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六抽小柜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208119222
作者:杨凯麟
页数:230页

内容概要

童年时居住的日式木质房屋,神隐式的祖父所珍藏、遗留下来的多格小柜,让当时还很懵懂的作者心中,暗暗埋藏下了收藏这些古老事物的愿望。
杨凯麟,巴黎第八大学哲学场域与转型研究所博士,研究文学、艺术与当代法国思想,曾获《中央日报》海外小说奖。现为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杨凯麟博士,右手写论文,左手写散文。他旅居法国十年,长住欧洲的他,学的是西方的哲学与艺术,返台后在大学里教授的也是这两门课。出乎意料般,却钟情于台湾的古老物事,甚至投入了旁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热情,尝试重新寻获台湾生活的美好质地。他从“逃离”开始——逃离现代的速食、做作与浮躁——一头扎入民艺世界,与老东西感动相处,无法折返。
走进他家,放眼望去,所有家具摆设,都是今日已不复见的逸品,叫人忍不住惊呼连连。
他说,每一件老东西,在时间的淘洗下,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明灭闪烁着,悠长生命所充盈的灵光。
因为惜情与念旧,他决定写下这些光晕所照亮的细微的人、事,以及与他因此而熟稔、因熟稔而相惜的民艺人。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一种少年同伴的时光冒险邀请•骆以军
9
推荐序二:游牧与放逐•郑颖
12
自序:民艺这条路•杨凯麟
在老厝里
18
菜橱与饭斗架
21
方凳
23
灶椅
25
六抽小柜
28
红眠床与和室桌
32
樟木箱
34
镜台
37
风狮爷
40
剑狮
43
鸦片炉
46
八音钟与小鱼盘
49
小铁狮
51
魁星踢斗
55
花柴
58
茄冬入石柳插角
61
瓜筒
64
金炼成陶瓮
67
石臼与猪槽
70
•要收藏,就不要忌讳
在柑仔店里
74
玻璃橱
80
烟酒橱
84
米柜
86
掌柜桌
89
钱柜
91
小木柜
95
杂什担
97
老招牌
100
玻璃糖罐与花瓶
103
牛奶灯
105
新力宝宝与Q比娃娃
107
外送提盒
110
糕饼模与粿印
在寺庙里
116
囝仔神
119
观音缘
122
送子观音
124
广泽尊王
127
土地公
130
虎爷
133
憨番会社•一
136
憨番会社•二
140
憨番会社•三
142
憨番会社•四
144
神龛
147
倒吊花篮
150
花鸟插角
153
鳌鱼
157
狮座
162
石狮
165
汤盘
168
大鼓
171
庙门
在医馆里
176
医生椅与小圆凳
179
候诊椅
184
书桌与书橱
188
波普风沙发
191
孔雀椅
195
火钵
198
•医馆民艺物语
201
后记:因为相知,所以懂

作者简介

物的生命,从来比人悠长。一只上了锁的多格小柜,让许多老灵魂重新齐聚一堂,构成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也牵起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系与令人动容的传奇。封存在老物件里的是最地道的祖辈记忆,也是让人回味再三的百来年台湾风土人情。
