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9272651
作者: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页数:103页

内容概要

让-雅克·卢梭 (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等。

书籍目录

献给日内瓦共和国/1
序/10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6
第一部分/19
第二部分/45
作者附注/72
译者后记/102

作者简介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卢梭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全部世界观的基础,他看到了私有制得以产生的条件与“铁和谷物”的应用有关,与“一个人具有两个人吃的粮食”有关。剥削和压迫以此为基础,同时也为文明社会一切罪恶活动提供了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辨证说法”。卢梭说:人生来是自由的,但他到处都被锁链拴住。八十六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喊出了“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他们笔下的锁链当然是同一副锁链。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平等与不平等的争论由来已久,尽管卢梭的价值观厌恶不平等,但是此书的主要内容不是在抨击不平等,而是探讨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卢梭娴熟地运用辩证法,从野蛮人一直推演到现在文明人,引用了一些旅行家对非洲等地的原始部落的观察;虽然采用对比、假设等论证方式不是天衣无缝,但是总体上分析还是客观不抱偏见的。卢梭认为,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并非来自自然,而是来自社会本身的发展。为此,他从人类最初的状态——原始人开始论述,试图阐述野蛮人的世界里没有不平等。而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我的不断完善,逐渐地改变了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才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发展出经济、政治、地位、名望等方方面面的不平等。“如果我们从这些不同的革命中观察不平等的进展,我们将能够看到:法律和财产权的建立是第一个阶段;官职的设置是第二个阶段;合法权利转化为专制权力是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富人和穷人的情形在第一个阶段被认可;强者和弱者的情形在第二个阶段被认可;主人和奴隶的情形在第三个阶段被认可。最后一种状态乃是不平等的最高点……”(第65页)可以说,卢梭“私有制催生不平等”这一论点,同样地出现在了后来的马克思的理论当中;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面评价卢梭“可以说是精彩地显示了自己的辩证的起源”。但是卢梭在方法论上所采用的唯心主义使得他的分析存在一些漏洞,此书的译者在后记里面说:“卢梭对该文所有论点的论述都是建立在原始人的基础上的,他将原始人假想为一个独居于森林的野蛮人,而这一点是得自森林深处的默想。”(第103页)也就是说,卢梭论述的一些基础,是他假想出来的,缺乏实际证据支持。许多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采用道德来评判事物的好坏,这么做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可是这么做并不理性。卢梭此书的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摒弃了感情色彩看问题,避免了站在现代人角度分析原始人的“参考系乱用”的错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点唯物主义的色彩:“因此, 我们可以说野蛮人并不是邪恶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善良。这一点可以从阻止他们做坏事的既不是智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感的平静和对于邪恶的无知中得到验证。”(第36页)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亦是争执已久,但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说,野蛮人的智力根本没有善恶概念,他们只会做夺取食物、栖息地、交配权这些对自己有利的本能事件,也就是说,人性本利。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不应用道德善恶来评判。“参考系乱用”这种错误,大多数人很难避免,人们天然地有一种用自己价值观衡量一切的冲动。很多事情,从我们这个时代看来是这个样子,但从古人所处的时代看来是另一个样子。我提倡,我们应该多读一点那些处在历史转折期的人们写的书,因为他们站在历史的转折处,对新旧两个时代、两种风格都能观察得到,看待问题的眼光更加立体。卢梭在论证原始人所处的时代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还连带着试图论述人类与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语言的起源、法律的起源等一大堆问题。要论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个话题,引用上面那些话题来作为支撑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些问题同样是非常严谨的话题,每一个都可以写一本书了,而把摊子铺得太大,则远不是卢梭这本书能够覆盖得了的。在一些具体的问题的细节上,我也发现了不少漏洞。“第二,土地越是被耕种,更加勤奋的居民越是需要更为充裕的各种农产品,土地的破坏,即适于植物种植的物质的流失,就越是加速。”(第76页)卢梭这段话是试图证明人类的耕种会破坏土地,即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自然变得更加荒芜。如果这句话用来证明刀耕火种这种原始种植方式会破坏土地,那是对的;但是他忽略了人们已经学会用人畜粪便给土地施肥来回馈土地。卢梭非常仰慕原始人的生活,他看到了社会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纷争,而原始人的生活里则表现出宁静。“我知道被奴役的人们只会不断吹嘘他们在枷锁中享受到的和平与安宁,其实他们是把悲惨的奴役状态称为和平。但是,当我们看到自由民族为了保护他们仅有的财产时,他们甘愿牺牲快乐、安宁、财富、权力,甚至是生命本身的时候;当我看到生来自由的一些动物,因为憎恨被囚禁而撞向牢笼的栅栏,撞破了头的时候;当我看到成千上万赤裸裸的野蛮人鄙视欧洲人的骄奢淫逸,只为保持他们的独立而甘冒饥饿、战火、刀剑和死亡的风险的时候,我感到关于‘自由’的讨论是与奴隶无关的。” (第60页)卢梭向往一种纯自然主义的生活,在这点上似乎跟道家思想很像。“如果他们生活在既不畏惧任何人的邪恶,也不期望任何人对他行善的状态中,是否会比不得不生活在普遍的人身依附和不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更加幸福呢?”(第35页)“既不畏惧任何人的邪恶,也不期望任何人对他行善”这句话很像早期道家思想代表杨朱的“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早期道家倡导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小国寡民的生活,在卢梭的言论中又看到了。至于这种生活好不好,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此避免做主观性判断。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好一出不动声色的离间计
  •     从原始社会进入农工业社会,生产效率更高的人拥有了更多农产品,慢慢积累了更多的生产资料。从此一环扣一环诞生了法律官职。所以,人类的不平等归根结底是自身能力的差异。
  •     第二章很精彩 人们为了给他人戴上枷锁,不惜同意自己先戴上枷锁。想要得到一个不愿意命令他人的人的服从是非常困难的。 /一旦渴求他人关注,即意味着丧失了自由。 不平等的根源,并非能力,而是对于他人关注的渴望
  •     4.5
  •     作者通过野蛮人和进化人的比较和演化,说明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推理层层推进,有理有据,语言文字优美雄壮,引发大思考,比如渴望他人的关注啦,比如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与人类欲望的膨胀啦,和《道德经》还有佛学思考吻合,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读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