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 身影 沉默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300195466
作者:林天宏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林天宏,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历史学硕士。国内最优秀的非虚构写作者之一。曾任《人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周刊》总编辑助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作品多次获得国内权威特稿写作奖项,其中包括2008年与2010年的《南方周末》年度特稿致敬。

书籍目录

壹•命若尘埃

回家

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家
不知死于何时

贰•寻求被遮蔽的历史

人民会用脚投票
少校的荣耀
寻找少校
一场战争的两种纪念
淳安:望得见未来,回不去故乡

叁•重新发现社会

这组照片与新闻无关
幸福的明黄色
摆渡
一所学校的公民试验
流浪汉去踢“世界杯”

作者简介

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芸芸众生,被记录或被遗忘,都像是一种宿命。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写出了盛世背后普通中国人的飘零与挣扎、迷茫与忧伤、尊严和生命。它讲述了北京“7•21”大雨中被洪水冲走的60岁农民飘零的一生;它刻画了汶川地震中翻山越岭,背儿子回家、修路的父亲孤独的努力;它写出了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师的寂寞孤独;它讲述了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美军少校与中国老兵的命运无常……
其实,中国的故事永远都不只有一面。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国家荣光阴影下的另一面。在这里,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故国 身影 沉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临别时,在他们家的救灾帐篷外,我看到一根竹竿,中间绑着一块红布,我随口问这是什么,那个父亲说,广播里说哀悼日要下半旗,村里找不到国旗,他自己找了红布和竹竿捆扎起来,下午2 点28 分,他和妻子在旗下站了一会儿,想想死去的儿子不会孤单,他和那么多人在一起每当有记者来访,陈秉安都会不断重复深圳宝安的一个农民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改革开放’这4 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根据陈秉安掌握的资料,在目前可以查阅到的文件里,从1955 年开始出现逃港现象起,深圳历史上总共出现过4 次大规模的逃港潮,分别是1957 年、1962 年、1972 年和1979 年,共计56 万人(次);参与者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全国12 个省市自治区、62 个市(县)在鼎盛时期,深圳活跃着200 多个“拉尸佬”。上世纪70 年代末,深圳蛇口海上派出所曾经规定,“拉尸佬”每埋好一具偷渡客尸体,就可以凭证明到蛇口公社领取劳务费15 元陈秉安曾采访过一个当年的“拉尸佬”。这个老人告诉他,最多的一天,自己从公社领到了750 元,而在他埋葬的50具尸体中,有4 个是他的亲人由于大量外逃,深圳许多村庄都“十室九空”。1971 年,宝安县公安局给上级的《年终汇报提纲》里写道,大望前、马料河、恩上、牛颈窝、鹿嘴、大水坑等许多村庄都变成了“无人村”,有个村子逃得只剩下一个瘸子。为了收容抓到的偷渡者,当地政府新建了百余个收容所,但常常人满为患。在那个年代,偷渡是公开的秘密。哪家有人偷渡成功,家人不仅不避嫌,反而会在外人面前炫耀,更有好事之徒会大摆筵席,大放鞭炮,以示庆祝曾有人做过统计,在上世纪末香港排名前100 位的富豪中,有40 多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其中就有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 “期货教父”刘梦熊等人。不仅如此,著名作家倪匡、“乐坛教父”罗文、“金牌编剧”梁立人等香港文化精英,也都曾是逃港者中的一员“能开上校车,说明你不仅车技好,而且人品好,是个信得过的老爷们儿,再不是什么‘臭开车的’了。”张连明斜靠在床板上,点上一根烟,颇为得意地说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上溯到三十多年前的那些人来讲,世界严苛的不愿多留。
  •     唉。
  •     有几篇很好,尤其汶川地震的深度报道。
  •     让我在班车里边看边拼命忍住眼泪的~文字真的不需要造作
  •     三个公交上的早晨看完。大约都是这10年间的作品(时间飞逝呀),有些文字还带着些许生涩,但是感情基本丰沛。最喜欢的《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家》这篇,后来上网一查得知老人家已于2012年去世,不禁感慨。
  •     在完全不煽情纯记叙的文字中我却一篇篇看到哭,林天宏太赞,如果以后可以从事新闻类的工作,林天宏就是我的标杆
  •     好的机会和采访能延伸经历 羡慕能真实的接触这么棒的故事
  •     不像特稿的特稿集,真实永远比文笔来的重要
  •     娴熟的笔法,圆润的技巧。赞叹。
  •     唉唉,对新闻尤有深情的理由啊。
  •     14个故事里,最喜欢的还是那段关于逃港的故事【人民会用脚投票】。当然,有很多都是天然的好选题,比如汶川地震中背儿子回家的程林祥,比如在北京暴雨中丧生的蔡守江。
