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挽歌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802258990
作者:野夫
页数:289页

书籍目录

上篇 挽歌
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
乡绅之殇
坟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
组织后的命运——大伯的革命与爱情
别梦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
生于末世连偏消——幺叔的故事
瞎子哥
大水井的守望者
下篇 尘世
闲话章黄学派
残忍教育
童年的恐惧与仇恨
大德无言——记老校长刘道玉
闲话易中天
闲话王朔
“酷客“李斯
偏要问你从哪里来
球球外传——一个时代和一只小狗的际遇
小鸡的故事
钓鱼之术
颓世华筵忆黄门
千古沧桑策蜀路——德阳罗江县地震亲历札记

作者简介

尘世·挽歌,ISBN:9787802258990,作者:野夫 著,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尘世·挽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野夫的散文,读来字字泣血。上篇挽歌追忆故人,唏嘘无比残酷的命运,下篇尘世思念友人,感慨命运的相逢。特别是挽歌篇的散文,每篇都饱含最真挚的感情,也饱含对黑暗时期绝望的呐喊。野夫和他的家庭深沉的苦难,使他的文字更为情真意切,为在尘世中消逝的每一个生命,献上一首无言的挽歌。
  •     野夫的风格好一致
  •     读的台版《江上的母亲》,“古旧苍白的文字”,作者真是太自谦了。
  •     尘世篇有太多地方读着读着就流泪了 或许只有经历过那么多 才能写出这样怅然的文字 此外 这本书能出版 也应该费了不少的劲吧
  •     野夫文笔是极好的。血色的鲜艳,华丽的真实,美的动人,尘世万象淋漓尽致。很多故事和《身边的江湖》重复,但是野夫的书大多不易看到,这本豆瓣可以评价已经是万幸。凡是都是立体的,换个角度看,会更明晰。这本书算是禁书吧,能看到的人,珍惜吧。或许以后我再没时间接触野夫的文字,但是这个热血多才多情的人,我是欣赏的。如果身负他这样的家族血债,谁会如此平静呢,能让你平静思考的书多不差,这本就是。
  •     几篇挽歌力透纸背,尘世随笔也是真性情
  •     几年前朋友推荐的一本书,终于一次性读完了,前半部分太过沉重,几次看的泪流满面,对作者家族的遭遇感到深深的惋惜。后半部分多是描写作者的生平以及良师益友,在经历过如此的波峰浪谷之后,欣赏作者依然对生活和诗保持如此的赤诚之心,温良的外表下所隐藏的铮铮傲骨,面对世俗所坚守的正义。文笔潇洒。很遗憾现在才看。
  •     人的悲剧,在历史大潮中已隐约不见。从历史的角度,从这本书可以看看五六七十年代几个阶层的悲惨境遇,这些文字也许偏激,但是我们眼中的历史却是人家的一生,偏激也是当然。八十年代末事件的影响更加近,也更加具有现实影响,其中的个人命运让人唏嘘。但是个人更欣赏的是那些从不绝望,在逆境中默默养伤默默成长和适应的或平常或英雄的人物。青春期的愤怒有了悲剧这个土壤,恣意生长占据人生的全部,是另一个悲剧。
  •     野夫是典型的感性人格,FP无疑咯。年轻的时候会迷恋野夫这种有力量感的笔触,年纪稍长后就明白,情绪这种东西,终不及理性的力量来得厚实又绵长。
  •     读了电子版 想买本实体书收藏
  •     读的时候流了很多眼泪,很沉郁也很煽情。
  •     野夫用遒劲的笔力和泣血的文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有幸洞见到那个嗜人的时代和体制 自视泪点很高的我 在看完《江上的母亲》《组织后的命运》和《“革命时期”的浪漫》后不禁频频泪目 上次去台北旅行有幸在诚品书店买到了未删节的台版小说集《江上的母亲。不论走到哪个时代经济发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文字帮我们守护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也许谁都不愿直面的记忆和历史
  •     看的是未删减版。 野夫人生经历真丰富精彩,完全可以写成剧本了
  •     读的是被删除的未删减版乡关何处,标记下
  •     挽歌部分感动的我热泪盈眶。
  •     野夫的文字里可见传统文人的精神,那种没有被意识形态污染过的汉语,是那样的典雅,那样的美!
  •     普通国人,想要坚持自我,生活得那么艰难,叹
  •     何其悲凉,最欣赏那一段基情满满的忘年之交,野夫的作品,处处皆为生活所伤,不免有点负能量爆棚,但是人活着总是哀伤如此岂不可悲,道是热爱生活方为正道。
  •     我们不敢想象的残忍都是那个时代的日常。
  •     台版书名为《江山的母亲》,好喜欢那篇《革命时期的浪漫》,这本没有收录。
  •     很多大词,重复使用,节奏和情绪也没有把握好,评论多以汉语文学的惊艳云云,实际上真担不起。这个当代汉语贡献奖,要么是评审一般,要么就真的是当代汉语文学无人了,明显是前者。野夫在行文中总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真正老练得道的作家,会把自己隐藏起来,只留下作品,一气呵成。另,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讨论文学本身,讨论汉语运用和古典文学遗产继承,而不是翻政治旧账个人经历云云来叫卖文字,倘若文学到这般田地,那我们和党八股何异?只不过各自走向两个极端罢了
