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书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32762606
作者:[法] 米兰·昆德拉
页数:207页

我想要理解

如果说,小说的唯一真理是“不确定性”,那么起码就“有无确定性”这一点来讲,小说“确定”是要包含“不确定性”的,也即“不确定是确定的”。想起来刘军宁博士在《共和•民主•宪政》序言中提出来过一个类似的概念:“只有在在自由主义的土壤里才能产生对自由主义最强有力德尔挑战者”,也即是,自由是确定作为前提(学术时装的T台)存在的,但是这样一种作为前提存在的自由,难道不是一种“不自由”?同样地,爱伦•坡在努力剥除文学“说教”外衣的同时,又为文学穿上了一件“唯美主义”的纱衣。我们抛开文字的游戏,来看一看游戏背后的担忧与渴望。何以,“不确定性”成为了小说之成为小说的必要条件?昆德拉的隐忧是以一组悖论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方面,“正当理性大获全胜之时,纯粹的非理性占据了世界的舞台”;另一方面,“现代一直梦想人类终有一天可以找到一体性,但今天的地球历史却游动着无休止的战争,因为一体性必然意味着: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一体性当然迷人,但伴随一体性而来的也许竟是恐惧;理性当然值得欲求,但其背后逻辑所必然要求的强制与空洞。所以吧,“告诉你,世界,我不相信”,而是该“不确定哲学登场了”。此时,我们会发现,不过是另外一个循环开始罢了:“不确定性”赌气似地耀武扬威,划定领土,开放可能性的无尽枝杈,并且追溯到老祖宗“塞万提斯”之根。然而,确定性的本生枝杈就该完全被否定与抛弃?在否定确定性二开放可能性的同时,会不会只是完成了另外一个“确定性”的构建?无本生,何来分叉?无分叉,亦何来本生?这样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也许腻味与平庸,但我们且留在这里不去做修正与论述,来试着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以寻求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的方式写作小说,为的是达到什么?理解?但理解何以可能?描述?但描述何以准确?(难道可以“不为达到什么”而写作小说吗?)穆勒在《论自由》中用过一个“摆锤”模型呼吁“追求自由”的迫切:既然过去确定性足够多了,那么也许可以现在开始偏向自由多一点?我一直痴迷于这样一个极简的模型,已平衡的角度来既回避了过去的重压,又逃开了对未来的无限期保证。平衡的代价,必然是是绝对的中立,即承认天平再次搬转的可能。昆德拉倡导欧洲现代文学打开可能性的同时,我却在想,不过预言了再一次关闭的可能。然而打开与关闭之间,理解不该止息,描述不该止息,尽管去穷尽理解,尽管去浓墨重彩,尽管去聚焦小憩,尽管去淡笔勾勒。这大概是读者之大幸,文学之大幸,人类的大幸。


 小说的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