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抉择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213074806
作者:[ 美]杰尔姆•格罗普曼(Jerome Groopman),帕米拉•哈茨班德(Pamela Hartzband)
页数:253页

内容概要

杰尔姆•格罗普曼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主任,在癌症与艾滋病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至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担任住院医生,先后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定期为《华尔街日报》《新共和》《华盛顿邮报》撰文,《纽约客》签约作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帕米拉•哈茨班德
●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美国知名内分泌科医生,被评为“美国最好的医生”之一。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在甲状腺、肾上腺等疾病和女性健康领域颇有成就。
●常与丈夫格罗普曼合作一起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及其他科学期刊撰稿。

书籍目录

主编的话    听两位老外医生讲私房话
引言 选择的悖论
01 迷失在庞杂的医疗数据里
简单的疾病,复杂的决定
“损失厌恶”的患者
健康素养决定了你选择什么疗法
病人是如何被广告影响的
疾病的共性与患者的个性
在风险与偏见中寻找平衡
02相信现代医学还是怀疑它的可靠性
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
现代医学的笃信者
塑造生命奇迹的新疗法
反思极致治疗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的怀疑者
医生有时也会犯错
治疗越少越好还是多多益善
03如何找到对自己有效的疗法
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好恶
寻求最佳选择的伯努利公式
何为“最好的治疗”,专家各有定义
你看的医学指南已经2年没修订了
04未来会不会后悔现在的决定
不断拖延的手术决定
痛苦指数对医疗决定的影响
不完美的手术和不完美的情绪
与医生沟通的心态
一个人看病不如找个人陪
做了决定,可能失望但不后悔
05听听病友的意见
风险投资家的医疗风险分析
在20个专家、百万条搜索结果里找答案
比较不同治疗手段效果的3个方法
渴望相信和有必要怀疑
社交网络在求医过程中的作用
06我的病情我参与
“高温”情绪下的决策冲突
谁推荐的医生会是“最好的”
不断调试的患者自主权
艰难的乳房切除术抉择
最好经验因人而异
由“患者”决定病情保密的对象
07患者与医生谁更有“权”做决定
原来医生也不知道
在互联网迷雾中寻找理性决策
医患共同决策的6个前提
人们的抗挫能力要比想象中强
08怎样选择告别人生的姿态
生前预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放手也是种爱
临终关怀为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身为子女,是否该选择冒险治疗
病危患者呼唤决策规则和流程
09如果病人不能决定,亲属如何替他选择
充满不确定性的肝脏移植术
医生也是患者的代理人
自决原则与行善原则哪一个优先
不伤害才是第一要务
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的最大利益
要不要因为医疗费用而放弃
结语 一门精确却不确定的科学
致谢
注释

作者简介

《最好的抉择》是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医疗选择的启蒙书。如何分辨虚假医疗广告和真实有用的医疗信息?选择好医院还是好医生?治疗真是多多益善吗?要不要因为费用放弃治疗?……看病就医中所有的困惑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
书中两位哈佛医学院教授,通过亲访追踪16位高胆固醇、甲亢、乳腺癌、肝癌等患者,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角度,分析比较了不同职业、背景的患者在面临相同医疗问题时的不同选择,揭示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种种决定力量,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谏言。
《最好的抉择》邀请了众多知名医生、媒体人和患者家属针对每章内容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教你做聪明的患者,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决策。
[编辑推荐]
●实施手术还是保守治疗?选好医院还是好医生?当每一次选择,都决定着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时,你该如何抉择?
