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开讲》书评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44359832
作者:戴建业
页数:308页

如何诗意地栖居?

如何诗意地栖居?——浅谈戴建业教授《老子开讲》“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这样呼喊过。但面对现代化的浪潮,如何诗意、如何栖居却越发成为一个“现代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历史一刻也不曾迟疑地向前发展,为“物欲”所累的人们更加听不到心灵深处的声音,现代文明的冲击让我们迷失了精神的家园。究竟“何处是归程”?究竟该如何认清真实的自己并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思想的鼻祖老子已经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答。《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回答的正是“人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的问题。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读懂《道德经》,便读懂了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读懂《道德经》,便读懂了中国人的大智慧;读懂《道德经》,便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风潮中抱朴守真、逍遥自在,永不迷失真正的自己。一、《道德经》一书最好的注解宇宙从哪里来?人世在何处?天性何为?自然何谓?这便是中国最朴素的哲学意识,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对人类行而上的最早思考。尽管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极力强调“道”的“不可言说性”。但既已行诸文字,它本身所具有的可读性和可阐释性就为我们读懂《道德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何为“道”?如何理解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之至柔”又指向何处?这些谜团无疑为我们解读老子思想设置了无限的障碍。但《老子开讲》一书正是打开这扇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就不怕进不了老子思想的正堂。但这本书写作的初衷并不是要用学术的眼光审视老子思想的智慧,而是要用机制、巧妙、灵动的语言去把握他“诗”与“思”的碰撞,将老子思想最奥妙最深邃的地方用现代的语言呈现在我们面前。先秦思想本就博大精深,难以体悟,《道德经》一书更是“玄之又玄”,究竟该如何把握和理解这五千言中所蕴含的智慧呢?首先,此书将老子思想浓缩成了十对相互制衡、又相互转化的反义词:自然与造作、无为与有为、拙与巧、弱与强、静与动、进与退、仕与隐、治与乱、战与和、修身与养生,并以道和德这对相互依赖的关键词统领全书,在统摄《道德经》全文思想的基础上,逐层分析五千言中思辨的智慧和处世哲学,发人深省。宇宙是如何生成的?自然有什么法则?社会国家又该如何运作?这一切的道理最终都将回归到这个“玄之又玄”的“道”上。正如《老子开讲》一书所说,“‘道’是自然变化的规律,也是社会生活的法则。”“‘道’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实体,而‘道’本质特性又是‘自然’。”所以老子一书总是绕不开这两个话题,理解了“道”为何物,也就理解了“自然”所指,也就明白了该如何“无为”。尽管老子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道德经》一书的智慧并非不可捉摸,《老子开讲》一书便是对此最好的注解!二、对现实深切的关怀人们往往会问: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何处?文学对人类究竟有什么影响?就像诗歌一样,它是皇冠,但不是远在天边不可触摸的星辰,诗歌应该走下神坛,让大地上的人们听到它的呼吸,感知到它的存在和意义。我想,人文学科的意义大概也是如此吧!我们的职责就在于让人类认清自己,认清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本真的状态,承认世界的虚伪、黑暗以及那不可挣脱的苦难。