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5-9-23
ISBN:9787549570493
作者:吴钩
页数:560页

内容概要

吴钩,历史研究者,被称为“天下第一宋粉”,主要关注领域为古代的政制与社会生活,习惯以社会学与政治学为分析工具,对正史野稗、前人笔记所记录的古代社会、官场细节及其背后隐秘进行梳理分析。在《博览群书》《书屋》《社会科学论坛》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有多篇历史社会学随笔。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

作者简介

极有说服力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有趣,好读,充满奇妙细节,引人入胜!
区别于 “×朝那些事儿”的文化快餐:巨量史料,近百幅宋画,还宋朝文明以本来面目。
人们对宋朝的评价,几乎可以分成对立的两派。那么,到底宋王朝是“积贫积弱”、“皇权专制的高峰”,还是宋朝乃“现代的拂晓时辰”呢?
本书作者通过对海量的各类记述宋朝的文献和各种各样的宋画的解析,从生活、社会、经济、法政四个层面展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能最为文明、现代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驳斥了关于宋王朝“积贫积弱”“皇权专制的高峰”的传统论断,还宋朝文明以本来面目。
作者以“现代性”为线索,在书中布了一个大局:
“瓦舍勾栏”,描述宋人过着像宋瓷一样的精致生活;
“契约时代”,展示宋人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全民皆商”,细描了中国的重商主义年代;
“共治天下”则充分体现了宋朝制度的分权与制衡之美。
此书内容之博达,作者用意之良苦,可以想见!他非常严谨地论述了封建历史走到宋朝开始走向近代化这一论题,彻底颠覆了一些史学家对宋朝“积贫积弱”“太窝囊”的判断。
该书既适合专业人士,也适合大众阅读,文笔优美,观点新颖,有趣并充满见解。 比如宋代开封的城市白领不在家中做饭,而是“叫外卖”;比如《清明上河图》展示的酒店业“灯箱广告”;比如南宋杭州出现的“猫粮专卖店”;比如宋代大城市的“证券交易所”;比如诞生于宋代的纸币;比如宋朝高度发达的契约;比如宋代立法的“民主审议程序”;比如非常缜密的宋代司法程序;比如十分讲求分权制衡的权力构造……这些历史细节组合起来,便展现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宋朝社会景象,让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不仅是重新认识宋朝,也是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的开始。


 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在大学里,就读到过陈寅恪先生评价宋朝的著名的话:“华夏民族之文明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赵氏郡望在天水,故以天水指代赵宋)。当时的确很不能理解,想不通我们从小印象里积贫积弱、丧权辱国,与靖康之耻、亡国之恨联系在一起的宋朝何以能当此赞誉。  后来又多读了一些书,了解到海内外史学界有“唐宋变革论”之说,认为从唐代到宋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可以说是从自然经济和贵族政治的中世纪初步进入了商品经济加平民政治的近代。由此方初步明白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对中国古代历史细节了解得越多,就越来越觉得:过去受西方中心主义影响造成的一种成见——认为中国自秦以来2000多年历史处于停滞状态,总是在原地循环——是错误的。从秦汉时期的古典帝国,到南北朝和隋唐的中世纪帝国,再到宋以后已颇具近代色彩的晚期帝国,中华文明从社会经济结构到政治运行机制,从社会各集团构成到思想文化形态,都有很深刻重要的变化。当然也有一以贯之而不变的东西,一是中华文明传统一脉相承没有中断,二是基本上维持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帝国。我以为,这两点与其说是停滞,倒不如说是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要知道从世界范围来看,能维持文明传统不中断、能维持如此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的大一统,实在是绝无仅有。  而问题就在于中国为何在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关键时期逐步落后,而没有先于西方或与西方同期进入启蒙时代,开启工业化、民主化的近现代历程?这一关键时期的落后,使得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差一点亡国灭种。直到历经空前的大动荡、大革命,才开启现代化之路,而到现在也还在奋力追赶西方。 