《祖父的六抽小柜》以从老宅翻索而出老物件──含括食衣住行、商业、民间信仰等类别──用“说书讲古”的方式娓娓道出旧物里浓厚的人情味,以及祖辈百来年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轨迹。
那些老物件的价值除了创作者赋予它的艺术成分外,不外乎就是它的历史了,不管经过几手曾为何人所收藏,人所投入的情感不会被抹灭,就像写真一样。与台湾老东西的相处,从来就是一种生命中最真实的感动。
许多地方的平民生活怀旧风情,如今或许只能在G.O.D.连锁店里寻找,而台湾的“怀旧”,说不定还留存在祖父祖母家中。翻看一则则老物件的故事,令人不由得忆起幼时在那些老房子里度过寒暑假的时光……


 祖父的六抽小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生中借着物件藏匿许多秘密,辛苦不语,默默注视。” 有着二十几年民艺人资历的阿枝说。对于有着收藏癖的民艺人而言,开一间自家店号的博物馆、怀旧餐厅或是民艺商店,才是最大的梦想。而这一切,阿枝都做到了。当年她与老公奔驰在高速公路上,日以继夜地南北找货,在最繁华的商业路段开店,甚至当怀旧餐厅还未为风尚时,他们已经开了起来,并经营台湾古早味饭菜。在台湾,与阿枝一样有着热情的民艺人,都深爱着饱经岁月浸染、数十载经人手摩挲抚平、藏匿许多生命秘密的古物。也正是蕴藏在他们内心中浓浓的感情,才有了这些可爱的人,感动的事。缘于对岁月的情,对裂损断残之物的怜惜之心,才有了杨凯麟对古物的喜爱,才有了回忆这段温馨又充满乐趣的收藏之旅的文字,才有了这盈满浓郁怀旧之思的书籍——《祖父的六抽小柜》。杨凯麟布满屋子的老家具中,唯独祖父留下的六抽小柜,是由家族传承下来的物件。也是由于他对这六抽小柜一时的不舍,才保留在身边。没想到,这份对古物的情怀和不舍,让他在收藏古物的路上越走越远,深深地迷恋起来。杨凯麟收藏的古物,是褪却市场浮躁后,对古物形制和品味的喜好。能在他屋子一隅有所位置的古物,全凭他的眼缘,也极特别。你仿佛能看到一个流连于古物中的耐心且忘怀的心细男子,在杂乱的古物中反反复复地寻找,仔仔细细地品察,最终在并不起眼的地方,拿出能让你瞬间发出:“我怎么就没看到”感叹的别致古物,让你不禁眼红起来。他将曾置身于古厝、柑仔店、寺庙和医馆里的一些古物藏为己有。有普通常见的,也有鲜少人喜好的。虽说杨凯麟收藏的古物中普通常见的并不少,比如菜橱、红眠床、石臼与猪槽、玻璃糖罐与花瓶、神龛、汤盘、大鼓以及医生椅、候诊椅等。但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古物,却有着独特的设计与形制,其中的神韵是收藏者与古物的传情所在,仿佛冥冥之中,它们施展了法术,让收藏者将它们一一带回去。那鲜少有人喜好的,比如糕饼模子与粿印、玻璃橱、牛奶灯、新力宝宝与Q比娃娃,却被杨凯麟一个接一个地买回来。如若不是他本人,你很难解读其中的兴味,所以从收藏的古物中,恰好能了解到收藏者独特的癖好。杨凯麟所收藏的古物,无论是工艺、形制还是所传达的韵味,正应了精挑细选四字。被收藏回来的古物,定是几经琢磨,无时不向你传达着收藏者的审美和品味。菜橱是日常所常见的物品,只是杨凯麟买回来的,却是与饭斗橱结合的“复合式民艺家具”。镜台是性格鲜明的女性常用家具,只是杨凯麟买回来的,却是有着磨砂刻出的明月花草的古旧镜面。他在众多匠气十足的镜台中,寻得一个精细做工、温婉动人、设计考究且保存完整的,实属令人艳羡不已。