  •     好书,很好的书,然而仅仅是好书而已。文笔不错,不过也只是不错而已。讲述WG的书天然具有印象分,让人感动是自然的,不过在读这本书之前关于那件事的书我已经读过一些,就难以有那种震撼之感了。文笔很平实很真诚,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也算深刻,可惜作者自身的仇恨让本可以更干净的文笔染上了些许戾气,白璧微瑕。心理分数是9分,不过没有办法打,只好8分了,毕竟给10分的怕是不差我一个。
  •     当年的电子打印版已经不知去处了。
  •     何处可以买到纸质?
  •     同事发来的PDF版,放在手机看。序言是白皮书,很是激动。居然现在也出版了。被删的体无完肤了吧。那个时代的苍凉无力啊!野夫用平淡的文字写最深的疼痛,写丧失亲友的疼痛,整个时代的疼痛……
  •     很有力量的文字
  •     野夫自有特色,但总用力过猛。时代浮沉,爱恨情仇,其实可以用一种更深沉的方式去写。
  •     苍苍往事,付水东流。
  •     趣51st。野夫的文章是极好的,《乡关何处》和这本重合部分太多了,读者看了,怕是要不大高兴的。然而我先看的那本,不觉间倒怪起这本的不是了。这里面《小鸡的故事》和《球球外传》(?记不清了)很好玩,文人骚客的雅兴和脑洞哈哈。
  •     长歌当哭
  •     描写那个年代的故事,像看余华、路遥,我看到所处时代对个体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像巨大的看不见的阴影。大学以前我完全无法理解父辈们,无法原谅他们对我的束缚,后来慢慢明白,那是因为我不曾见过他们生命中的穷困无奈、冷漠残忍和社会变迁。他们背负着那个时代的历史,生活在我们的时代。那些束缚,是他们对我的爱。我们从小不会挨饿受冻、上大学念硕士、学英语、出国、当房奴,这又是我们的时代。再往后看,我突然为我的后代感到惋惜,因为我必然无法像父辈们所给予我的一样,给予他/她那么浓烈的爱。
  •     如此真情,字字泣血。写外婆那篇让我数次泪如雨下,我也想起我去世的姥姥,一样的善良温柔。
  •     前半部分是一个接一个的死亡真相,一个接一个在他的祖国无家可归无路可走的人;后半部分的杂谈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浪,从大理到三江之源的路程走到了我的心里。这尘世太艰难
  •     往事并不如烟
  •     部分文章确实很深刻
  •     看到一半,觉得实在不能勉强就放弃了。 动荡时代下的曲折经历的确带给人许多震动,个人命运的卑微与渺茫在大历史中无足轻重,这种冷冰冰的现实每每引得鼻子发酸。只是,实在不喜欢过于感性的渲染,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感慨与不平是一回事,反思则是更重要的事,而作者的反思就所看的部分而言几乎没有,似乎一切的遭遇与灾难全在于外界,自己何其无辜。
  •     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     读完只能一声长叹……若我生于那个年代,也会和他人一样只能苟活吧。
  •     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
  •     看的台版,mark
  •     前半部分有点过了
  •     真不适合在车上读。从北京哭到安徽下车眼睛都疼了。写亲人的几篇还是很不错的。其余至于被诟病的写的永远都是落魄贵族,人家身边也许就都是这样人也无可厚非。
  •     情到深处不能自已
  •     动人
  •     情感真挚,掷地有声,虽未经历过那段岁月,依然能从作者言辞之间感受到沉重,无奈,悲愤,不禁令人掩卷叹息,以一人蜉蝣之力,代千万同袍之言,奋笔疾书,为那段历史烙下深深印记;当一个人不可诱惑不可动摇之时,他身上就具备了某种迷人的东西。
  •     有历史厚重感的书读起来总是那么津津有味,大伯的爱情真的是一言难尽
  •     再好的书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个人色彩太浓,一个人代表不了一个时代,更何况是一个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用故事来传达他想表达的感悟,这远好过一些回忆的文字里全是大道理的堆砌。年轻人需要听一些道理,但是告诉我们一个故事所达到的效果比严整的议论文来的合理。野夫的文字里有太多故事,我都无法完全体会那个沉重的背景,也不敢去想象那个颠簸的历史过程里,有多少人伤痕累累,看上去野夫痛,但很多落入平凡而终的角色,像是更难以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包袱。游荡过太多个地方,最后发觉自己想要找的那个真实的自己怎么会那么模糊,我们在对抗着敌人、对付着不可能的时间和世界,最终走散。有多少人会以为自己是在做一件真真实实的事,大部分人挣扎得更多。他的家人他的朋友,都像是摆脱不了既定的命运,或者说命运之所以为命运,早已经成定数,我们又何必叹息,但这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太残忍和辛酸的教育。我会想如果我在那个背景下,我会如何呢。
  •     我觉得我在五年前就说野夫和龙应台之流超难看是很正确的,煽情去隔壁煽,煽错了特别膈应人
  •     挽歌部分,是《乡关何处》的一部分,后者被禁了。“避席畏闻文字狱”-_-||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