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照集 为了一种新小说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0
ISBN:9787535615640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页数:242页

作者简介

《快照集》是短篇小说集,《为了一种新小说》是论文集。
在罗伯-格里耶的写作生涯中,短篇小说和论文所占的比例很小,作者本人更认为他的论文并不构成小说理论,它们只是试图梳理依他看来在当代文学中相当关键的某些发展脉络。但是,如果我们今天要恢复“无动机艺术”的地位,那么,在最近的五十年当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这些直截了当的论述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言论了。


 快照集 为了一种新小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为了一种新小说"是罗伯-格里耶早年批评文章汇编,那是在"新小说"的全盛时期写成的,具有非常强烈的攻击性(指向传统文学阵营).并不一定与其自身的创作实际相符合.
  •     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一书中对于艺术的形式发展史曾做过如下评述:“形式的历史是辩证的历史。正如当一种感受力形式变得平庸、乏味、势必被与其对立的感受力形式所抛弃一样,艺术中的形式也不时被耗尽,变得平庸,不能激动人,势必被新的、反形式的形式所取代。”这无疑是发现了推动叙述学发展与艺术对于形式的探索的原动力的真知灼见。虽然在艺术史上的不少人看来,对于以往形式的反动和新形式的开创其实质是在进行一次艺术中话语权的争斗。比如反对现有的艺术形式仅仅有可能是一些成名已久的艺术家牢牢掌握着进行艺术评判的话语权,而年轻的艺术家在这套话语体系中始终被压制。有学者在运用权力理论分析西方艺术史发展的时候觉得有一件事是相当可能的:艺术品经常被奉为是权威,仅仅因为艺术家是权威。而所谓之艺术的标准又是什么?人们对某本书、某个电影、某种音乐发表自己的评价,而别人借此判断这个人的品味。把这个标准放置于到历史的范畴去理解,我们很快又能发现,关于标准,首先,它是任意的;其次,它是自身永久存在的。如布尔迪厄在《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一书中对社会空间与象征空间进行分析的时候举了这样的例子——像骑马或剑术这样一开始被认识为高尚的运动到现在被越来越多的资产者与小资产者甚至平民所接受,而很多一项最初是平民从事的活动可能一时由贵族们重新开始。从历时性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似乎标准的转换随意得近乎没有理性,可当我们去观察现实社会之时,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在一个现实社会中各种关系性的网络交接在一起,其关系性网络的结构——不但不是随意的,反而是严密复杂的。但是,对于“标准”的现实关系的发现,它还只是一种“社会的现实”,而不是一种人的内心的真实。换句话说,依靠着进入不同领域的社会空间进行对艺术的品味实践能够让我们确认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自我”,却不能满足我们“本我”的欲望。而这就又回到了苏珊·桑塔格对形式的历史发展所做出的经典判断。如果说通过布尔迪厄称之为“惯习”的社会群体行为方式的分析发现了经典形式得以持久稳定得到社会传承的原因的话;那么,苏珊·桑塔格无疑是精准的指出了,新的形式是如何能从社会严密而复杂的关系网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阿兰·罗伯-格里耶在《为了一种新小说》的论文集中为新小说进行辩护时,抬出了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贝克特,称新小说根本无意摧毁文学史上过去的一切,而是“十九世纪类型的小说写作法,在一百年前还是生气勃勃的生命本身,到今天却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形式,只能用作令人厌倦的戏仿。”因此,文学的运动必然不断出现,文学的形式必须更新,新小说在形式上的探索只是继续了福楼拜们的事业,“跟踪了小说体裁的一种持恒发展”,这样的探索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本我对于艺术的要求。
  •     ——读格里耶《快照集 为了一种新小说》三个反射视象在《三个反射视象》中,他提及了镜子,以及镜子所反射/反映的物体。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之外,我们能感到一种被强调了的“物象”的凝聚,除了是基本的、稳固的物理实在,它还是被镜面特别地亮化了的、带有强烈修辞效果的对象。但这不是物理学,而是被巧妙地借用的、物理学的表象。然而如果说小说还有一些目的,那它决不是将物质世界能够说明自身的那些特征、彼此的构成或建立在心-物分离基础上的客观性一一对应地呈现为文字的簇结,否则,那与成熟的自然科学所一贯擅长的解析相比,既没有任何表达上的优势,也缺乏足够的深度。既然它仍然是小说,就必须求救于叙述。于是,在《模特》一文的结尾,我们看到叙述的能力:“陶釉垫子的图案是一只猫头鹰,两只大眼睛有些吓人。但是,眼下,人们是发现不了的,因为咖啡壶放在那里。”,事实上,在整个场景中猫头鹰图案都没有露面,而仅仅是通过叙述者之口,被“指明”隐藏在咖啡壶下面。在这里,有一个引而未发的观点可以被读者获知:即便在强调主观的客观性的格里耶那里,叙述的优先级仍是在物理场景之上的。在这些强调人与场景分离的视象描述里,环境看起来是自足的。作为对象的人并不是场景的一部分,他不引发场景的任何变化,相反地,只能被动接受来自场景的刺激:“强烈的透光继续使他什么都看不清楚”,他的选择也只能是“沿着走来时的原路走了”。