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酒诫.酒史.酒人.酒事.酒文》书评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07
ISBN:9787205019150
作者:黄柏岩,等
页数:254页

青梅煮酒(7—8)。

非书评,存相关稿。    文/梅子(我的老笔名)七、一酒成谶。“一语成谶”是个不吉利的成语。你看,最近突然去世的美国歌星杰克逊曾说过,他要和前岳父“猫王”普雷斯利一样早逝,结果一语成谶。但单个“谶”指的是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比如《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个“余讶其非佳谶”的句子,说明有佳谶和凶谶之分。何况年景不好心境不能不好,自娱自乐是永恒的王道,故今儿专门从故纸堆里翻出点佳谶的事儿来助兴。 先说个“一花成谶”的故事。北宋年间,韩琦被贬扬州任太守,心情郁闷,到后花园去散心,突然发现芍药丛中开出几朵与众不同的花:花瓣都是红色,一道黄色花蕊将花分为上下两层,极像宰相官服。他一喜,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金带围”么,有书称其“无种,有时而出,则城中当有宰相”,这是升官吉兆呀!细数共四朵,有福同享,找三个好友来戴戴,都发达了,身边岂不是出入无白丁了? 掐指一算,大理评事通判王珪和大理评事签判王安石可到场,尚缺一人,老话说得好“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不等人啊。正着急呢,有小吏来报:大理寺丞陈升之已到扬州,前来拜见。好了,四大金刚齐聚,头衔也合适这种千年不遇的芍药。小酒小菜一吃,一人一朵大花簪到了发髻上,四个人不免要互相打趣(很显然,他们是红花教主杨二车娜姆的前世)。奇就奇在其后的三十多年间,四人果然陆续升任到了相当于宰相的职位,结局很是不坏。于是,“四相簪花”的典故千古流芳了。而“一诗成谶”来源于《随园诗话》,说明朝济南有个姓王的人,三月三和几个朋友在大明湖泛舟赏景,文人雅兴多,不免要酌小酒听小曲题小诗——酒助熊人胆,酒也是诗人写诗的常用辅助器材。行酒令后,老王分到了“南”字为题,他一挥而就,诗曰:新月如钩上,明湖似镜涵。蒙蒙烟水里,幽梦到江南。朋友读罢,调笑道,难道你要到南边为官么?果不其然,老王被“荣选新阳”为官。笔者稍微考证了下,新阳为如今的安徽某地,此地虽地理位置划分至今尚有争议,但它在明代时和江苏确实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 言归正传,无论花谶还是诗谶,都是文人墨客的休闲伎俩,而酒又是其必不可少的引子,将它们统称为“酒谶”也未免不可。至于谶后的结果就看各人的资质和品性了。比如四相之一的王珪就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人称“三旨相公”,只负责取旨、领旨、得旨,他因循守旧的为政之道与革新派的王安石大相庭径。而陈升之,也是政绩平平。他用收刮来的钱财造一豪宅,宅成之日,却已重病缠身,只好命人抬着自己绕府一周,随后一命呜呼,被后人耻笑。他们不肯恪尽职守不能造福于民的行为倒白白辱没了那两朵奇花。又试问,世上的事有多少经得住推敲呢,大多是看到其表相够繁华喜庆就开始千古啧啧称道,而没人愿意揭开这丝绸被面看掩于其下的烂棉絮罢了——但被诬为娈童罪的杰克逊却恰好相反。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9ff700100eade.html八、且把青春付屠苏。“屠苏”是什么?记性好的恐怕要一口吟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用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将北宋时过大年的习俗列出了一部分,有鞭炮,有桃符,有屠苏。此处多将“屠苏”解为一种避除瘟疫求得长寿的酒。但也有少数派提出异议,暖风明明吹进的是屋子,怎么能“入”酒呢,难道是魔术中的障眼法啊。嗯,让我们打破沙锅问到底,找一下屠苏的庐山真面目吧。《乐府诗集》中有这么一句:“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 飞甍是指两端翘起的屋脊,桷指方形的椽。