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7301081822
作者:朱光潜
页数:268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这,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党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后记

朱光潜先生在总结学习美学的经验时曾经说:“不通一艺莫谈美。”在朱先生的美学体系中,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美学观念,也不是朱先生的独创,它显然受到当时流行的西方学和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是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机结合。

书籍目录

美学的散步(代总序)
“慢慢走,欣赏啊!”(代序)
第一编 星光
无言之美
美地意象
丑非不美 “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刚性美与柔性美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第二编 化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
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想象与写实
情与辞
精进的程序
自由主义与文艺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第三编 妙悟
永恒的《蒙娜・丽莎》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春天》
之欣赏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嘉定丰子恺画展作
诗的意象与情趣
诗的主观与客观
诗的无限
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
谈中西爱情诗
诗人的孤寂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第四编 生趣
谈美感教育
谈趣味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音乐与教育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看戏与演戏剧――两种人生理想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编后记

编辑推荐

《无言之美》编辑推荐:言有尽面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

作者简介

《无言之美》选取了朱先生围绕这些问题所写的一些短文,分“星光”、“化境”、“妙悟”和“生趣”四编,配以美图,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人生等基本问题。

图书封面


 无言之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卡尔维诺在讨论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时写道:“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对我来说,以“幸甚至哉”来形容在而立之年与朱光潜先生作品的结缘,虽不中亦不远矣。朱光潜先生是美学界泰斗,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无需赘述。让我颇感惭愧的是,虽然自幼久闻其名,此前我却一直对他的作品敬而远之。也许正如卡尔维诺所说:“(年轻时)我们没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缺乏人生经验,”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让年少的我很难步入这个圆融活泼的美学智慧体系,更难在其中品味求知的乐趣。无怪乎我一直身为朱先生笔下那个“看蒙娜丽莎的旅行家”而不自知。朱先生曾说:“不通一艺莫谈美。”读这句话时,我眼前瞬间浮现庄子笔下的四个人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承蜩丈人、“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的捶钩老者、“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的吕梁丈夫,当然还有那位“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庖丁。四人虽外表平凡,却备受庄子推崇。这种由精熟技艺演化出的美感,是一个人屏蔽世俗噪音,长期静穆而专注地“向内而求”的必然产物。