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先生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40475595
作者:岳南
页数:432页

内容概要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
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版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书籍目录

序 言 长沟流月去无声
001
序 章
001
第一章 沦陷与流亡
011
逃出北平_011
清华园结义_016
殷墟考古发掘_022
第二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035
长沙、长沙_035
今天到了昆明_045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_062
第三章 扬子江头第一古镇
075
三大家族的合纵连横_075
从昆明到李庄_087
“研究院吃人”事件_100
第四章 险象环生的山坳
109
揭开“吃人”的秘密_109
清华校长梅贻琦李庄遇匪_119
史语所被劫案_124
第五章 李庄剿匪记
131
同济校友与兵工制造_131
川南匪患_139
沉尸扬子江_149
第六章 乱离之世
159
金岳霖来到李庄_159
林徽因的病与老金的情_165
傅斯年辞职别重庆_172
第七章 悲伤年代
177
傅斯年上书蒋介石_177
历史深处的又一件隐秘_192
悲情李济_198
第八章 自由中国的心脏
207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_207
傅斯年与李济的冲突_219
李霖灿:从圣地归来_240
第九章 国土重光
265
十万青年十万军_265
胜利前后_270
夏鼐被劫案_277
“江南才女”愤而离去_293
第十章 我东曰归,我情依迟
315
波兰籍教授魏特之死_315
同济大学校内纷争_321
校长易人_331
同济归海_338
第十一章 南望北归
347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_347
婚恋,山东人就爱干这种事_355
还都南京_374
第十二章 抉 择
385
再南渡_385
北归故园_388
不思量,自难忘_393
代后记:《南渡北归》的先声之作
413

作者简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第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这个被傅斯年称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最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
作品还着重对“研究院吃人事件”以及傅李冲突、同济校长与教授纷争、国宝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了细致探查,对其中的人事纠葛、研究院与大学的制度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兼述李庄镇传奇历史、风土人情和当地官僚、士绅在抗战前后不同的人生命运,对多年被掩蔽的人物与事件做了详细的披露,读来令人感怀忆往、嗟叹不已。


 那时的先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记得少时阅读《围城》,看到方鸿渐、赵辛楣一行五人战时结伴去三闾大学上任的旅程时真是满怀欢乐,后来才明白钱钟书先生是举重若轻的幽默高手,将一段万分艰辛的旅程写得如此趣味横生,而在战时的辗转与困顿则要困苦得多。岳南先生的这本《那时的先生》亦是从一段旅程开始,却充满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之感与切身处地之忧。日军侵略的抗战时期至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大地最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是个人面临最艰巨艰难选择的时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对个人对民族造成巨大的影响,做为一代学人大师则更是如此,《那时的先生》为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组立体的群像:霸气中又不乏圆滑的傅斯年,兼济天下的建筑大师梁思成,略显严苛的李济,坚持自我的才女游寿,伤感的诗人林徽因,他们文以载道,学富五车,却又饱含着对于家国与民族的热爱,所以他们不离不弃,宁于艰险中辗转奔波,困顿中不改其志,战乱中笔耕不辍,他们不仅要克服困难继续学术研究,更要在战乱的环境、飞涨的物价夹缝中求生存,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失去自我的幽默感与生命力,在西南一隅的李庄依然绽放出光彩。在他们因战乱而遽然改变的生活轨迹中展现的是中国学人的坚韧,是人性的魅力,是宽广的胸襟,更是民族的风骨。岳南先生具有很强的考据能力,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兼顾事件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段以李庄为中心的历史剪影,上至清末,下至文革,大至学校搬迁、同济之争、傅李之争,小到“研究院吃人”事件,药品短缺、粮食不足的情况都有详实的史实资料以及生动的叙述,同时作者亦不避讳学者之间的纠缠纷争,童第周出走同济,同济校长的假公济私,史语所的纷争,让读者看到大环境下人性的另一面,这一面也许不易暴露人前,却是无法回避的人性之私,也是作者力图展现在我们面前更加全面真实的历史。同时,作者也对于李庄的历史,战争的走向有着一定的描述,力争为我们展现出一段完整的李庄时代史。令读者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将最后一章定名为:抉择,将诸位先生之后的命运一笔带过,独留一段浓墨重彩的李庄岁月,或许在李庄的短暂停留不足以渲染出这些人一生的风霜,却是一个独特的转折点,这之后的他们,或身世飘萍,或深陷各种运动,这是时代的悲歌,也是个人的悲剧,但是我想不论是在江湖之远的李庄夹缝中生存,还是在庙堂之高时的高处不胜寒,或是之后无法预测的命运之轮来临时的无措,他们应该都不会后悔,因为所有的抉择都是基于对于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发自内心最深处的热诚渴望。
  •     民国时期新旧交替,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一个思想文化的轴心时代和黄金时代,虽然天灾人祸和战乱使无数学人无处安放三尺书桌,从现代文明的城市到偏远贫瘠的山村,颠沛流离,但即使小小的李庄,同样掩不住一个时代的群星闪耀。跟很多写作同类题材的作品不同,岳南先生的书都不是故纸堆里翻翻得来的,而是实地走访挖掘出来的,可谓不易。在这本书中,岳南先生展示了这些知识精英在那种艰难困苦现实前面的风骨,在某种意义上,这里确实构成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之根。在这部书里,李约瑟、王亚南、傅斯年、梁思成等一个个如雷贯耳,时不时让你不期而遇……当初这些饥寒交迫的知识难民一定没有想到,很多年后,他们都将被视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大师级知识分子。谁能想到,写作《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的王亚南与写作《中国技术史》李约瑟有这样的交集。近年来,岳南 先生专注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史的打捞,不辞车马劳顿,着实令人敬佩。对于当代完全体制化的读书群体来说,这其实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追忆和回溯。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上学期看的书太少了。满脑子都被眼前的难题
  •     很不错!添加了很多台湾方面的史料,随手写到的张献忠等等部分都举重若轻。佛祖统纪写成了佛祖统计,湖广解释为两湖和广东,算是两个小瑕疵。
  •     岳南的书一如既往的深刻而好读,沉郁的民国情怀,酣畅淋漓的激扬文字,比《南渡北归》更具历史的细节和阅读的看点!
  •     赞!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里面讲得一个冷门历史二战时中国驻德外交官员顶住重重压力给当时受到迫害的犹太人签发了很多很多救命符意义般的 签证 今天刚好看到有人说已经拍成电视剧了 比心
  •     流落至李庄的中研院史语所众人对国民政府的战时动员竟无一响应,由此可见做学问的重要性。嗯,文人风骨。
  •     大师辈出的年代,折射特殊人性的内涵
  •     从南渡北归后一直看岳南老师的书,写出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