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小说选(共两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2-10
ISBN:9787020017249
作者:沈从文
页数:1035页

内容概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湖南凤凰县人,生于一九0二年。他所出身的家庭,是一个败落的军事官僚家庭。祖父沈洪富,曾做过云南昭通镇守使和云贵总督。这使得沈家在本地占有一席较优越的位置。但是,当沈从文降生到世界前后,正面临着中国近代社会动乱和重大的历史转折,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亥革命和清王朝的覆灭,以及随后而来的连年军阀混战,走马灯式地迅速更迭着中国社会上层权力的重分配。本来在地方上占有一定地位的沈家,经不起社会动荡的风雨袭击,景象每况愈下。到沈从文十四岁那年,他终因家境衰落,被迫离开学校进入军队,开始了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涯。长达六年的辗转流徙,他走遍了湘、川、黔边境各县和延长千里的沅水流域。这使他得以和农民、士兵、土匪、流氓、船夫、妓女、矿工、铁匠等各种人物接近,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生形式。他亲眼见到,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只不过是一些少数人从权力宝座上跌落,另一些人在混乱中升官发财,而处于多数的下层人民仍旧“用血和泪在同样情形中打发日子”。这种昏天黑地的现实,萌发和滋生着他对一切现存秩序和观念的怀疑。一九二二年左右,五四运动的余波传到湘西,他有机会读到了《创造周刊》、《新潮》、《改造》等刊物,新思潮与耳闻目睹种种情形比证,一面加深了原先的怀疑,一面使他将眼光转向几无所知的湘西以外的世界。他决心摆脱几乎分定要他接受的命运安排,走出湘西,试图“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终于,在二十岁那年,他独自来到了北京,“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完的人生”了。

然而,在人生路上等待着他的,却是贫困、失业和世人的白眼。高小毕业的学历,阻碍了他入大学读书企望的实现。他放弃了寄人篱下的小职员位置,在一个容纳百万市民的北京城开始他贫困的文学青年的生活。一九二四年开始给文学刊物写稿,因与林宰平、徐志摩、郁达夫等人相识,得到他们的支持鼓舞,逐渐成为当时影响极大的《晨报副刊》的主要作者之一。一九二六年底,他到了上海,与胡也频等自筹资金,独立创办《红黑》杂志。后因资金匮乏,《红黑》出至第八期被迫停刊。随后,他先入上海中国公学再去青岛大学任教。一九三三年九月,他接手主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在这期间,《大公报・文艺》由每周一期增加到每周四期,这在报纸的副刊史上是少见的,《大公报・文艺》遂成当时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作家的主要文学阵地之一。抗战爆发后,他取道湘西,经贵州去云南,在西南联大任教八年,直到抗战胜利。之后,他在北京大学担任教学工作,同时主编天津《益世报》、北平《经世报》等报的文艺副刊。全国解放后,沈从文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改行从事文物研究。一九八0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同“五四”以后出现的许多新文学作家一样,沈从文是从“五四”时期确立的民主主义和个性主义这一出发点起步的。一方面,对一切成例与观念的怀疑,使他对新旧军阀和国民党独裁政权有不满,有抗争;一方面,一切要“从实生活里取证”的信条衍生出一种凝固的拒他性。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他没有发生如同鲁迅、郭沫若等人的向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转变,但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面,却又始终是人民大众的盟友。这种民主主义的基本倾向及这种倾向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影响到沈从文小说创作倾向上的基本面貌。