朱先生对此颇有心得,他在《无言之美》中写道: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到我自己下笔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所谓“必有句调奔赴腕下”。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大道至简,这些谆谆善诱的文字和温厚善意的批评,可说是朱先生一生治学修习法门的精华,读来令人猛然有醍醐灌顶之感。想起近年由《异类》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等西方书籍掀起的精深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另译作刻意练习)风潮,其内核与朱先生的思想无论在智慧还是操作层面都是明显相通的,而后者却比前者早了数十年。对于玩索和情趣,朱先生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口道出:“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至高的善”。他进而解释道: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谈到审美距离时,他提到: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需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他们完全是占有欲的奴隶。读到这我不禁想,那些翻来覆去地《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痴男怨女,究竟有几人真正品味过距离的美感呢?或许正如朱先生所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对于爱情,言语聒噪常是多余且有害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如秋叶般静静飘落在爱人肩旁。沉默的时候,有天使飞过。(卢国斌)
  •     之一 看美一直对自己的欣赏水准不够高感到有些缺憾,比方别人说那种类型的啤酒不好喝,而我却是情有独钟,但却说不出为什么好喝;再如我说那女子长的不错,而别人却对我嗤之以鼻,但我也说不出她哪里长的不错,或许是缺乏思考的缘故,但也不能不说是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缺乏,比方美学思维的缺乏“美”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私人的或者是主观的东西,但实质却不是这样,对于都说“美”的东西,必然存在某种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原理在里面,正好就有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研究”;当你问一个小孩“那个阿姨为什么长的好看”时,她总是会说“因为我觉得好看,所以才好看嘛”,很显然这是一种最出于本能的解释。在我看来,美有两种,实用美和艺术美;而普遍是从实用或者某种利益的的角度出发去欣赏美,比方你觉得那女子长的不错,有一种角度是她让你有种想娶她做老婆或者是产生性的冲动,这就是从“有用”的方面来看;而另一面是她没有让你产生有娶她的冲动,而你却又觉得她长的美,比如“蒙拉莉莎”,那种是在你脑子里面有了艺术的升华后产生的美感,应该说是真正的美;对于如何解释美,在我看来,还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为好,毕竟“艺术美”的东西是经过升华后的产物,因人而异的之二 我的所感所得在登山登顶之时,忽见山顶一角有一棵古松,顿时登山的疲劳感全无,全身心的欣赏这颗老树,苍穹,孤傲,顽强的生命力......等等都可以用来修饰她!当然,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一样自然观感也不同,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于这颗古松的存在的感觉是美的,这种美是经过艺术化的,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的体会,这就是艺术美的内涵!“自然美”的不存在对于一切觉得美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拥有美的属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如果都是觉得美的,那么“自然美”是存在的,显然不是这样,如是不得不否定“自然美”的存在性!那么,“美”的定义可以这么说,外界事物给你的反应与你内心体会的一致性,或者说是共鸣,抑或是共振,那么“美”就出现了“距离”产生美当你初见大海,你肯定会有无比澎湃,难以形容的觉得大海的美丽,而常年生活在此打鱼的渔夫决不会有你这样的情绪,他或许更多的关心捕鱼的多少,生活的延续!再比如,当你初到某地,那全新的环境和事物总是能吸引你的注意力,而生活在此的人们却决不会有你这样“发现美”的超常能力和敏感有一种现象--艺术与生活总是保持适当的距离,却也为体现出“美”的存在!诗人和艺术家的敏感与气质对比如我般的普通大众而言,发现美的敏感和审美的视角肯定是不如艺术家和诗人,但他们细致而又敏感的神经总能发现异常的美,而我们,只有好好欣赏吧! 这是一本增强审美水平的必读书籍,作者自然平和的描述甚于任何一本说理性书籍,让你受益匪浅
