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新西兰刚刚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8636924
作者:巴道
页数:29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些人真司爱。 何止是可爱,后来的两次乘车经历,更是让我对大巴司机的友好始料未及。一次是在我到新西兰的第二个月,我去北岛的Northland地区旅行,结束后回奥克兰——那也是我在新西兰第一次用整段时间去旅行。那次的车票是从Naked Bus网站抢购的1新西兰元的廉价车票,硕大的一辆巴士行驶5小时,车上只有3个人:一个10岁的毛利小姑娘、司机戴维和我。 戴维是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人,我上车时他已和小姑娘有说存笑,路上他们一直在聊天、讲笑话。戴维教小姑娘算时间、算纪年,他还向小姑娘介绍我:“她是从中国来的,想多了解一点儿新西兰,你教她几句毛利话好不好?”我当时还误以为他们早就’认识,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小姑娘正要结束假期,回到奥克兰的学校——妈妈在终点站等她,是小姑娘的阿姨送她上车,并把她托付给戴维的。 小姑娘比较懂事,但也不能让戴维完全省心,她一会儿说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吹泡泡。戴维一看时间还早,不会耽误下一站的停靠时间,就临时改道去了卡瓦卡瓦(Kawakawa)小镇,带我们参观并使用了一位著名奥地利艺术家兼生态建筑师设计的布满彩色陶瓷马赛克的厕所。我也算沾了小姑娘的光,饱了眼福。戴维耐心地逗着小姑娘,她开始乱跑,戴维开始担心起来,便拿出自己的MP3给小姑娘听。他耐心地给陌生人提供着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的帮助,让我印象深刻。 “对陌生人的善意,有时候甚至能救命。”这类事必须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才能让这句话扎根在心里。我快要离开新西兰时,虽然已经对公交系统相当熟悉了,可还是在惠灵顿郊区坐错了车。郊区的公交车线路并不多,人也少,司机就用对讲机和别的司机联络,帮我想办法。最后,他让我拿着原来的车票下车,在马路对面等。5分钟后,另一辆公交车把我接上,让我脱离了窘境。 新西兰的自然之美更是让人无法忽略,这一点与我在北京的成长环境差别很大,让我印象更加深刻。且不提国家公园或是海豹、企鹅栖息地等公认的自然景点,单说人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也处处都有大自然的气息。 刚到新西兰的那几天,我和琼如去一家快餐厅吃饭,吃着吃着,我们居然看到旁边的桌子上有一只鸽子在觅食,当时的我把这当成是什么新闻,大惊小怪。后来,我每次去最爱的一间中餐厅吃饭,也都有麻雀飞进来觅食,我也习惯拿出几粒米放在桌角,计官们自取。

前言

推荐序Ⅰ 所有的成长到最后总是一次旅行文 张扬我的第一次旅行是在1991年的夏天,大学实习的阶段,正好有三个月的假期,父母资助了我3000元。要知道那时候这还是不小的一笔钱呢。我和父母的关系处得并不好,但在这件事上,我会感谢他们一辈子。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个人背着大包独自旅行。从甘肃到青海,再到新疆。转遍了大半个新疆后,又从南疆进青海,沿青藏线奔西藏。一路上,省吃俭用。每天都是住四五块钱一晚上的四人间,只有到喀什的时候,自己让自己奢侈了一回,住了个二十块钱的标准间。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个澡了。一路上,都是坐长途汽车。要不就是搭车,搭过运石油的车、运盐的车、收棉花的车,一路上,吃的都是最便宜但也最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甘肃的拉面,青海的羊肉粉汤,新疆的馕和拉条子,还有羊肉包子。西藏的四川酸辣面是最基本的食物,当然也会和在路上相遇的朋友一起改善伙食,也会在乌鲁木齐的大学同学王学兵家吃到很好的手抓饭,在拉萨的老太太德钦卓嘎家吃到很好的藏餐。三个月的时间,生活费花了1800多元,剩下的1100多元,在新疆和西藏买了各种手工艺品。记得在喀什的集市上,我买了两张地毯。据说都有百十来年的历史,花了300元。当时想邮寄回北京,但邮费要90多元。实在不舍得花这个钱,我一路背上这两张地毯,背到西藏,背回北京。