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的回忆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07332421
作者:王泰平
页数:242页

章节摘录

由于“文革”浩劫的影响,中国乒乓球队没有参加1967年第29届和1969年第3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71年1月25日下午,担任中国乒协代主席的宋中迎接了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亚洲乒乓球联合会会长后藤钾二等四人。    后藤钾二表示,第31届世乒赛两个月后——3月28日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如果没有中国队参加这次世乒赛就会失去世界锦标赛的意义,缺少光彩。征得了日本乒协其他领导人的同意,后藤钾二下决心一定要请中国队参加,所以专程到北京登门邀请中国队。    当时中日两国没有恢复邦交,日本国内极右势力非常猖獗。听说后藤钾二要力邀中国队,有人对他威胁恐吓,但后藤钾二置之不理。    本着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社会党代表团时提出来的“三原则”,即“一、不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二、不参加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三、不阻挠日中两国正常关系的恢复”,中国派队参加第31届世乒赛。    1971年2月1日,中日两国乒协的会谈纪要在北京签署。中国乒协代表宋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吴晓达,日本乒协代表后藤钾二、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村冈久平在纪要上签了字。    会谈纪要的内容一共有五点:    一、日本乒乓球协会遵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章程,谋求国际乒乓球活动的发展,特别要根据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章程整顿亚洲乒乓球联合会。    二、日本乒乓球协会表示,根据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发展日中两国乒乓球界的友好交流。中国乒乓球协会对此表示赞赏和支持。    三、日本乒乓球协会根据以上原则,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参加1971年3月28日至4月7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乒乓球协会接受邀请,将派乒乓球队前往参加。    四、第3l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后,中国乒乓球队顺访日本,随即在日本举行中日乒乓球友谊赛。    五、中国乒乓球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感谢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日本乒乓球界和其他友好人士为增进和发展中日乒乓球界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所作的努力。    日本新闻界非常敏感,各大电视台当晚便反复播放中日乒协的会谈纪要。2月2日,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评论:“日本方面承认了政治三原则,这就打开了日本和中国进行乒乓球交流的道路。今后不仅是体育,在推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交流,也将继承这种“乒乓方式”。    与世界乒坛隔绝多年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1971年2月初,听到中日两国乒协签署了会谈纪要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们满以为参加第31届世乒赛是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于是,乒乓国手们加班加点,刻苦训练。    谁知道离31届世乒赛开幕不到半个月,形势突然有了变化: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外交副大臣万比尼、青年和教育大臣江裕朗等向中方提出,盘踞在金边的朗诺集团将派队参加第3l届世乒赛。民柬政府对此很愤怒,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能得到中国的支持。支持的内容包括,中国队是否还准备参加这届比赛。    周总理的神态顿时变得严肃了,说:“如果需要考虑放弃比赛,只好放弃,要有这个勇气,因为柬埔寨民族团结政府如今就在北京,要是和朗诺的人比赛,就说不通了。”考虑片刻,周总理又说,“如果朗诺的人和我们碰到一起,我们就要弃权”。    中国乒乓球协会已派出先遣人员去名古屋了解情况并作准备工作,迎接乒乓球队的到来。先遣人员不断报来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华活动情况,他们在大街上焚烧五星红旗,出动广播车沿街呼喊反华口号,扬言要对中国乒乓球队成员采取暴力行动,制造恶性事件。毛主席针对各种挑战和威胁,批示:“我队应去,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至此,中国乒乓球队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终成定局。P1-4

前言

40年前,中国领导人用巨人之手,拨动乒乓小球,撼动整个寰球。《乒乓外交的回忆》编辑出版,生动再现了那段历史,让我们得以再次领略一代伟人的外交艺术,品鉴其中蕴含的大智慧和大战略。    1971年樱花盛开的季节,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正是在这次比赛期间,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做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策,为打开隔绝了22年的中美关系,改变世界战略格局,拉开了序幕。    我当时作为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组团筹备到移师名古屋,直至胜利回国,几十个日日夜夜,赛场内外,台前幕后,一直跟团领导和国手们一起,参与了“乒乓外交”的全过程,见证了这段重大的历史。    那的确是一段难忘的时光,是我青年时代一段宝贵的经历。周恩来总理在处理中日间签订关于我乒乓球队参赛协议问题上显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他着眼于人民外交,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著名口号;毛主席高瞻远瞩,又小中见大,做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重要决断代表团团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赵正洪在“前线”机智指挥;我方多位乒乓国手在赛场内外的出色表现以及日中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后藤钾二先生一家为我团往访所作的宝贵贡献,留下许多历史佳话和动人故事。    这些人和事,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是鲜活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加领悟到“乒乓外交”精神的真谛,对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在外交领域的雄才大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伟人之伟大,在于他们往往能够将一个细微的事件赋予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0年来,时序更替,沧桑迭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获得长足发展。当年发生在名古屋舞台上充满戏剧性的一幕,说明美国人民要与中国人民友好,日本人民要与中国人民友好,中国人民同样要与美国和日本人民友好。“乒乓外交”的成就再次揭示了一个真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之间的友好。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通。在新的形势下,展望未来,秉承“乒乓外交”精神,大力开展中美和中日人民之间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极为重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这是中美和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纪念名古屋乒乓外交40周年的意义所在。由此而论,王泰平先生主编的这部《乒乓外交的回忆》,是颇有阅读和回味价值的。    2010年9月3日