沈从文是从一九二四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全国解放后,因工作转换,文学创作基本终止。他的创作活动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是沈从文创作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军队生活和湘西下层人民生活为题材,奇异的生活经历和湘西社会风俗的如实描写,引起了读者和文坛的注意。虽然这一时期的多为忆往的印象的写实,题材宽泛却不能深入,人物类型众多而面目模糊,情趣诙谐却意旨不深,在艺术上是幼稚和不成熟的,但却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气息,使那些在浑浊、枯涩、毫无生气的都市生活里挣扎的人们耳目一新。对作者自己,这一时期的创作,奠定了他后来创作题材与风格发展的基本方向。《连长》、《雪》、《船上岸上》诸篇,可见出这一时期创作的大致轮廓。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0年,是沈从文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创作开始逐渐消褪了早期创作单纯印象式的色彩,注意到题材的开拓和人物的刻划。《柏子》、《萧萧》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显得生动、丰满。不仅展示了湘西一小角隅下层水手和童养媳独特的生活形态和道德风貌,也写出了他们不只是月复一月(如柏子),而且世代相因(如萧萧)的悲凉人生。并以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为标志,扩大了在读者中的影响。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八年,是沈从文创作的成熟阶段。这时,他的小说独创的艺术风格已经形成,并表现出对社会人生独具特征的思考和对小说形式多方面的尝试和创新。他的代表作《边城》、长篇《长河》(第一卷)、以及大量风格不同重要的短篇,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九年,是沈从文创作的后期阶段。这一时期小说数量明显减少。并由于长期寓居云南乡下,孤独与寂寞使他沉浸于对社会人生的内心观照,无论散文或小说,都带有明显的哲理性。

书籍目录

过岭者
失业
顾问官
八骏图
新与旧
主妇
贵生
王谢子弟
大小阮
王嫂
青色魇
阿黑小史
油坊




边城
劫余残稿
雪晴
巧秀和冬生
传奇不奇
长河
题记
人与地
秋(动中有静)
桔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
吕家坪的人事
摘桔子
大帮船拢码头时
买桔子
一有事总不免麻烦
枫木坳
巧而不巧
社戏
编后记
附录
沈从文主要著作年表

图书封面


 沈从文小说选(共两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个选本挺好,基本上我对沈从文小说的了解也就限于此了。我是大一刚开始的时候买的这套书,装帧比现在的好看。开片图案的封面,略微泛黄。当时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下半本后来被一个同学的同学借走,就遗失了,就是收了边城和长河的一本。再之后我从图书馆借阅了数次,读之不倦。近日忽然想起,又买了一套可以随时翻阅。遂记之。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沈从文的小说让人有一种情感体验的共鸣,无论是边城还是过岭者,都给我一种独特的感受,他喜欢描写自然环境,把他的主人公放在一个纯自然的大环境之中,把极复杂的人的情绪描写得很精彩。果然,人类的相同的情感体验不论什么时空什么时代都是相同的,都让人热泪盈眶。
  •     其实忘了读过的是哪个版本了。
  •     沈从文的小说,真的是温润如玉。里面的东西太美好了,太美好了。社会也罢,人性也罢,风景也罢,全部都是。当我觉得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会想起他写的东西,看了之后也许要感动地红鼻子,但心里却是一下就通畅了。
  •     我不知道,在离我们远去的战争年代,在古老的中国艰难迎接西方文明的时候,那些热血的青年读着这样的小说是什么感受。如果说一切还有希望,那就是因为有的人无论世界在何种生存状态下一直在努力,在坚持。我尊敬他们。
  •     《柏子》,《菜园》,《萧萧》,《八骏图》。
  •     边城
  •     文哥的短篇有个特色,大多数人物的命运都和翠翠类似,峰回路转,捉摸不定
  •     说实话,一些篇幅不喜欢。比如写什么民间传说的那些,这些可以去民间文学或者民间故事杂志上去看,尽管写得语言有特色,但总给人以猎奇的感觉。那些写湘西风俗、人情的现实主义作品,怎么不多选点
  •     泪流满面。
  •     也是凑齐所有的硬币,买了这个集子。觉得版本好。01年高一时第一次读《边城》,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这首田园牧歌打开了心中那扇久久未曾打开的门。
  •     认识沈从文的开始
  •     补记
  •     算是翻翻了。
  •     我最爱的中国现代作家!
  •     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享有同样的声望.有人将两位比较:沈丛文的小说从正面的积极的乐观的角度看生活;张爱玲则相反.读完次书,确有其感.
  •     中国最美的乡村田园之梦
  •     看张新颖的沈的后半生忽然觉得应该把沈的东西全部重新再看一遍。。那个从边城诗画中走出来的男子用他与生俱来的才气风流了一世。#没有赶上你的年代是我的错
  •     沈先生那么温润的文字,可惜,为生计的缘故吧,写的有点多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