这个疑问也可以说始终萦绕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心中,而不断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答。  吴钩的《宋:现代的拂晓时刻》一书也对这个问题提供了自己的答案。  这本小书作者写得通俗浅显,但并非戏说,而是广泛搜罗史料,把反映宋代近代化特征的众多历史细节分门别类汇集在一起:包括世俗化、市民化的社会生活,繁荣的城市社会及经济,发达的商业活动和市场体制,理性化、一定程度上分权化的政治、司法体制等方面。特别是作者对宋代政治运行中“虚君实相”、“共治公议“、“重视法治”等近代化特征的揭示,对宋代司法制度为防止冤假错案而制定的严密的互相制衡的体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法制的巅峰,就是对现代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解读,最让我印象深刻。读了以后令人对中国在宋代发生的社会历史进步印象深刻,不能不感叹宋所达到的历史高度。  作者充分肯定了宋代的历史进步,认为宋代已经达到了“现代的拂晓时刻”。然而为何宋之后现代并没有来临,反而迟到了近七百年呢?作者认为,这是由于落后民族的侵略迟滞了历史的发展。  作者的这个观点,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既然宋代的中华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可是为什么这种文明却不能把文明成果转化为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不被征服?   一个当时历史条件下高度发达的文明,却无法抵挡落后的渔猎、游牧民族的侵略,在靖康之难中短短几年就沦丧了大半江山,并最后被彻底征服,这难道不是说明这种文明还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不是说明这种文明的脆弱吗?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起读过的历史小说《金瓯缺》(曾获茅盾文学奖,在宋史爱好者中口碑颇佳)。小说作者徐兴业详考史籍,以悲壮苍凉的笔墨,叙述了北宋末年表面上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锦绣江山是如何沦亡的。  这部小说反映了,靖康悲剧的主要责任在于北宋朝廷的上层!当时北宋朝廷从皇帝到执政大臣,众多上层人物只知争权敛财、穷奢极欲、敷衍塞责,而全然不顾国家民族的安危、不顾中下层人民的死活。与辽金的和战决策犹如儿戏,等到战端一开,却又胡乱指挥。当金兵长驱直入时,又只会逃跑或者干脆投敌。如此,怎能不败?怎能不亡?  对民族存亡、百姓安危还有着责任心的忠臣良将,却受到权臣昏君所制,终不能力挽狂澜、有所作为。广大下层百姓积极抵抗,但由于缺乏组织、得不到朝廷的呼应,最终也陷于失败。终于造成了“神州陆沉”的历史悲剧!  从这部小说中,我以为能够窥见宋代中华文明的致命弱点。 文明发达的一个副产品,往往是内部矛盾的复杂、尖锐,特别是上层与下层的对立与隔阂。这就成为文明的软肋,成为发达文明致命的弱点。而比较落后的文明,却往往内部分化水平不高,矛盾较少,上、下层之间比较团结,因此能够凝聚成强大的实力,战胜内耗的发达文明。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谓“上下同欲者胜”。  宋代虽然有着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但却没有创造出抑制内部矛盾、实现“上下同欲”的机制,没有把发达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国家实力的机制。这就是宋代的悲剧、也是中华文明的悲剧。  我以为造成宋代中华文明这一致命弱点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汉唐的强盛时代,中华文明依靠领先于世界的严密的官僚体制以及帝国对农户的控制(编户制、均田制),依靠与帝国休戚与共的军事贵族,曾实现了高效的资源汲取,实现了将发达文明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国家实力。  而在宋代,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发展,已经使众多传统的共同体解体,而出现了原子化的社会。社会学家曹锦清先生就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正是由于中古时期的乡村自然经济和农村共同体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已经解体,出现的是地权快速流转、农户在商品经济中沉浮不定而急剧贫富分化、失地流亡农民快速增加的这样一个(相比起中古时代)高度分化、高度流动的乡村社会,而国家原先对农户的严密控制(同时也承担向乡村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也因此被冲破而消亡,宋代大儒才极力提倡乡村宗族建设,为的是要重建乡村共同体、建立能为乡村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曹锦清:《宋代以来的中国是如何建设乡村组织的?》http://www.aisixiang.com/data/84607.html )  在此背景下控制了宋代政权的是这样一个社会集团:士绅官僚集团。