●《最好的抉择》通过16位患者亲诉医疗故事、14位知名医生、4位心理学家领路解读,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角度揭示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种种决定力量。
●《最好的告别》后又一值得期待的医学人文书籍。如果说《最好的告别》是对于衰老与死亡的体悟,那《最好的抉择》就是对人们在看病就医中困惑的全面解答。特邀请了知名医生、媒体人和患者家属针对每章内容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供了具指导意义的谏言。
●看《最好的抉择》,做聪明的患者,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决策,比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医患”的共谋。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主编,郑家强、胡大一两位科学院院士鼎力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最好的抉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信息发达、网络便捷、治疗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去哪里看病、看哪个医生、采取何种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可是当没有哪个选择明显地优于其他时,人们的心中便又多了一份踌躇与茫然。尤其是当每一次选择都决定着自己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时,我们更渴望做聪明的患者,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好的抉择》通过两位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教授对十六位患者的长期访谈,用跨学科知识解读医疗活动的本质,将患者做出艰难决定背后的心理学机制以及人文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帮助我们打破医疗思维的误区,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抉择。书中以病例为单元,分别选取身患高脂血症、甲亢、关节疾病、癌症、白血病等患者,用两两对比或自身对比的方式讲述患病者的看病就医经历。例如作者杰尔姆和帕米拉,他们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杰尔姆因腰痛追求极致治疗反而手术失败,引发他关于自身思维模式的反思;帕米拉则厌恶风险和副作用,追求极简治疗,同时她也喜欢把这种理念运用在她的病人身上。而这两位医生的共同结论是: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因为不同病人会有不同的治疗偏好,而这与他们的价值观、对生命的态度息息相关,现代医生的职责其实是提供专业的判断,病人则可以自行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病情,双方共同决策,共同承担。当然,这可能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医患“共谋”。而在实际生活当中,病人做出自己的医疗决定时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也有着复杂的心理学原因。《最好的抉择》专门设有“打破医疗思维的误区”、“决策背后的心理学”、“医生与患者的谏言”两个特别板块。“打破医疗思维的误区”从案例出发或分析、或补充、或发散思维,帮助读者了解容易犯的错误,而“决策背后的心理学”则通过对一些心理学概念进行解析,帮助我们找到决策机制的关键按钮。通过对“健康素养”、“痛苦指数”、“聚焦错觉”、“决策冲突”等心理学概念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有些人的选择更明智,为何有些人即使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也还能快乐的生活,为何在面对艰难决定时我们会无比焦虑,等等。在一篇篇详实细致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生动而清晰地看到每一位患者从发现自己得病,到选择医生,与医生商讨、制定治疗方案,进而接受治疗的全过程,以及当面对有可能失败的治疗、对医生的不信任、离世前的抉择等问题时不同病人的不同反应。虽然身体健康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医学是一门精确却不确定的科学,书中的例子很可能就是自己或家人未来某一天会面对的境况。越早了解这些看病就医的常识,打破认识的误区,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机会掌握主动权。所谓“同病不同命”,个中差别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我们有没有及早提高自我管理健康与疾病的能力。《最好的抉择》是一本难得的关于病人与医生共同探寻最好治疗方式的第一手记录,也是教会我们在面对疾病与死亡时该如何做出最有利决策的参考指南。虽然我们目前的医疗体制、治疗手段和医患沟通方式还有待发展与完善,很多人面临的境况可能比书中描写的更加艰难危险,但是对于生命这件事,任何时候去寻找更好的可能性都为时未晚。
  •     本书作者是两位医生,据《三联生活周刊》说,是一对夫妻。本书举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病人的面对医疗选择的案例,从这些案例引出心理学与医学的相关的研究结论。有些人极端相信医学,愿意尝试最新的治疗方案,有些人则极端保守,极力避免接受治疗。书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医疗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些灰色领域,多个治疗方案之间不好说哪个更正确。这是医疗科普书中比较少见的一个题材。作者的专业背景也能保证书中信息的可信度比较高。我的评价是4星。比较值得看。以下是书中一些观点与信息的摘抄:1:戴夫现在的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为“决策冲突”(decisional conflict),即在不同的方案之间拿不定主意。戴夫知道这是个生死攸关的抉择,但他又担心,无论选择哪个,自己都会后悔。#1532:按照我们的分类,米歇尔是一个“笃信者”,她认为最充分的治疗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途径。#1803:有一些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和益处认识不足,医生管这种情况叫作“健康文盲”,#1924:许多研究显示,有20%~50%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者哮喘的患者不会按照医生建议的疗程服药。#2935:认知心理学家将这种别人的故事对我们施加的强烈影响称为“易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3116:病人刚刚开始判断自己的病情,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的时候,受到“易得性偏差”的影响最大;这是决定他们偏差最强大也是最常见的力量。