碗公盘子是民艺的基本主题,只是杨凯麟买回来的,定是那个让他怦然心动,与众不同的。古朴氤氲的气息是必不可少的,灵动的手绘,需能饱含生活趣味,要透着喜感与喜气。杨凯麟追寻的,是古朴与喜感之外,那令人感动的安稳与静好,那令人在心底所荡出的笑意。不仅如此,他的古物中,还有别致有情趣的。比如虎爷、憨番会社、观音缘、剑师、风师爷等。听着这些憨雅可爱的名字,也不禁喜欢起来。杨凯麟将每一个收藏的物品都拍下来,并在书中留下它们永远的印记,并附上他的形容和描述,细腻的文字非常传神。“许多虎爷目光涣散,这只的眼神也不锐利,但是双眼上吊额头堆挤,而且调皮,两脚前扑,翘着S形长尾转头瞪人。大粒头上长了两片小耳,陪着似乎自己无法控制的一排龅牙,这只虎爷仍有小兽的无忧与天真。”杨凯麟对于这只小佛像的迷恋,还在于它有着一颗蒜头鼻,虎尾翘成一个夸张的大问号,既让他感到白目极了,又让他心动于虎爷撒娇讨食、一副看你能怎样的赖皮姿态。 杨凯麟还得意于收藏了一个不同于千篇一律的印模形制,而是饱含民间工艺质朴野趣,完全由工匠凭手感捏就的风师爷。“风师爷不骑马却骑短胖滑稽的大嘴师,拉弓作势欲射,但相貌却毫不凶狠,天生是小儿玩具相。我留下来的风师爷都喜气洋洋,憨傻可爱,最宜节庆。”不由得杨凯麟喜欢万分,如若摆放在自家中,也会欢喜不已吧。杨凯麟所收藏回来的古物,携满了找寻的热情,是寻寻觅觅后蓦然回首的投缘。他洋溢的收藏热情,让他成为大眷村跳蚤市场最勤奋的青年。好几年的周末清晨,杨凯麟都会风雨无阻地到蚤市报到。每周的报到,使得专卖生铁制成品的老夫妇将一只巨无霸黄铜水龙头预留给他。这种民艺人与贩仔之间的独特感情,在杨凯麟的民艺收藏路上,已有很多。与杨凯麟一样热衷于民艺收藏的人,更是相聚在一起,有时兴味盎然地一聊几小时,有时遍踏台湾南北部寻找着投缘的古物。这段略有寂寞的收藏古物之旅,因为彼此的热情,而温暖不减。“即使已经成为营生,民艺人仍不免有情,并因感情而每个人个性十足地做着生意。”正是杨凯麟所接触的那些在民艺之路上已坚持走过无数春秋的人,才让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个性十足地做着民艺收藏和经营的事业实属不易,却是缘于民艺人和贩仔内心深处深深的感情。收罗一切民艺出版品的高仔,为资讯匮乏的民艺界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他曾在古厝门口翻出一件矿物彩完好的华美衣裤架,和太太骑摩托车一路吹口哨欢喜回家的场景,令人动容。发出“民艺文物是我一生志业,成与败都无关紧要,而唤醒本土文物意识,对收藏者有所交代才是紧要的”豪言的,则是身经百战、爱恨分明、眼光独到且有枭雄性格的余仔。有着独特美学素养且眼光犀利准确有品位的叶桑,坐拥着令人畅想能汇聚珍宝的顶楼,他不仅热爱油画,还是资深山友。而他的太太雍容漂亮,拉得动听的大提琴,使杨凯麟在门外聆听许久,如沐甘霖。杨凯麟也幻想着自己误闯深宅大院,寄情田间遍植桂花的别墅。不怪他有着幻想,当几十个隆着龟背纹路的肥皂如活物一般蹦跳而出时,掉满一地的心情,是落花的好时节,给杨凯麟的收藏之旅平添一抹沁人的温馨。这是本温情的书,是有关生命与物的故事,是宁静的喜悦。它所能提供实用的收藏信息少之又少。但在言语间,它却会带给你来自生命的感悟。你会体会到怎样与老东西缓慢相处,学会细心呵护周遭万物,戒绝“用时随便,用后丢弃,再买就有”的坏习性。你会体味到台湾旧时的民俗风情,唤起或留下关于担着杂什担沿街叫卖针线杂货、豆花凉粉、米浆早点等古老行业的记忆。