这是描写大户人家房屋上刻画的一些富丽且有寓意的装饰,比如翡翠和屠苏。此处的翡翠是鸟名,不是玉器。屠苏是草名。这么一对仗,花鸟相称,又好看又都代表着人类对自身的美好祝愿。但翻遍资料,关于屠苏草的形态,也只得到“阔叶草”三个字。看来不仅屠苏酒失传,连屠苏草都踪迹全无了。原来我们从远古走来的时候,真的是猴子掰玉米,一路走一路丢。最后到口的却是被煞费苦心添加了化学药剂的貌似水灵有营养的人造毒食。后来,大家把画了屠苏草的屋子称为屠苏。穷人虽雕楼画柱不起,但屠苏草又不是富人专利,于是它也出现在草庵茅屋上了。有一位草庵医生,是华佗还是孙思邈或者就是个赤脚大夫,身份不明。他为买不起药看不起病的穷人酿造了一种屠苏酒,里面浸了可以驱寒利湿防风去瘀的大黄、白术、桔梗等平头百姓能吃得起的中药。但能查阅到的几种药方里都没提屠苏草,那么把这种药酒叫屠苏,是说住屠苏屋的人做善事酿了公益酒,借这个名头罢了。每一种物事都可以一环套一环的研究下去,让人兴致勃发。好,让我们继续猜测,失传的屠苏酒是什么颜色。擅长吟风弄月的古人又有记载了:“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替皇帝巡视禁卫的金吾卫来了,这是皇家的门面啊,个个都是锦绣制服,五官端正,身躯高大。又千骑列队而过,场面够宏大威严,于是,又唱又跳的姑娘都是善解人意的,献上的酒连带酒杯都是特制的。杯是天然而就的鹦鹉螺,若想显得名贵,会镶嵌点金银在上面。“翡翠屠苏”呢?难道是说屠苏酒的颜色似翡翠?且住,麻烦又来了,翡和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雄性的翡鸟羽毛为红,雌性的翠鸟颜色为绿。必是当成玉器翡翠,也可这么简单划分。这真是一个谜了,但我更倾向于它是碧绿幽深的,像一汪潭水,能清去百姓的心头不解之恨——对衣食无着对贫富不均的恨。更为奇怪的是,屠苏酒的饮用次序。它不是尊卑有序,也不是长者先饮。它是从幼至长次第而进的。看少年儿郎青年才俊一饮而尽,顾况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苏轼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这种礼让,并不只是豁达,更多的是风俗还有被隐隐折射出的无奈。这无奈是关于岁月的无情,是关于不得志后的自嘲。与宫女红叶传情后趁着战乱喜结连理的顾况暂且不提,那苏轼,仕途三起三落,也曾加官进爵志得意满,也照样被贬被囚差点被砍头,他该有多少个正月初一是提着脑袋前途未卜的捧起了屠苏酒呢,难怪要单宠批评他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丫鬟朝云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9ff700100ejhc.html

青梅煮酒(3—4)。

非书评,存相关稿。文/梅子(我的老笔名)三、当垆人今何在。苏轼问“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瞧这神清气爽的悠闲劲儿,在溪边慢行,在药市微步,走到小酒家处,问,卖酒的那人还在么?诸位看官,苏轼这一问可不是漫不经心的,要知道,当垆人可多是美女哎。什么,我信口雌黄?有《羽林郎》为证: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按常理,即便是小家碧玉,家人也不舍得常让抛头露面吧。既然能戴得起蓝田玉和大秦珠,能穿得起长裙大袄,家境也算小康了。尚且妙龄,单独放那里,能不招惹狂蜂浪蝶么?果然,霍家奴冯子都来了。驾着配银鞍的豪华马车,车盖上装饰着翠羽,为了吸引胡姬视线,摆出忸怩身段来回在酒家门口晃悠。打住。一个家奴,怎么这么奢侈,原来此“霍家”是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从小被哥哥带在军中历练,做事谨慎,汉武帝病逝,受命成为小皇帝的辅命大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冯子都有权倾天下的主子,还怕什么。他出手大方,送青铜镜送红罗衣,要好酒要好菜,然后趁着礼物趁着酒劲儿公然轻薄胡姬——这没眼色的小子,没看到姑娘自己都带着价值不菲的蓝田玉和大秦珠么。呵当然姑娘不是嫌礼物少而抗拒,一个恶奴,谁会喜欢。