他们依靠科举发家,大多数出身乡村庶族地主。他们的土地、财富主要不是靠国家的授予和历史的传承(像汉唐时期的军功贵族、世家大族),而是靠自己努力经营、兼并小农以及把做官的权势用种种潜规则转化为物质利益。这样一个社会集团成了在帝国和广大民众之间的“中间人”。然而这样的“中间人”是与“上下”皆不同欲的。对上(君主),他们实质上更像雇员和老板、经理人和股权拥有者之间的关系,而没有汉唐时期贵族官僚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关系。他们有绝对的利益动机去对上阳奉阴违来为自己谋私利;对下,他们与乡村小农在利益上是直接对立的,他们要扩张财富(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扩张冲动又特别强烈),就必须要兼并小农。而这又势必激化社会矛盾,并且与国家要依靠小农来提供田赋、力役、兵役的利益是直接对立的。在这样的社会集团控制下的朝代,就不能不表现为政治的腐败和国家能力的弱小。  在像宋代中国这样一个商品化、市民化、高度分化的社会,要抑制内部矛盾,要建立有效的资源汲取机制以把发达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国家实力,秦汉以来中华帝国的老套路已经越来越失效了。掌控发达的官僚机构的士绅官僚越来越成为社会上唯一有力的集团,成为腐败的黑洞,汲取着发达文明创造的财富却不转化为积极的成果,而是在种种潜规则中白白耗费掉。  要走出这一文明的困局,我以为需要超越森严的官僚政治体制,而建立更多不同阶层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从而消除士绅官僚集团对政权的垄断;需要更多地发挥地方、民间的力量,引入分权、自治的机制,以缓解大一统中央集权所造成的地方、民间虚弱——总之,需要把消极臣服于权力的古代臣民转化为能有效参与政治从而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近代公民、塑造新的政治共同体,才能缓解“上下不同欲”,才能创造新的有效资源汲取机制使发达的文明转化为强大的力量。  然而,这的确是宋及以后几百年的中国所没有实现的任务。我以为,这里的原因有传统中华文化缺乏相应的思想资源和制度想象力,有高度发达的官僚体制和士绅官僚集团强大的自我维护的能力,有落后民族征服带来的社会倒退,等等……  作为现代人,回望近一千年前宋代中华文明的悲剧,不禁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之感,然而,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岂不悲夫!
  •     作者试图通过宋朝政治、经济、社会的诸多现代化来说明宋朝是近代中国的开端,但是由于作者号称第一宋粉,所以难免牵强和美化。尤其是政治方面,比如说太祖碑文有大宪章的作用,显然太过夸大,太祖碑文是规范皇权,而不是约束皇权,规范是为了保护皇权的持久性,根本原因在于太祖武将夺权,通过重文轻武来抑制武将势力,制度化的形式就是太祖碑文。其实,我们从宋朝文官和武官的命运,便可看见皇权之大,比如苏轼和岳飞,个人命运系于君主一人之上,而且奸臣专权,更能说明权力之集中。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就是绝对皇权,中国一直都是有限皇权,一方面受到文官集团的束缚,明朝及时如此专制,皇帝也经常面对文官集权无力,只能采取制衡手段,最突出就是军权与相权的矛盾。另一方面,皇权受到受到地方的束缚,春秋战国有分封的诸侯国,魏晋南北朝有地方士族门阀,唐代有军阀割据,中央与地方权力不断博弈。所以说,宋朝只能算是开明的专制。交流微信:xpweekly
  •     转一则作者的访谈:宋朝是一个摩登时代在吴钩眼里,宋朝不能用人们已有的那些“电视剧知识”来评价,如“积贫积弱”“太窝囊”等等,相反,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更是一个非常“morden”的朝代。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因为经常写文章、发微博“吹捧”宋朝,历史学者吴钩有一个美称:“宋粉”。对于这个称呼,吴钩先是自嘲:“我是宋粉,宋慧乔的粉。的确,宋慧乔是最吸引我的韩国女明星。没有之一。”然后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我想说的是,与其说我是‘宋粉’,不如说我是‘文明粉’。我不是粉宋朝这个王朝,而是粉宋王朝表现出来的文明成就。”在今年9月刚刚出版的新书《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吴钩的这种“风趣”“接地气”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文字勾勒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图中”有宋朝的夜生活、开封白领如何“叫外卖”、大城市的“证券交易所”,甚至宋朝人的沐浴、刷牙以及天气预报等都有触及……在吴钩眼里,宋朝不能用人们已有的那些“电视剧知识”来评价,如“积贫积弱”“太窝囊”等等,相反,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更是一个非常“morden”的朝代。