  •     内容提要:无言之美是美感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无言”是另一种“言”的样式——即一种更加含蓄蕴藉又催人浮想的象,老子说,大象无形,也就是说,美好的象并不在于其形物样貌,而在于其所能承载并向人传递的蕴藉情态,更易催人得意忘象。其象虚静以待,引人入胜来传递文艺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文艺创作者的心灵世界。无言之美的表现力正蕴藏于它的包蕴和隐喻,发人奇丽之想中。它在诸多艺术门类中被实践应用。关键词:无言;隐喻;主观情态;静趣一.无言之美及其形成朱光潜在《谈美》的开场白里即写道: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意象这一美的本体非物,而是物的形象,它由物在既定主观条件下反映于人的意识,它是主观情调作用于客观景象,是一种心灵的映射。所以,意象世界的生成,并不独独仰赖于“眼前之竹”,更是依存于“眼前”触发了自身情思而生的“胸中之竹”,如同司空图所说“妙造自然”,自然非是我们单纯目之所见的自然,而是投射在心中,经过我们曾经对自然的想象与此时的感受相契合,再对眼前景物改造过的自然。因此,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老子•第十一》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是老子最欣赏的隐喻,他认为真正有用的“实”存在于虚中,水罐的用处在于“无”——盛水的空间;房子的用处在于“无”——门窗围合的空间,而不在于陶土和门窗本身,以及它们的材料和形式。“虚”可以容纳万物,因此它是万能的,只有在虚中,运动和流转,想象和沟通才成为可能。而“无之以为用”的虚并非是存在意义上的“无”,私以为此“虚”更近“虚以待”的意味,虚并不是排斥、拒绝“实”和“有”,恰相反,虚正是为了迎纳和接受“有”,这个“有”,对于陶罐和房子来说,就是要盛的水和要置的家具,而对于美感的产生来说,虚所要迎纳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主观情态。当我们的意识形态、审美趣味和所见情景产生心灵的映射,我们开始逐渐进入“虚”,而生成了充溢于虚中,暧昧不清的有,我们与对象的交流沟通正在开始,而婉转流丽的美感也正在形成。“虚”这一隐喻在文艺中的重要性表现为暗示的价值,留下一些没有说尽的东西,给予观者以完成作品的机会,伟大的作品即使这样难以抗拒的吸引你的注意力,直到你实际上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这个虚使你进入其中,而达到美感的极致。 因此,“无言”并不会遏制和消解审美意象的生成,相反,它可以引起审美者的“兴”,进而完成意象、乃至意境的建构。钟繇说:“流美者人也”,美感的产生是因为万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而“无言”这一虚的隐喻,正是给了观者如此自由的空间,以完成作品和成为自己。二.生成无言之美所仰赖的主客观因素无言之美的产生有赖于两个方面,从物到物的形象,需有“物”和审美主体两个因素。这一过程首先当有物,依老子对物之用的阐释,此物当有恰当的无言之处,才能够以之为用。文艺是根据现实而铸成的意象世界,朱光潜对文艺作品的表述要求先需要“和自然逼真”,但并不完全是对自然或现实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已然融入创作者个人情态和主观情调,是创作者审美趣味和心理际遇的体现,但倘若无静静的自然,则文艺创作者无表现对象,也无情感寄托了。孔子曾说:“予欲无言”子贡曰:“子欲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有些像禅宗的冥想,即当你见到了广阔的山川和光辉的夕照,而心里却连赞美一句:“真美啊”的欲望都没有,只是静静地欣赏,逐渐进入其中。“那一瞬间,他存在又不存在,言语无法表达他的喜悦,因为眼睛无法言语”,于万籁俱寂中倾听,于一无所见中凝视,达到喜悦、平淡、欣然、宁静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就是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杰作,所具有的最根本品质。这是自然和文艺作品,自然和创作者之间的物与物象的关系。二是欣赏者和文艺作品之间的关系,当文艺作品在被审美主体作为审美对象的同时,它二度成为“物”,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因人而生的美感的差异性正是来源于主体在对物转化为自己心中的物的形象的鉴赏过程中,总是“辅以事,加以情”,将自身对于作品的私意揣度和作品引起自身际遇的联想融入其中,使艺术欣赏有了主观性和异质性,这正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表现效果的完成。三.