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编制创新》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60855709
作者: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论坛组委会
页数:198页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编制创新》的笔记-第19页 -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指标设计存在树形分解与相互交叉两种形式。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导向: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导向,评价和引导目标实现;
特点:宏观综合,整体性与战略性;
实施主体:涉及各个部门。
实施调控指标体系:
导向:总体规划实施的技术控制导向,指导区县总规编制;
特点: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技术内容(用地、交通等);
实施主体:规土局。三大模块: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政策区控制;
四大专项:住房与公建、综合交通、生态环境、资源与安全。指标体系设计创新:
一、借鉴国外国内经验,研发多个子指标合成的综合指数:1、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2、区域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3、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指数;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5、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实施综合指数;6、用地结构优化指数;7、物流指数。
二、六大“以人为本”指标:1、400m公园覆盖率(步行范围内的公园);2、自行车道改善长度(改善现有自行车交通的环境);3、休闲绿道线密度(居民就近使用休闲绿道的方便程度);4、平均通勤时间(直接反映居民通勤的感受);5、职住平衡指数(居住地与就业岗位的平衡情况);6、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覆盖率(满足居民家庭智能生活要求的能力)。
三、六大上海特色指标:1、中环以外轨道交通线网长度(以轨道交通引导上海城市结构疏解);2、城市外围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以公共服务引导城市结构疏解);3、工业用地转化率(上海产业结构转型);4、宅基地转化率(上海宅基地的潜在存量土地资源);5、农村居民点集中度(促进村庄建设的土地集约);6、WiFi覆盖的智能城区的面积(引导上海实现智慧城市)和新增注册公司数量增长率(衡量上海环境是否适于创业,能留住人才)。
四、五大新型发展指标:1、再利用土地比重;2、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3、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4、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编制创新》的笔记-第16页 - 特大城市新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以上海为例

按照经济学认识,城市是各类要素集聚的产物,其价值在于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对于上海而言,一方面在市场力的驱动下人口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中心城人口密度超过东京、纽约等世界城市,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这就意味着上海面临“增”与“控”的矛盾处境。在当前阶段,新城应该成为破解上海空间发展困境的突破口,发挥承载新增人口、疏解中心城人口的主要空间作用。三个基本规律:一是关注区域,区域一体化是世界城市人口和功能疏解的必由之路。通过纽约、东京的案例发现,中心区20km半径范围内的人口相对均衡布局,而上海10km半径范围内(即中心城)人口密度超高,而外围密度偏低。人口能否疏解的关键是功能是否疏解。二是关注圈层,时空距离仍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核心层、联系层、外围层。三是关注廊道,世界城市通常呈现典型的廊道生长特征,廊道是新城选址的重要依据,同时可通过规划设施供给引导。上海空间体系发展策略,“圈层定模式,廊道定重点”。核心层强调融入中心城发展,重点是功能外迁、产业升级、品质提升。联系层强调建设以特色服务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重点是强化市级功能集聚,加强公共服务、交通服务供给。外围层强调建设以先进产业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重点是强化先进产业功能,促进职住平衡,同时简政放权,独立运作。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编制创新》的笔记-第9页 - 场所·结构·治理——我国大都市区空间发展与总体规划

大都市区总体规划改进有三个方向:1、全方位综合考察人口、功能、土地使用、公共交通,重塑大都市区的内在结构;2、充分重视场所创造,把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部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塑造好贴近居民活动尺度的社会空间场所,改善中国的城市品质;3、充分发挥规划作为配置空间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深化改革空间治理体系,改善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审批。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编制创新》的笔记-第14页 -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的技术与方法

城市中心体系是在一个城市中,由不同主导职能、不同等级规模、不同服务范围的中心区集合构成,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对中心体系的空间界定以公共服务设施指数界定法为基础,结合峰值地价法、功能单元法和交通流量分析法这三个界定参数,以综合多因子叠加的方法,并通过多次校核,定量分析确定城市内各个主、副、区级中心区的边界,同时通过用地职能分析勾勒明确各中心区的空间边界。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编制创新》的笔记-第8页 -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四个转变”:1、价值取向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发展模式上,内生增长型规划,存量效率提升;3、管理方式上,过程控制底线思维,目标导向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反馈机制;4、规划内涵上,战略性空间政策,以政策区为核心的空间管控体系,突出规划的空间政策属性。
“六个突出”:1、以人为本;2、区域一体化;3、生态优先;4、功能提升;5、睿智增长;6、开放包容
”七大重点问题":1、规划目标应体现国家战略要求,追求更高的城市品质;2、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底线,锁定终极用地规模;3、空间布局注重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4、产业发展突出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和低碳化;5、综合交通注重对外交通枢纽功能与公交优先;6、生态环境严守生态安全底线;7、新型城镇化方面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同步推进新城发展、乡村建设与中心城更新。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编制创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