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9570843743
作者:Mason Currey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梅森‧柯瑞(Mason Currey)
生於美國賓州,畢業於北卡羅萊納大學艾許維爾分校(Asheville)。是美國知名的部落格作家(dailyroutines.typepad.com)。多年來一直在自己的部落格撰寫一些近400年來知名歐美藝文人士及其他領域才華洋溢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習慣,引起許多網友的共鳴。自2007年起,他終日埋首於網路搜索和飽讀書籍,試圖了解自己所鍾愛的藝文名人如何安排他們的生活?一天裡的哪段時間是他們的創作高峰?他們通常依循什麼樣的習慣維持創作?
他的作品也常見於《石板》(Slate)、《大都會》(Metropolis),和《印刷》(Print)等雜誌。柯瑞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莊安祺
台大外文系畢業,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西藏的故事》、《托爾金傳》、《翁山蘇姬》等書。

书籍目录

導言
W. H.奧登 W. H. Auden
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湯瑪斯‧吳爾夫 Thomas Wolfe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
費德里柯‧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英格瑪‧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莫頓‧費爾德曼 Morton Feldman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索倫‧齊克果 Søren Kierkegaard
伏爾泰 Voltaire
班哲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安東尼‧特羅洛普 Anthony Trollope
珍‧奧斯汀 Jane Austen
菲德烈克‧蕭邦 Frédéric Chopin
古斯塔夫‧福婁拜 Gustave Flaubert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 Lautrec
托瑪斯‧曼 Thomas Mann
卡爾‧馬克思 Karl Marx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卡爾‧榮格 Carl Jung
古斯塔夫‧馬勒 Gustav Mahler
理查‧史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胡安‧米羅 Joan Miró
葛楚‧史坦 Gertrude Stein
歐內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亨利‧米勒 Henry Miller
史考特‧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
威廉‧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
亞瑟‧米勒 Arthur Miller
班哲明‧布瑞頓 Benjamin Britten
安‧比蒂 Ann Beattie
君特‧葛拉斯 Günter Grass
湯姆‧史達帕 Tom Stoppard
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i
托妮‧莫里森 Toni Morrison
喬伊斯‧卡羅爾‧歐慈 Joyce Carol Oates
查克‧克洛斯 Chuck Close
法蘭欣‧普羅絲 Francine Prose
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
史提夫‧萊許 Steve Reich
尼可森‧貝克 Nicholson Baker
B. F.史金納 B. F. Skinner
瑪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
喬納森‧愛德華茲 Jonathan Edwards
薩謬爾‧約翰生 Samuel Johnson
詹姆斯‧包斯威爾 James Boswell
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
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
法蘭茲‧卡夫卡 Franz Kafka
詹姆斯‧喬伊斯 James Joyce
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塞繆爾‧貝克特 Samuel Beckett
伊果‧史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
艾瑞克‧薩提 Erik Satie
帕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
尚-保羅‧沙特 Jean- Paul Sartre
T. S. 艾略特 T. S. Eliot
德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契 Dmitry Shostakovich
亨利‧格林 Henry Green
阿嘉莎‧克莉絲蒂 Agatha Christie
薩默塞特‧毛姆 Somerset Maugham
格雷安‧葛林 Graham Greene
約瑟夫‧柯奈爾 Joseph Cornell
希薇亞‧普拉斯 Sylvia Plath
約翰‧契佛 John Cheever
路易‧阿姆斯壯 Louis Armstrong
威廉‧巴特勒‧葉慈 W. B. Yeats
華萊士‧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
金斯利‧艾米斯 Kingsley Amis
馬丁‧艾米斯 Martin Amis
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大衛‧林區 David Lynch
瑪雅‧安傑洛 Maya Angelou
喬治‧巴蘭欽 George Balanchine
艾爾‧赫施菲德 Al Hirschfeld
楚門‧卡波提 Truman Capote
理查‧萊特 Richard Wright
H. L. 曼欽 H. L. Mencken
菲利普‧拉金 Philip Larkin
法蘭克‧洛伊德‧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路易斯‧康 Louis I. Kahn
喬治‧蓋希文 George Gershwin
約瑟夫‧海勒 Joseph Heller
詹姆斯‧迪基 James Dickey
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
格倫‧顧爾德 Glenn Gould
露易絲‧布爾喬亞 Louise Bourgeois
切斯特‧海姆斯 Chester Himes
佛蘭納瑞‧歐康諾 Flannery O’Connor
威廉‧史泰隆 William Styron
菲利普‧羅斯 Philip Roth
P. G. 伍德豪斯 P. G. Wodehouse
艾迪絲‧席特威 Edith Sitwell
湯瑪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約翰‧密爾頓 John Milton
何內‧笛卡兒 Rene Descartes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弗里德里希‧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法蘭茲‧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法蘭茲‧李斯特 Franz Liszt
