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乐观的孩子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213055331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卡伦·莱维奇,莉萨·杰科克斯,简·吉勒姆
页数:26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糟糕的示范 掌控行为是锻炼学龄前儿童乐观的大炼炉。在父母的协助下,孩子有可能养成面对挑战不退缩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一旦孩子进入学校,让孩子拥有了乐观,就可以使他从掌控行为移转到各种思想上,尤其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学龄儿童已经开始想到因果关系,他们对为何成功、为何失败发展了一套理论;他们也发展了一套理论告诉自己如何将失败转为成功。这些理论就是他们是悲观或乐观的基础。 伊恩今年才六岁,但似乎已经自我发展了一套悲观理论。伊恩的父亲极力想使他增加自信心,但却反倒使情况更糟。父亲下班回家时,在门口大声说:“孩子们赶快来,我有一个大盒子正等着你们呢!”伊恩与他九岁的姐姐瑞秋奔到门口,将父亲手中的盒子接下,他们很高兴地发现,盒内装的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大的积木玩具。 两个孩子立刻坐在地上开始玩,瑞秋开始建造一艘太空船,她很有顺序地把小块连成大块,先做船身,再做机翼。她一边做一边对自己说关于太空船的任务。“我们一定要飞到月球,接回那些太空人,然后我们要提防火星人,以免被他们捉到。” 伊恩试图模仿他姐姐,当瑞秋拿起一块蓝色的方块,伊恩也拿起蓝色的方块,当瑞秋将它接到黄色长方形上,伊恩也将它接在黄色长方形上。但伊恩却无法做成太空船,因为瑞秋的动作太快了,伊恩赶不上她。当瑞秋继续她的太空探险时,伊恩就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每一次将积木推倒重新开始游戏,他就很生气。他开始将积木扔向他的姐姐。 父亲看到伊恩在挣扎,想过来安慰他。 父亲:伊恩,你做得真好,我觉得你做的火箭太棒了。 伊恩:才不呢!瑞秋做的才棒,我做的很差,甚至没有办法使机翼稳固。我是个笨蛋,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 父亲:我喜欢你做的东西,我觉得你是最好的火箭制造家。 伊恩:那为什么瑞秋做的更大,翅膀更长,而且不会像我的一样机翼老是掉下来?我不能做这个,我不能做成任何事,我最讨厌搭积木。父亲:这不是真的,伊恩。只要你拿定主意,什么事都能做成。来,把积木给我,让我帮你做,我会帮你做一个能够飞到月球、火星及木星的火箭,它会是世界上最快的火箭,而且它是属于你的。 伊恩:好吧,帮我做一个,我做的从来就不会成功。

