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的肖像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 7
ISBN:SH10100-313
作者:劳伯特 纳珊

内容概要

当代著名小说家劳伯特 纳珊,1940年写成,还被拍成电影。

作者简介

穷画家傍晚穿过公园遇见独自在玩的小女孩珍妮,画了张速写,卖了钱,受画廊老板嘱咐还要画张油画,两个星期后,再遇见珍妮好像大了几岁,从此每次碰见都要大几岁,动手画像时已是亭亭少女,结局是,珍妮被飓风卷入海中,画家跳下水去救而不得,她仍被海浪卷走,一段纯洁爱情以悲剧结束,整个故事经过只有半年多点的时间。


 珍妮的肖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画家亚当斯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沮丧-寒冷-绝望-希翼--承认-自信-期待-盼望-渴望-顶峰-期待-幻灭-顿悟只是因为那个是寒冷冬天大雾中的一个叫珍妮的神秘女孩。
  •     前一条微博说了,为了这《珍妮的肖像》才错买了那本《珍妮姑娘》,然后才发现这书非常珍贵难得了,因为许多年没有再版。后来我在一个人的博客里搜到全部内容,花一个晚上读了。再有,你若去豆瓣或其他地方去看这本书的书评,就会发现没人说得清楚这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它第一是非常美,第二是非常美,第三还是非常美。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噢,一位穷画家偶遇一名女童,给她画了像,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遇到她,她却明显长大了,然后又画了像,如此这般,她总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长大,而他每次给她画像,在此过程中他们相爱了,最后女孩死了。他跟她相遇才半年,但在那女孩已经过了十几年。你不明白这个女孩珍妮,她到底是人是鬼,还是时间穿越者,还是怎么地,总之没想明白。可能这个故事也是给出那种类似哲学道理的,比如关于时间的哲思,或者是宿命的悲剧,或者爱的永恒伟大之类。但我却不懂。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的:它讲的是艺术家创作好作品时的一种状态。本书一开头就来了这么一段:“有一种饥饿,比饿肚子还要难受……谈起我的苦楚来,我的意思并不是指饥寒。做一个艺术家另外还受到一种苦难,那比冬天,比穷,还要难受。那就象是心灵的冬天。一个人的才气,和工作的泉源,这时好象结了冰,一动不动,隐在死的季节里——也许永远这样下去。谁知道,春天会不会有朝到来,将它释放呢?这并不是因为我卖不掉作品——这类事,以前的好画手也碰到过,甚至名家都碰到过。我的苦痛是自己好象不能把握到装在我心里的东西。我随便画些什么……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我要画的东西在脑子里非常清楚,就象自己的名字是艾本·亚丹司一样清楚,可是画出来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是我要公诸于世,想借我的画告知世人的东西。”他来这么个开头,在我看来真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遇到珍妮,回家后给她画了一张很简单的素描——后来夹在其他的画里,被画廊老板一眼看中,并要求画家继续为这个女孩画像,然后卖给他。每一次描写与珍妮的相遇,都是带着仙气鬼气的。在梦一样的境地里,身子很轻,雾气蒙蒙,似幻似真。这种感觉也是被艺术灵感深深攫住,不由自主,有如神助,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的感受。画廊老板之所以一眼看中珍妮的肖像,据他自己说,是因为珍妮有一种超出时间的永恒的气质,就像伟大的画儿里的蒙娜丽莎的那样,在今天的大街上,也有很多个她。我认为一个画家如果不爱上他的模特儿,是画不出那气质的。而画家不爱上模特儿,却能作出伟大的肖像画,好像是无法想象的。说到这本书的美,翻译应该功不可没吧。周煦良和《珍妮姑娘》的译者傅东华也是同一时代的人,我很庆幸两者的文笔有着天壤之别。周煦良的文笔一丝腐气都没有,就像高山上流下的泉水一般清新自然。刚刚看了一回“民国猥琐男”腔调的翻译,绝想不到他也是同时代的人,即使再过些年,读者也看不出什么不自然来,和珍妮一样“有一种超出时间的永恒的气质”,这气质绝不高深,就像山泉之清洁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事情一样。
  •     这幅封面乃潘小庆先生所作。潘先生有着深厚的国画功底,是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对于书籍的封面艺术,潘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以为书的封面要起到“眼睛”的作用,使人能够“一见钟情”,美且耐人寻味,能够引导读者丰富的想象力。除却本书之外,如今坊间能够见到的潘先生的作品尚有《普希金抒情诗选》、《裴多菲抒情诗选》、《杜兰朵》、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以及马雪枫的长篇小说《影》等等,译林出版社的平装本《追忆似水年华》也是出自潘先生之手,可以买来探究潘先生的艺术风格。在这些封面佳作中,我以为《珍妮的肖像》似最能体现潘先生的艺术实践,倘将其称为“代表作”怕并不为过也。整个画面除珍妮的二分之一侧面肖像外,画家居然惜墨如金,再未多着一笔;在布局上,这肖像的安顿稍稍偏右,左侧则大胆留白,给读者留下极丰富的想象余地,可谓以少胜多,风流尽得;珍妮虽是西女,画家却偏偏画作樱桃小口、柳叶细眉、略带夸张的睫毛再加之粉红脸颊,紧扣书稿主题,显现出少女的天真纯朴和羞怯可爱,而画风却带有较强的装饰性,体现着独特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真真令人品咂再三、叹为观止矣。此书小三十二开平装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七月初版。另,闻潘先生曾有《潘小庆书装艺术》一书问世,我是颇想得手一册的,只是由于出版多年,如今于坊间怕是不易觅得了。(此文已刊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月25日“青阅读”副刊)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小转留下的书。很好。