  •     据说林天宏是结构上的大师。好的选题+好的采访+好的细节 比什么都重要。要合理的、简短地使用引用。能记住的篇幅不算多。
  •     写的有些煽情
  •     每个想做记者的人,初衷差不多,用十年的时间去实践体会足够了。读一个人的特稿,读到后面会产生厌烦感,可能也是一种审美疲劳。昨天在天河——琶洲——花都(白云人和墟站)的地铁上读了这本书。
  •     被遗忘的人们。个人最喜欢第二部分。
  •     第一次真正读林天宏的作品,没想到是这样细腻,充满人文关照。选题都是很好的,完成的也非常有风格。
  •     总之以后新闻纪要、后感、音配字之类的书我都不会看了。
  •     第一部分看得热泪盈眶。 然而从第二部分开始,感觉却越来越一般。中途还专门停了好几天,再重新开始读。结果还是只能草草翻完。
  •     润物无声
  •     可以看但写的不好
  •     读过之后会深思,除了我们平时所见的,其实有很多是我们不曾见过的事实,我们以为通过网络了解了事实,看到了真相,其实不然。这本书不是仅有弘扬或批判,而是将真实展现在眼前。
  •     当你以为自己已经看尽了生活所有荒诞的面目,生活只会微微一笑,甩给你一张更加荒诞的脸。林天宏个人的深度调查小集子,14个访谈,近期读过的唯一一本五星书。
  •     我们所有的过去,成为眼前的现在。记者的文字不能说是十分克制,但以温情的方式讲述故事,多有动人之处,但也仍然使人感觉略有缺失。 可以明晰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尽力认识这个国度沉默的过往,这是作为一个国民的责任。
  •     背儿回家的那个故事看得很是动容。
  •     林天宏还是很精彩的特稿写手啊。希望他赚够钱,再回来。值得一看。
  •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我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可是我们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历史么?中国的故事更多的在国家荣光的阴影之下,命运无常,你记不住的那些人和事,却会让你物伤其类,捶胸顿足……五星推荐,小人物的故事,也是你我身边的故事
  •     汶川和逃港的两篇印象很深。
  •     应该还可以写的更好,最喜欢《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家》、《少校的荣耀》和《寻找少校》。
  •     记者界的冯小刚——东郭娜娜
  •     写的挺好的小集子,看得出笔者在里头花的心思。
  •     林天宏这样煽情的笔调,虽则读得心肝儿颤,汶川那篇泪眼花花。但难称好特稿。“歌颂事迹”体?
  •     更为娴熟圆润的《看见》,当然也更坚韧温情。
  •     有点腻
  •     故事讲的不算生动,汶川的选题炒冷饭,其他的选题或许有历史意义,但不够吸引眼球,也许这是真正的新闻,也许。
  •     生活依然得继续
  •     没多少记得住的小词,没多少惊艳的描写句。但是选题一流,笔锋沉稳,功底扎实,还有些微苦气。尤其记得《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家》,写出了物伤其类的感觉,读罢捶胸顿足。
  •     新闻人的职责就是去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没有过多的修饰词,有的只是打动人心的真实事实。
  •     ”我不愿意留在这个大地上,怎么说呢?这个大地,对我实在是…太苛刻了。“我不知道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委屈,能让这个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人说出这样一番话,或许历史远没有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但绝比我们想的要残酷。 —少校的荣耀
  •     好的选题与采访胜过文笔百倍。
  •     北京上海往返飞机上读完了这本书,还是有很多收获在学习写稿上面(哈哈好敷衍的一个短评)
  •     文字的力量 生活的力量
  •     年龄越大越能看到阴影里沉没的故事,虽然我没有能力做什么。
  •     在看《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家》的时候,我差点悲伤感动得落泪,同样在看到“大逃港”这段我闻所未闻的历史的时候我也是动容不已。确实,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有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作者把他们记录下来,无疑是功德一件,越来越喜欢“天窗”系列的书了。
  •     业务学习
  •     典型的新闻稿件的写法,教科书式的范本特稿,作者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感受,有情怀有感染力的记者,故事不大,但都有代表性,文笔也不错,悬念、感动、叙事、抒情恰到好处,还是蛮不错的,李海鹏的推荐语对的,希望作者赚够了钱,多写点,纪录一下我们的时代。
  •     不及《陌生的中国人》!但是算是优秀的习作!但是和杨猛相比,林天宏像一个小学生。
  •     因为自己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 所以特别羡慕那些能讲好故事的人。未知而又遥远的旅途 还可以真正开始么?
  •     读完想起封面那行小字:他们沉默不语,故事孤独动人。作者有发现好故事的敏锐能力,也有讲好故事的天分和情怀。
  •     看多了,也就那样了
  •     一般吧,没有李菁的口述历史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