喬治‧桑 George Sand
奧諾雷‧德‧巴爾札克 Honoré de Balzac
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查爾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赫曼‧梅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
納撒尼爾‧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李奧‧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彼德‧伊利希‧柴可夫斯基 Pyotr Ilich Tchaikovsky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亞歷山大‧格拉罕‧貝爾 Alexander Graham Bell
文森‧梵谷 Vincent van Gogh
N. C.魏斯 N. C. Wyeth
喬治亞‧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
謝爾蓋‧拉赫曼尼諾夫 Sergey Rachmaninoff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巴爾蒂斯 Balthus
勒‧柯比意 Le Corbusier
巴克敏斯特‧富勒 Buckminster Fuller
保羅‧艾狄胥 Paul Erdős
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愛德華‧艾比 Edward Abbey
V. S. 普瑞契特 V. S. Pritchett
艾德蒙‧威爾遜 Edmund Wilson
約翰‧厄普戴克 John Updike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李曼‧法蘭克‧鮑姆 L. Frank Baum
克努特‧漢姆生 Knut Hamsun
薇拉‧凱瑟 Willa Cather
艾茵‧蘭德 Ayn Rand
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詹姆斯‧法雷爾 James T. Farrell
傑克森‧波拉克 Jackson Pollock
卡森‧麥克勒絲 Carson McCullers
威廉‧德‧庫寧 Willem de Kooning
琴‧史塔福 Jean Stafford
唐納德‧巴塞爾姆 Donald Barthelme
艾莉絲‧孟若 Alice Munro
澤奇‧柯辛斯基 Jerzy Kosinski
艾薩克‧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奧利佛‧薩克斯 Oliver Sacks
安‧萊絲 Anne Rice
查爾斯‧舒茲 Charles Schulz
威廉‧蓋斯 William Gass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David Foster Wallace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ć
泰拉‧薩普 Twyla Tharp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瑪莉蓮‧羅賓遜 Marilynne Robinson
索爾‧貝婁 Saul Bellow
傑哈‧李希特 Gerhard Richter
強納森‧法蘭岑 Jonathan Franzen
瑪利亞‧卡爾曼 Maira Kalman
喬治‧西默農 Georges Simenon
史蒂芬‧傑伊‧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
伯納德‧瑪拉末 Bernard Malamud

作者简介

完全透視偉大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與時間分配!
村上春樹的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
畢卡索、梵谷的名畫是怎麼畫出來的?
莫札特、貝多芬的交響樂是怎麼譜出來的?
偉大的心靈究竟如何規劃時間,創作不懈?
他們真的是天才嗎?還是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161位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作家、作曲家、建築師和藝術家……
在《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裡,作者柯瑞一一敘述他們的日常工作習慣,激勵你建立自己的創作儀式!
柯瑞書寫過去四百年來161位偉大創作者每天怎麼分配時間,運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息,發揮創意和生產力。藉著撰寫這些人物日常生活平凡的細節,提供新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個性和生涯,描繪出這些藝術家在習慣驅使之下有趣而細微的肖像。《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談的是創作活動的背景,而非其產品;內容是製造,而非意義;怎麼才能一邊在賺錢餬口之餘,又能創作出意義深遠的作品?舒適和創造力是否互不相容,抑或正好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舒適是持久創意工作的先決條件?本書提供各種例子,說明形形色色各種聰穎而成功的人物如何面對這許多同樣的挑戰,說明了許多宏大的創作憧憬如何轉譯為每日少量的工作;人的工作習慣如何影響工作本身,反之亦然。
知名創作者的工作習慣
例如:
只要我能讓每一個新作品都比上一個有進步,讀者就不會在乎我究竟是採取什麼樣的生活型態。身為小說家,那豈不才是我的義務和我的第一優先嗎?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凌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游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
你們今早來的時候先按了門鈴,但你們得等電梯,在你們來到我門口之前,已經過了幾秒鐘。而在等你們的這段時間,我就在思索我要寫的新作。
就算沒有自由的時間,安伯托‧艾可說他依舊能在一天當中的「隙縫」中,發揮生產力。
當我在寫書或故事時,總是一見黎明就立刻振筆疾書。那時沒有任何人會打擾你,天氣可能或涼或冷,而你開始工作,邊寫就邊暖和起來。
海明威成年之後,天天都很早起,早上五點半或六點,曙光一現就醒來,即使前一晚爛醉如泥依舊如此。
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辦公室是一團混亂,公寓則喧鬧不休。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只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1908年,卡夫卡在布拉格的勞工意外保險局找到一份差事,……但卡夫卡依舊覺得自己受到束縛。當時他和家人住在一間狹窄的公寓裡,唯有在深夜大家都熟睡之後,才能專心寫作。
規範熱情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規範時間。
詩人奧登認為像軍事行動般精準的生活,對他的創造力有其必要,是馴服他自己時間表靈感繆思的方法。
我先喝茶,然後大約十點時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一點。接著我拜訪朋友。等到下午五點,我再回頭工作,直到九點。接續上午的工作對我毫無困難。
波娃在工作上很少有困難,恰巧相反──每當她休年假,要消磨兩三個月的假期時,卻常在放下工作幾週後,覺得無聊而不自在。
……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裡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困難!