前言

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我会说乐观、兴趣和习惯,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儿童教育目标。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乐观这个基础。或许可以说,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乐观起来?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和一门新学问:马丁•塞利格曼和积极心理学。塞利格曼是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我本人之所以对他深怀敬意,是因为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创立了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而他的经典作品《教出乐观的孩子》,更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值得广大儿童的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2012年11月8日晚上,我有幸受到国内知名出版商湛庐文化的邀请,在塞利格曼新书《持续的幸福》的首发仪式致辞,并第一次见到了作者。作为中国教育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我在致辞时列举出了一些研究数据和案例,并说道:“中国教育太需要积极心理学了,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倾向。”发布式结束后,塞利格曼主动与我握手,说:“您刚才的演讲非常精彩,其中谈到的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令我印象深刻。”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1:乐观是可以习得的塞利格曼以“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的发现而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塞利格曼实验中受电击的小狗一样,如果我们总是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失败,就可能放弃对此事的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只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在40余年的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过程中,包括2013年4月在广东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的系列访谈,我深度接触或调查过许多学业失败乃至人生受挫的青少年,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儿童失败的源头都与习得性无助密切相关。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2:积极的解释风格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误区呢?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塞利格曼教授不仅列出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妙趣横生的案例,还给出具体细致的建议。在塞利格曼教授看来,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的关键是解释风格。解释风格从童年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对解释风格的判断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注意这些概念的差别:永久性即事情的起因是否会始终存在;普遍性即起因影响许多情况;个人化即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我举一个消极解释风格的例子: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我每一次考数学都不可能考好!”“我是我们班最笨的人!”作为父母,你会做出何种评价与解释呢?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学数学的料。”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豆腐提不得呀!”这样的解释就是消极的,将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很容易让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父母消极的解释风格会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更加绝望,更难以继续努力。,实际上,许多消极的解释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孩子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并不等于成绩永远糟糕,更不等于他就是最笨的人。怎样做才是积极的解释风格呢?根据塞利格曼提出的建议,我再举个例子: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情绪很沮丧。父母开导说:“孩子,你能学好数学,你以前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吗?”“偶尔几次没有考好是正常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考好。”你这次没考好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好好复习准备。”这就是积极的解释风格,即把孩子碰到的挫折解释为暂时的、特殊的原因,并向孩子指出这是可以改变的因素。孩子听到父母这样的解释,不仅心情得到安慰,自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而且他可能认清自己,开始走向正确的方向。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3:让孩子学会反驳我格外喜欢题为《让孩子学会反驳》这一章,塞利格曼教授一句精辟的话令人眼睛湿润:“不要盲目地接受对自己的侮辱。”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回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承受了多少讽刺挖苦,他们又重复着多少次自我贬低!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发挥自身的力量,从“习得性无助” 变成“习得性乐观”呢?塞利格曼教授告诉我们,教孩子反驳的最主要原则就是正确: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证实的。有效的反驳建立在四大基石之上:第一是搜集证据,第二是做出选择,第三是化解灾难,第四是发展反攻策略。实际上,反驳是不难以做到的,因为任何对孩子的简单否定和人格侮辱都是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更不会有科学理论的支持。举例来说,“差生”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概念,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真正的“差生”。在积极心理学科学依据的支持下,我们要支持孩子们说“不”,敢于和不公正抗争。而积极心理学正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新科学。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4:由内而外的教养我一向主张的一个观点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也许可以进一步说,好的关系需要好的解释,好的解释才是好的关系。父母和教师积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乐观,消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悲观。细读《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惊叹塞利格曼教授入木三分的剖析,正如塞利格曼所说:“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 让孩子获得幸福与乐观的同时,父母和老师必须由内而外的接纳才行。只有当孩子乐观自信,一切才会充满希望。或许这就是阅读《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名人推荐