从拉萨走的时候,我和另一个朋友安宾身上加起来只有十几块钱以及德钦卓嘎老太太送我们的一盒月饼,我们一路上就吃这盒月饼。到了西宁的时候,没有回北京的车票钱了。我们就混上车,然后央求车长,说我们两个学生,实在没办法回北京了。车长人很好,给我们安排到餐厅,还让我们蹭了一顿饭。回到家的时候身上就剩了几毛钱。在路上,也有很多奇遇。在敦煌月牙泉后边的鸣沙山上,我和刚认识的一位结伴而行的北京朋友一起发现了一具半风干的女尸,两人拍了一堆照片,商量了半天,到底报不报警。最后还是决定不去报警,各走各的路了,到现在,这具女尸还能引起我各种故事的联想。在伊犁的时候,刚安顿好住处,想去街上逛逛,就迎面遇上两个醉鬼,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了我两拳。我奋力将一个醉鬼扔到水沟里,撒腿就跑。结果到一个路口,一摸鼻子,发现鼻子歪了,骨折了。第二天,没敢多待,就坐上了奔喀什的长途汽车。一路上与一帮在和田上学的维吾尔族学生成了很好的朋友。夜晚在大车店住宿时,维吾族尔人自然地围坐起来,唱起了他们的民族歌曲,这时候,汉族人只有自卑的份儿。轮到我唱的时候,我也会吼起嗓子,唱一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后来到和田的时候,就住在这帮学生的宿舍里。从伊犁到喀什走了三天,三天后到喀什的人民医院,医生把我顶在墙上,往我鼻子里插了一根铁签子,然后另一只手使劲一按,鼻子就正回来了。但这一下比挨揍那两拳还要疼,血流个不止。就拿上一整卷手纸,一直捂着。也没休息,就直接去逛喀什的清真寺和大街小巷去了。在若羌,机缘巧合跟着收棉花的车进了可可西里的腹地。那时候,据说只有一只美国的科考队和中国科学院的科考队进去过,还有就是一个七进新疆、专门写新疆旅行攻略的香港人。那时候,在内地还没有旅行攻略这样的专业书。所以,当我在喀什和一个香港姑娘结伴同游的时候,看到她手里有一本这样的书,简直太惊喜了,姑娘走时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而我就拿着这本像圣经一样的书继续走南疆。没想到就在若羌一个黑乎乎的卡车司机大车店里,我遇到了这本书的作者,他刚从可可西里腹地出来。听了他的介绍,我二话不说,和一个第二天要进去收棉花的姓朱的司机约好了,在他的卡车里冻了一夜之后,裹上他给的大衣,坐在后车斗里,和三个收棉花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一起上了路,我们的食物只有一麻袋干硬的馕和几十个哈密瓜,在完全没有路的河床里走了三天。终于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可可西里的腹地,一路上见到了无数的藏羚羊、藏野驴、藏牦牛以及许多个圣湖。从新疆进青海到拉萨的三个月里,根本没有洗过澡。头几天还会觉得自己脏得不行,但在七天以后,在身上已经被南疆的风沙洗了很多遍以后,反而头也不痒了,也不觉得自己脏了。所以,那时候理解了,那里的人为什么可以很长时间不洗澡。一路上,就只有一个小 walkman。随身带了十几盘经典的摇滚老歌,还有两本小说。一路走,一路听音乐、读小说、看风景、与陌生人聊天、和他们成为朋友。三个月是一段孤独的旅行,但恰恰是一个人的旅行,让我享受到了孤独的乐趣,因为我更多感到的是自由、无拘无束,想干吗干吗,我可以随便在青海湖边的小旅店里住下,黄昏的时候,一个人沐着夕阳读小说;我可以路经塔里木湖时突然改变行程,下了长途汽车,径直走进一家牧民的帐篷,和他们同吃同住;也可以在天池边自己搭起个帐篷,等待早上的日出。同时,孤独会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好好和自己对话。在那些漫长的长途车上,我经常听着音乐,心里就和自己聊了起来。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这些看似很大的问题,在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中,似乎逐渐清晰了起来。这种孤独和自由的感觉,是一个人旅行最重要的收获。它让我成长了很多,而这次旅行也成了改变我一生的一次旅行。因为它让我的心野了,我在城市中再也待不住了,我的心总是向往着那些充满神奇的土地。所以毕业后,我拍了两年的纪录片,自己选择去拍云南的怒江、缅甸的佤邦、甘南的藏族、青海的长江和黄河源头。在以后的岁月里,自己有了车,就开着车再去这些地方,这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在城市里待上几个月就憋不住了,就要找机会往外跑。现在干脆把家也搬到了云南的大理。我觉得自己是属于这些地方的,同时,我也知道,自己早晚都要拍关于这些地方的电影,因为我热爱这些地方,同时这些地方也给了我无数的生活和灵感。