在整個1930年代,榮格以波林根塔樓為遠離都市塵囂的隱居之所,他在那裡過著工作狂的生活。
我一定很像咬著骨頭的狗,牠們偷偷摸摸的溜走,接著大概有半個小時,你看不到牠們的身影,然後牠們鼻子上沾著泥回來,一副不自在的模樣。
阿嘉莎‧克莉絲蒂在自傳中坦承,即使在她寫了十本書之後,依然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作家」。
我會吃巧克力奶昔和四、五、六、七杯咖啡──加很多糖,巧克力奶昔裡也有很多糖,是很濃的奶昔,裝在銀色的高腳杯裡。我會因為攝取這麼多糖而興奮莫名,腦中一下湧上許多點子!
大衛‧林區另一個想點子的方法是他自1973年以來天天都做的超覺靜坐。
隨著你的身心習慣每天晚上固定的睡眠──六個小時、七個小時,甚至睡滿醫師推薦的八個小時,你也同樣能訓練清醒的心智充滿創意地睡眠,並且創作出充滿想像力的清醒的夢,而那就是成功的小說作品。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千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
媒體推薦
本書值得推薦之處在於,它以精薄短小的傳記綱要彰顯了創意人日常作息的無限多樣、難以捉摸的愚蠢瘋狂和不變永恆。──《華爾街日報》
一頁接著一頁,我們可以由數十甚至數百年把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創意人工作習慣中,得到不少啟示……要是你對古往今來最知名的作曲家、作家,和畫家的工作習慣感到好奇,或者想要尋找方法提升你的創作習慣,那麼本書就能給你莫大的啟發。──《今日美國報》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對創意人來說,是令人鼓舞的讀物,而我們其他人,則能夠藉此一探那奧妙的創作世界。──羅娜‧布林利(Rona Brinlee),書籤書店(The BookMark),為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作評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不是一本教科书或者创作秘籍。即使作者梅森‧柯瑞为我们整理了161个伟大创作者的日常工作习惯;即使书封上写着“激励你建立自己的创作模式”——假如你深信研习这些作家、哲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的工作方法可以找到创作能量,我必须不怀好意地问一句:”今天你跑马拉松了吗?“大概有些看官已经在会心微笑了。无它,这些年里创作者之中最出名的一位作家简直成了跑者的代名词——村上春树。村上多次在随笔中提到当年开始写小说和跑步的机缘,还有他严格的生活习惯。”村上春树在写小说时,总是凌晨四点起床,连续工作五、六个小说。下午他则用来跑步或游泳(或者两者都做)、办杂事、阅读、听音乐,晚上九点上床。“这样严谨而又健康的生活工作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印象中所谓的作家颓废美。其实村上的创作习惯一点都不诡异,实在是他自己太爱写关于跑步的事情,剥夺了大家窥视真相的变态乐趣。只不过,像他这样以跑步和写作为人生最大标签的生活境界大概还是有些令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大家可能会以为绝大多数的作家、画家、音乐家们都有很多隐秘或者奇怪的创作迷信。好吧,这样的印象也毫不为过。比如坊间流传海明威每次写作都先削尖二十支二号铅笔,一口气写到这一批铅笔全部变成钝头才会停下来——原来这份霸气的传说仅仅是传说而已,根据梅森的考据,海明威在创作时的怪癖是站着写作。大概这样可以让他更加专注?站着写作真不算什么,萨特在工作时的严重药物癖比较乱来吧。但是,这两位和本杰明‧弗兰克林的空气浴习惯相比,实在是太寻常了。要知道,所谓的“空气浴”,就是“每天早上都早起,脱光衣服坐在我的房间里,读书或者写作半个或者一个小时,时间长短视季节而定。”——真是相当有个性的创作习惯啊。这些伟大的人物们阵营十分混乱,既有早起派,也有夜猫子派;有纪律严明派,也有散漫拖延派;有等待灵感迸发型,也有风打不动每日固定耕耘型。总之,每位创作家都有不同的分配时间和调动创造力的方式。相同的是即使对于才华横溢的天才,创作都是一件消耗甚巨的工程,充斥着焦虑、不安、自我压迫、自我否定和怀疑。他们有时“陷入绝望的深渊”,有时感受到“洪水淹没灵魂的风景”,有时又在自设的仪式中感受到神秘的意境——“所有的作家全都会设计各种方式,来接近他们希望作这种接触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成为渠道,或者在这里参与了这神秘的过程”(Toni Morrison, 代表作《所罗门之歌》、《最蓝的眼睛》,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还是Bernard Malamud(代表作《装配工》、《魔桶》)说的简练:“方法就是要腾出时间——而不是偷时间,写出小说。”