无言之美的传递与接受王弼以老庄解《易》,在言意之辨上取得“得意忘言”的识见,他认为“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换言之,必得以象得境,工言塑象。但不能舍本逐末,将自己框死在解言与究象之上,而要“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意”由“言”而得,也就是说,“意”是寓于言的,打个比方,好似精神寓居于身体,然而我们不能透过一个人的形貌了解其精神,但可以通过观察品藻其风度气质,得意必要经过言,而不能被言所拘束,要穿透言,知晓其要传达的意,最终得到高于言的境界。先前我曾援例老子的隐喻为解释“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可以以同样的模式来理解“言”与“意”的关系,“无言”非为无言,而是有言却不言,欲言却又止,情态万千唯可心领神会,乃是包蕴着引人遐思与诱人浮想的暗示和隐喻,在无言之空白中掩藏着弧度与张力,它们在观者触景生情时便会倾泻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满是意蕴与情趣的感性世界。因此绝不能把无言理解成讷于言辞而一语不发,恰相反它饱含着情致和幻想,好比一张等人图画的洁白宣纸能引人联想它成图山水田园,又好比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凝视,自有一段风流态度,能使人陡生爱怜。大可以把“无言”看作另一种“言”的样式——即一种更加含蓄蕴藉又催人浮想的象,老子说,大象无形,也就是说,美好的象并不在于其形物样貌,而在于其所能承载并向人传递的蕴藉情态,更易催人得意忘象。其象虚静以待,引人入胜来传递文艺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文艺创作者的心灵世界。而阅读者、欣赏者对无言之美的接受,被无言无形的张力吸引进入其中,观象而入境,成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在创作者的心灵世界里徜徉,怀“尚友”精神,与创作者促膝秉烛,心灵相契。无言相较于其他直观表现的、或者譬喻象征等表现手法,而展示的美感更具有主观性和差异性。这与无言之美的表现形式,传递方式和接受主体心理际遇有关。首先,“无言”这一形式的隐喻本身传递的美感具有神秘性和无限性,正如王夫之所说“诗无达志”,因为意蕴的宽泛性和不确定性,使不同欣赏者对于同一作品可以有诸多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就形成了无言之美的差异性,也正是它的意蕴美之丰富性所在。无言之美的差异性又来自于对无言之象审美的主观性,因着意象意蕴的丰富与宽泛、神秘与无限,无言之美的形成更多地仰赖于观赏者主观情态的融入,乃是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情景相生,呼应契合,因人而彰使无言之美更能顾盼生姿,摇荡情灵。四.无言之美的艺术表现无言之美的表现力正蕴藏于它的包蕴和隐喻,发人奇丽之想中。它在诸多艺术门类中被实践应用。如建筑,明清园林的建造,构象而造境,根本希图是与自然和谐,园林建筑本身不是审美对象,它是一位诚恳的导游,一条条曲径通幽与窗槛雕镂正是为了“纳万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从而使人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能仰观天地之大,以之为人生逆旅,光阴之疾,知其百代之过客。又如音乐,白香山《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演奏,“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疾风骤雨般嘈嘈切切之后倏然停歇,然而闻之者尚被余音萦绕,因此生出幽愁暗恨,使此时无声更胜有声,形言有尽而意无穷也之美感。又如戏剧舞台布景,尝以昆曲《牡丹亭》为例,如《游园》一场,春香引着杜丽娘往去后花园:“小姐,这是金鱼池,池馆苍苔一片青, 小姐,你看这是牡丹花……掐一朵过来!”却并不见一丝半星池水一丝绢花,然而杜丽娘娓娓唱来:“原来姹紫嫣红看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须知此花繁似锦便不在她心外,观者已能想见她心内如何一片烂漫景色,却牡丹虽好,然无人堪赏,一腔春愁泄枯井,观者成为另一个杜丽娘,为之为己唏嘘感慨韶华易逝。无言之美的表现力之重要效果在于泄导人情,使言尽而余味无穷,沟通自然与人情,人与人之情,这在感遇咏怀诗与山水田园诗中尤得体现。比如我们看这一首: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沈德潜解:起言柏与石长存,而人异于树石也。其诗所见情景多么自然简单,陵上柏色青翠欲滴,涧中山石困水泠泠,而所发之想又多么沉重深刻!人非树石,而年岁难人,俯仰天地,曾不知老之将至!我希图如远行客,还能匆匆忙忙向回奔走,但时间的水流却无可遮挽的一去不复返了……由一草木一树石而见天地逆旅、光阴过客,未言深切叹惋却已发人深情,令读者对人生苦短这一无解命题思考无尽。古诗十九首中多有此叹,如“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等,都惹人顿生年命朝露的无限悲惋。