你会了解些许台湾日据时期的生活物品,构图为翘着胡子的日本军阀的日本仁丹老招牌,作为日据时代气氛的主要符号的牛奶灯,曾叫“新力”的索尼牌“新力宝宝”,还有那个名气十足的金炼成陶瓮。你会欣赏到,在台湾专事勾勒庙门的彩绘大师潘丽水的画作。你还能听到老贩仔和与古物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之间的故事,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成独特的友人,定会让你唏嘘不已。你还会回想起与这些古物共通的回忆,旧时烧水煮饭时的灶椅、候诊外的候诊椅、装点杂什的小木柜,是否也牵扯出你许多有关它们的思绪?日据时期雅致的鸦片炉,想必你也会好奇关于它的一段故事。杨凯麟在收藏这些古物的同时,又与古物有了共同的回忆,赋予了这些古物更深厚的生命积淀。在深夜竞拍是神有鬼相的桐木鳌鱼莲花魁星踢斗,杨凯麟在一种以秒计数的时间中暂且丧失时间感,以几十来回的“厮杀”获得高出预算两倍价格的价钱终于将它拿下,这紧迫的拍价中,是他对这古物的钟情。抬着让他几次瘫软于地的猪槽,一路上沉甸甸的后车厢几乎贴地刮擦而行的经历,却没法阻断他悠闲自在地养出由鲜绿水草和小鱼形成的迷你生态圈,虽然在不大的阳台上走路不小心踢到让他痛彻心扉,但却仍然乐此不疲。每一件古物承载的,是比人更久远的记忆。它们是悠久历史中,灵动的一笔。在充满生命机缘与偶遇的古物收藏中,这古旧的东西由经一代代人传承,伴随着每一个拥有者一起老去,它愈久弥香,散发着岁月的光泽,不多言语地流经他人的生命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是生命中多么华美的经历。
  •     文/夏丽柠我执着地喜欢上一位香港女作家,西西。原因特别简单,她手工缝制布娃、毛熊。我不恋物,可却钟情于有情感的东西。西西的手工熊寄托着她对生活的感恩与希望。她患乳癌,术后留下后遗症,右手失灵。她遂改用左手写作,并开始制作布艺。我曾经想,若她百年之后,这些熊娃儿们必将失落人间,谁来像她一样呵护它们,谁又来令它们的前生今世流芳久长?读了《祖父的六抽小柜》,我的心里踏实些了。有这样一群人会惜物如己出,他们认为:物的生命其实比人久长。杨凯麟是其中的代表。不要以为收藏旧物的都是老人家,杨凯麟在旧物面前永远都是个年轻人。作为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的他,身体力行,去传承和保护这些许多人眼中的破败和残缺。他在台湾百年民间艺术品中发现的美远不逊于他在法国学习的哲学与艺术。尽管骆以军和郑颖为本书所作序言会让人感觉到与老东西相处的神乎其神,可褪去行为的宿命,呈现给我们的是万代繁衍中的伟大精神。就像郑颖所说:“每一件老东西在时间的洗淘下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明灭闪烁着悠长生命所充盈的灵光。”猛然想起收藏旧书的董桥说过的话:人生流离,书是故乡。杨凯麟们的故乡恐怕是一个又一个的红樟木箱吧!听说法国人是不太买新家具的。每次走在巴黎城中的大街上,陪同的朋友用脚戳着地上的方砖对我说,这块几百年,那块上千年的时候,心里都会升起莫名的惆怅。我身陷于一个崭新的世界,新造的大街,新建的楼房,新装修的卧室,新买的家具……曾经为焕然一新而沾沾自喜的我在古老的面前瞬间溃败。都说智慧在民间,可我们这些时间的子民却无法在老物件面前俯首称臣。对于时间的遗忘,让我们活得像个罪人。