  •     “我希望你肯等我长大,”她说,“可是我想你不肯。”//她曾经说过:“艾本,世界多美啊,世界就是为美丽而存在的,——不管我们是现在活着,还是多年前活过。”
  •     20多年前读的,当时的大爱!现在对小说的细节有些模糊了,只是当时的感动仍清晰得一如昨日!
  •     “我们曾经共同有过那种美。我们永远没有失去。”
  •     小时候看的一本书 爸爸的 当时感觉好神奇 好喜欢的一本书
  •     此去经年……
  •     "世界就是为美而存在的,不管我们是现在活着,还是在多年前活过 "。看到这样的话,能给我这样成天忧心于抓不住世间的美,总害怕错过些什么的人多大的安慰啊。 而这像梦一般轻柔,像露水一样透亮,像朝阳一样明媚的文字,周老先生啊,我真敬佩你!译这样的作品,译出这般的文字,我想也是莫大的幸福了。 读书所能得到的最大的乐趣,那种就想永远这样读下去的心醉神迷的乐趣,莫过于此。此书当为平生挚爱。
  •     想把那句歌词当做墓志铭
  •     开始我怀疑珍妮阿波登可能跟搏击俱乐部一样是一个幻想中的人物或者是一个隐喻。然而真实还是虚幻又能怎么样?主角艺术家的身份已经铺垫出这种虚实之间不可分辨的基调了,然而是虚实之间相互交织的存在才足以构成美吗?(好奇怪因为一直在怀疑所以我不断的想起这句话:我们都在幻觉艺术的麻醉里透支着自己。)
  •     奇怪的故事,淡淡的情感和笔调,以及一个摆脱了时间的存在。故事的结局珍妮遭飓风袭击而落船,画家当时正在巴沫河畔写生,跳到河里去救她,但珍妮最终还是被海水卷走。从前那些悲凉的伏笔此刻变得清晰起来——珍妮在巴沫河风景画前的掩面悲泣,还有她第一次出现时,用清晰而不成调的声音唱的一首短歌: 我从哪儿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那儿,所有的都要。海风飘。海水高——哪有人知道。 于是不再去想更多的含义了,这篇小说抓住了我的,只是那种寂寥的气息。
  •     看的就是这个版本的老书。。。。
  •     文笔好美,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写成一首诗。
  •     M了之后马上看了,很短,很棒,很轻的叹息。过几天有空了会看这一部电影。
  •     被深深吸引了,不论是故事本身还是它的翻译都美得让人叹息。
  •     看前言把剧透给看了,不惊喜。会不会,在所有活过的人里面--在那无穷无尽的一代代人里面,从世界的这一头到那一头--其中有一个非爱我们不可、不然就死的人,会不会有呢?而反过来,我们也非爱她不可,非一生一世地追求她--不顾一切,而且病恹恹一直到死,会不会呢?
  •     让人迷恋的故事,语言好美好美。
  •     忧伤而飘渺的爱情故事。
  •     真的很美。
  •     讀過的最奇妙的一本書,他的精彩和他的默默無名同樣令人詫異!
  •     终于找出来了……
  •     一块钱买的
  •     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     ·
  •     真想不到这个薄薄的小册子里面竟然藏着这么迷人的故事
  •     诗意的爱情
  •     “我从哪儿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那儿,所有的都要。海风飘,海水高,哪有人知道。”美、诗意与爱——小时候一直想看的书。
  •     补
  •     可能是我读的第一部小说,当时一定没懂。。。
  •     我每月看一遍...
  •     介绍给我的家伙忘记说是周煦良老先生的译本,于是看晚了一天
  •     只因为想看电影但找不到中文字幕才买了这本旧书,文字很美可太过悲哀惆怅。
  •     我在时光里游走, 却始终追不上你。我拼尽全力,还是没能永远在一起...那么,如果上帝说不要紧,就请让我们的生命重叠。让我在过去、现在、未来都能够遇见你。
  •     我不知道头戴花圈的你会不会在我的脑子里滞留下去
  •     以前读的 还是因为彭懿的《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
  •     返老还童的图书版
  •     我爱珍妮
  •     因为一位友邻的ID看了这本书 :) 故事真是引人入胜啊
  •     “在我们的头顶,有许多太阳系,多少个宇宙就藏在一滴水里。这个地球,这一刹那间的生活,就其本身来看毫无意义。昨天和今天一样真实,但我们只是忘记而已。” 周煦良的译笔天作之合。虽然设定看下来是刚好相反的,但梶尾真治那篇“溯时人”的内核确实是在致敬。
  •     此世难逢的爱情,艺术对于逝去时代的爱情,生命对于永恒的美的信任,跨越了时间,生生死死也不能把他们分开
  •     从《时尼的肖像》引出来的一本短篇小说,同样是说时间的故事。四十年代的书,发现有些东西是六七十年都不会变的。这种不变,并不是说像论语一样,几千年间都在说“学而时习之”。
  •     10岁时最深刻的冲击。
  •     这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吧,百读不厌。
  •     理性地分析 却又浪漫感性
  •     这本书一直难以忘记。
  •     第一本外国小说。读她感觉珍妮就是我的故友。
  •     非常喜欢
  •     你从海里来 你往浪里去
  •     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这本老书。
  •     一个“美”字足矣。
  •     书的前半段比后半段精彩。这本书应该比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出版的早,它们的故事创意很类似。但我喜欢这本,可能是私心更偏爱画家的故事。其实挺好看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