我是宋粉,不是“宋吹”深圳晚报:大多数人都叫你“宋粉”,但也有人批评你是“宋吹”,为什么你认为宋朝是最好的朝代?吴钩:我是宋粉,不是宋吹,因为我不吹,所说的宋朝成就,完全基于史实,并无夸大之处。如果汉朝、唐朝或者明朝、清朝也有宋朝同样的文明成就,我也可以成为一名汉粉、唐粉,或者明粉、清粉。深圳晚报:你眼中的“文明成就”是什么?吴钩: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异域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套用徐老怪电影《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话来说:一个字,就是老百姓过得更富足、更自由、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如果用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文明”指标去衡量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你也许就会发现,一直被贬低的宋王朝,无疑是“文明成就”最高的一个时代。没有之一。深圳晚报:本书有很多特别“morden”的叫法,如“夜生活”“叫外卖”“城市白领”等,是为了更通俗易懂吗?是否有史料依据?吴钩:写这本书,我不敢说披阅了多么巨量的史料,但自认为参考了非常多的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我想写的并不是顾影自怜的学术文章;也不希望将文章写成“×朝那些事儿”这样的文化快餐。我更愿意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写更有可读性的文字。书中或有“惊人之论”,但这些论点,都有史料支持,而非“故作惊人语”。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深圳晚报:宋朝一直被当做窝囊的王朝,为何你却认为她是“现代的拂晓时辰”?吴钩:研究宋史的张邦炜教授曾经感慨,“从前人们一提到汉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何止是“从前”,直至今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也是如此。中国人看待中国历史,往往摆脱不了对国运的关注,因而影响及情感的取舍。而海外学者能够以超然的心态去评估一个王朝的文明表现。许多海外汉学家在论及中国宋代的时候,特别喜欢使用“革命”之说。比如英国汉学家伊懋可认为,唐宋之际发生了一场“经济革命”;日本学者斯波义信也列举了宋朝的农业革命、交通革命、商业革命以及都市化方面的重大变迁……唐代是中世纪的黄昏,而宋朝则是“现代的拂晓时辰”。深圳晚报: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会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吴钩: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为什么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宋朝平民生活质量高于唐朝深圳晚报:体现一个朝代的生活水平,“吃”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可否谈谈宋朝的“美食”?吴钩: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今天任何一名厨师必须熟悉的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烹饪技术,正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现在我们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宋人称为“脍”)、油条、汤圆、爆米花、各式糕点等美食与小吃,也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你去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上面收录了名目繁多的宋朝美食。深圳晚报:作为宋朝的超级粉丝,你眼中宋朝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吴钩:宋朝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不然就不会灭亡了。特别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宋朝,更是可以发现她的问题其实也挺严重。比如宋朝虽然整体上比较富庶,但还是也有许多温饱不保的穷人。再比如宋朝的军事力量虽然不弱,但最后还是无法抵御强敌,令人扼腕。我之所以更愿意多说宋朝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时代被今天的许多人低估了,甚至被抹黑了,因此需要另一种声音来纠正视听感。(2015年09月20日《深圳晚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有意思的一部介绍宋代的作品,从科普性扫盲性来说值得四星,史料的引用也很严谨。但是,有过度吹捧美化宋代之嫌疑,一些评论或者论断有点武断了。2016.01.01—2016.01.10
