而垃圾论文数量也世界第一,在大学里1/2强的时间用于学英语!
  •     非常不错,让我理解了主观的东西也有很多规律,也是一门科学。
  •     入门读本 理论+实用 多尝试 尽管知行合一很难。
  •     通俗易懂,可以说是生活心理学,有很多生活例子和有趣的心理实验。
  •     实话实说,这本心理学普及性质的小册子总体还是不错的,没有用太多晦涩的术语进行阐释,最终也介绍了三大流派(虽说今日看来,这三大流派也属学术史的范畴)以及一些学术前沿的课题,适合中学生来看。
  •     我当时开玩笑才说我要当心理医生的,,,
  •     挺不错的,入门小册子。半个下午读完,粗粗地构建了心理学知识体系。
  •     看得我心情激荡
  •     教科书味太重,入门普及书写成这样,估计一般人没看几页就兴致全无了吧
  •     很入门~前半部分是精华^_^
  •     入门,了解大概框架
  •     入门书
  •     09年读过。
  •     入门可以稍微读读。
  •     高中时候看的。决定了我大学时候的专业。并不是这书有多么好,而是它引我走入了心理学的大门。
  •     不记得谁借给我了,当时还是中学生。完全符合标题,内容很浅很生动。
  •     简明而系统,对于扫盲的愿望,算是五星级达成。心理学入门推荐读物。
  •     入门读物,挺不错的。第二版的排版、印刷、纸质都不如第一版,内容也只是添加一篇展望而已。
  •     看看荣格的理论
  •     学点心理学也不错
  •     要是想稍微认真学心理学的或者本科以上程度的就别看了。语言幼稚,内容简单。
  •     前几章比较好,社会性几章写的很太监,很反感
  •     通俗易懂,入门浅显
  •     当年看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 难得的国产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