结局自然是冯子都灰溜溜走了。虽然诗到此为止皆大欢喜,大家还是忍不住替姑娘捏把汗,那“好大一坨的牛粪”会对鲜花胡姬善罢甘休么。阿弥陀佛,但愿正赶上霍家整顿家规,恶奴们能收敛下罢。当垆知名人士中还有个卓文君,自己貌美如花才高八斗家财万贯,一曲《凤求凰》就和穷书生司马相如私奔了。自立门户后,无以为生,听人劝告,他们也开酒家了——这钱想来是卓妹妹私奔时顺手捞的私房细软,但估计量不多。为了刺激老爹救济,俩人演起了夫唱妇随男打杂女当垆的戏。老爹面子为上,只好乖乖拿钱养活这对活宝。嗯,从此后他们饮酒赋诗,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司马相如这等无赖文人发迹后,却不念旧情,依然想让黄脸婆下堂,卓文君只好拿出知识女性的手腕,又是写《白头吟》,又是写《诀别书》、《怨郎诗》,这才挽回了薄幸人的心。但这也是史书用寥寥数语总结的大结局。期间卓之艰辛与悲愤,可想而知。世人都赞她敢爱敢恨,一生浪漫。说不定被遗弃的时候,她也在为遇人不淑而追悔莫及吧。这当垆二女还算下落有明。另外一些呢。比如,元代乔吉“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中的黄四娘——和家里花满蹊的黄四娘没什么关系,“黄四娘”是对美女的泛称。比如,北宋贺铸“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中的秦女。自古红颜多薄命,更何况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抛头露面的红颜呢。历史的长河中,她们用尽美貌和智慧描了浓妆重彩的一笔,让脂粉夹着眼泪顺流而下。而我们能做得,只是把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句子,吟了又吟,唱了又唱……四、试看醉翁之意。在上期关于当垆者一文中,我们提到了胡姬和卓文君,还一笔带过了乔吉的黄四娘和贺铸的秦女,其实裨闻野史中尚且还有两宗案子与酤酒当垆有关。其一为阮籍,他与刘伶同列“竹林七贤”,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与民国名士之性格狂傲不羁却又文化底蕴深厚的风骨一样,魏晋名士也至今为人所称道。当时国家政权分裂且更迭频繁,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却间接造成了文学上的百花齐放。阮籍满腹经纶亦有济世救国之才,岂能没有达者兼济天下之念?怎奈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他们不过都是统治者掌心里的蚂蚁,于是孔融死了,嵇康死了。于是,阮籍醉了。他和其他读书人一样,选择了用酒精来麻醉的生存方式,用以逃避死亡,逃避对现实的失望。他常驾车携酒前行,一边拉着缰绳一边喝,马车停了,原来是行至水尽,他便嚎啕大哭,问,真没路了?!真没路了,跳槽又无门,空有一腔抱负付得东流水啊。他常去饮酒的地方还有一个。据《世说新语》记载“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说明他到此酒家甚是便利且次数不少。王安丰是那个小时候不去抢摘路边李子,说“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的人,也是风姿飒爽的主。这么一对秀士频繁光临,美妇之夫能不犯嘀咕么。更何况阮籍喝醉了,竟然还“眠其妇侧”。看情形,阮籍是通宵达旦喝,妇因和他极熟,也知他品性,所以敢不送走客就去独眠。妇与阮籍是自然的,都当对方是酒坛子般,可她丈夫却把醋坛子打翻,差点当成捉奸在床。若是彪悍或有点权势的,当即就会大打出手把狗男女捆送官府沉了猪笼了。但这个丈夫终是懦弱小民,所以只敢趴在暗处偷窥“伺察”——这神态既猥琐又让人心酸。阮籍刻意的醉意朦胧的来和去,但依然没能逃避掉一些俗务,包括被逼迫着写了以供司马昭篡位所用的《劝进文》。这人格上的侮辱内心的愧疚让他生不如死,他就像被困死的兽,对一切都灰心失望了,何况美色——只不知美妇是否有失落之感。罗列了这么多当垆美女,你也别太高兴,其实也有老妪在卖酒。当刘邦还是市井小痞时就常去王媪(媪一般指老妇)处赊酒喝。王媪配合刘邦出生是蛟龙附母体一说,大夸其醉酒也有蛟龙盘身。刘每每高兴,便多出几倍酒钱——前面还赊后面就多付了,他进账可真够不稳固的。其实,刘邦和王媪全知道蛟龙一说不过是扯谈,但双方各取所需,还是将这出戏演的不亦乐乎。阮籍是醉翁之意只在酒,而刘邦此处饮酒却多是为了增加身世的神秘感。一个太实一个太虚。一个在逃避尘世一个算计尘世。所以,一个落魄早逝,一个功成名就。虽说时势造英雄,但从沛公起兵、鸿门宴、楚汉战争等事件中可以知道,成功与否与其能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也有关。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9ff700100chun.html