但山的那头就是蓝天,越过黑夜便是黎明,人文学科如果仅仅变成了远离人间、远离凡俗的“怪物”,它也便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老子开讲》一书就是要把老子从神坛上解放出来,让他以一个慈祥老者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娓娓道来这世间逃不开的规律和法则。几年前在《老子:自然人生》一书的结尾,戴教授曾这样感慨:“世事虽然沧海桑田,时代虽然日新月异,但人们依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衣着虽然更新,发型虽然总在变换,但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和阴险。”老子精神之伟大就在于“他从不回避人生的苦难,敢于正视社会的不公,能够直探人类心灵的深处,论及的是人类必须永远面对的‘母题’。”所以他的思想在千载之下的社会仍能找到映照,为我们提供生存的借鉴和指导。《老子开讲》一书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既生动形象地用老子智慧装点、关怀了我们现世的人生,又极尽可能地再现了老子思想最深刻最伟大之处。全书语言精练又不失幽默,风趣而发人深思,正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戴老师在《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戴建业自选集》一书的序中还曾这样写到:“今年暑假实在憋得慌,我在家连续写了两三个月社会评论和文化随笔,平均每天写一篇几千字的杂文,最敏捷的一天写了一万多字,从早上的六点多写到晚上两点多,有两次我写着写着眼泪流出来了。”老先生正是以一个人文学科研究者的身份,敏感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感慨这“大道沦丧”的社会,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流下无比痛心的泪水。我们的先哲早已把人生在世的种种智慧告诉我们,可我们依然被种种无意义的“贪痴欲念”羁绊,无法活出潇洒的人生。为了保存并弘扬我们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也为了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代人提供一剂及时救弊的汤药,《老子开讲》一书诞生了!读完《老子开讲》,你一定会卸下灵魂的枷锁,随着那飘飞、灵动的文字畅然遨游在“无何有之乡”,吸日月之精华,揽山间之明月,与大道化而为一。这便是《老子开讲》最神奇与最精妙之处。三、洒脱的人生至境在先秦那个极度纷争的年代,士人阶层普遍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个体精神独立的冲突,面对历史使命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他们纷纷转向对人生存在价值的思考。作为道家思想的先祖,老子思想的深邃正在于他通过思考揭示了自然宇宙和人世间的种种道理,为我们描摹了一种“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至境。在老子那里,没有自然与人的完全对立,没有“有”和“无”的完全分离,所有的一切都融汇在了一处,便是自然与人的完全统一,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也。只有顺应自然,顺应天道,才能得见事物本来的面目,才能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感知世间最奥妙、最深邃的美。面对生死,同样要有洒脱的境界和情怀。《老子开讲》一书曾这样写到:“深知生有常理则不厚其生,明白死属自然则不惧其死”,放下了执念,也便放下了无须有的束缚和牵绊。执着于欲念会陷入欲念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执着于功名会被功名所累而不能活得自在,只有卸下人生的枷锁,才能以“人生之至柔”攻克“人生之至坚”,活出人生的厚度和深度。戴先生一生磊落光明,活得潇洒,活得自在,不汲汲于富贵,不执着于声名,连续几年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先生正是吸取了这种“无为”的人生哲学才最终到达“无不为”的人生境界,他年近六旬,却依然无比潇洒地行走在这个世上,方退方进,方拙方巧,方愚方智。“当我们的精神变得浮躁,当我们的思想已不澄明,当我们的心灵失去恬静,我们就非得下一番致虚守静的功夫不可。水静才能鉴物,人静才能明理。”如果你还想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如果你一生只想读一本关于老子的书,就听‘老子开讲’吧!”