塞利格曼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创立了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而他的经典作品《教出乐观的孩子》,更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值得广大儿童的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儿童研究》总编辑、研究员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很多研究表明,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本书中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教育孩子。——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媒体关注与评论

塞利格曼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创立了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而他的经典作品《教出乐观的孩子》,更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值得广大儿童的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儿童研究》总编辑、研究员        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很多研究表明,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本书中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教育孩子。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内容概要

[作者&主编简介]
积极心理学之父
马丁•塞利格曼

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

1998年,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APA)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威廉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奖。

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走出来,不再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与痛苦的一面,发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召唤——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孙云晓

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少年儿童研究学者、教育家、作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机构评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被中国家庭生活刊物发行量第一的《家庭》期刊集团等机构评为“推动中国家庭文明建设十大致敬人物”等等。

书籍目录

主编推荐  乐观的孩子,才拥有希望              孙云晓
推荐序 幸福可以学习,幸福可以到永远 任俊
第一部分 为什么孩子需要乐观
第1 章 悲观在流行 / 002
假设我们是好父母,那么就会希望孩子在每一方面都超越我们。但是有一种很严重的障碍威胁了我们的期望,它侵蚀孩子活动与乐观的天性,它就是“悲观”。
第2 章 乐观需要从小培养 / 011
在青春期,你的孩子可能变得悲观、被动与内向。孩子第一次遭遇的抑郁事件很重要,因为这会成为他一生中应付不良事件的标准。
第二部分 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
第3 章 父母的教养误区 / 022
大多数父母更关注提升孩子的自尊,这听起来没什么坏处,但仅重视孩子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所作所为,会使孩子更容易抑郁。
第4 章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 030
刻意缓和抑郁的心情,会使孩子更难感受满意的感受。帮助孩子逃避失败的感受会使孩子更难得到掌控的感受。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以昂贵失败为代价的
下一代。
第三部分 你的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
第5 章 乐观小孩的养成规则 / 038
一个坏消息是,在孩子身上的悲观可能成为他一辈子对待挫折及失败的标准。一个好消息是,孩子可以藉由你的协助习得乐观。
第6 章 你的孩子是个乐观者吗 / 052
你也许认为要区分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很容易的,实则不然。想要正确的测量乐观,需要一套标准问卷。
第7 章 孩子的乐观哪里来 / 078
作为父母及教师必须时时想到:正确的教导可帮助孩子养成并保持乐观心态,同时更积极的重要经历也会使其乐观更
稳固。
第四部分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第8 章 处于险境的孩子 / 096
当她感到抑郁时:“就好像我对任何事情都不在乎了。我知道我以前很喜欢那些东西。但是我总是觉得很无聊,也不再喜欢那些课和老师了。”
第9 章 乐观教养ABC 法则 / 113
让孩子记下自己的内心对话,帮助孩子注意这些,事后,你们才可以一起来评估这些对话的正确性。
第10 章 让孩子学会解释 / 135
孩子的悲观,有一部分是来自他所接触及尊敬的成人,如父母、老师和教练。孩子就像是块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
第11 章 让孩子学会反驳 / 159
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以被证实的。如果孩子的反驳是不清楚的或仅是空虚的积极思维,反驳就不会打消他的悲观想法。
第12 章 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 187
不要为孩子解决任何问题;一旦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式过分苛求;要示范具有灵活性的问题
解决策略。
第五部分 最快乐的孩子
第13 章 乐观的金字塔 / 226
孩子有了掌控感作发展的基础,有正面积极性作中坚力量,乐观的解释风格就顺其自然地形成了。
第14 章 要乐观,还要好教养 / 243
乐观不是万灵丹。它不能取代父母的良好教养,它不能取代孩子已形成的道德观,它也不能取代雄心大志或是正义感。