所以我需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那次旅行,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写了这么多自己的故事,其实都缘于巴道的这本书,因为它一下子勾起了我这么多的回忆。看到她书中的叙述,我就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那些经历,这本书也就像巴道的一本日记,记录了她在新西兰的生活轨迹,她也是一个人去闯荡世界,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年轻时只要有这些这样的经历,以后一辈子都会不断从中受益,书写得很实在,虽然不像读小说那么精彩和过瘾,但点点滴滴都是她旅行中的感悟和经历,这已经足够了。每个人都应该去记录自己的感悟,因为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有了这些个体的精彩,这个世界才能真正地丰富多彩起来。张扬青年导演,代表作《落叶归根》《洗澡》等推荐序Ⅱ 经历的抒写与感悟文 张会军巴道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先后就读于制片管理专业、导演专业。毕业以后的工作经历是:在电影方面,做过制片助理、制片秘书、统筹/场记、制片主任助理;在电视方面做过现场执行、环球旅游频道节目的编导;在演出方面,担任过演出协调人,经历比较多元。就旅游问题,她曾在网络上发表感言:“走在路上的重点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的心。”她谈到了年轻人成长的问题,非常深刻。所有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感受世界来更加了解这个社会、得到这个世界和融入这个世界,其实,人可以感受和体会世界,但是永远不会拥有这个世界,感受的过程,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远行、旅游,最大的收获是感悟,这是别人永远体会不到的东西,因为你经历了,所以你才有铭心刻骨的感受,这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巴道用文字追忆往事,那些旅行、美景、雪山、神湖、祈祷、庙宇、对话、搭车、露宿、集市、宗教、生活、经历、徒步、夜思、感悟、拍照、写作、懒散、阳光、大雨、孤独、寂寞、紧张、压力……每一个时刻,都成为她成长的记忆和印证。作者表面上是在写一些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进行一些与生活感受有关的文字表达,其实,她是在通过文字宣泄,帮助我们的年轻人更为深刻地思考成长的主题。在她描写的具体事件、情节、人物、细节中,我们感受着生命的意义,感受着她的有关电影的思考及内在精神。本书采取多元的形式和风格,呈现给了我们一个成长的巴道,一个性情的巴道,一个细腻的巴道的形象。这本书还反映了她作为职业的电影人,对文学、文字的喜欢和驾驭。她的很多文字风格展示了多元的语意和信息,有日记的痕迹,有剧本的风格,有散文式的感悟,有札记般的想法,而更多的是时时显露出来的对电影这一行业的热爱和思考。一方面反映了她在当今学习做人的一种深入的态度,她用远行的形式,给自己寻找一个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体现了她在成长中勤于思考所带来的成果,她试图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给自己一个交代。令我敬佩的是,她在上学时就建立起了对电影的热爱,她在毕业工作以后对电影仍然充满热情和痴情。她一方面用一直做电影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她给自己找麻烦,在思想、精神、肉体、行动上给自己增加生活的压力。反过来,她还是在想怎么才能做好电影本行,这是她最终在新西兰之行以后,毅然决然在2012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习电影制作的原因。看到这些我很感动,我从她的朴实的文字中,看到了她对生活的要求,她的生活的质感,也看到了她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内容。这本书作为她在学习电影专业之后的文学方面的收获,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我要由衷地表达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祝贺。张会军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名人推荐