#3217:这种思路叫作“自然主义”,或者用认知科学的话来说,这叫作“自然主义偏差”(naturalism bias)。他们认为一定有一种更聪明、更安全的自然疗法,不借助人工合成的药物就能预防和治愈疾病。#3318:老生常谈,但是许多人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采取其他行动,因为担心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糕。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称为“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3459:了解某种治疗手段所带来的风险和益处的能力,专家们称之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35610:另一项发现则更加惊人。如果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他汀类药物对于预防可能发生的心脏病的真实疗效,超过之前两倍的人将会表示,考虑到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他们不会服用他汀类药物。#46811:医生经常将自己对治疗方案的好恶施加在自己病人的身上。#90112:病人们应该意识到,对于某种症状是否应该接受治疗,专家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比方说,美国和欧洲的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就完全不一样。#102913:在海伍德看来,对于许多治疗手段来说,存在一片很大的“灰色地带,在这里,医学治疗到底有多大的益处其实是说不清楚的”。#104414: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代表了全美的内科医生,2010年他们所给的报告指出所有的指南,如果专家组没有对此进行修订,5年之后就应该停止使用了。#107915:很多人建议,在看病的时候应该带上一个家人或朋友,或者能够为病人代言的人,他们能够充当病人的“耳目”,能够更好地领会医生说的话。#136816:不论是在医学院还是在作为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医生们都没有受到过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偏好的正规训练。#139017:这些研究认为,想要通过量化数据的办法来决定医疗选择是不周全的,它们想把一个复杂又让人烦恼的想法简化,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冲突,因为它总被人们的情绪所左右。#158718:马特表现出来的是我们医生常说的“科技倾向”,他认为新的科学技术肯定比旧的技术要好,这反映了他曾经接受过工程师训练的经历,以及作为风险投资家总是把目光关注在新事物上的个性。#160619:研究同样显示,医生在给病人提供建议,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偏见投射到各种可能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副作用上。外科医生会强调放疗的副作用,而放疗专家会强调手术可能导致的严重副作用。#163020:史蒂文找到了一个医生和病人沟通中非常重要的缺口。医生使用的语言和术语对病人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或者病人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170821:但是,当医生向保罗提出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的时候,保罗发现生意场上的这些前提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客观地评价各种不同的结果。#235022:同样的道理,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况的能力。#239523:在“SUPPORT”项目结束后的几年时间里,很多后续研究发现,生前预嘱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病人对于治疗的预期会在整个治病过程中不断变化。#249124:但是只有30%的医生表示在他们实际的医学决策过程中,患者的偏好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305025:我们相信这些词汇能够进一步为我们提供思考的空间:笃信者和怀疑者;无所不用其极和尽量少干预;自然主义倾向或者技术主义倾向。#3242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201652#正好需要,读了之后确实获得了帮助,做出了符合自己情况的有利选择。不过书里关于医生和制度的部分只能看看就好了。。
  •     啰嗦,没什么干货,不看也罢,标准美国消遣图书
  •     收录的医疗故事真的太普遍了,作者完全知道患者想要什么,也通过本书,确切传达到了!
  •     Kindle,Decision Making
  •     挺好读的,居然可以看完整本不想睡觉
  •     教我们在繁琐的求医之旅中寻找捷径,很好的书
  •     这书很一般啊,实用性比较低。
  •     作为一个不懂医术的普通人,当自己或者亲人有病了,如何面对,如何应对
  •     书不厚,干货多。读完了解了很多被忽略的问题
  •     『身心社灵』 《最好的告别》姊妹篇
  •     有点扯淡
  •     1 关于医疗决策的书,比照国内自己的医疗体验,国内的差距还比较大。太多医生都是家长权威,不解释爱谁谁,谈不上什么沟通,给人解释两句得感恩戴德。普通民众的医疗服务,人多、服务质量不高是现实,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在迷雾中找到适合的抉择。
  •     21.8
  •     太啰嗦了实在是太啰嗦了!
  •     这本书现在看也不迟。理性面对抉择。
  •     最好的抉择 非常棒的书籍 需要的发豆邮给我 我发你邮箱
  •     医患双方应该在明确共同目标之后才能共同“抵抗”病魔,毕竟大部分疾病不能像患者理想中的那样被彻底治愈。
  •     amazon购kindle版.(已转epub) 书中的故事描述的很有感染力,也很真切。这些问题在我们身边一样遇到,可是却无处诉求,在机制上还遇美国有较大差异。缺少的一星,是因为看完之后仍缺乏非常有效的方法能解决问题。不过治疗上的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     专业,通俗又实用的指导书,格罗普曼的书依然这么棒!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72697/ 豆瓣书评链接
  •     不想评分,好看,又不想看
  •     好看
  •     在跟医生打交道的时候,医生总有吃点药不算什么,这点儿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假设,这本书确是两个医生给病人和医生双方提的建议。有许多常见的病都能从书里找到可参考的建议,还有一个类似处方的小设计,太妙了!