  •     全书可以算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注解合集,然而三观还是受到了极大冲击
  •     一本可以让我看得眼前一亮的历史书,角度新颖,解读方式也有趣,最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之前印象大不一样的宋朝。
  •     感觉里面的一些观点有点先入为主,缺少学术方面的严谨性,但仍不失为一本较好的宋代文明史通俗读本。
  •     剽窃抄袭的出来死个妈先
  •     书中描述了很多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生活的细节,引用相关古代文字作为佐证,的确有很多地方与现代社会相似,让我对宋朝有了重新的认识。但不足之处是有些论点举证太过单薄,有牵强附会之意,也有些许前后思路不一之感。 另外有一点,书中在很多地方出现某某事物很可能是马可波罗传往欧洲的,且不说马是否真正到过中国这一未定之论,也不说这些“先进”事物是否真起源于中国,那这么多文化的传播都归功到一个人身上,未免太过自欺欺人了吧。每每看到相关词句,都觉得拉低了这本书的b格。
  •     虽然也被嘲为是历史发明家,但确实是让人兴趣盎然很好读的入门史书。
  •     算是一本比较全面的宋代风物志,但在史料的引用上不够精细,很多观点用“文学作品”作为例证,但其实诗歌中许多时候存在文学作品的夸张和虚构,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不能用来推断真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作为例证有些牵强,也降低了可信度。但作为了解宋朝风物的一个途径,还是不错的,确实呈现了一个软实力很强、市民文化蓬勃的赵宋。启蒙、入门或者只是为了乐趣的话,可以一读。【作者顺手黑了一把《明朝那些事儿》,但其实我觉得这本书也难逃文化快餐之嫌……】
  •     条目清晰,文字有趣。多引宋人笔记、文集,可读性强。然言似溢美,论少深刻。综观全书,仍有颇多可参考之处。
  •     豆瓣应该增添“负粪”评价。
  •     不严谨。
  •     颠覆了我对宋朝的印象,宋朝之后无中国,崖山之后我华夏文明、精英尽毁于蒙元之手!
  •     哈哈哈哈即使广西师大,诚如诸位恶评。
  •     其实可以当做宋代历史资料整理集合看。
  •     书读了不少,但见识颇浅
  •     百科全书般的事无巨细,可见作者之用功用心。在开始阅读之前,我知道宋这个朝代确实有着不同寻常之处,但读毕此书,不想还是大大超乎我的意料,真是太神奇和让人神往了。若此书句句属实,那么毫不客气的说,直至目前为止,宋是中国历史文明文化之顶峰。
  •     刷新印象~
  •     挺有趣
  •     生活细节好看
  •     在杭州游玩后买下读完的 :) 更喜欢南宋纪录片里第一集和宋画的一集的描述 书是通俗历史 略粗糙 但提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值得深入研究 赞对人情味的重视
  •     右翼五毛
  •     装帧漂亮,内页插图和排版也不错,材料一般,议论吓人。我大宋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看完对宋有大大的改观。只是隐隐还是觉得宋没有作者说的那么完美,从笔记里固然能翻出光鲜的一面,若有论敌较真,相信也可以找出完全相反的史料。不管他了,先去宋人的青砖小路上走一走
  •     彩樓歡門
  •     虽然看作者微博是个愤青,但仍喜欢他描述的大宋。而且有理有据,观点都还比较考究。
  •     一句话,一个引用,一个现代汉语翻译。跟我写论文的方法差不多,没啥意思也没啥东西。过个目录就能懂一半。
  •     通俗易懂有趣。
  •     “太和酒楼三百间,大槽昼夜声潺潺”能解读为太和楼有三百个包厢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能理解为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吗?居然把文学手法当史实理解,暴露了作者处理文献的短板。作者在后记中说不想本书变为《明朝那些事》那样的快餐读物。可是,脑子还是要冷静,想要两年就写完一个朝代的这么多方面就注定这只能是一本快餐读物。 想给四星的,多一星送给这个软实力强到空前绝后的赵宋。但是呢,历史类读物不比文学虚构类,态度一定要严谨,解读文献分析事实的能力差就是最大的硬伤。如果不可信那简直不如不读。
  •     生活史集子,原本是读得兴趣盎然的。但想到满腔历史里扒出来的论述没有表现太多借鉴作用,就索然了。 生活史这一段,我算是过去了。现在要开始更多连接。
  •     一点都不有趣,就是个资料文献= =
  •     一开始看着还不错,然而越到后面越反感。敢情你作者比黄仁宇余英时还牛逼,动不动就是人家这个说得不对那个是错。敢情大宋朝宇宙第一,没得可比,就差发明航母潜艇计算机了。请问既然那么牛逼怎么还是被灭了?所以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内容有待考证。真是白瞎了我几个小时的时间。