巴道一个人去闯荡世界,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年轻时只要有这样的经历,以后一辈子都会不断从中受益。每个人都应该去记录自己的感悟,因为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有了这些个体的精彩,这个世界才能真正地丰富多彩起来。——青年导演张杨,代表作《落叶归根》《洗澡》等她的很多文字风格展示了多元的语意和信息,有日记的痕迹,有剧本的风格,有散文式的感悟,有札记般的想法,而更多的是时时显露出来的对电影这一行业的热爱和思考。——张会军,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西兰见证了巴道的挫折与成长。正是站在那广阔的原野上,她才突然明白,原来此前一直以为的“工作最大”是不对的,生活本身才是她想得到的。——《新闻晨报》

后记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如果走出去算是“旅行”的第一步,也许选择欣赏美景和深入探究人文算是“旅行”的第二步,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方式被称为“旅游”或是“度假”更为恰当。在我最初一个人旅行时,也曾被各种人文和自然景观震撼:在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环线徒步,在夜幕下的MBC静观明月下的雪峰;站在卡车上去往拉姆拉措,和藏胞一同祈祷、对话神湖;在恒河旁幻想穿越回千年前,了解玄奘取经的点滴……但突然有一刻,也许那时是自己“不在状态”,好像身上的毛孔闭合起来,不再接受外面的信息。这时我才猛然懂得,当自己的行走成为主角时,才配称为“旅行”,无所谓周遭,美景不过是锦上添花。有一位中学老师曾经跟我说:“你可以不跟别人比,但你要和自己比。”那时候的我,除了在田径场上一定会与人一争高下,在学习上并没什么企图心,只是中等水平,大概老师觉得我不够努力才这样说的。那时候的我觉得他的话没什么意义:大家不都在争第一吗,我不想争第一,和自己较劲又有什么用?所以我没和别人比,也没和自己比。直到旅行中感到“不在状态”、“毛孔闭合”时,老师的话才敲醒我;在佛教中心的学习让我明白,这也是种专注,专注于自己。21岁刚开始独自旅行的时候,路上遇到的人常会问我:“你也是‘驴友’啊?”等到这次旅行回来,人家又会说:“你去度间隔年了?”贴完诸如此类的标签后,人们就会开始提出最热衷的几个问题:“花了多少钱”,“一共走过多少地方”,“去旅行花了多少时间”,却鲜有人会先问“遇到过什么难忘的事儿”,“遇到过什么‘酷人’”,因为大家都喜欢把重点放在可以量化的地方。台湾旅行作家褚士莹说过的一句关于免费旅行的话我很喜欢:“零元的背后不是没有成本,而是把成本转嫁社会。”难道忽略品质、增加风险,把成本压到最低就是旅行的意义吗?去过多少地方又怎么样呢?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美,为什么不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旅行的长度很重要,因为时间可以帮助你进入状态,帮助你了解当地,但我们是去旅行,不是去流浪,通过旅行的长度得到了“宽度”后,我们始终都是要回来的,不是吗?量化的东西是可以和别人比的,可“收获”这东西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因为只有自己知道。“旅行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我回答过多次的问题。我爱旅行,因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旅行,我的生活会少了颜色。有人问:“你想过一直旅行下去吗?”是的,我会一直旅行下去,就像会好好生活一样,不过生活中还有很多让我感兴趣的事儿,包括我的工作,包括北京,而不止是旅行。我享受路上的懒散,也同样享受工作时的紧张和压力,只有两种状态交替出现时,这两种感觉的美妙才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知道,无论我多爱我的工作,可在压力下我也会恨得咬牙切齿,虽然我知道我还是爱这份工作的。我也不敢去想把旅行变成工作,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带着任务去行走,那样大概会阻塞我的毛孔,我就会失去生活中一个美好的部分,生活会立即变得暗淡下来,因为旅行不只是为了旅行。