青梅煮酒(5—6)。

非书评,存相关稿。    文/梅子(我的老笔名)5绝唱之雅歌投壶。作为一介市井贫民,想足不出户觐见古董字画,手头又无闲钱可收购,只好师承搜索引擎。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翻找《朱瞻基行乐图》,只为了看到其中关于投壶的细节描画,可惜在故宫博物馆网亦不能一睹芳容,倒是随处可见关于他射猎、斗鹌鹑的画轴。明宣宗朱瞻基,冷不丁提起此人,大家多会在脑海里找关于他的一些突出事件。比如其父有脚疾行走不便,做太子时与诸王同去拜谒孝陵,被人嘲笑“前人蹉跌,后人知警”,年幼的朱瞻基当即反唇相讥“更有后人知警也”。由于他如此种种聪明伶俐的表现,被祖父朱棣所赏识,名士解缙的“好圣孙”论更是让朱棣定心,可以说,他为父亲的顺利登基立下了功劳。关于他在位时的英明神武文韬武略暂且不提,此处我们单单八卦下他的轶事。他还是个玩乐皇帝,喜欢一应齐全的竞技游戏,射箭、蹴踘、马球、捶丸、投壶样样不拉,更是热衷于斗蟋蟀,“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君王的爱好常引得宫廷与民间争相效仿。蒲松龄的《促织》篇里的为一只蟋蟀丧命的故事和《金瓶梅》里对西门庆擅长投壶的描写,据说都是对朱瞻基的隐射——文学作品的深刻社会性,不过是小民无奈的婉转。书归正传,以上硕长引子,也不过是想引出一个和宴饮有关的礼仪游戏:雅歌投壶。一说它起源于古时的射礼。这是为庆贺生男孩子的仪式,门上挂弓,朝东西南北天和地各射一箭,喻示好男儿要征战四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渐渐演变为投壶,场面上的威风凛凛也转而带了嬉戏之气。刚开始只是简单的将箭投入酒壶中,到了后来,各种规则和玩法开始层出不穷,比如在壶口增添两耳——估计和后文的带“耳”玩法有关;壶内装着小豆子,力道掌握不好,投中的箭也会跳出来;有了“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玩法。司马光更为其专门修订了《投壶新格》,但把它上纲上线到修身养生齐国的功能,倒觉得夸大功能了。据《东观汉记》记载,东汉有位名将叫祭遵,有胆有识执法严明,他“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可以看出,雅歌投壶和儒士相关甚深。到司马光时投壶成为复礼活动,政治色彩益发浓重。及至民国,军阀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假惺惺遵孔复礼,孙传芳就在南京组织婚丧祭礼制会,提倡过投壶。鲁迅曾撰文批评章太炎参加此种仪式“既离民众,渐入颓唐”。何用多言,统治阶级总是想方设法利用手头的任何一件工具来奴化民众的。但民众自有民众的玩法。何况同一种物事,执行阶级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反映到投壶上亦然,有闲有钱阶级玩的是文化底蕴,民间却闹得只是边游戏边饮酒的乐子,倒也各得其所。但南北朝时有民歌曰: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此处投壶倒是和宴饮无关,只是勾勒出一个闺中女子,思念情郎,无精打采的拿投壶游戏来消遣时间,心却随着一支支箭神游天外,想着两情相悦时的情景。让我这等胸无大志的人读来,有不胜旖旎之感。只是,不论投壶作为何用,都已失传,偶尔见托儿在街头用壶套圈赚几文小钱,更觉索然。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9ff700100cpm9.html6酒能杀主,亦能救主。春秋时期,正主儿周王室衰落,实权派王侯纷纷开始“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战争游戏。