  •     说的是看病就医其实和人生观价值观有关。
  •     这本书听起来像是要讲方法论,实际上没有提供什么方法论内容,买这本书的人恐怕一般都会有个具体的目的,而它不能满足这个目的。不过窥探一下别人的医疗生活也好。
  •     《最好的抉择》是《最好的告别》之后,湛庐文化又推出的一本关于人文与医学的图书,这本书的风格和《最好的告别》有点相似,都是谈论疾病和死亡。但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告别》显得更加深沉,而《最好的抉择》除了给我们看病就医提出一点建议之外,还尝试告诉我们:面对疾病的选择的时候应该抱有一种乐观。
  •     一切抉择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患者的最大利益,我们不应只考虑对病痛的治疗,还应更多了解病人内心的感受,让病患参与治疗的决策,赞!
  •     医生也该看看!我国现有医疗状态不太可能有普遍完美的医患决策,只能靠自己多增加点健康素养。
  •     初级看病就医常识,培养自己的健康素养。
  •     基本上就是一些医疗上的选择,貌似给家庭医生们看比较有用。并且其实没有最优最好的医疗决定,一切全凭命啊。
  •     湛庐的医疗书,还不错。看完《最好的告别》再来看这本,是一种递进的逻辑关系,你会更进一步的知道一些事情~
  •     医学是科学,但不是数学——死生有命哪。
  •     之前读过《最好的告别》,里面对于衰老与死亡的探讨很触动人心,《最好的抉择》是关于看病就医的常识,买来看看,应该不错。
  •     2017.2 医患互动商量治疗方案才是最佳方案,生命最后的决定权到底改医生还是病人决定呢?难!文中故事有些啰嗦。
  •     “放任别人死去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维持病人的生命,让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则需要大量的努力、决心和毅力”。P228
  •     老妈要看的《最好的抉择》,说是讲看病就医常识的,支持老妈多读书,少看朋友圈的假信息
  •     三星半,啰嗦。所选案例的雷同比例很高,就消遣读物来说般般
  •     002读书帮打卡《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这是一本读来让人心生畏惧的书通过16个患者做医疗决策的例子说明拥有“医商”的重要性。每个患者在做医疗决策的时候偏好是不一样的,医生的解决方案也各具特色。永远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辨确认的“不确定”的选择。故事开头的决策是要不要服用某类药物,层层递进,最后的抉择,是关于生死。结局是未定的,因为谁都不知道哪怕1%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会不会正好就发生,也不知道那么多副作用里哪一个会发生,会有多严重。鲜活的生命面临不确定的决策是让人沮丧的,作为读者更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其实,平常哪怕对待感冒的态度也能发现一些“极简主义者”或者“医学技术派”,希望更多人去看这本书,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更好地理解医生和患者的关系。
  •     酒店的lobby里,一边是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在忙着做微电影项目;一边安静角落里我与书中描绘的病人们共同经历看病就医和各种生命的危难时刻。书中用16个病例总结了笃信派和怀疑派,科技派和自然派,病人的自决和医生的善意原则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让就医更有智慧,死亡更有尊严。
  •     我觉得,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真的到了病入膏肓踏上鬼门关之时,就让我有尊严的死去吧……
  •     疾病可从正反面看,方案也是医生和病人谈判的结果;最佳方案不是最牛最贵,而是最适合最可行;在痛苦中,会把风险考虑过低,成功可能性考虑过高,要冷静做决定(冷却下来);对好的坏的处境人的适应力都很强;即使生前冷静,病时也可能完全改变主意变得急于求生。
  •     自己也遇到了需要抉择的时候,不能说有多大帮助,只能说让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     医学是如此的"不靠谱",怎么治疗还得患者自己拿注意。然而患者也应该受到教育,学习如何做出最好的抉择。其实,做什么事情不是如此呢?
  •     获益匪浅,尤其是生前预嘱方面
  •     对西医中的慢病治疗,癌症治疗的比较理智客观的处理方法的集合。主要针对胆固醇,乳腺癌,心内血管疾病的处理流程适合外行科普。适合患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