一天,我坐在北京张自忠路一家朋友开的小店里,望着门外步履匆匆的人们,听着朋友在旁边牢骚。“现在招店员不容易啊!”“为什么?多给点儿钱呢?”我问。“不全是钱的事儿,有钱都不一定留得住人。”“怎么回事儿?”“现在来打工的好多都是十七八岁的外地年轻人,压根儿就不是来北京干活的,就是来北京玩玩。找个工作挣几个月钱,几个月后该玩的都玩遍了,就回家了。”“你怎么知道人家就压根儿没想在这儿长干啊?你肯定太偏激了!”“真的,你还不信,前两天来了一个孩子,刚来的,连被子都没带到北京,这一看就知道不是想来干活的人。”这马上让我想到当初的我,那个刚到新西兰完全没有生活常识的我,那个之前没经历过“异乡讨生活”的我。是这次旅行让我开始理解那些带着大包小包行李出现在北京地铁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让我知道一床被子、一个衣架,甚至一个纸箱都是那么珍贵。我跑到了地球的那一边才懂得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在十七八岁“旅行”到北京的时候就经历过了,除了目的地不同,我们的旅行本质又有什么不同呢?!有一天,我也许不需要旅行这种方式,即使走在熟悉的街头,也能随时让自己保持毛孔打开的状态,随时吸收生活中的养分。如果真有那样一天,我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我不再需要借助外力,那也说明我已经学会了自我控制。旅行不过是条路径,因为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内容概要

巴道,80后,电影工作者,现游学美国。21岁独自前往西藏,从此开始一个人的旅程。26岁那年,误打误撞开始了在新西兰的打工度假之旅,并拜访了澳大利亚、斐济和瓦努阿图。行程共计15个月。
不像纯粹的生活,也绝不是简单的旅行。
比生活多了份刺激,比旅行多了份现实。
微博:http://weibo.com/bdway

书籍目录

推荐序Ⅰ  所有的成长到最后总是一次旅行
推荐序Ⅱ 经历的抒写与感悟
引子
第1章 新西兰初体验
手足无措的第一天,我好“新”
有她们真好
用赌场筹码当饭补
第一印象中的美与丑
误打误撞的第一份工作
Naked Bus出钱的计程车
第2章 打工
草莓厂
初尝工人的苦与乐
惠灵顿“地震了”
我的工友们
圣诞节护照受难
念完新西兰的“预科班”
转战东岸——苹果包装厂+必胜客
进入“大公司”
嘎啦与Gala
有融入就有竞争,来PK 吧!
每个人都有故事
网购二手车
比萨外卖小工的“朝七晚十”
房东大人
同根•同族•同胞
生活?生活!
去当演员吗?生活需要向前走
缘分未尽的奇异果
大厂风范
我不是游牧民族,我需要固定住所!
合拍的人
被电影拉回现实
完美谢幕——海鲜工厂
完美的谢幕
新移民
我是鱼食制造机
退休理想
第3章 换宿
在新西兰当农民
农场主家庭
当农民不容易
童话中的壁炉生活
学会尊重
10天时间,他们变成了我的新西兰家人
车祸让我乱了方寸
品质生活
生活中的东方元素
何去何从?
徒步就是换宿
车到山前必有路
老乔治的生活哲学
又一次“第一次”
他想让我早点儿走?
与心对话——佛教静修中心
简单的生活
可控的生活
先是平凡人,才是佛教徒
找到自己的心灵解药
尾声
回头看,向前望
捡起,放下
选择,被选择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编辑推荐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编辑推荐:100%新西兰=1%旅行+1%打工+98%成长;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错过30岁就等下辈子!她叫巴道。26岁那年,她发现一个书本上从来没有提过的秘密: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拿到打工度假签证,你不必承担巨额旅费,也不必羞于张口找父母要钱,因为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打工赚钱。你不会成为一个无趣又匆忙的观光客,因为你可以花一年的时间,看细水长流。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乡,百分百纯净的蓝天白云,山川牧场。世界向年轻人敞开了一道门。门外光芒万丈,门里波谲云诡。巴道发现,自己心动了……

作者简介

100%新西兰=1%旅行+1%打工+98%成长
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
错过30岁就等下辈子!
