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303174192
作者:桑兵
页数:302页

内容概要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与西学
一 西人东来
二 科学与学科
三 国际汉学的影子
第二章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
一 粤人与南学
二 太炎门生
三 新文化派
四 学分南北
第三章 大学史学课程设置与学风转变
一 史家之总法
二 议论与讲学
三 南北异同
四 综合与考据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
—以整理国故为中心
一 日本:有信有疑
二 韩国:声应气求
三 欧美:汉学专利
四 内外有别
第五章 东方考古学协会
一 新兴学科
二 意在结盟
三 分歧与影响
第六章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
一 入院因缘
二 师生名分
三 讲学与研究
第七章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一 不古不今
二 咸同之世
三 具有统系与不涉附会
第八章 陈垣与国际汉学界
——以与伯希和的交往为中心
一 独吾陈君
二 海内公意
三 汉学正统
四 天下英雄谁敌手
第九章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一 旧嫌新隙
二 文理争风
三 学派与政争
第十章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
一 作案动机
二 案中有案
三 意在争胜
四 治学方法
第十一章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
——以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为中心
一 新史学与史学革命
二 新旧难辨
三 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
四 专精与博通
再版后记
人名索引
征引书目
一 著述文献
二 报刊

作者简介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是如何区分的?
陈寅恪对于民国学术的评价有那么高吗? 他对晚清有何独特观察?
清华国学院成立谁是主导,留下了哪些经验与后遗症?
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到20世纪50年代初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等终止,历经半个世纪。流派纷呈,观念不一,但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 交流融合,特别是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的鼓荡,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在学术层面上融入近代世界体系之旅程。作者不以时代群趋为 是,由沉潜而期冀千虑一得,由学人交往与学术公案探寻学界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近代中国学术源流与轨辙。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有點太散...
  •     章节间忽机构忽人物,多少感觉不大平衡。此外总是隐隐有点感觉回护、褒美(如厦大、陈垣等)的章节不如带着贬抑倾向(最典型当然是从头说到尾的反面例子胡适之)的段落用力更勤。
  •     桑大师最近也接连再版几本旧著 学习罗伯的节奏?
  •     感觉超级好看。读完以后对当时学术圈中有的纠葛的复杂程度很是惊讶。在人事冲突、学术之争、社会矛盾之中成长的“新史学”自不是单线条的史事和理论排列可以说尽。以此可见近代史之难治。此外最后提及的“社会科学化远非当时中国学术界所能承受”是详细考察近代中国两种史学演变之迹后做出的结论,有点给人拨云见日的感觉。
  •     发现我想过的很多问题都被桑大师研究过了,而且各方材料搜集齐备,分析到位,还没有沦入考据学的恶趣味,读了两篇便瞬间沦为脑残粉。
  •     把各篇文章拆开看会很有收获,但拼在一起集成“国学研究”,感觉就很奇怪了。书名改为“人事考索”似乎更贴切?
  •     桑兵老师的学术史研究 很多公案 经过他的解读 曲径通幽 别开生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