即使是这本书的出版也是多亏了腾出来的时间。从2007年开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梅森几乎每个工作日的早上都会在5点半起床,梳洗之后,泡上咖啡,在正式工作前之前写他的博客:DailyRoutines,收集和整理过去四百年来一些伟大创作者如何面对时间的要务。这些简短的文章最终汇集成了这一本小书。尽管梅森是个可疑的拖延症患者,他却在这个博客上坚持了好的创作习惯,要是知道每天都能早起并坚持写作可是一件相当需要意志力的事情。#财女郎之MK书话#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可資參考,擴大了眼界,作家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
  •     资本主义的创作以一个奇特的迹象延续着,规律与无规律的结合体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变异。对大多数创作者的令人惊艳的克制力感到佩服,创作的确是一件难事,但需要安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果真所有的创作灵感都以萨特式在时间裂缝中行走的姿态,以从不停止来迎接黑暗与黎明。惊艳绝决的是太多天才死在了路上,三十岁、三十四岁、四十岁都还未到高产的阶段。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三个时代的创作者也分别呈现自律、暴律以及宽律的姿态。不可否认的是伟大的作品的产生必然需要伟大的推手,这其后隐藏的也许是恐怖的恶习和无穷尽的失眠而已。让人难过的事这本书不足以上四星
  •     基本上是“哇操他也这样嘛那我就放心了!”的创作者八卦周边
  •     蠻可愛的小書,雖然看到最後有點無聊(你又不是在讀八卦雜誌)。
  •     20150419/1h20m。 年初购于吉隆坡(商务上海联合书店)。粗略了解一下优秀创作者们的作息、创作、日常生活的时间和精力分配。横向批判一下自己晚睡晚起的不良作息规律。
  •     是孜孜不倦从不停止工作,还是虚掷光阴等待灵感降临。
  •     实体书
  •     唔……艺术家们都很自律,生活规律的很自律,生活不规律的都能自律@_@
  •     看到的创作者日复一日的Routine。要写出伟大作品,规律作息必不可少。
  •     已购。可算创作者的日常作息辞典,专项八卦。作者真是有心了。总体看下来,自律型作者比较长寿~~最在意的是两个人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c)和西默农。
  •     任何想坚持做点什么事的人都要考虑时间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     有些震撼
  •     对于一个非创作者想成为创作者,可以大致一窥~
  •     写到寂寞时看看,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写作习惯这种事儿,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吧。怎么治自己最管用,就怎么来。
  •     boring
  •     如果每天一篇推送的话还不错,一下子读完有些消受不起
  •     interesting book。作者的切入点很好,从各路大牌作家(应该说创作家)的生活习惯角度入手,抽取出他们日常生活片段。从内容来说,虽然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有人习惯夜晚深耕,有人习惯白日劳作,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的就是——维持稳定规律的生活作息,这也是之前阳老在开智学堂的 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除了规律作息之外,优秀作家还有些有意思的生活,比如通常有一份无需很花精力、但是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节奏和社交圈的普通工作;再比如每天要大量的散步,整理思路,锻炼体魄;还有人总是喜欢将作品朗读给爱人听。说实在话:总有那么些瞬间对这种生活非常向往。
  •     於 蘇州誠品
  •     我想知道多少人是被陈绮贞推荐来看的。
  •     很多创作者的例子,共性在于大部分都是晨起型人,也的确是深爱着自己所做的事,专注投入
  •     在诚品转了一圈想想还是买下了。我就是想看看福楼拜歌德乔伊斯而已。
  •     所有人都在生活
  •     内容稍少。没有想象的丰富。装订比较普通。
  •     真的是各有各的规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