她叫巴道。26岁那年,她发现一个书本上从来没有提过的秘密:
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
拿到打工度假签证,你不必承担巨额旅费,也不必羞于张口找父母要钱,因为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打工赚钱。
你不会成为一个无趣又匆忙的观光客,因为你可以花一年的时间,看细水长流。
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乡,百分百纯净的蓝天白云,山川牧场。
世界向年轻人敞开了一道门。
门外光芒万丈,门里波谲云诡。
巴道发现,自己心动了……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讲述的是一个与旅行、打工和成长有关的故事:26岁的巴道,跨越10000公里,摘苹果,挤牛奶,看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一年,幸运的橄榄枝砸中了巴道,她获得了一张最适合年轻人廉价旅行的“打工度假旅行签证”,这就意味着,她能在全世界100%纯净的国家新西兰待上至多15个月,允许打工,赚取旅费。这一回,她想都没多想,马上买了张机票,辞职出发了。一场小白领发动的休假革命正式开始。孤身上路的小女子独闯新西兰,她的未来会怎样?
在神奇的新西兰,巴道不仅收获了奇异果厂包装、在佛教中心换宿、自驾环游新西兰岛等经历,她还一直思考着旅行的意义。在她离开新西兰的那一刻,她会得到答案吗?
每个青春都有一条非走不可的弯路。
就像宫崎骏所说:所有的成长到最后总是一次旅行。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4条)

  •     甘道夫驾着马车悠悠的行驶在安宁的小路上。水洗的天空,碧波的田地,精致的房屋……整幅画面被温暖的色彩包裹得让人心生柔软,亦真亦幻。这是《魔戒》的开篇场景,画面美得脱离现实,而电影本身也披着魔幻外衣,不真实的美丽刚好配得上魔幻的头衔,于是恰到好处的实现了电影伊始就要营造的神幻基调。影片是虚构的,但仙境场景却真实的存在。它安详的坐落于地球的另一端,自信又与世无争的绽放难得的自然美。那一瞬,我由于年龄及阅历的增长而麻木的内心突然有了久违的触动。后来,我知道那里就是新西兰,《魔戒》是我第一次直面新西兰,而《停在新西兰刚刚好》是第二次。这本书的魔力在于,读之前对一切的美好想象。你会被她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丰富精彩的旅游经历吸引,并伴随着对旖旎风光的憧憬,对打工旅行的好奇对独立成长的笃信以及对学习英语的冲动。清新的封面上记载着其他书上从来没有提过的秘密:你可以申请打工度假签证,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通过这种途径你不必承担巨额旅费,也不必羞于张口找父母要钱,因为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赚钱&旅行甚至玩得更潇洒。然而,当我们跟随作者出发,独立体验真正生活时,却局促的发现,由想象编织的朦胧面纱被无情的掀开,一个真实的世界“赤裸裸”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即使那里的美和新鲜感客观存在。当作者孤身一人,停留在举目无亲的国家,完全陌生的环境,差异的文化背景,不熟练的语言表达……“新鲜”此时却成了最残酷的问题。到达目的地,为了省钱,她不得不住进男女混住的六人间,而六人中只有他一个女孩儿;在异国他乡,时常会因为人种而被当地人歧视却又无力反驳;为了维持生计,每天需要在环境恶劣的草莓厂打工长达到15个小时,致使体力严重透支;Boxing Day当天,护照遗失,导致长时间无法合法打工,失去收入来源;寄人篱下的换宿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被无情的利用压榨;在盘山路上,发生严重车祸……旅程远没有想象中轻松顺利,大事件接连不断,小事情更是层出不穷,作者游离于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反感退却,而是逐渐享受这痛并快乐的其中滋味,最后,她爱上那里,不舍离开。我猜,这种爱也可以解读成:爱问题解决后的淋漓畅快,爱此时独立的自己。人生在于经历,经历促进成长,成长不意味着困难减少,而是在解决困难时愈加的冷静从容。作者15个月不平凡的经历堪比平庸者浓缩的一生。人们往往关注并惊叹于人生早期的变化,卯尽全力用前几十年活做完人生全部,而后,十年如一日,直到终老。也许这种现象用能量守恒定律刚好解释的通,得到越多失去越多,年龄的增长,使人们得到越来越多财富,同时,却为了守护这些财富而失去变化的勇气。于是,不变胜万变成了人生的理想状态,稳定也成了评价现代人是否靠谱的前提条件。或许这样的人生很安全,却不够精彩。《停在新西兰刚刚好》恰好可以帮助你实现人生缺少的精彩,她带给你思想上的自由,帮助你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挑战那个真实而遥远,令你神往却又怯足的世界。因为,只有有了想法才能更好地启程。