无言能泄导人情不仅仅在于催人联想自身的共同感,也在于对所见所闻,心有所动能设身处地,怜其事悯其情,而发之感慨悲叹。比如这一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句没有直面描写相思如何苦痛、想念如何心酸,但令人老者本为岁月,却说是思君使人老矣,不禁让人讶异何等相思之情竟能催老,读来自然立见其思无尽绵长,念日夜不歇,是这般含蓄蕴藉,却又含情无限。弃捐勿复道,欲言又止,千丝万缕情谊溢出心头涌上喉头,却竟是萦不成一句言语来。也或者,算了罢,不必说,只望你一切都好,我的思念便不足道。虽是一言未发,然而从她启齿又垂首低眉脉脉不得语中怎能不得见万千情意!衣带日已缓,惟得努力加餐饭,未着一字摹写思妇情态,但一懒画蛾眉消瘦憔悴女子乘彼垝垣,顾盼以望无尽重行游人模样跃然眼前,如工笔精致。无言通过催生观者联想与想象勾连自身际遇与情态,常常是调动感官与触觉,延宕想象空间,生出画面感与音乐感,形成完整、立体的意境。这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里非常丰富而典型。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分明说了空山不见人,应是泉水激石,鸟语蝉鸣,静寂而已,但却闻见人语声响,究竟是确有人置身深山,又或是想象而生之相?这一两声人息不禁杳远地飘落耳边,隐隐可辨却又听不真切。深林树木交映本该是在昼犹昏,却又得一缕夕照映于铜绿青苔,柔润温和的霞色与湿滑驳杂的苔影,视觉与触感顿生。此诗一未摹声二未形色,却于不言中绘制了一幅声色和谐,温柔清静的有声画卷。而声光相衬此时景色,倒是更加显现了空山密林的静趣。色彩明丽与幽深清远相照,便成禅宗“空灵”之美,如崇慧禅师所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那杳杳人语一两声、幽幽微光二三缕,寂而长照,照而常寂,正是“色空有无之际”的空灵之美。空灵的审美形态,是无言之大成。它以“空”和“静”描摹,又以空和静为旨归,不加藻饰地描绘一个清幽静谧的禅味世界。南禅宗糅合了长江流域的中国本土文化,它向道家思想靠近着,在审美取向上亦是如此,如王维的“色空有无之际”,难免不出于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而苏轼论诗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与老子“空纳万境”的虚之隐喻相契。通过无言导人进入醇和清静的物我两忘,憧憬着一望无际的彼岸自由。在这样的时刻,不再关心亭台楼阁的变迁,不想查究人类哀荣底事,单纯尊重着自己目视着、听闻着、阅读着的事物本身,审美主体不再是一个审视者,甚至不是一个欣赏者的姿态,而使自己进入意境,成为其一意象本身,获得静寂无言的澄澈之美。像藤原定家所作那一首古歌:放眼皆寥落,无花亦无枫,秋深海岸边,孤庐立暮光。一晚夕照,便足已获其美了。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还得慢慢看,书质量可以。
  •     网站编辑该打板子。这本《无言之美》应该是《谈美》等诸多作品中的精选集。由于这本书的发行量太大,入我手已是10次印刷了,质量不敢恭维,字迹过于纤细,且着墨浓淡不均,不建议后来者继续购买。若不是有中华书局版张中行多印次质量下降为前车之鉴,我几乎怀疑是盗版。同是北大出版社北大大课堂系列的《谈美》印刷质量要好得多。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慢慢走,欣赏啊!欣赏自己与自然在一起时的联动,欣赏看似平凡事物中的情趣,欣赏知情意中的真善美,发挥性所固有,自由地生长...
  •     感觉更喜欢宗白华的美学散文,虽然朱光潜的我能读懂多一些,但是美学的观点更接受宗白华的。
  •     这一辑的书籍 皆适合收藏细读
  •     看戏 演戏的人生
  •     美学 朱光潜 哲学 美學 中国艺术 文化 自然的流露 中国 艺术文学 散步
  •     美
  •     真的写的很美 语言很美意境很美 如果说不足之处就是最后一节 思辨性不足 不过不是专业内的就不必苛求了 个人最喜欢星光 里面的插图也配的很好 很喜欢
  •     生活之美,不在外物,或见诸外物,唯其心传。
  •     有小故事也有大道理。 讲小故事的水平还是很丰富哦!
  •     无言之美,内容精彩。评论真的应该写成无言之美。看这书,心旷神怡。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说点题外话,每天在销售的工作上奔波忙碌。职业化训练帮了我很大的忙,单兵装备也配置好了,助销手册。工作日志这些等等完全武装。私下总算有了些空余时间,看无言之美,我真的是无言了,尽显美丽。
  •     以为看这样的艺术类书籍会晦涩得看不下去,结果很舒畅地读完了,虽然还是记不住那些画儿的名字,但艺术殿堂就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     美是事物的形象在直觉上的呈现。何为形象,何为直觉,何为美,原来从来都理解错了。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收录了朱光潜先生《谈美》和《文艺心理学》等著作,名篇很多,浅入深出,非常好!