游戏有多种后果,比如孔子写了部《春秋》,给天下文人演示了下春秋笔法。据说此法运用得当,既可直抒愤青胸臆,又可免了祸从口出引起的牢狱之灾。又比如大鱼中崛起了著名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今天说说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照例先讲个他的轶闻热身。他很喜欢一把镶金嵌银又威力猛的弓——作为霸主后代,他也是习武之人哪,一次游猎丢了,侍从要人肉搜索,不查到决不罢休。楚共王连忙制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意思是丢在楚国,还是楚国人得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别找了。孔子不满,指责他胸怀不够宽广,该是“人失弓,人得之。”不过楚共王能当即说出“楚人失弓,楚人得之”的话来,也是个实诚人。这道理和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君子一样,不可苛求。一次,楚共王带兵和晋军激战于鄢陵。楚共王眼睛中了箭,这伤不轻啊,只好鸣金收兵。回到营地,他也算强人,包扎包扎就升帐,想和爱将司马子反商量下对策。再说这司马子反随着君王赤膊上阵,也尽忠职守直杀到伤痕累累了。他口干舌燥,一进帐篷就嚷嚷要水喝。仆人阳谷心疼主子,知道他喜欢喝酒,就捧出酒坛子。司马子反内心斗争了几个回合,就畅饮了几杯,结果人家是醉卧沙场君莫笑,他是醉卧帐篷被君知。楚共王左等右等,被告知司马子反病了。他体恤将领,跑去探望,一掀纱帐,酒味扑鼻而来。他那个气啊,自己受这么重的伤,还不敢懈怠,本指望你替我指挥调度,你却这个样子,不是亡我楚国么,算了,撤军回朝!后,司马子反按军令被斩。阳谷后悔莫及,一念之差葬了主子命,误了军国大事。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出,楚共王脾气胸怀能力确是中等之资。这是借酒无意杀主,还有个借酒专门救主的故事。苏峻纠集了流民数千家叛乱时,庾冰是东晋大臣,他身边的官员和家人见对方来势凶猛,全都鸟兽散了——怎么养的门徒,看看孟尝君。他只好独自恓惶逃窜。有个小卒动了恻隐之心,将他藏在小船里,用破席子胡乱盖着,然后灌了自己点酒,唱着山歌就开始划船了。搜捕的人追来,他就喷着酒气说,找庾冰么,他就在我小船里呀。那些人看小卒船小人疯,懒得搭理就走了。空城计表演成功。后来,庾冰要报恩,小卒不要名利,只要一辈子饮不完的酒。前文的愚忠与后文的机警暂且不表,这两则故事算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酒水版“酒能杀主亦能救主”了。可是无论酒还是水,都不过是无知无觉的物,而结局是吉是凶,就看使用人的心智如何了。你若非要宣称,酒、水文责自负,一切与使用人无关,那就看法规愿不愿意,天下人愿不愿意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9ff700100drzw.html

青梅煮酒(1—2)。

非书评,存相关稿。文/梅子(我的老笔名)一、谁为仆射解忧仆射(ye),古代官职名,大致相当于宰相。其中有个出名的叫谢安,刘禹锡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对富贵总被风吹雨打去喟叹不已的“谢”家就是谢安的府邸。今儿我们说的是另一个仆射周伯仁,《世说新语》中戏称他为“三日仆射”,何故?原来此君嗜酒已到了让我等高山仰止的地步——曾经醉倒三天不醒。酒,从祖宗造字意图来看,右旁活生生就是个坛子的造型罢。但那是泥巴罐子陶瓷坛子,二话不说将自己肉体当了坛子灌满酒就不好了。更糟糕的是,他的黄泉路也与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话说当日有个王姓重臣起兵反叛,这可是灭九族之罪哩,自然牵连到了王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且此重臣有个叫王导的堂兄还在朝堂为官。王导深知自己没好果子吃,便请同僚伯仁为自己求情。伯仁架子拿的很大不哼不哈,私底下却作君子状为王导美言无数。事成之后,伯仁又喝多了,等在门外听消息的王导赶紧跟过来继续苦苦求情,伯仁却醉醺醺飘然而去。