  •     一开始是同学推荐了这本书,接下来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清新的基调很好地阐述了我心目中新西兰的感觉。因为很多同学也梦想去新西兰留学,因此也给他们推荐了这本书,可以跟着作者一起停在新西兰,且看且走。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与旅行、打工和成长有关的故事:26岁的巴道,跨越10000公里,摘苹果,挤牛奶,看生活本来的样子。
  •     你敢打工旅行吗这只是我的一个愿望,但是我不敢因为我的年纪因为我的家庭因为太多外在的条件所以勇于打工旅行的人一定有暂时不用照顾的父母一定有不需要用来换取生活费的工作这是我的苦衷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苦衷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在空闲时间的短期旅行但是也要考虑到为什么在新西兰可以打工旅行因为在那里无论你从事怎样的工作你都和所有人一样不会因为工作的不同而备受歧视另外更要注意的是打工旅行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想一想自己的年纪如何生活真的是一道严峻的考题那么你呢?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值得一看的书,虽然不是什么大智慧的书,可是能给人很多启发
  •     我也是疯了,会买这种书来看。
  •     在路上
  •     100%新西兰=1%旅行+1%打工+98%成长
  •     飞机上面kill时间
  •     受益匪浅,也了解了青春的无限可能,也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对自己人生观的树立。想知道旅行的意义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旅行不仅仅可以治愈更重要的是成长。让我想起来姜文来孩子深入新疆腹地陪他们一起成长的事情。也了解了除了自己花钱旅行外还有更多的方式,而且更精彩更有意义…
  •     爱那些教会我成长的地方!
  •     更多的在于对自身经历的流水账描述,一口气读完,第二天就不记得了~
  •     了解一下打工旅行做的准备。
  •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知识储备
  •     很不错的一本旅行记录,让我知道什么是间隔年,什么是真实的新西兰。能让年轻人燃起斗志,开拓视野的书。
  •     真的是看完了就打消了我打工旅行的念头
  •     打工旅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缺少对新西兰本土人文风景的描述,更加侧重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
  •     较为平铺直叙的一本书,实用性一般、体验的观感一般,像作者打工旅行的日记和流水账,少了些许的美感和诗意。但或许打工旅行的生活本身就是如此。作者说,打工旅行比日常的生活多了一份浪漫,比真正的旅行多了一份现实。对于目前,同样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来说,想要兼顾浪漫与现实,但愿这漫长渺小人生,不负我每个光辉时分。“the travel is over,but not the journey.”
  •     是一本不错的游记书,很真实的感受,也让我开始思考旅行可以带给我些神马~~~
  •     很赞同作者说的: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特色,每个年代的人也都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梦想。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完成自己的梦想,即使看到下个时代的不同,也都不会觉得生不逢时。对梦想的追逐永远都不能说完.。
  •     没有美景,没有文艺小清新,只有独自旅行的感悟与成长,真实而清晰,让我真正了解了whv情况。日记手帐般平实的语言,因此读起来少了一点滋味。
  •     日记拼凑,私人化
  •     换一种形式的人生鸡汤 一口气喝完 还不错
  •     不是想了解WHV的没必要去读 文笔不予置评
  •     作者不愧是一位文艺女青年。写的内容和文笔都很出色。作者现在美国留学,也很期待写一些美国留学的见闻和往事回忆。
  •     每段青春,都有条非走不可的弯路
  •     并不太好的旅行记录,要出书的话,该是组织一下篇章比较好
  •     感觉很一般啊…
  •     佩服我不可能拥有的勇气
  •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旅行不是一个追求量化的东西,勿忘初心。
  •     刚看到一半,感觉挺好的,写的很多东西能跟读者产生共鸣!不自觉的就会向往,很不错!