本书最令人感动的是在演绎一批批民间艺术品的滚滚红尘。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不曾享受荣华富贵。通俗点说,它们不是古董拍卖行的宠儿,在类似于《鉴宝》的节目里永远是寂寞的看客。它们只是邻家阿公的一只菜橱,隔壁阿婆的一架碗柜,外婆常坐的一枚方凳和祖父留下来的一件六抽小柜。它们的身份太平民了,年代也并不久远,存世较多,散落民间。材质就是些平庸的桧木、樟木和铁,甚至连今朝有钱人家里刻意摆放的昂贵的红木和花梨木都不及。为人们赚不了大钱的东西,人们才不觉得那么稀罕!可是,收藏的价值在哪里?与其说民艺收藏家们在收藏器物,不如说他们在收集时间或是一种精神。我们仿佛坐上了小叮当的时光机,穿梭回到旧时代。而老东西,便是开启时光机的手柄,那一幕幕的旧时风月,一段段传奇故事翩翩上演。如果哪家拥有一件老东西,就等于赎回了记忆,挽住了生命。有机会做一个时空梦旅人,是何等幸福之事。乍听“时空梦旅人”的头衔,好似穿越。其实,他们就是如书中所述,目光敏锐的老收藏人谢桑;台南乡间开古董文玩展示屋的阿海;在跳蚤市场摆摊的苏仔和专门拆庙卖花柴的胡须仔,他们像古物件一样散落在乡间,日复一日地做着可遇不可求的事。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们对于民艺品岂止是懂得,而是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杨凯麟曾提到在市场看中一件漂亮的日据时代高脚冰碗,正与贩仔讨价还价间,冰碗突然在阳光下发出脆响,破碎成仁。此情此景,像极了阿赫玛托娃的诗句:“因为影子想与身体握别,因为肉体想与灵魂分开,所以,现在我想被遗忘。”冰碗累了,以自己的方式向尘世告别。我们失去的不是一只冰碗,而是讨不回来的生命。读罢全书,会感受到一种尊重生命的力量。现代文明催促人类进步,但真正的进步不是弃物,而是尽量去捡拾那些失落在时空隧道里的美。一切皆新是生命的耻辱,越是平凡的东西,越是滋生美的源泉。惜物,便是穿越层层叠叠的万物,就像在翻阅一本虚幻的书,让纪伯伦的向死而生变得从容。转载请告知
  •     因为自己也爱旧物,只是没有去罗列过喜爱的原因。所以,对待这本书,只是翻阅图片,照片拍摄的很好,仅从图片都能感受到美好与时光的流转。至于作者寻寻觅觅的过程,没什么兴趣去一探究竟,不外是身为外物所累。至于自己的实物,只待机缘而已。只怕也是力所能及时,也都累到自己身上了。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序文精彩,正文精彩,图片精彩。处处精彩。
  •     烂,太失望了
  •     从董桥的高贵顺到杨凯麟的民艺,有意思极了,让人怦然心动,满满的喜乐~
  •     放在枕边随手翻翻。每一页都有一个美丽的老物件儿。文字平淡,好在也不刻意追求博学炫耀,总算无过。反倒是序言有点过劲儿了,不太搭调。图片赏心悦目。迷人的是欣赏美巡访美的生活。叫人艳羡。
  •     旧物是历史中灵动的一笔。岁月沉淀了旧物,而人与旧物的往事,更是让旧物的生命历久弥新。旧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历经了一个又一个主人,仍然散发出古朴的光泽,还有比这更华美的事情吗?
  •     声明不是诘曲聱牙的古董收藏家,杨先生称自己为民艺人,但离收集求深求全的民艺人也有点远,日文中"古道具"放中文也不妥当,老物收集生活家?