编辑推荐

《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经典版)》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书中重墨提及积极心理教育在学校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富有借鉴意义。“心教育经典译丛”由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领衔主编,旨在引进国际最科学、前沿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为理性科学的思想与方法。CCTV《读书》5期联读的幸福经典系列作品。

作者简介

我们希望孩子对未来怀抱信心、对远景勇于探险、有足够的勇气来实行社会正义;
我们希望孩子在面对成长所带来的挫折与失败时,不屈不挠;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一生的能力。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而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目的在于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习得乐观。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一些自称专家的人,轻率的意见令许多父母如获救命稻草,基于脆弱的证明、原理和临床的假设,来改变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教出乐观的孩子》彻底改变这一点,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ABCDE法则教出乐观的孩子。
“心教育经典译丛”由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领衔主编,旨在引进国际最科学、前沿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为理性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编辑推荐]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经典作品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书中重墨提及积极心理教育在学校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富有借鉴意义。

“新教育经典译丛”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孙云晓 领衔主编
“心教育经典译丛”由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领衔主编,旨在引进国际最科学、前沿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为理性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CCTV《读书》5期联读的幸福经典系列作品

湛庐文化 出品


 教出乐观的孩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书真的让我获益良多。读时,让我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去联想小时候家人对我的教育方式或者说是说话的方式。作者特别提出了解释风格: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性。不管乐观或者悲观的性格成分有多少来自于基因,我们总是致力于改变可以改变的,接纳不可改变的。通过日常与小孩子相处,帮助他们分析每次成功或者失败,采用正确的反馈或者解释风格来与孩子沟通,从而习得乐观的性格。作者提出了“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与传统的行为主义提出的观点冲突,人不是受了刺激就会去学习学会去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有很多时候是逃避。首次接触积极心理学是看本沙哈的视频,他也提到了ABC原则,值得实践。这次看了他师傅的一系列书籍,有冲动要去再看一次本沙哈的视频,温故而知新。
  •     这本书是4月份香知悦读的数目,听彭彭老师带读后,很喜欢这本书,现在又买了电子书来看,当自己重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会不时浮现出当时听带读时候的情景,很是感动,彭彭老师子带读的时候讲的有一些点我再去琢磨的时候,猛然发现原来是这样子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     乐观的孩子能够教出来吗?老塞利格曼说可以。我也觉得可以,但我们两说的不是同一个“教”。铁匠干不了农夫的活,再好的镰刀总是想着用锤子的方法使。同理,一个悲观的父亲如何用老塞的理论教出一个乐观的孩子呢?我怕会适得其反。一个孩子当初的习得性无助难道不是部分父母老师想着让他乐观吗?没有父母老师想让孩子变成悲观的孩子。看来老塞利格曼书的家长老师是不是就教出了乐观的孩子呢?想来不是,要不然这本书必然成为圣经级别的东西。事实上,也许真理人人都可懂,但用真理做对事情的人寥寥无几。因此:1、想让孩子乐观,请先让自己一起学习乐观,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大人都不听道理的,给孩子讲道理,没用。2、如果自己不乐观,也没有关系,千万别强迫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尊重他,理解他,支持他,放他自由成长,他就像生长的万物一样,天生是要长大、长高、要为自己活着使劲的。就是别强迫他,你怎么知道你所谓掰直在他的世界里不是掰弯呢?毕竟是书评:1、老塞利格曼的书买了5本,大概都是这个调调,理论单一,深度不够,看似操作性很强,实际上操作性也很强,只是这是一个悖论,如果按照这样统一的操作就能制造出乐观的人,那是怎样乐观的人呢?2、本质上是人本主义的精神,行动上是行为主义的做法,看似结合的好,实际上是两张皮。3、客观讲,在实际孩子教育中,他提供的那些细节性对话和表达方法,确实是更好的做法。如果父母们有这样的心情和境界和条件,不妨静下来,满下来,学习一下,是可以影响出更乐观的孩子。4、核心是,具体问题具体说,不要将具体问题在时间上永恒化——你“总是”......,你“永远”......;不要将具体问题在范围上扩大化——你“什么都”......,你“每一样都不”......;不要用具体问题的表现评价一个人的整体——“你......你......你......”,“你这个事情都做不好,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你是个坏孩子”。对,就是用情绪宣泄的方式以偏概全,我们这些大人不都是这样看待世界、别人和自己吗?何以教孩子?老塞利格曼说不要这样啦!5、比起卢梭、马斯洛和罗杰斯,在高度、宽度和深度上有极大的差距。6、但比起我们的砖家,那自然是大师了。总之,与其看砖家微信,听名家讲座,不如看老塞利格曼的书。嗯,还有四本没有看,继续。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具有积极心理学样子的人吧。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看完发现,这不是为孩子而读,这是为了我身体里那个还没有长大,总是蜷缩在角落哭泣的那个小女孩而读的。
  •     读一些,记一些,其实有些解决事情的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大人训练也是很有效的
  •     塑造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
  •     前半段看得抑郁爆棚,后半段也没觉得峰回路转。最受启发是在行为和情绪之间架设感受,而感受又受解释风格影响,似乎可以佐证命名情绪并非必要。以及乐观并不代表问题消失,exactly。