  •     读它是为了了解新西兰,为自己可能的机遇做准备。 这本书更多着笔的不是旅行,而是自己人生进步的旅程。
  •     看完以后一样是跃跃欲试 希望我以后也能去新西兰。
  •     比较朴实 没有无病呻吟式的小资情怀
  •     整本书一开始就是作者各种心情转化、叙事顺序很乱……我是看了吴非的想继续看这种类型的事,最终没看下…
  •     算游记还是算什么,更多的是经历吧
  •     有一天,我也许不需要旅行这种方式,即使走在熟悉的街头,也能随时让自己保持毛孔打开的状态,随时吸收生活中的养分。
  •     干货不多,大多是作者自己的感受之类的
  •     很宁静 有了自己的收获 刚刚好
  •     出发吧.看了这本书真的就是这种想法.
  •     是同学介绍看的书。15年初接触到了whv之后满脑子都是想出国。于是四月尾考了雅思。但是仍然是错过了九月第一批的名额。主要原因是自己也没有太多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消磨和恋爱的开始,我变的对出国有点犹豫了。而且有些时候看到别的打工旅游者在国外的经历,感觉好像也不是特别的好,但是心里又还是有点惦记着。这一年,我能真的有勇气踏出这一步吗?
  •     早就知道有这本书了。作者在新西兰做的工作也都是农场啊什么的劳力活,但里面有她很多的感受分享。看了以后觉得这样的间隔年真是不错,毕竟世界这么大要多看看,26岁打工旅行,27岁去美国读书,哈哈,我还年轻哦,还有无线可能性~
  •     令人向往的旅行
  •     attachment 那不是快乐,是欲望
  •     同类作品中属于极一般的。
  •     书很好 很想像作者一样 去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     羡慕作者的个性
  •     作者在新西蘭遊學的新奇有趣的事。很想去看看新西蘭的天,想知道是不是作者說的那麼藍
  •     为什么没有早点了解这个working pass!只能等下辈子了!
  •     我很喜欢里面的故事和作者的叙述方式
  •     不知道从哪儿看到了打工签的事儿,趁自己还年轻就有了这个念头,刚好在朋友那儿遇到了这本书。难道是冥冥中天注定?
  •     只有羡慕的份了,好书!文字流畅,率性象个北京姑娘
  •     偶然一次看到一个这本书的宣传视频,首先被打工旅行这个概念吸引,然后又被各种奇异的遭遇所吸引,人生充满着惊喜,才更有意义,不白白过这一辈子……
  •     是当时令我怦然心动的一本书呢!当它在书店书架上还未拆包装的时候,思忖了好久终于买了,暗叹图片太少,但却读了一遍又一遍。
  •     喜欢旅行
  •     姑娘很会玩啊,不过文笔有点差
  •     佩服作者的勇气!但发现书中描写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对新西兰的描述也不是很感冒,看完反而没有想去的欲望……
  •     赠品,还没看呢,好像还不错
  •     作者不只是在说这段旅程,更是在分享对人生的很多感悟。特别是那句当人们没有理想的时候,物质就变成了他们的统一理想让我很受启发。人生应该跟注重精神生活一点,国人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失去理智了。再次对作者的勇气和本真致敬!!!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还可以,但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可能是作者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思想和思考的东西跟我不同,觉得有点小失望,没有我想要的那种感觉
  •     打工签证是个好东西
  •     永远佩服这样说走就走追求内心的人
  •     书本身没啥特别之处 但是结合我现在的状态 可谓及时雨吧?
  •     旅行的意义
  •     没有距离感
  •     真的真的不错呦 晚上下的订单转天就到了 印刷质量也相当好
  •     我只想说这本书的名字起的太好。我们国内关于新西兰的书太少。这本书起了这样一个好名字着实沾了好大的光。但你很难把这种书归类。首先它不是游记。因为作者对新西兰的描写太少了。整本书下来写了些小姑娘直间的过家家。新西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真的没写清楚。而且作者实在不负责任。大部分文字是生活日记。如果能耐下心来整理一下有可能升华自己的心得。可是她没有这样做。如果你想买游记。不... 阅读更多
  •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得走回来。
  •     大学的时候读过这本书,那时候我说,如果我经历一件根难过的时候,我就任性的去新西兰打工旅游,现在是应该实现自己的梦的时候拉。
  •     给五分,给在异国他乡打工度假的我很多勇气和陪伴~
  •     不太妥...无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