从诗意玄想到现实关怀 ——读《老子开讲》

大 约两千五百年前,道家圣人老子见周之衰,意欲绝尘而去。在路过函谷关时,幸亏关令尹喜“死死纠缠不放”,才使得他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千古奇书。此书虽短短五千言,然而其精神之博大,思想之恢宏,却令后世之人望尘莫及。自庄子申述、韩非解喻以至后世诸贤的章句、注笺无不在对此书进行着“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式的梳理与研究。然而,时运交移,情理代变,如何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体现出经典的现代性,并且能使之为世人所接受,却是一个关系到经典能否持续的大问题。窃以为,在当下要关注老子及其《道德经》,不可不留意戴建业先生所著的《老子开讲》一书(海南出版社2015年4月版,以下简称《开讲》)。因为从与世推移的角度讲,这正是一部既具有现代性特征又容易为世人所消受的经典演绎。著者曾说:“世事虽然沧海桑田,时代虽然日新月异,但人们依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衣着虽然不断更新,发型虽然总在变换,但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和阴险。”老子之所以伟大而又精深,就在于他从不回避人生的苦难,他敢于正视社会的不公,他能够直探人类心灵的深处,他所论及的乃是人类永远必须面对的“母题”。由于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烦恼,每个时代各有不同的痛苦和焦虑,所以著者特地“恭请”老子这位伟大的智者出山,来做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医生”,让他来治愈大家心灵上的创伤,让他来抚慰人们情绪上的焦虑。但是要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请出这位伟大的智者,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谈何容易?在《开讲》的开篇,戴先生引西哲的话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重视而又人人不读的名著。”并且谢天谢地地表示,这种观点对于当下的中国并不适用。看到戴先生如此诙谐幽默的谈论,我就已经意识到他肯定找到了结撰一部让大家既重视又喜欢读的“老子”读本的写作方式。果然,戴先生在经过一番苦心孤诣的探赜索隐、提要钩玄之后,很顺利地将这部恢宏有容的思想文本以“以一统众”的方式给擘划了出来。在“总纲”(即导论)中,他先依据史料刻画出老子模糊的肖像,然后围绕历年来对《老子》著者和成书年代的论争,寻绎出最终的结论;然后捻出“道”作为《老子》一书的中心论旨,指明“道”乃天地之根和万物之本;然后捻出“自然”作为大道的本性,同时指出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落实到具体的层面);然后捻出“无为”作为“回归自然”的药引,并指出它乃是统治者最好的治国之道和世俗人最好的处世之方;最后以“悖论”的逻辑再次为我们验证老子是一位“崇尚自然诅咒智巧的先驱”,而《老子》更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当然,《老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道家和道教的经典,研究者要谈论它,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对作为“众妙之门”的“玄之又玄”的“道”的释读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要说自己的讲解多么精妙,恐怕难以令人信服。不过,戴先生凭借本身所具有的深厚哲学修养和较强的辨思能力通过第一章的论说便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因为在该书的第一章中,他就深入浅出地诠明了这一问题。他首先指出“道”是《老子》中的核心范畴,然后以形上形下之变申明了“道”的不可言说性,并对比中西方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指出西方哲学直到康德才明了“自然之物”不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对象。不过,康德也还只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辨识这一命题,而老子的“道论”却具有本体论的深度。“道”虽不是世间万物中的一种,但它却内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天地因“道”而生,万物因“道”以成,那么,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就应该无不惟“道”是从。这也就从本质上挑明了所谓“以一统众”的“一”,其实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由于“道”本身极具抽象性,所以论者为了讲解清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将这一问题层层展开。不过,鉴于推理和思辨的难度,我们似已无法再强求论者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所应具有的精彩度。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在论述中不时地看到论者采择大量的诗词、俗语、箴言以及故事等文学体式入文,并结合当代人的习俗、心理、思维方式等进行有效分析。所有这一切手段的运用,其目的无非就是在让古代的老子首肯的同时也让今天的读者为本书“点头”。告别了“玄之又玄”的“道”,《开讲》便进入了全书的精华部分,亦即为“一”所统的“众”的部分,主要涵盖自然与造作、无为与有为、拙与巧、弱与强、静与动、进与退、仕与隐、治与乱、战与和、修身与养性等论题。其实,读者从这些标题便可以察觉出著者是深契《老子》之旨的,因为矛盾统一的辩证法在这些章节中凸显无疑。在精华部分,论者主要是依据《老子》智慧,针对时代弊病开出各种“药方”,体现出了著者从老子的诗意玄想到现实关怀的有效对接。比如“自然与造作”部分指出,“自然”乃是指人们的天然本性,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然而现代文明越发达,人却变得越造作越诈伪。中国人常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话到嘴边留三分”,这些所谓对人生“有益”的“经验”总结,其实是将人的真思想、真性情扫落殆尽。为此,戴先生毫不客气地指出,“会做人”在今天的真实涵义就是会敷衍会欺骗,就是待人能八面玲珑,在任何人面前都能巧舌如簧,在任何场合都能随机应变,这简直就是比变色龙还精明不知多少倍的“人精”。因此,他借鉴老子“复归于婴儿”的智慧,呼唤现代人全都回归到“赤子之心”的婴儿状态:“假如我们都能像赤子一样地真诚,人们的理解和沟通将多么容易!猜忌、冷漠、暗算和讹诈就找不到市场。假如我们都能像赤子一样直率,那么虚伪和造作就会为此感到脸红。”在书中,像这样精彩的论述比比皆是,在此不烦赘述。由于这些章节所讲述的内容都与实在的人生有关,所以其中所列举的一个个具体实例、一个个古代故事,以及一场场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次次精辟的实证分析,都会让你如获至宝,在轻松和愉悦中领略到不一样的人生至理,时代的病症也因此会慢慢得到治愈。最后还不得不提及《开讲》的行文方式。著者说,《老子》五千言不仅是“思”与“诗”的“对话”,更是“诗”与“思”的“同一”——它是深刻的“思”,也是优美的“诗”。其思辩是那样地经虚涉旷,其文笔又是这般地灵动飘逸,无论哪个民族都会为有老子这样伟大的哲人而骄傲和自豪。因此,为了要大致“对得起老子”,著述者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以随笔的形式来阐释这位伟大的智者以及他的作品。故而这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其实都是一篇既有深度又有文采的学术随笔,而且语言生动、机智,兼具优美。即此之故,如果我们要在当下品读老子,怎么可以错过《开讲》这样的作品?


 老子开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