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6年
ISBN:SH10317-311
作者:竹内好

内容概要

竹内好(Takeuchi Yoshimi;1910~1977)
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鲁迅)研究家。
竹内好最引人注目的业绩是鲁迅研究。它不仅在战后具有绝大的影响力,而且至今仍继续被研究者引为参照。并且不止是鲁迅研究,在日本有关中国现代作家研究的领域,如:对丁玲、茅盾、郁达夫、林语堂等的研究方面,竹内好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他的业绩并不限于文学研究。以鲁迅研究为基础,他介绍了孙文、蔡元培、毛泽东等的思想和传记,以民族主义为中心,对于新中国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和思想性意义加以了整体性的诠释。所谓竹内模式或者竹内范型,就是在这里形成的。立志于中国研究的下一代人,把它作为理论框架加以继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竹内好强调,“鲁迅是文学者,首先是个文学者。他是启蒙者,是学者,是政治家,但正因为他是文学者,即正因为丢掉了这些,这些才会作为表象呈现出来”。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竹内好说“对绝望感到绝望的人,只能成为文学者。不靠天不靠地,不以任何东西来支撑自己,因此也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于自己一身”。
竹内好认为“鲁迅的文学,在其根源上是应该称作‘无’的某种东西。因为是获得了根本上的自觉,才使它成为自觉者的,所以如果没有了这根柢上的东西,民族主义者鲁迅,爱国主义者鲁迅,也都成了空话。我是站在把鲁迅称为赎罪文学的体系上发出自己的抗议的。 ”


 鲁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竹内好最引人注目的业绩是鲁迅研究。它不仅在战后具有绝大的影响力,而且至今仍继续被研究者引为参照。并且不止是鲁迅研究,在日本有关中国现代作家研究的领域,如:对丁玲、茅盾、郁达夫、林语堂等的研究方面,竹内好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他的业绩并不限于文学研究。以鲁迅研究为基础,他介绍了孙文、蔡元培、毛泽东等的思想和传记,以民族主义为中心,对于新中国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和思想性意义加以了整体性的诠释。所谓竹内模式或者竹内范型,就是在这里形成的。立志于中国研究的下一代人,把它作为理论框架加以继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日本人的眼光看鲁迅
  •     拜读了一下这本经典,竹内好太含蓄了,读得好辛苦。比较喜欢思想那章。
  •     该书80年代末译介之后却迟迟没有反响,在集中批判鲁迅的时代怎么能注意到一位异国鲁迅知音呢?何况还是写于1943年。然而当2005年《近代的超克》出版时却轰动一时,时过境迁,或许是时候回到起点,去思考本然的鲁迅乃至整个时代。
  •     《近代的超克》中的《鲁迅》
  •     一種凍鰻淆
  •     关于文学的鲁迅,思想起源的分析很有意思,关于矛盾性的论述也很有趣,但是实在是有些复杂,看得头大又困难啊。最后一篇关于思想者的鲁迅很喜欢。
  •     大师级作品
  •     当时还真没怎么看明白
  •     鲁迅 文学批评
  •     终于好好读完了这本书,果然是用生命在研究鲁迅~虽然还是没懂什么是作者说的“回心”~~“中国文学只有不把鲁迅偶像化,而是破除对鲁迅的偶像化,自己否定鲁迅的象征,那么就必须能从鲁迅自身中产生出无限的、崭新的自我。”
  •     竹内好的文字拗口,但是的确对当时作论文起了很大作用
  •     把鲁迅写成了民国刘仲敬~
  •     介个翻译...
  •     补记
  •     这个简直了。。。= =
  •     关于鲁迅的“精神现象学”,折磨了我一天。。。。。。
  •     第二遍,依然赞叹
  •     打五星不是因为竹内好写得有多么精彩—事实上因为写作时间很早,且二战此时尚未结束,他的一些看法还明显不太成熟—也不完全因为他的“回心”等论述显得多么惊艳,我只是就它对整个日本鲁迅研究界的深远影响,乃至后来对中国鲁研界的长久冲击与震撼表达自己的一点态度。对今天研究鲁迅的人来说,这是必读书目。
  •     本来没打算读,被序章吸引,渐渐看了下去。以前看过太宰治的《惜别》,同是日本人看鲁迅,竹内氏意见更加理性中肯,如同他乡故知,让人非常感动。
  •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我最近才深有体会,也才发现网络的可怕。事实摆在那里,也有人可以凭借敲打键盘来恶意造谣。我同鲁迅有相同之处,即使我不是生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依然爱国,我的国籍永远是中国。
  •     相当犀利
  •     感兴趣的是对鲁迅“文学性”的论述,文学性是一种从政治中产生,又努力与政治剥离的过程,而不断的剥离又成为一种政治。鲁迅提供的不是一种凝滞了的思想,而是“不断努力,不断生长”的启示。鲁迅的思想不理论化,不具思辨性,但鲁迅思想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过程成了一种文学。
  •     收录于《近代的超克》,鲁迅作为文学家根本上是对文学根源的质疑,因此在不断否定之中,这是哲学无法理解的,之后所有的鲁迅研究都在竹内鲁迅的巨大凸透镜下。
  •     竹内好试图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己阅读鲁迅时的感受,确实是“札记”。他直抒胸臆,读之亦有共鸣,对自己阅读鲁迅的体验有所提升。文中多使用反问句,甚至重言式表达,轻易就发现语言背后的犹疑。跟师兄聊到竹内好时,他说,竹内好通过分析鲁迅来写自己的心态,却不见分析的痕迹和自我的强加,浑然一体。确实如此。
  •     能从对别人的评述中现出自己的样貌来,这才值得一读。他赏识李长之的鲁迅批判也是一样的原因。
  •     竹内好《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未 回心源于保持自我,转向始于放弃自我。回心以抵抗为媒介,转向没有媒介。
  •     能为进入卢梭这个人提供很好的方法和途径。保守地说,从气质上而言,称呼鲁迅为“东洋卢梭”毫不为过。
  •     日本人对鲁迅的研究都有日本人的责任感。对于罪的自觉,也只能由日本人看出。但相比竹内,我更喜欢伊藤虎丸。前者吞吞吐吐,后者的细读很让人喜欢。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都像不太理解《故事新编》。是否日本人与中国古代的历史不那么亲近,尤其是上古传说之类,而且又没有看出《故事新编》与鲁迅几次论争中接触的敌手有关系?
  •     翻译有点生涩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节精彩。不过,作为核心的“文学的自觉”似乎论述有些含糊。
  •     竹内先生的研究比许多国内学者的不知要真诚、深入多少。
  •     日语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