并非全部的反射都是清晰可辨的。在《替补》一文中,我们甚至找不到任何一处有光学效应的记录或描述。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们、辅导教师和他身后的白纸偶人,以及一个处在教室外的大学生,并没有构成一个哪怕是临时的事件容身的场所。但是,在叙事者那里,他们仍旧是一个整体,是取消了几何属性的场景。然而,我们怀疑,作者的真实意图在于经由辅导教师和孩子们之口而出的那段课文,由之衍生的断句、发音、句号和逗号、不恰当、不合理的停顿,都更有可能是为了说明“对叙事的叙事”这一潜在的主题,比方说孩子没有区分开这段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他的迟疑和磕巴造成的描述的模糊,都能很好地说明课文作为一个对象,是如何被“简述”这个镜面反射到读者的头脑中的。它是另一种反射视象。在地铁的走廊中没有情节的戏剧,微小的变化也不构成任何叙事性,没有激起场景的重构,但是有动作:突然停下来,突然抬起来,同样突然的回过头,来了两个男子。这是些不能被此前的小说或小说理论所呈现与解释的偶动,不包含刺激情节流动的动力,也不给予猎奇阅读以希望。杜绝或者斩断对"情节驱动"的依赖,只是无动机艺术的一个表象。仿佛是自然主义,但不同于自然主义理解的“科学的表层”、“事物”和“客观呈现”,而是更接近现象学的“严格自律”。获得重新解读之后的理性毫无疑问为格里耶的小说视角定下了最初的基调,但这并不表示它同样肯定“客体小说”的提法,起码,不为后者提供逻辑支持。与理论抽象的先天优势不同,具象的写作不得不面对可能陷入简单枚举的物理世界,而有意识地规避出于社会学或文艺学目的的戏剧性,则给这种写作增添了更多技术上的困难,除此之外,如何凝聚看似无所凭依的视象序列,是自律写作的最大难题。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是格里耶的“客观性”中体现的更为本原的、先验的主观性,这正是为什么它不是自然主义的无意识呈现而是理性的主观重构。最能给这种认识以确认的,是小说中对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区分,他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但我们能看到时间如何在一部电梯上被分解、拉伸,从而有别于我们内心流逝的、可以计量的、凝聚成物态的时间。时间是叙事的魔法,事件以及事件的序列则是它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形态,所以,以事件为逻辑链接点的无动机小说,成功地绕开了自然主义的乏味陷阱。……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就是喜歡格里耶〜多可愛的老頭哇〜比那個羅蘭.巴特的大絮叨可愛多了〜^_^
  •     格里耶的文学理论。
  •     醍醐灌顶!
  •     更喜欢其中短篇小说部分。像一面冰冷的镜子。
  •     已经还了,小说没看,评论不错
  •     my drug
  •     I565.15/7
  •     很多观念得到更新,只是这些观念对我没有用。理论再新,也比不上一个魅力无穷的小说或一首诗。
  •     一半处搁置,感到缺乏能力更好地继续。
  •     人的尽头是物,物的尽头是神。格里耶被神化了。
  •     空间&时间的无限延伸
  •     小说很喜欢,评论再见
  •     格里耶君的创作理论。珍贵写作借鉴资料!老翁有私人藏书转让,联系QQ:1554948415
  •     出乎意料的好啊……而且比起文论我却更喜欢小说。法国人如果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克制,就能写出绝妙的小说来。#每日地图炮#
  •     的確是這樣,我贊同。
  •     给我的启发不亚于尤利西斯,尤其对将要到来的小说。
  •     阐释误读作者的同时,或杀死才华横溢者,或荣耀平庸之辈。个人认为最后三篇可视作格里耶自我创作的思想概述。
  •     可以当一种方法论
  •     很清楚的理论脉路
  •     格里耶的极端是与小说的精髓背道而驰,是把小说引入死胡同,只适合偶尔游戏
  •     余中先深深
  •     因为这个对小说有了新的看法.开始关注格里耶与现代实验小说
  •     新小说。
  •     了解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思想的必读。《快照集》可见创作特点,《为了一种新小说》可见创作思想。
  •     高中读过,从图书馆借的
  •     吃不消
  •     一半是小说,一半是论文~
  •     看不懂啊doge
  •     论文写得不错,作为物体看待,我有点明白他的短篇散文的构思了
  •     作者所阐述的写作观念即使在当时也算不上新,但他描述了一种更为纯粹的写作方式(虽然令我觉得那是一种自我折磨……
  •     理论方法不可行,评论还行
  •     写论文重读。
  •     为了一种新小说……
  •     关于格里耶的论文都爱引这本书,肯定是因为有pdf口亨。
  •     帕慕克:“(物品)在罗伯-格里耶那里,则是独立于人类的神秘且顽皮的生灵。”
  •     空间战胜时间。
  •     短篇吃不消…后面的观点非常可取,可惜总在重复。
  •     终于有够细致的书拉~
  •     都想要都想要
  •     “我们不仅不再把世界当做我们的财富,当做我们依照我们的需要来描绘并能驯服的私有财产,而且,我们不再相信这一深度了。而当人的种种本质主义观念崩溃时,“社会条件”的概念从此代替了“自然本性”的概念,事物的表面对我们来说不再是它们的内心——通向形而上学的所有“彼界”的感情——的面具。”
  •     新小说
  •     《密室》极好
  •     简论统领
  •     就像如果不说破《4’33”》的用意,谁能发现那种迟迟才到来的颠覆和美学
  •     我擦余老湿译的不要太过分啊艹
  •     杭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