  •     美是一种情趣
  •     朱光潜弯下腰跟我们说话,我好喜欢他。 这算是我思维往上走一步的突破点,谢谢这本书! 编者很用心,配的图都是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想必编者也是很喜欢朱光潜的。
  •     大师的境界只能仰望,俗人如我辈只能在他的言语之间,窥得一点点美的素养
  •     一章与谈美重复
  •     很美!
  •     去年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读到了这本书,后来又借回来读了一遍,前几天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又读了一遍,终于控制不住买本回家。任何让你产生再读一遍想法的书,都值得收藏^—^
  •     还没看,期待内容对自己对美有所重新认识。
  •     不仅仅限于美学,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推荐一下。
  •     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揣摩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 尤其难得。。。
  •     见解如“演戏与看戏之人的区别”算是高妙,可惜仍是二分法。佛菩萨难道不是看戏兼演戏之人吗?
  •     比宗老的浅显易懂,语言优美,不错
  •     一級棒 受益良多
  •     内容很好,有很多图片。
  •     ~!刚刚搞定 哦耶
  •     朱光潜原来也是一个哲学家
  •     大家风范。
  •     编者很用心地将先生的文章整理成三个部分 且选文都是在先生较为自由的情况下所写文章 不过插图的确挺逗的。 因为大部分文章都已读过的原因 自己也能较为站在远方对思想进行整理和批判 进而得出并找到自己的观点 如果第一次接触先生的话 建议阅读这本书来看 能够有个大致清晰的了解。同时自己认为先生早年的教育经验造成了过于系统学术的态度 但也可以拿来作为参考和自己生活的标尺 ~ 烦闷生于不能调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     慢慢走,欣赏啊!
  •     内容没得说,象叙家常一样,把审美的意境充分表达出来了,但不喜欢排版模式,总感觉没有条理,没有空间。
  •     收到的书与在图书馆看到的质量完全不一样,与盗版书摊的书无论是纸质还是印刷都极为相似,严重怀疑盗版,不建议以后书友上当。
  •     大美无言,大智若愚
  •     给我太多的思考
  •     目前为止 大学谈的唯一的男朋友跟我买的 特别感谢他 让我意识到 是时候该读书了!
  •     陶渊明: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     最喜欢最后两篇
  •     朱子的书,百读不厌,
  •     纯为完善知识体系看的。我是个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人~
  •     孩子学校上课需要用的
  •     平淡质实引人远思,读来却是少有的舒服。 个人觉得不论深浅,朱光潜先生谈美学谈得是最清楚的。他将前人观点理得很清,复又有自己的新见。他还强调人生的艺术化,因而其文章自有一种感发的力量。 另外此文集是系列选编,不是先生原著。但是围绕美学选得极有代表性。
  •     我喜欢美学,此书是必读之物
  •     不该作书看的,单独一篇一篇看便很好。
  •     “我生平所经过的极乐心境,就是在深夜读含有悲剧原素的文字。”
  •     无言之美
  •     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如沐春风~
  •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     内容超级华丽,需要细细品味。不是囫囵吞枣就能看完的书,非常好。
  •     收到书后发现里面有五页的内容印坏了,文字重复印刷,而且是不一样的内容重叠在一起,很模糊,有几页看着非常费劲。经常在亚马逊买书,但是这次很不满意。希望以后发货的时候看看内容 ,印刷有问题的不要发给顾客。谢谢合作
  •     留在大陆,一代大师就这样被废了
  •     受益于一通识课老师的启蒙,对美学产生了很浓的兴趣。朱先生的美倾泻其中,令人陶醉。
  •     相比之下,《美学散步》更为出色。
  •      行云流水的叙述 发自内心的真诚我们可以感受的到
  •     第一次去认真思考关于对事物的感觉,之前心里有感觉,但是说不出来
  •     美的哲学提供了审视事物的新角度,生活也是,有时适当抽离去寻找美的体验
  •     书的质量不错,毕竟是大师的作品,内容不言而喻
  •     很值得一读,会让你变得厚重的!
  •     虽然每太看懂
  •     中国的美学家里还是最喜欢朱先生的文字!
  •     大赞~我的美学启蒙书~
  •     “  言有尽面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本书封面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