后记

《乒乓外交的回忆》付梓之际,作为本书的主编,我愿向列位尊敬的读者报告本书问世的过程,并向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出了贡献的中日双方人士表示我深深的谢意。    此书是为纪念震撼全球的“乒乓外交”40周年编辑出版的。为通过纪念出版本书,重温中国派团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决策过程,再现赛场内外发生的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缅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等中日方人士的历史功绩,继承和发扬“乒乓外交”的精神,推动中美和中日关系不断发展,2009年9月,三位总策划者即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时任总领事李天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井顿泉和爱知县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兼专务理事冈崎温,就合作出版《乒乓外交的回忆》一书事达成协议,并委托我担任主编。    重任在肩,立即行动。首先是物色精兵强将、行家里手搭起一个胜任愉快的班子,请文化宣传战线的新锐张海勇先生任副主编,张守平先生、张涵先生、张淑玲女士、杨琳女士、张越先生任特约编辑,赫恺女士任美术编辑;请冈崎温先生和程海波先生负责在日本的组稿并提供相关照片;请张守平先生负责国内的组稿、选稿和编辑。鉴于书中收录了日方7位见证人的寄稿,诚邀翻译高手白美英女士将其译成中文。    近一年多来,他们每个人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其认真而细致的作风体现出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令我钦佩莫名。首先我要对冈崎温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他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物心两面的支持,为组稿也花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他哪里是在组稿,简直是“跑稿”“讨稿”“追稿”,因为那些撰稿人散居日本各地,有的人像身为日中友协理事长、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副会长的村冈久平先生,他整天忙得团团转,哪里有时问坐下来给你写稿,若无一种“穷追不舍”的精神,你休想拿到他的稿子。所以,当我从邮箱里看到冈崎温先生发来村冈这篇稿子时,不禁大叫起来:“来了!来了!”喜出望外之余,我从心底里涌出一种崇敬和感谢之情,自言自语道:“冈崎温先生,你辛苦了!谢谢你!”这种崇敬和感谢之情当然也是对村冈久平先生的。    我还要感谢张海勇先生,他作为副主编,从组织、编辑到联系出版,都满腔热情地投人,全方位地担当。他偕张守平先生、张涵先生、张淑玲女士、杨琳女士、张越先生和赫恺女士,组成了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为本书按计划和保质保量地编辑、出版提供了保证。张守平先生是一位前外交官,又是一位资深编辑,曾在老牌的《世界知识》杂志工作多年,作为年届古稀的特约编辑,从征集稿件、审稿到编辑甚至校对和版面编排,他都亲自动手,尽心尽力,说是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也不为过。    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对编辑出版本书的关怀和支持。他是当年参加第3 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是“乒乓外交”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当我请他为本书作序时,他当即慨允,并很快赐稿。他充分肯定编辑出版此书的意义,并鼓励说:“乒乓外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你们编辑出版《乒乓外交的回忆》一书,是做了一件好事,通过再现那段历史,可以让今人和后人领略一代伟人的外交艺术,品鉴其中蕴含的大智慧和大战略,继承和发扬“乒乓外交”精神,对做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很有意义,我支持你们。本书正是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完成的,完稿之际,我们全体编辑人员谨向他表示衷心的谢忱。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收录的文章大多是直接向作者的约稿,有几篇则是收录发表在杂志和网络上的文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些文章或出自亲历者之手,或为对亲历者的访谈,文章生动、翔实而可信,篇篇都是回忆“乒乓外交”的名作。作为编者,我以为不把这些大作收人,就无异于有眼不识金镶玉,“乒乓外交的回忆”也就失之完整了。在这里,我向所有作者和有关杂志、网站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衷心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2011年1月15日

书籍目录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乒乓外交”史话
民间交流的成果——“乒乓外交”的启迪
在日本采访乒乓外交
我所了解的乒乓外交——纪念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四十周年
随后藤钾二会长去北京会谈
乒乓外交的来龙去脉
乒乓外交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与周恩来总理的约定
庄则栋话中美“乒乓外交”
第三十一届世乒赛场外的故事
第三十一届世乒赛中国运动员弃权始末
乒乓外交:毛主席吃过安眠药后的决策
见证乒乓外交的历史
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人物——庄则栋
世界冠军自述所经历的中国乒乓外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秘闻:复交从打球、跳舞开始
松崎君代在周总理家做客
回想乒乓外交
关于乒乓外交的一些逸事
穿越时空的“乒乓之约”
倾心于乒乓外交
中日关系史上的“乒乓外交”
译者感言
编者后记

编辑推荐

40年前,中国领导人用巨人之手,拨动乒乓小球,撼动整个寰球。《乒乓外交的回忆》编辑出版,生动再现了那段历史,让我们得以再次领略一代伟人的外交艺术,品鉴其中蕴含的大智慧和大战略。    作为当年中国乒乓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唐家璇在回忆起那段历史时还表示:这些人和事,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是鲜活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加领悟到“乒乓外交”精神的真谛,对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在外交领域的雄才大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伟人之伟大,在于他们往往能够将一个细微的事件赋予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为纪念乒乓外交40周年,由我国资深对日外交官王泰平主编的《乒乓
外交的回忆》一书日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乒乓外交的回忆》汇集了熊向晖、庄则栋等24位曾以各种不同的方
式参与或见证过那段历史的亲历者撰写的回忆文章。书中除了记述以往人
们熟知的历史片段外,还披露了大量中国派团赴日参加第31届世乒赛和邀
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决策过程中的历史细节。

图书封面


 乒乓外交的回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在那个年代,我们都关心政治。
  •     给老人买的,书应该还行,就是折扣差了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