性命攸关,王导内心能不嫉恨么。谁曾想,重臣一鼓作气竟然兵临皇城下,还操到了生杀大权。重臣得意洋洋咨询堂兄,谁该杀谁该留。死亡名单到伯仁时,王导拿出了徐庶进曹营的态度,一言不发。这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伯仁顷刻一命呜呼。虽然王导后来翻到了伯仁当年救他一命的奏折,也悔恨出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千古名句,但那又有什么用?伯仁获罪,自然和他个性中的疏狂有关。可作为一个宰相,不日理万机也该日理千机吧,动不动就酩酊大醉,三天不醒,不可能没耽搁过民生事,再说对自己健康也不利呀——当自己是骆驼,驼峰贮存够了三天需要消耗的能量么?且若他放下点架子再少喝点酒,清醒中对忐忑不安的王导稍加暗示,这历史小插曲只怕也会重新演绎了。时至今日,各地政府为了整顿公职人员工作作风,纷纷出台了“禁酒令”,群众是拍手称快啊。这不仅遏制了公款吃喝,大家办事也能找到个脑子清醒的人了。但人情世故还有,比如十数年不见的旧友来了,亲戚朋友婚庆了,少不得饮几杯。虽不至于成为“三日仆射”,只怕口鼻也会喷出点酒气。小命倒不至于丢,就怕薪水不保,使妻女衣食有了忧,自家“堂前燕”也没处可搭窝也。据说,昂生制药与时俱进钻了个缝儿,出一解酒药“XX”,可缓解应酬尴尬,有仆射之忧的人倒可一试。小民我还即席赋诗一句“何以解忧,唯有XX”聊表心意……二、世人皆道太委屈林语堂写过封揶揄一个法国朋友的信,大抵是说他俩在一起吃螃蟹喝小酒,法国朋友却醉翁之意不在酒,拿作陪的淑女当作话头,盛赞她们美丽高雅,却不料唐突了佳人,被整个北平女大学生声讨的事。按说,这法国朋友也没什么猥亵举动,只是发乎内心的想表白自己的仰慕之情。错就错在他不了解国情,不知道我们是以含蓄谦虚为美德的国度。这封公开信里,林语堂替朋友叫屈的劲头十足,只差唱出陶晶莹那句“放纵的爱也会让天空划满伤痕,太委屈”了。但这充其量只能算是酒后失态引起的带花边性质的委屈。在酒的历史上,最委屈的该数一个叫“仪狄”的家伙了。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大意是,禹的女儿让仪狄造酒,仪狄用心酿造,结果禹品尝后,因为酒的味道太醇美,联想到后世该有多少人为此伤身误国,就生了嫌恶仪狄的念头,并戒了酒。后人也将仪狄列为侫媚小人,多有斥责贬低之意。但仪狄何罪之有。一个普通工匠,只是尽心尽力做好份内工作,哪里就能将成品上纲上线衍生出这许多说法呢。何况这是遵命行事——自古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帝女也是有威风的,不然怎是“令”作酒而不是“请”作酒。再说那些为帝王造刀剑的,难道不知道这是用来杀戮?可是,刀剑也能用来自卫。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便如此,仪狄也仅能被定罪为愚忠罢了。且说不定他和帝女想法一样,是见禹太辛苦,想用一种食物为他解乏而已。换个理念来说,仪狄属于未能掌握职场风险的人士。他的教训是,盲从,是行事大忌。现如今,我们已过了茹毛饮血信息封闭的仪狄年代,很多事件都有史典可查的前车之鉴,或者法律法规民风民情也有正确的导向可供参考,因此更要拒绝盲从。这点不仅仅是在职场中,在具备行使行政职权的部门的行政作为中,也非常重要。近两年屡见带有漏洞的公文被网络公布,执行者又不大考虑公文是否属于闭门造车的产物,就下手操办,结果可想而知,除了纠正错误向民众道歉,还被贻笑大方。王小波有一文说,他当知青时想偷渡去缅甸解放那里人民,却后来发现,这种行为只是一厢情愿,是一种伪救世情结,是瞎浪漫。那些制定和执行偏离民情民意公文的人,当然也会扛着类似旗号在意念中想救民于水火之中,却根本不在乎是否适用,说穿了也是一种瞎浪漫,且多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笔者在此只想说一句:请你们在执笔之前,先换个角度看问题,别总俯视,与民众站成一线平视效果会更好,不然即便酒入愁肠,全部化作委屈泪也不能获得一丁点同情——要知道,没人喜欢事后诸葛亮。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9ff700100cfmn.html


 酒--酒诫.酒史.酒人.酒事.酒文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