  •     3.5,风格颇似欧阳应霁
  •     与老东西相处要缓慢,静观而后动。
  •     图文并茂,感情真挚细腻,是对民艺事业鼎盛时期的怀念,也是作者民艺收藏历程的点滴回忆及人生感悟。此书可反复阅读。
  •     老橱柜、红眠床......我家也还留着,并且仍在使用。看着书里的种种,觉得很亲切。
  •     翻着看看老物件还是可以的
  •     收藏故事,知识性不强。老物件多为台湾日据时期的物品,作者的经历也没什么特别的,表达的情感也一般。作者给人一种很还念日据时期的感觉,把“先生”称为“桑”,令我很不喜欢。
  •     物的生命,从来比人悠长。
  •     本来以为是故事性内容,其实是作者本人对小众文物的介绍以及喜爱
  •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台湾民艺收藏家杨凯麟的这本书,图文并茂,都是他收藏的台湾民艺老物件。不同于博物馆藏品介绍,也不同于对某类物件的图解说明,这些藏品种类其实丰富芜杂,但有共同的一点是:心动心仪。作者在分门别类介绍时,都会把如何淘得的经过说一下,大多都是看过后回到家念念不舍再决定买下的,买下的未必是极品珍品,却是必有与作者兴趣勾连之所在,或古拙或清简或承载岁月特别的回忆……四种地方觅得:老厝、柑仔店、寺庙和医馆。老厝里觅得菜橱、方凳、小柜、眠床、樟木箱、剑狮、花柴、插角……柑仔店觅得玻璃橱、 烟酒橱、米柜、掌柜桌、钱柜、小木柜、杂什担、老招牌、玻璃糖罐与花瓶……寺庙里觅得囝仔神、观音、憨番、鳌鱼、汤盘、大鼓……医馆里觅得医生椅、候诊椅、孔雀椅……台湾民艺的可爱质朴,其中融入了很多日据遗风。
  •     文笔图片俱佳。
  •     有几个柜子好想买哦
  •     我是在《国家人文历史》第一次看到这书的推荐,当即就被那种质朴的颜色、光晕和因时间抚摸形成的光滑感觉所吸引。只是看豆瓣才发现这书居然如此冷门。
  •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     我总觉得老一辈留下的遗产就该是这样的。美好,琐屑,生活,物质。
  •     以为是部关于祖父的小说…
  •     作者深爱收藏,却也幽默风趣,明白老物自有意志,强求不得,虽有遗憾,亦不强求。 走……,我带你去……看,这是作者和贩仔、同好间最常见的对话,和吃货心中“走,我带你去吃……”毫无差别,一切都是源于喜爱。你我都是欢喜的。
  •     很有意思的。
  •     老物件都很迷人,文字部分却太半讲诉的是收藏的经历,旧主人的形象吉光片羽地闪现在对物件的不舍售卖情节中,让人觉得不忍,从出生就一直使用着的四条凳子才不是什么既然卖掉了三根顺便再卖多一根的无所谓,真希望作者的收藏品都是因为旧主人后裔远走他乡而顺势接收的,或者从那些不识货角落里捡出来代为照看的,活生生地看着它们同每日淫浸的旧主人撕裂开让人觉得满屋的收藏品都失去了生命力.
  •     物件無情人有情。念舊之人,必然是感情豐富之人。
  •     台湾民艺确实走在大陆之前很多,大陆上世纪前期出现的文化断层加上后期的经济超速发展带来的结果不容小视。
  •     图片拍得太美了,通过把老物放在映衬其时代的昏黄光影下,处处散发出古朴的美。或许有些人觉得作者重点写收藏历程,却不写旧物之罕而有点平淡无奇吧。不要急,请慢慢细嚼那一段段宁静的文字,那股生活的味道就会跃然纸上。与遇见的旧物一样,随缘
  •     突然发现民间艺术倒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柜子、提篮之类,价格不高,放着也好看。但那种玻璃大柜实在是有些消受不了。这本书出大陆版,对其中的台湾术语如柑仔之类的却没什么解释,实在是出得粗糙。两岸文化,尤其是日据时期后,有些渐行渐远。
  •     民艺不真是古董,因为有人间的䦆气,有风雪尘霜与磕碰拂拭的生命肌理,是晒过阳光经受风寒跟着使用的人一起成长衰老的。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     照片可以,内容缺乏营养,第一篇推荐文写的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