  •     看了这本书,目历一个朝代的兴起至衰落,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让我不得不相信平行时空的存在,是有人将我们现代的理念穿越带回古代,还是说,是我们现代学习古代的精髓治国。爱上这么个充满着烟火气的朝代。可是文章后半部分太过枯燥,无心阅读,草草一览而过。
  •     资料罗列,从宋代笔记中寻找现代化的痕迹,很多时候都是硬套,就像新儒家要从经典中找到分权一样牵强。
  •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     这本书花了不短的时间翻完。更感兴趣当然是饮食民俗一类,后半部分的政治,立法也让自己抛却了许多成见,这是一本会让人更爱我宋的书。
  •     1.这本书不是讲大方向政治制度或者文化变化的,到时从小初入手,给人更强的代入感。 2.装帧很不错哦。 3.但是很多是参考《东京梦华录》的,我也不知道可靠性高不高。 4.没有什么对比性的解析,有点一味说好的感觉。 来自理工学生的愚见
  •     内容繁杂又太琐碎,没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部分章节让人眼前一亮
  •     看看后记就知道作者是个很自负的人了。看不起X朝那些事儿,自以为写的作品趣味学术兼有,只能呵呵了。
  •     了解宋代日常生活的闲书,读来有点趣味,不过作者有时候太刻意强调与近现代的对比了。装帧很精致。
  •     文献综述,看着图乐儿~~
  •     随便看看!
  •     作为一个“宋代近世说”的拥护者,按照道理说这部书应该很合我的口味,但是很不幸并不合拍。这部书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连生活史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一部整理过后比较完整的风物志。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十分复杂的,抽取一个时代的许多片段并不能说明这个时代的大特征,何况是中国这种大国。宋代诚然是中国古代许多领域发展的一个高峰,但是这样的结论需要更加详实可靠得论证而非这种断章取义的堆砌。对于历史材料的运用需要审慎,而不能随意引用,牵强附会。记得前年我读过一本《唐朝风物志》,该书从唐诗中还原了所谓“大唐”,而这部书却从宋人的文艺作品中描述了所谓“大宋”,二者毛病相同,哗众取宠,自以为是,不可信服。此外,此书的装帧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稍加翻看几遍必然崩坏,那么,再好的铜版纸也不算一个合格的出版物。唯一可取可能是有趣吧
  •     给人对宋朝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按照作者的说法,中国的历史发展到宋,才是真正的高峰。当然,读史应该广纳言,细考究,因为没有看过 别的宋史作品,很难给出客观的评价。
  •     对宋朝生活点滴的介绍,给我们带来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思考。
  •     这一分是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全凭自己喜好,专挑一个好的方面来讲,不在自己专项研究领域的历史也是胡乱扒,为说丑一个朝代专挑野史,不具备一个历史学者基本素养,可能就像有的人说的"只是单独的有趣罢",该书作者现在完全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受不得半点批判,真是让人恶心得不得了!
  •     史料未加考证便使用,对于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的夸大和溢美视而不见,很多处叙述并不符合实情。全书对宋代经济文化等多加渲染褒奖,作者赞成宋代近世说,但对元明清有过多横加指责,且刻意回避了宋代孱弱的军事和很多时候的党争与扯皮。不过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对照,毋宁说是一部精彩的宋代风俗志和文化史,展现了宋代文化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发达,也让我们对宋代一改往日积贫积弱的固化认知。内容三颗星,装帧加一颗,吴钩并不是什么太高水平的历史作者,但是还是有一定诚意的,建议不要太把宋代所谓的近世之说当回事。
  •     排版非常精良,装订虽不利于阅读,却也是非常细致,内容冗杂,作者涉猎之广可见一斑,分章分节,概括清晰,使读者读之不甚费力/且不说史论与史见,文史硬伤也清晰可见,从文中旁征博引处可知,所谓学术性,只不过是修饰门面,区区一常识耳。X朝那些事是文化快餐,你这个顶多就是时速120码外卖
  •     作为一个汴梁人,读这本书充满了亲切感,自豪感,当然,还有深深的失落感。本书略厚,个人感觉后面没有前面有趣,可能是最后读的有些急躁了吧。
  •     已扔
  •     算通识读本。装帧和配图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