  •     儿童心理学我真的需要学习,买了一堆书,不求教出多好的孩子,但求做合格父母。
  •     三星+。新版。但英文原版是有年头了。主要采用方法依然是CBT,对此方法在儿童这个群体中的应用也未见特殊探讨。理论自然是有用的,但重要的依然是实施。不过确实,我也觉得盲目强调感受而忽视现实,只会造就自恋的虚幻影像而已。在儿童身上大概格外需要注意这一点。
  •     理论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有具体的练习方法,值得看看。几年前参加过一个把耳聋的女儿培养成美国博士的父亲举办的所谓拇指教育,现在看来明早缺乏理论基础和足够多的数据支撑。
  •     一件事对于人的影响,大部分其实取决于对待这件事的态度,而不是事件本身。看完这本书,再回头反过来看看我爸怎么教育我的,几乎所有坏典型全中!!!简直是可以加入父母皆祸害小组...恩,我妈还是不错的~~~希望以后我能成为一个还不错的妈
  •     20150519 1st
  •     发现“习得性无助”:作者在实验室给狗做电击试验,试图验证“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可是狗并没有通过跑到箱子的另一边来逃避电击,它们只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动也不动。这也是人类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的反应:经常试也不试就放弃了。 “心理免疫”:在作者早期的实验中,曾尝试做心理免疫,取得过一定成效。首先,控制动物对电击的反应,以此来教会它们“掌控”电击。在动物尚未有任何无法逃避电击的经验之前,让它们先学会控制电击。无论是在早期或成年期得到“掌控”经验,这些“免疫”过的动物都不会向无助屈服,即使后来遇到不可逃避的电击。它们也不会变得被动。 当孩子做错事:(1)不要轻易算了。他们必须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2)不要总是埋怨自己。要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当错在他们时,他们必
  •     与其说是育儿书,不如说是一篇很厚的学术论文,研究性远远大于实用性。
  •     乐观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习得。
  •     很喜欢塞利格曼平实的语言文字。总觉得里面说的悲观的认知模式和乐观的认知模式,长久性、个人化、普遍化在哪里看过一样~可能是他的另外一本书吧。所以倒没有觉得书里面讲得蛮冲击思维的,反而好像做了一次复习…书里面说到要培养小孩子的掌控力,两岁的时候可以让她帮忙做拌面粉啊之类的活,觉得好有意思哦~我觉得乐观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应用吧,就是告诉孩子,世界上的事情的发生,很多都不会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你当然要承担你的责任,但也要看到其他的原因。不是盲目乐观,不是无条件的奖励…
  •     比较主流的观点,但说服力不如平克。
  •     挺不错的一本书,对育儿挺有帮助吧,表现满意,而非感觉满意,给予孩子更多掌控感,积极情绪氛围,习得乐观!
  •     做到实事求是,就事论事。避免对事物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性的解释。
  •     确实研究性大于实用性,前面还蛮有意思,后面都是翻过去了
  •     很好!
  •     作者是积极心理学创建人,认为让孩子学会解释,学会反驳,学会与人相处,就会教出乐观的孩子。还行
  •     宝妈们值得一看
  •     当家长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我说的是家长的成长。
  •     很强大的书
  •     塞利格曼这本书受益匪浅,“乐观是可以习得的”一句话醍醐灌顶,ABC法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中试用,对成人也一样。
  •     避免习得性无助,教出乐观的孩子!育儿也是一部自我成长史。
  •     强烈推荐大家一边听喜马拉雅上的读书语音,一边思考书中的话题,很有价值的一部小书。
  •     这本书其实不只是孩子看的,大人看也很好,里面很多其实是一些方法
  •     《教出乐观的孩子》作者是“积极心理学之父”(权威)。这本书有观点,有方法,易阅读。批评式教育的中国父母需要这样的观念和方法更新。(方法有:四项乐观的基本技能,ABC法则,解释风格,反驳悲观,与人相处)。真的是教科书级的教育书。为了孩子,推荐。
  •     本书看起来是讲解教育小孩,但是核心内容还是讲述导致现代人常见的受挫、沮丧、痛苦以及抑郁的习得性无助。大部分人从小都没锻炼出面对挑战时应有的态度,不是选择逃避,就是选择错误的手段,而不是真正直面挑战。 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讲述失控情况下的自我解释风格,容易出现问题的人不是灾难化失败,认为自己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就是倾向于把所有事情责怪于他人,逃避责任。之后花大量的篇章和练习题,讲述如何正确的认知自己的现状,反驳错误的观点,冷静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避免依赖冲动性决策。最后,在重要的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处理中给出大量参考。本书可以说在解决孩子的日常挫折,以及成人行为方式的调整,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不管是从自己的角度还是为人父母的角度都受益匪浅,心理健康乐观对于人的一生实在是太重要了。
  •     关键对话儿童版。
  •     乐观来自好教养
  •     非常好的一本书,给自己看的。学习书中的一些认知模型帮助自己更加积极的看待事情。
  •     1.“与吹嘘相反,习得性乐观,是关于正确性的. ” 2.“肤浅的口号不能长期改变你的情绪,有效的反驳必须有实质性内容.” 再简洁一些就好了。
  •     要给小学老师去做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培训,主办方让我选题,便选了与乐观有关的内容。之所以会选这个是因为首先它对我自身的成长有启发,其次当我带着孩子在小区跟其他养育着互动的时候,我会发现众多的妈妈、奶奶的解释风格非常明显地呈现出悲观、限制、批评的特点。《情感依附》一书带给我的一个新的启发与本书的内容相结合是:就算是有不够好的童年养育,人生也还有翻盘的机会,也许是遇见好的老师、其他的人生导师等。如今中国的小学教育还是一个老师可能会陪伴一个孩子好多年的教育,所以如果一个老师能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能从乐观的角度去培养孩子,也许改写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绩,还有孩子的人生态度。推荐给老师、父母一读。内容平实、简单,阅读起来并不困难。
  •     看看
  •     这套书-幸福五部曲,今天看完了第四本,可以说这本书是实用➕实践部分最多的一本!很不错,百思折磨得看完后,发现实践才是此时最需要身体力行的!好书,可以作为心理建设不可多得好帮手!实用性强!
  •     想法决定感受,感受决定行为,乐观可以习得。
  •     201610# 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同样原理,只是教会孩子需要多些方法和耐心,作者其他的心理学著作更值得一看
  •     提供了方法论,不错!教育好孩子,先克服自己的弱点,先改变自己说话行事的方式
  •     值得一读再读!
  •     有用!深受启发。
  •     废话一箩筐,直接最后一章读一下就行了
  •     1. 父母自身要乐观。 2. 教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